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饮食西化,喜好摄取高热量、高胆固醇、高油脂的重口味食物,常在无形中增加身体的负担。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文明病的患病年龄层不断地下降,连大肠癌患者都在急速增加。豆制食品中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和卵磷脂,能清洁体内肠壁,更能降低血管中的胆固醇,是既经济又健康的食物。素食者和重养生的人可以多食用豆腐制品来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一般人多食用也可以促进健康。而它清洁积聚的功效,有助体内环保,皮肤自然水当当。
就烹调变化性而言,豆浆可用作于汤品、火锅的汤底,再搭配其他食材和调味变化;豆腐的应用则更广泛,不论是蒸、煎、煮、炸、卤、红烧等烹调方式皆宜,各具不同风味,甚至简单调味凉拌就很美味。两者除了可制成菜餚、汤品外,也能变化成让人眼睛一亮的风味特殊点心。本书收录30道豆浆料理、32道豆腐料理,以及数道外用美容方,让你由内而外美透透!
【本书特色】
* 精选豆浆&豆腐共62道变化料理,包含菜餚、汤品、点心和饮品,加上简易的美容面膜外敷法,美颜养生很简单。
* 收录图解豆浆制作法,让读者可以自行DIY,越喝越美丽!
作者简介
学历:
稻江广告设计毕业
博强国际大学管理科学硕士
牛津国际大学营养科学博士
现任:
艺厨创意坊(餐饮、外烩、烹饪家教、创业辅导)负责人
经历:
荣获中华民国第七届金厨奖职业组创意奖
荣获中华民国第八届金厨奖业余组第一名
1999年荣获联合国自然医学协会总会赠勋骑士爵夫人奖
2000年荣获联合国自然医学协会总裁亲赠自然医学贡献奖
2000年台北国际食品展桂冠冷冻食品代言
东森「食全食美」节目食谱教学、平面媒体食谱教学
民视「消费高手」、三立「美食凤味」&「黄金七秒半」节目食谱教学
着作:
「低卡方便酱」、「干货风味志」、「五色健康餐」、「6食补美一生」、「台湾小吃-致富版」、「豆之味」、「蔬果雕刻」,并与数位老师烹饪老师合着「饼干高手easy做」、「中西米饭大集合」、「腌菜大不同」等着作
豆浆篇
菜餚----
12一荤八素
14豆浆原锅饭
15清蒸豆浆素鱼
16沙茶豆浆
18黑豆浆蒸蛋
19蒸豆浆锦
汤品----
20豆浆养生锅
21豆浆小火锅
22豆浆拉面
24酥皮黑豆浆汤
26咖哩豆浆汤
26麻油豆浆素鸡
28麻辣豆浆锅
29云吞豆浆
30杜仲豆浆养生汤
32茄汁豆浆浓汤
33翡翠豆奶浓汤
34麻油豆浆姜母素鸭
36山药豆浆煲
36三荤七素
点心&饮品---
38豆浆蔬菜焗烤
40豆浆潜水艇面包
40豆浆玫瑰花茶
42原味豆浆汤点
42土司豆浆派
44豆浆蛋糕冰淇淋
45咖啡豆浆冻
46豆浆五色健康粥
48紫地瓜豆浆甜汤
49豆浆美颜佳人汤
豆腐篇
菜餚----
50镶豆腐
52金沙豆腐片
53五味抛豆腐
54杏片豆腐脆球
55豆干丝煎饺
56咖哩椰汁豆腐煲
57当归豆腐煲
58福袋包
60豆腐蒸素肉扣
62臭豆腐
63红烧豆腐
64冻豆腐芦笋
65蛋豆腐烩蔬
66阿给
67卤豆腐锦
68 豆腐如意卷
70豆腐狮子头
71鸡汤豆腐烧
汤品----
72豆腐羹
73豆腐汤
点心&饮品---
74香蕉豆皮卷
76桂花豆腐起司酥
77凉拌刺葱豆腐番茄
78芋香豆腐煲
79千层豆腐
80菠菜豆腐饼
82南瓜豆腐酥
86红豆豆腐面包
84豆腐丁水果小菜
85豆干银芽凉拌
86牛奶豆腐奇异果汁
89豆腐牛奶芦荟汁
美容方篇
90豆浆水果浴
91滋润豆腐修护
91美肤豆浆液
92除斑豆腐面膜
92抗痘面膜
93豆渣美容
93美白调理面膜
《喝豆浆.吃豆腐》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在如今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焦虑和压力裹挟,渴望找到一种宁静,一种回归。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作者以一种近乎禅意的笔触,描绘了关于豆浆和豆腐的日常片段。这些片段看似零散,却串联起了一种对待生活独特的哲学。他/她笔下的豆浆,不再是简单的早餐,而是关于“滋养”的隐喻,滋养身体,更滋养心灵。而豆腐,则代表了“朴素”与“本真”,提醒我们回归生活的本质。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对于“慢”的推崇,他/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制作豆浆的过程,从浸泡黄豆到磨浆过滤,每一步都充满了耐心和仪式感。这让我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匆忙,是否失去了很多本该享受的慢时光。这本书不是那种能让你醍醐灌顶、改变人生的书籍,但它能在你的心底种下一颗种子,让你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美好。读完它,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去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份简单与纯粹。
评分读完《喝豆浆.吃豆腐》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真的无处不在。我一直以为这种生活气息浓厚的小品文,多半会是那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叙述,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作者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比如早晨的一杯豆浆,下午的一块豆腐,变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他/她笔下的豆浆,不仅仅是早餐的饮品,更承载了童年的回忆,是母亲手中温暖的慰藉;而豆腐,则不仅仅是餐桌上的菜肴,更是邻里之间的情谊,是分享的乐趣。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写到,作者在异乡的某个清晨,独自一人在街边小店喝豆浆,看着周围忙碌的人群,那一刻的孤独和温暖交织在一起,写得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感知。它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忽视的那些点滴,那些在忙碌生活中被忽略的温暖瞬间。合上书本,我仿佛也闻到了豆浆的香气,尝到了豆腐的清香,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平和与满足。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能找到新体会的书。
评分初读《喝豆浆.吃豆腐》,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但读完后,我才意识到,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论述时间的流逝,而是通过描写制作豆浆和豆腐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耐心,以及这些食物所承载的时光印记,来传递一种关于“慢下来,感受当下”的哲学。他/她笔下的豆浆,不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冰冷饮品,而是需要亲手浸泡、磨制、过滤的产物,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对时间的尊重。而豆腐,更是需要凝结、压制,才能形成最终的形态,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时间的沉淀。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记忆的味道”的描写,作者通过豆浆和豆腐,串联起了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种种回忆。这些回忆,不是片段式的闪现,而是随着食物的味道,一点点地渗透出来,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的风格非常内敛,没有大张旗鼓的赞美,也没有苦大仇深的感叹,而是用一种温润如玉的笔触,缓缓道出生活的真谛。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最深刻的感悟,就隐藏在那些最简单、最日常的瞬间里,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
评分《喝豆浆.吃豆腐》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一场意外的邂逅,却又充满了命中注定的契合。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生活中的许多哲理,都隐藏在最日常、最不起眼的事物之中。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以“豆浆”和“豆腐”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关于人生、情感、以及与世界相处的思考。他/她没有使用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刻意营造戏剧性,而是用一种平和、内敛的叙述方式,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又一个温暖而富有洞察力的场景中。书中关于“豆浆的温度”的探讨,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种恰到好处的温暖,既能带来慰藉,又不会让人感到炙烤。而“豆腐的质地”,则让我思考人生的“柔软”与“坚韧”之间的平衡。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传承”的描绘,他/她写到,儿时母亲做的豆浆,如今自己也尝试着去做,这种代际的连接,以及对传统技艺的尊重,让我深感温暖。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治愈的力量,它让你在阅读中,重新审视自己与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与力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喝豆浆.吃豆腐》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或者是一些关于健康养生的简单分享。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才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最普通的豆浆和豆腐,赋予深刻的意义。他/她没有直接去赞美豆浆豆腐本身有多么营养,而是通过描绘人们围绕着豆浆豆腐所展开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人情冷暖、世事变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豆腐宴”的描写,那种朴实却又充满人情味的风俗,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和集体记忆。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捕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温润而坚韧的一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特别,它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个章节都有独立的意象,但整体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留白”的运用,很多时候,他/她只是点到为止,但读者却能从中品味出无穷的韵味。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写作技巧,能够引发读者的二次创作和深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