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雏形,取其小国寡民、阶级分工和公有财产的理念,在《乌托邦》中构筑一个非基督教的、共产的城邦国,以理性为治国的上纲原则。除了哲学与政治学的思辩,《乌托邦》亦借文学性的虚构,将抽象的理念纳入当时盛行的旅行文学的叙事框架中。
摩尔笔下的乌托邦强调教育,用以培养公民道德,以今天的说法就是利用国家机器来巩固群体意识,这正是傅柯 (Michel Foucault) 等人所要颠覆的权力宰制。因此乌托邦揭橥的理想对二十一世纪的多元读者有何启示,必然是一则弔诡的习题。
作者简介
汤玛斯‧摩尔,于1478年出生,1535年被国君亨利八世下令处死,近60年的人生学仕两顺,不仅是杰出的律师、也是当时英国人文主义学者的领袖。他曾多次出任公职,官拜宰相,但因拒绝承认亨利八世为「教会之至尊」而去宰相职,遭囚禁于伦敦塔,终以身殉教。1935年受罗马天主教会尊为圣徒。摩尔着作多以拉丁文写成,尤以《乌托邦》一书传世,其余着作包括将古典希腊作品译为拉丁文、神学论述,以及英文诗歌等。
译者简介
宋美王华,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硕士,美国布朗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主修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讽刺诗与小说发展史)。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现任淡江大学英文系教授。
着有《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讽刺诗与小说》和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译作散见国内期刊杂志。
译序:汤马斯.摩尔的世界与视界 i
依拉斯默斯致弗罗班函 1
博岱致卢普斯特函 3
乌托邦赞诗两首 8
翟理斯致卜兹莱顿函 10
摩尔致翟理斯函 13
乌托邦
第一部 臻于至善的国家 21
第二部 国家的至善境界 59
杰登浩华评《乌托邦》 129
戴薛瑞佛评《乌托邦》 130
摩尔致翟理斯函 131
附录
参考书目 134
摩尔年表 13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