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台大通识课程「历史、医疗与社会」之讲义,胪列各讲之授课大纲、阅读资料、指定暨参考书目。
本书分就身体、疾病、疼痛、信仰、性别、年龄、医者与医疗照护者等主题,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并提示重要的观念与文献,其主要目的,在引导学生了解医疗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启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以期未来能从事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前言 i
课程简介 ii
第一讲 导论 1
第二讲 身体、医疗与社会 11
第三讲 疾病、医疗与社会 31
第四讲 疼痛、医疗与社会 49
第五讲 疾病、信仰与社会 71
第六讲 性别、医疗与社会 83
第七讲 年龄、医疗与社会 103
第八讲 医者、医疗照护者与社会 117
我最近在逛诚品的时候,意外发现一本关于台湾民间信仰的书,叫做《神明与乡愁》。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传统神明故事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介绍妈祖、关帝爷、土地公这些神祇的神话传说,而是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信仰是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描写各地的大小庙宇,不只是介绍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和地方社区的情感连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王爷信仰”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王爷信仰在台湾如此盛行,以及这些游巡的王爷如何被视为地方的守护神,代表着秩序、平安和对自然的敬畏。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对老一辈信众的访谈,他们讲述的朴实信仰和生活哲学,读起来非常温暖,也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渐渐失去了这份与神明、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联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民间信仰的韧性和生命力,也让我对家乡的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台湾历史的书,叫做《岛屿脉络》。这套书非常厚重,但内容却一点都不枯燥,它像是把台湾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都浓缩在纸页里了。作者在讲历史的时候,不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件和人物,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变迁、人民生活以及文化发展。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族群在台湾历史中的互动与融合的描述,像是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以及后来加入的日本人、外省人,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台湾。书里还穿插了很多当时的老照片和文物图片,让历史画面感十足。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感觉自己对台湾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好像能触摸到那些过去的痕迹。特别是关于日治时期和战后的经济发展,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和数据,让我对台湾从一个农业社会蜕变成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像是一堂关于台湾身份认同的课,让我更加珍惜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台湾美食文化的书,叫做《舌尖上的宝岛》。这本书真的把我馋得不行,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各个角落的在地美食,从北到南,从夜市小吃到家常菜肴,无所不包。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是美食的介绍,更是在讲述这些食物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历史渊源。我最喜欢关于“客家菜”和“原住民料理”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这些菜肴的制作工艺,以及它们是如何反映出不同族群的生活智慧和饮食习惯。比如客家人的“梅干扣肉”,那种慢火炖煮出的醇厚风味,承载着客家人勤俭持中的生活哲学。还有原住民的山野食材,如何被巧妙地烹饪成充满自然气息的美味。书里还穿插了很多对老店老板和传承人的采访,听他们讲述经营一家店的辛酸与坚持,让人感受到台湾人对食物的热情和对传统的敬意。这本书让我觉得,品尝台湾美食,不仅仅是在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在体验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地文化。
评分我最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台湾电影史的著作,书名是《光影年代》。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从黑白片时代到新浪潮、再到近些年来的各种电影作品,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段时期台湾电影的社会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对台湾社会文化的影响。作者对于“台湾新浪潮”的论述尤其精彩,详细介绍了那些导演们如何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坚持创作具有台湾本土意识的电影,他们如何打破当时的电影格局,为台湾电影注入新的生命力。书中对《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经典影片的分析,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我还很喜欢它关于“电视电影”和“纪录片”发展的章节,这些往往被忽视的领域,同样承载着台湾社会变迁的印记。这本书让我看到,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社会记录,一种集体记忆的载体,它反映了台湾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脉动。
评分近期读到一本关于台湾近代艺术史的著作,书名是《画布上的潮汐》。这套书的视觉呈现做得非常棒,精美的印刷和大量的艺术品图片,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直观地欣赏到台湾艺术的发展轨迹。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介绍几位大家熟知的艺术家,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更完整的台湾艺术生态图。从日治时期的留日艺术家,到战后由中国大陆播迁来台的书画家,再到六〇、七〇年代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运动,以及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这本书都做了详尽的梳理。我特别喜欢关于“乡土艺术运动”和“现代化”的论述,它探讨了艺术家们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以及他们是如何将台湾这片土地的独特风貌和人文情感融入创作的。书中对不同艺术流派的分析也很到位,像是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在台湾的落地与演变,以及它们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对话。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台湾艺术家,也让我对台湾艺术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吸收与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