心经:通往心经开悟的《心经》(硬皮精装+缎带+烫银经典版)

心经:通往心经开悟的《心经》(硬皮精装+缎带+烫银经典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经
  • 佛教
  • 禅宗
  • 开悟
  • 智慧
  • 经典
  • 精装
  • 烫银
  • 缎带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还原佛法本意的佛法

 

如何在这个当代「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本书引你豁然明白,找到人生力量、扫除一切恐惧

 

继《地藏经》之后,作者再次透过通灵讯息,重新诠释佛法中最人尽皆知,也被视为高深究竟的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本书说,每个当代,都有每个当代的苦厄,当代的流行疾病、当代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大部分人会被卷入其中呢?因为那个「主流知识的框架」,就是笼罩着我们当代人的「五蕴」。而如何在这个当代「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书中的讯息说,躲入「一切都是空」的幻想,并不能真的避开你投生在当代的因果。唯有透过阅历更多的框架(五蕴),反而能够超越任何的框架(五蕴),找到平衡当代之弊的自由,拥有这份自由才是「五蕴皆空」。

 

而怎么去领略所谓的「诸法空相」呢?书中说,当你真的明白「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时,你就真正证悟了「是诸法空相」。

 

本书依然充满着,颠覆传统对佛法的解释,却令人更加豁然明白的亮点。而本书与上一本《地藏经》的不同特色,则是确实逐段地,解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两百六十字的奥义。因此读此书的过程,令人时时拍案叫绝:原来《心经》对于我们的人生该怎么找到力量,扫除一切的恐惧,讲得这么清楚!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章成
灵修导师,资深广播人,三届金钟奖得主。首位受邀于中国销售第一女性时尚杂志《悦己SELF》,开辟人生智慧专栏的台湾灵性作家,连载三年半,大受好评。
长年朴素禅修,创办「心的智慧」课程,及「一对一高层意识通灵谘询」等,教学风格通解灵性和生活语言,让学生容易地体会关键道理,轻松、明亮的修习。
着作:《地藏经》、《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是发现自己在重复》、《都可以,就是大觉醒》、《理念崛起》、《回家》、《奉献》、《神性自在》、《与佛对话》(以上均为商周出版),《不失去快乐的祕密》、《你就是幸福的源头》(以上均为天下文化),《绝望中遇见梅尔达》(方智),《一生,至少该有一次说走就走》(我们)、《大自然健康密码CD》(风潮唱片)。

部落格:章成的好世界 http://blog.xuite.net/mark001tw2009/twblog
FB粉丝页:章成

相关着作:《心经:通往心经开悟的《心经》(大开本布面硬皮精装+缎带+书盒+烫银经典限量典藏版)》《神性自在:来自紫色天堂的以马内利灵讯(长销普及版)》《地藏经:五浊恶世转遍地宝藏,胜义般若经(硬皮精装+缎带+烫银经典版)》《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是发现自己在重复》《都可以,就是大觉醒》《理念崛起:准备面对2015~2025台湾社会大蜕变,突破盲点,看见你的生涯契机》《回家:看见自己内在的灵性伴侣,完成今生功课,离开轮回教室》《奉献:打开第五次元意识 看见尊贵、美好的生活》《神性自在:来自紫色天堂的以马内利灵讯》

M‧FAN
室内设计师,《地藏经》、《都可以,就是大觉醒》、《理念崛起》、《回家》、《奉献》、《与佛对话》共同着作人。

相关着作:《心经:通往心经开悟的《心经》(大开本布面硬皮精装+缎带+书盒+烫银经典限量典藏版)》《都可以,就是大觉醒》《理念崛起:准备面对2015~2025台湾社会大蜕变,突破盲点,看见你的生涯契机》

图书目录

 

〈自序〉无上甚深为妙法

 

第一章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金钱的祕密

量子力学VS古老的习俗

不要被「当代的五蕴」所覆盖

让你的「财」,去经验天堂法则

能量时时更新的人,就是「日日是好日」

灵性原理,就是古人从生活中体认到的「量子现象」

 

第二章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断穿越黑与白、对与错,就叫做开悟

奇蹟,是属于为别人着想的人

学习的目的,就是给自己自由

「空」,就是能够运转情境的那个自由与格局

转境的自由,在觉知到你的丰盛

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就是「诸法空相」

摆脱命运,才没有白活一遭

「移动」,就能下载「自由」

学无止境,自由就无止境

 

第三章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人经历的框架愈多,就会愈没有框架

神佛的「空」,等于是遍地宝藏

大乘佛法真正的精神

 

第四章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高处不胜寒,其实是一个「悲」的自我证明

为了让别人成佛的奉献,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通往心经境界的心经

 

第五章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神最有能力作梦,人则是「被梦作」

佛在修的「净土宗」,就是「感谢+反省=奉献」

 

附录

《通灵的真相》

从低层次、中层次、高层次的通灵讯息,谈通灵讯息的幕后来源,以及有关通灵现象的本质及如何分辨通灵讯息的品质。──章成老师讲于台北大日讲堂

图书序言

 

〈自序〉无上甚深微妙法

 

为什么在基督教里面,会有「工作六天,第七天要休息」这样的规定呢?虽然它的典故是来自于《圣经》,但是全世界无论什么信仰,也都跟着这样的文化在生活。其实这就是来自于大家身为人类,共同会有的感觉:虽然你每天晚上都会睡觉,等于每天也是有固定的休息。可是人在同一个生活型态里面日复一日之后,还是会觉得有一个「紧度」;并且会愈来愈紧,是晚上的睡眠也无法平衡的。所以每隔数天,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大的放松。

那么,为什么同一种生活持续下去,会愈来愈紧呢?因为所谓的日复一日里面,是有很多「习惯」在运作的,而如果你去观察「习惯」这件事,你会发现「习惯」是有一种「力道」在累积的。也就是一旦你一直重复着一个习惯,它也会变成一种愈来愈强的推力,变成是它在推着你走。就好像火车头本来很重,不容易拉动,可是一旦你把它拉动了,又持续添加柴火把它往同一个方向推,那它就会愈跑愈快,愈难停下来。

所以表面上是我们在过生活,可是持续了一段时间,就会变成是生活在推着我们走。可是这些习惯之中,有很多其实是让我们身心灵的运作一直在产生「系统冲突」和心情失衡的状况,因此外在的生活也许看起来只是日复一日,可是我们的内在却会愈变愈紧。

所以为什么「有觉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觉知,只是让各种习惯去形成一种愈来愈强的「停不下来」,那么这些习惯里面所隐含的问题,也就一样会在你的身心灵里面堆积。于是连第七天的休息,也没有办法松开这个「紧」了。

事实上这就是现在全球人类的写照,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一样。所以,表面上人类的物质环境似乎一直在提升,但是其实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幸福指数,却是在「往下走的」。

什么是「往下走」呢?像你有时候会看到路上有一些情绪失控或精神失常的人,他们也不是突然之间就变成那样的。他们就是生活中一直有一个紧度在那里,然后他们没有去觉知和调整,就变得愈来愈紧,直到生活各方面都跟着每况愈下。

这个「紧度」从情绪上去讲,就是有很多负面情绪的累积,无法去化解;就思想上来讲,就是这里面有很多「拿刀插自己」的惯性,而且还下手愈来愈重。所谓的「拿刀插自己」,就是我们俗称的「玻璃心」。你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只要是玻璃心很重的人,面相看起来都会比一般人更紧绷呢?负面情绪的累积,很自然会制造你的玻璃心,如果你没有办法减少它们,你的玻璃心就会愈来愈严重。于是你整个人就会愈来愈紧绷,人际关系也会愈来愈差,那么你的健康、收入和事业,迟早都会受到拖累。

没有人会故意想要自己的人生往下走,可是就是这些生活的习惯,一点一滴的把他往这个方向拖。例如一个人本来没有情绪,但是遇到一件事情他有情绪了,如果他的思考习惯是叫他要压抑,那他就会把这个情绪压抑下去。然后他愈常去压抑情绪,他就愈觉得自己「可以压抑」,而且他压抑的范围就会愈来愈广、重量也愈来愈重。结果他就变成了一个「很压抑的人」,最后他就得癌症了。

会情绪失控的人,也是类似的演化流程,只是他跟上述的压抑模式,刚好是反过来的。例如刚开始他遇到一件小小不顺心的事,本来只有一点点情绪,可是因为他的思考习惯是「要把情绪丢还给别人」,所以他就会立刻去对人家生气和叨唸。当然问题通常不会因为这样而解决,甚至还会弄得更糟,所以他就会愈来愈烦躁,你就会看到他慢慢变成愈骂愈大声,情绪变成容易一触即发。他「情绪的EQ」便愈来愈低。

所谓「情绪EQ愈来愈低」的意思,就是他会愈来愈不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于到后来真的无法控制,就成了社会新闻里面那种会发生「街头大爆走」的事件的主角。

人生的向上走或是向下走,都是从这些「一念之间」的微小惯性,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刚开始你可能真的不知道这其间的因果关系,可是累积久了以后,自己会不会知道?其实也会,你自己其实会知道。那知道了要怎么办?就是你要有意识地告诉自己说:「我必须要改变。」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或是求助于别人的智慧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够放着不管。

不过很遗憾的,即便人生已经很卡了,会意识到「我必须要改变」的人,其实比例还是很低。因为很多人除非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损失,例如得到末期癌症了、被另一半背叛抛弃了、家里有人死了……他才会去惊觉,我的人生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很多人如果没有走到这一步,平常时候无论你怎么规劝他、希望他改一改脾气等等,他不但不接受,还会跟你反驳。这就是为什么要救一个溺水的人很难,因为去玩水的人总是觉得「他可以」、「他不会有事」,他不想听你的劝。可是等到他溺水的时候,你要去救他,他又会在无明之中乱抓,把你拖下去当垫背的。

所以该怎么办呢?对于我们在意的、关心的人,总不能眼睁睁看到他们跌了一大跤,才去「回头是岸」吧?有没有不需要等事情走到那一步,就可以在平常的日子里一点一滴的改变他的方法呢?

其实还是有的,但你需要记住下面这个很重要的概念:

通常人不会对自己的不好去做改变,而是看到别人有好的,他会想要;从这个「想要」里面,他才会愿意去改变。

所以如果你试图要去改变一个人,你要增强你的丰盛、你要增强你的光明;你要自己成长得更多、更明显,让他觉得你变得更好了,引发了他的察觉与好奇心时,在那些时机点,你才能够去给他「一点点东西」、「一点点方向」。例如你才能跟他分享说:「我是怎么怎么做的……那你可以试试看。」你就会发现,在那些时候,他是愿意接受的。那这样,这个人就能够在平日里,接受你一点一滴的「分享」,逐渐改变他的轨道。

很多想要改变别人的人,一直以来的作法就是叫做「好说歹说」。但是为什么成效不彰呢?因为你也是一直用你的「习惯」去做,而不了解改变人的这种「微积分」该怎么进行。成效不彰不打紧,到后来还被那个人「拖下水」,变得愈来愈沮丧,或是愈来愈烦躁,搞得自己也严重失衡了(这个就是没有智慧地,去「介入了人家的因果」)。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习惯」是最可怕的事。因为当你一直在习惯里面,你就是睡着的。也许你正在沉沦、你正在变糟,或是正在被拖下去……可是你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这些生活中大大小小,看似能够让你的生活运作下去,可是又不断地在造成你的系统冲突、造成你的能量折损的习惯有哪些?你看见了吗?如果你没有看见,那就是你被你的「五蕴」遮蔽了,所以你就难逃相对的苦厄。

有人说,我看见了,但我就是改不了啊、放不下啊。不是的,其实问题还是因为「习惯」,因为你还是只看见了你「习惯看见」的部分,所以你的看见其实还很粗糙,没有真的了解那些细节,因此你才没有能力改变。

什么是「那些细节」呢?就好像,你觉得有一朵花很漂亮,你就「反射动作地」单单盯着那朵花研究,看它到底是怎么样组合出这个漂亮的样子的。其实这种「反射动作」,就是你「看见的习惯」。可是你却不知道,周边陪衬的花草、装花的容器、当下环境的光线角度,以及背景墙面的色调,甚至是你走进客厅以前,在玄关喷的香水所引发出的心理状态……是这么为数众多又细致的整体安排,才使得这一刻,让你觉得这一朵花非常的美丽。

如果你看到了这些细节,你就是真的「看清楚了」。那么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要让哪一朵花成为那个「今日我最美」,你都可以重新改换各种元素去专门烘托它,让它麻雀变凤凰。很厉害的设计师都有能力这么做到的。所以真的看到「那些细节」,你是会有「改变」与「创造」的能力的。

很多人听到别人讲话,他都很轻易地在心里面说「我懂」、「我也知道」,然而如果你没有改变别人或是改变自己的能力,你说的「懂」其实就只是一个表面,而不是真正的懂。

所以,所有的力量都在细节里。而这些细节,很多是超出我们所习惯觉知的范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自满、要一直愿意学习的原因。因为你的人生是每况愈下,还是可以不断向上,关键就在觉知到这些尚待你去发觉的细节。

佛教里面有一首「开经偈」,是每次你去听师父讲经说法、在正式进入经文的讲解之前,师父都会带着现场的信众一起唸的: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这首「开经偈」,有些人已经唸过不下千百遍,早已经滚瓜烂熟了。照理说里面的意思「你都懂」,可是所谓「学习」的真谛就是:你会在你的「我都懂」里面,又去看到你不懂的,然后才又变得更懂。所以,「开经偈」里面的一句:「无上甚深微妙法」,其实是有个很多人还不懂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正好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人在唸这句话的时候,重点会放在「无上」和「甚深」,认为这是在强调佛法的殊胜无双,让人升起尊敬之心。至于「微妙」呢?就当做是一个跟在后面的赞美词,顺带唸过去就是了。其实,这个句子最重要的形容词不是「无上甚深」,而正是「微妙」两个字。

「无上甚深」说穿了只是让你感觉「很高级」而已,就好像是在告诉你说,你在学的是「最高级的东西」,那你也会与有荣焉。可是「微妙」才是这个高级的法,真正高级的原因。

请仔细去思量「微妙」是什么意思呢?「微」就是小,「妙」就是会出乎意料。它其实是在形容你所学习的佛法,若你一个不注意,是很容易搞错的!是很容易在很微小的地方「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这个才是「微妙法」的意思。

也就是说,真正高深的智慧,就是在生活中最微小的地方,它会有能力告诉你,你的哪一念是去成佛?哪一念是去轮回?而这种分辨能力就是所谓的「觉醒」。可是难就难在这里。也就是说,佛法之所以深奥,就是:常常你以为你「知道了」,可是你会在很小的地方,在生活中某个扬眉瞬目的一刻,你就头脑了!你就搞错了。

所以当你能够进入你的习惯里面,去练习看到你讲这样的一句话,和讲那样的一句话,所会通向的未来有什么不同?你就是在学佛了。倘若你能够连一个花钱心态的不同,都知道会对你的能量产生出什么样不同的循环、会吸引来什么不同的平行宇宙?那么你就是在学这个「无上甚深微妙法」。

当你能够在生活中各种微小事情的抉择里面,分辨出这些看似微细却又巨大的差异,你就会像是一个有能力跑到电脑后台,去修改电脑程式的程式设计师。你将有能力改写电脑萤幕上的任何画面,让它们呈现出你想要的面貌。你就会很清楚在这个「电脑萤幕」中,上演的所谓的「现实世界」,全部都是「空」的。而所谓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限制」。

那么这个让你在学习了以后,人生能够「没有限制」的法,难道不是「无上甚深」之法吗?它当然是。可是如果你没有在微妙之处学习,那所有你对空性的理解,对《心经》、对《金刚经》……对任何一部佛经的理解──甚至你很会讲经说法──那也只是「高来高去」的说文解字而已,不会让你真的能够走向「大慈大悲大雄力」的成佛之路。

所以像是《般若心经》,很多人觉得它很究竟、很深奥,觉得它很美。然而老实说,它也很没有用处,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去用。所以现今流传得最广的这部佛经,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挂在墙上表现书法之美。

那你要怎么知道《心经》的用处呢?除非你开始把学习佛法的重点,放在「微妙」;而非「无上甚深」上面去探究。太多人喜欢把重点放在想去意会「无上甚深」的东西,于是造就了一堆爱辩论、爱高谈悟境、爱证明自己「懂得很究竟」的学佛者。可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转动事情的能力,跟他们所高谈阔论的自由与自在,差距却很大。

当你愿意很谦虚地,把学习佛法的场域,放在生活实际问题的处理里面、放在利己利他的理想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里面,这中间无论你是要去赚钱、处理家庭问题、或是实现理想……如果你都能在里面去练习开启你的觉,而能够一直去面对你的功课,你就会真的成功地赚到钱、处理问题、做好事业、实现利己利他的理想。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所累积的智慧,就是真实不虚的。这些智慧的累积还会让你有一天,点连成线、线连成面,而达到佛的开悟。

这个路程就是「菩萨道」。而一步一脚印地去走这个路程的人,就是所谓的「菩萨」。菩萨在这个路程中为什么能够有所成就?就是因为他透过这个过程,让自己的觉已经细致到「量子」的层次了。

所以可以这么说:整个「菩萨道」就是在利己利他的理想下,去学习这个「微妙之法」。

因此我至诚地顶礼,这位能够道出「微妙之法」的高灵存有:大日如来的化身──不动明王。因为《般若心经》比较像是告诉你一个「最终的结论」,但是它没有告诉你到达这个结论的路径。然而对人类更重要的,其实是这条路径,不是吗?

在接触高灵讯息的短短的十几年之间,祂已将我与M的人生,变成了一场「利己利他」的奇蹟,让我们愈来愈充满内在的平安与外在的丰盛。我们确确实实地体认到,佛法就是一场「微妙之法」的实证与体悟。而这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当你对这「微妙之法」愈通透,你就会对「所有人皆能成佛」具有愈来愈深刻的把握与信心。那么在你心底潜藏的各种对这个人世间的「悲」,都会一一化成了可以微笑并等待的「慈」。这样的明白与无念,却又有无穷的创造力的一种意境,远远超越了我自己当初投入佛法的学习时,可以想像的圆满。

我与M得到的这么多,能够怎么去回报这份佛恩呢?仔细想想,真的是永远也回报不完的!只能在感谢中目睹自己的小我,就这样被这份爱所融化。所以我们很乐意去做的,就是尽这一生之力,为所有的未来佛──也就是正在看书的你,让高灵「无上甚深微妙法」的千手千眼,去唤醒你的心,直到你也活出那个真正尊贵的自己。

最后,我想对每一个人说:

谢谢你。人生可以这么精采、可以这么丰富,真的是因为有你。

 

章成

二○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写于台中

图书试读

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就是「诸法空相」
 
就像一个十字路口,
同时有四辆车来到,而你是其中的一辆。
你的心里如果想:
我慢个五秒通过没关系,先让别人走。
结果别人顺利通过以后,
你也会安全的通过。
然而,
由于另外三部车体验到你的「让」了,
这里面所种下因果,
会使社会的共业提升,
往「礼让」的方向去演化。
 
也就是将来你会发现,
很多时候别人也会让你先走,
所以常常你也会只花两秒钟,
就通过十字路口了。
 
那么如果你心里想:我管他的…
赶快冲过去只要花两秒,不用管别人。
虽然这一次
你会觉得你赚到了,你比别人快。
然而,
由于另外三部车体验到你的「抢」了,
这里面种下的社会共业,
就会往「抢夺」的方向去演化。
所以将来你就会发现:
大家都不让、大家都要抢了。
 
再继续演化下去,
就会是众多车辆
大家都一起打结在十字路口上,
可以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
你们就会一直在那里耗下去。
 
虽然这个寓言的喻意,听起来好像很简单。
可是实际应用到你的生活去的时候,
你就会看到,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
你都是不让的;
你都是在抢的;
你都是没有想得很远的。
你其实是在给自己
营造一个未来的地狱。
 
所以
如果你真的能够想得很远,
你就会知道:
没有任何政党、政治人物
可以救你和你的社会。
能够救这个社会与你自己的,
只有你自己。
 
而「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
就是在说,
一切本来都是没有那个「不得已」。
你要让什么去增减、你要让什么去消长
其实都是取决于你,
其实都是因为你。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就是在说:
你的世界没有「不得已」,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
是你在增减;
是你在决定它的好与坏,
决定它要往哪里发展。
所以
只有你自己,可以救你自己。
 
所以地球教室
为什么是一个有「时间」的地方?
同一件事要只花两秒?
抑或是花两个小时
才能够通过?
还是干脆变成僵局,
永远都在那里打死结?
你在这个教室里面,
就被赋予了「时间」这样的体验能力,
要让你在里面看见因与果,
体验到「退即是进」的奇妙;
体验到「诸法空相」的自我负责。
而这就是
「时间」所要教给你的「心经」。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