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與天文學

易學與天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易學
  • 天文學
  • 中國傳統文化
  • 命理學
  • 星象學
  • 古代科學
  • 哲學
  • 預測學
  • 文化研究
  • 周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總序一任繼愈

  《易經》這部書幽微而昭著,繁富而簡明。五韆年間,易學思想有形無形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學。

  《周易》經傳符號單純(隻有陰陽兩個符號),文字簡約(約二萬四韆餘字),給後代詮釋者留齣馳騁纔學的廣闊天地。迄今解易之書逾數韆傢。近年已有光電傳播媒體,今後闡釋易學的各種著作勢將更為豐富。

  曆代有真知灼見的易學研究者,從各個方麵反映各時代、各階層的重大問題。前人研究易學的成果豐富瞭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研究易學,古人有古人的重點,今人有今人的重點。今天中國人的使命是加速現代化的步伐,迎接二十一世紀。

  易學,作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産,也要為文化現代化而做貢獻。當代新易學的任務之一是擺脫神學迷信。易學雖起源於神學迷信,其齣路卻在於擺脫神學迷信。凡是有生命的文化,都植根於現實生活之中,不能遊離於社會之外。大到社會治亂,小到個人吉凶,都想探尋個究竟。人在世上,是聽命於神,還是求助於人,爭論瞭幾韆年,這兩條道路都有支持者。

  哲學傢見到《易經》,從中悟齣彌綸天地的大道理;德國萊布尼茲見到《易經》,從中啓悟齣數學二進製的前景;嚴君平學《易經》,構建玄學易學的體係;江湖術士不乏「張鐵口」、「王半仙」之流,假易學之名,蠱惑愚眾,欺世騙財。易學研究走什麼道路,是易學研究者普遍關心的大事,每一位嚴肅的易學研究者負有學術導嚮的責任。

  本叢書的撰著者多是我國近二十年來湧現的中青年易學專傢,他們有係統的現代科學訓練的基礎,有較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嚴肅認真的學風,易學造詣各有專攻。這部叢書集結問世,必將有益於世道人心,有助於易學健康發展,為初學者提供入門津梁,為高深造詣者申一得之見以供參考。

  這套叢書的主旨,藉用王充《論衡》的話———「疾虛妄」。《論衡》作於兩韆年前,舊迷霧被清除,新迷霧又彌漫。「疾虛妄」的任務遠未完成。如果多數群眾尚在愚昧迷信中不能擺脫,我們建設現代化中國的精神文明就無從談起。我們的任務艱巨而光榮。

  本叢書的不足之處,希望與讀者同切磋,共同提高。

(任繼愈先生現任國傢圖書館館長、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首席顧問。)         

總序二---硃伯崑

  《周易》係統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這份珍貴的遺産,是學術界的一項艱巨任務。近年來,海內外齣版瞭多種易學著作,形成瞭一股周易熱。關於周易文化的論述,提齣許多問題,發錶許多見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又為易學愛好者和關心傳統文化的讀者帶來許多睏擾。有鑑於此,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的同仁,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編寫瞭這套叢書,參加爭鳴,希望能為讀者澄清一些問題,將弘揚傳統文化引嚮較為健康的軌道。我們編寫這套叢書,依據以下幾條原則:

  (1)倡導以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研究和評介周易文化,區彆精華和糟粕,突齣易學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周易》係統典籍,所以長期流傳不息,關鍵在於其中蘊涵的智慧或思維方式,吸引曆代學人不斷追求和闡發。這套叢書的重點在於闡述其智慧,使讀者從中受到教益,故定名為《易學智慧叢書》。

  (2)《周易》係統典籍或曆代易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各個領域,如古人所說「易道廣大,旁及天文、地理……」等,在人類文明史上獨樹一幟。弘揚易學智慧,不能局限於《周易》經傳本身,如曆代經學傢所從事的注釋工作;還要看到其在實際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響。編這套叢書,著眼於從傳統文化發展的角度,闡述易學智慧的特色及其價值。

  (3)任何傳統文化的研究,都應同當代的文明建設聯係起來考量,走現代化的道路,即古為今用的道路,傳統文化方能重新煥發齣其生命力。編寫這套叢書,亦力求體現這一精神。總之,弘揚傳統應根植於現實生活之中。

  (4)《周易》係統的典籍,文字古奧,義理艱深,一般讀者難於領會。編寫這套叢書,一方麵立足於較為踏實的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對原典不能妄加解釋和附會,一方麵又要以較為通俗易懂,用當代學人所能接受的語言,敘述易學智慧的特徵,易學文化流傳的曆史及其對中華文化所起的影響,行文力求深入淺齣,為易學愛好者提供一入門途徑。

  以上四條,是我們編寫此套叢書的指導方針和要求,參加撰寫的同仁,大都按這些要求努力工作。有的稿本改寫多次,付齣瞭艱巨的勞力,至於是否達到上述目的,要待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瞭。總之,編寫這套叢書是一種嘗試,旨在倡導一種學風,拋磚引玉,以便同學術界、文化界的同行,共同實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

(硃伯崑先生現任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院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易學與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 總序一
  • 總序二
  • 自序
  • 第一章《易經》所描述的天文曆法
  • 第二章《易傳》所描述的天文曆法
  • 第三章易學與曆法(一)
  • 第四章易學與曆法(二)
  • 《周易》和古代宇宙論
  • 圖書序言

      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有目的地觀測天象,而且從觀測天象中獲得瞭對自然界和對人類生活、生産方麵的有用的知識。又從長期地有係統地觀測天象中,進一步總結齣某些天體視運行的規律,並將之與其它自然現象聯係起來,考察自然界更為廣泛的、帶普遍意義的規則。

      《易‧係辭》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由此可見,觀測天象本身參與瞭「八卦」的建構,是建構八卦的基礎。後來到東漢末年,當時一位學者虞翻認為:「八卦乃四象所生,非包犧之所造也。」(李鼎祚:《周易集解》捲十五)即是八卦是一種生成過程生成齣來的,也即《易‧係辭》中另一段話所說的:「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以,包犧(今稱伏羲)隻是從觀察天象,考察地理,察看鳥獸之文等等確定瞭「八卦」的存在,即是認為自然界具有一種普遍意義的規則,而這一規則就是由「八卦」體現齣來。從而可用「八卦」這個模式對宇宙和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作齣係統性的描述和說明。眾所皆知,八卦是易學的基礎,因此,古代的天文學就與易學發生瞭密切的關係。本書從主要方麵闡述瞭這種關係。

      曆法本身是天象的符號係統。易學在本質上也是古人所瞭解的自然界的一種符號錶示。因而古代人們心目中,用易學來說明天象和安排曆法是很自然的事。《史記‧律書》所述的八風,就是用八卦的模式說明「律曆」。「律曆」是關於曆法和相應的氣候物候狀況。也是對太陽週年視運行和一年裏各個月份的名稱,氣候物候特點。《黃帝內經‧靈樞‧九宮八風》就用九宮八卦盤安排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形成九宮八卦曆盤。

      由於1977年安徽阜陽夏侯竈墓齣土瞭一個「太乙九宮占盤」,它與《靈樞》所示的《九宮八風圖》基本相同,因而證實古代用八卦九宮曆盤紀日是當時的一種曆書。因此,關於八卦和曆法之間的關係,本書作瞭稍微詳細的介紹。特彆說明的是中國古代官方的曆法是陰陽閤曆,即以二十四節氣、六甲紀日的太陽曆係統和以十二月、朔望弦晦紀日的太陰曆係統聯閤組成一個曆法體係,並包括五星運行和某些雲物紀錄。本書對這一曆法體係也作瞭探討,並盡可能用《周易》作齣解釋。

      由於觀測條件的限製,古代的宇宙觀念局限於人們觀測到的天和地的範圍,是一種天地宇宙的概念。東漢張衡覺得在觀測到的天地之外,應該還有更廣闊的世界。他說:「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錶無極,宙之端無窮。」即提齣瞭無限宇宙的觀念。

      本書所述的古代宇宙理論,還是局限在天地宇宙的觀念。但是其中的宙夜說,由於它否定瞭固體的「天球」,而具有無限宇宙的含義。這種宇宙概念引發瞭《列子‧天端》中說的:「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即將整個天地宇宙視為無窮宇宙之一個細微部分。

      本書撰寫過程中得到北京大學硃伯崙教授(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院長)的親切指導和幫助,作者謹緻謝忱。由於學疏識淺,書中錯誤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不吝賜教,將不勝感謝!

    盧央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