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产业的春燕从年初低压飞过,稳健越过年末暖冬,振翅翱向来年。展望2006年动向,除面板与DRAM面临压力外,IT产业将是平稳的一年,拓墣产业研究所推估2006年全球IT市场总值成长率约为8%。如果全球经济没有重大变动,则可预见2006?2010年全球IT产业仅有个位数成长!
半导体产业在2006预估将有7%成长率,较全球GNP成长4%稍高。由于充足资金筹码和新产能扩增,台湾DRAM厂市佔率预期将进展至20%,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在消费电子和通讯产品需求的带动下,半导体产业的成长脚步虽不若过往有二位数字的跳跃,但仍将稳健向上,新世代的产品为此注入前进能量。
对面板产业而言,2006是充满压力却又富含热力的一年。产业供过于求态势浮现,面板出现跌价压力,TRI预估2006年面板价格平均降幅为20%,大尺寸面板价格将进入另一波循环向下修正。但也由于LCD TV面板产能大增,从供给刺激需求,LCD TV可望接近倍增且上看3,600万台,这股热力将延烧全年,面板产业也预计在2006展开激烈市场竞争。
通讯产业则由3G手机引爆产业链商机,2006年市场预期将有106%的爆发性成长。中高阶手机明显往多功能态势发展造就换机潮,低价手机则由新兴国家接手,市场朝两极化发展吸引不同购买动机。手机产业因客制化需求所衍生的机会,将是业者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和欲维持优势,总体而言,行动通讯产业链向上提升的趋势不变。
消费电子方面,NB出货量高成长而ASP大幅滑落,低价机种开创新的NB需求区间。而具有高爆发力的多项新世代产品盛大上市,如PS3、PMP、新一代DVD、Media Center PC、高性能DSC、热门车用电子产品等,都已将触手直接伸入消费者荷包,从市场热络程度来看,可预见需求强烈。
回顾过去、展望新一年度,拓墣产业研究所汇集2006 IT产业趋势预测研究观点,发行本专题报告,不仅对各产业提出精辟见解,更增辟一章节讨论中国市场趋势。企盼能协助厂商、业者掌握全球科技产业动态,面对2006年能有充实的知能与崭新的观瞻,为产业发展开创新局!
第一章 2006年拓墣IT产业十大预测
1-1常态性个位数成长时代的来临
1-2世代交替的转折时刻
第二章 2006年半导体产业展望
<2-12006年DRAM产业是否会因供给大增而失衡
2-22006年IC载板趋势与发展
第三章 2006年光电产业展望
3-1大尺寸面板价格回顾与后续展望
3-22006年LCD TV成长动力剖析:LCD TV热度将延烧全年
3-3SuperMulti竞逐2006年光储存主流
第四章 2006年通讯产业展望
4-12006年WLAN市场分析:多元应用持续升温的一年
4-2剖析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
4-33G 爆发性成长的2006年
4-4台湾3G开台所引爆之产业链商机效应分析
第五章 2006年资讯暨消费性电子产业展望
5-12006年全球Notebook展望
5-22006年MP3 Player发展趋势分析
5-32006年数位相机台湾代工商机探讨
5-4从2006年热门车用电子产品看台湾厂商佈局
第六章 2006年中国区域市场展望
6-1从十一五规画发佈看中国新半导体优惠政策
6-2中国LCD TV市场爆炸性成长下的中国FPD产业发展趋势及策略?
6-3中国手机市场回顾暨2006年展望
說到2006年,那絕對是整個半導體和晶片產業的關鍵時期。當時,摩爾定律還在持續發揮威力,CPU 的效能不斷提升,Intel 和 AMD 的龍頭之爭更是白熱化。我特別好奇,這本《2006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在分析半導體產業的趨勢時,有沒有深入探討當時「製程技術」的瓶頸和突破?像是 45 奈米、32 奈米這些製程節點的發展,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有多大?我記得那時候,智慧型手機的晶片需求也開始顯現,ARM 架構的晶片開始嶄露頭角,書裡對 ARM 架構的發展前景,會不會有什麼關鍵的預測?另外,當時的網路基礎建設也正在快速發展,光纖網路的鋪設、路由器和交換機的技術進步,這些都對資料傳輸的速度和效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知道書裡對這些基礎設施的發展,有沒有什麼深入的分析?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在當時的產業格局下,哪些新的應用領域會催生出對特定晶片的強勁需求?像是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等等,這些領域的發展,對半導體產業會不會產生長遠的影響?總之,對於我們這些在產業鏈中打滾的人來說,一本能精準預測半導體產業未來走向的書,其價值絕對是無可估量的。
评分天啊,2006年!那時候我還是個大學生,對所有新奇的科技產品都充滿了好奇。我還記得,當時數位相機已經非常流行了,Olympus、Canon、Nikon 這些品牌競爭激烈,像素一個比一個高,價格也越來越親民。然後就是 MP3 隨身聽,iPod 當時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走到哪裡都聽到有人在討論。這本《2006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如果能把當時這些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分析得頭頭是道,那肯定會讓我當年愛不釋手!我最想知道的是,書裡有沒有分析當時「內容數位化」的趨勢?像是音樂、影片、甚至是電子書,它們是如何透過網路傳播,並且改變傳統的內容產業生態的?我記得那時候,YouTube 剛成立沒多久,還不是現在大家熟悉的樣子,書裡會不會預測到像影音分享平台這樣對內容產業的顛覆性影響?還有,當時的遊戲產業也發展得很快,PC Game 的市場依然龐大,但像是 PlayStation、Xbox 這些家用遊戲主機的競爭也越發激烈,書裡對遊戲硬體和軟體產業的預測,會不會有讓人驚豔的地方?我當時對「使用者生成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的概念還不太熟悉,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這個正在萌芽的趨勢?總之,對於我這種對消費性科技產品情有獨鍾的人來說,這本書如果能細緻地描繪出當時的市場氛圍,那絕對是讓我回味無窮。
评分2006年,那一年我剛開始接觸程式設計,對整個軟體開發生態充滿了憧憬。當時,Java、.NET 這些開發平台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各種開源框架也層出不窮。我非常期待《2006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本書,能夠對當時的軟體開發趨勢做出精闢的分析。我特別想知道,書裡有沒有探討當時「Web 2.0」的浪潮?像是 AJAX 技術的應用,讓網頁的互動性大大提升,這對使用者體驗的影響有多深遠?還有,當時「軟體即服務」(SaaS) 的概念也開始被廣泛討論,像是 Salesfoce 這樣的公司已經建立起一定的市場地位,書裡對 SaaS 的未來發展,會不會有什麼獨到的看法?我記得那時候,資訊安全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病毒、木馬、釣魚網站層出不窮,不知道書裡對資訊安全領域的趨勢,有沒有做出預測?另外,我個人對「大數據」的概念還不是非常熟悉,但當時資料量爆炸性增長是顯而易見的,不知道書裡會不會觸及到對海量資料處理和分析的相關趨勢?總之,對於我這樣一個熱衷於軟體開發的人來說,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當時的技術發展脈絡有更清晰的認識,並且對未來的技術演進有所啟發,那就真的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佳作。
评分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科技發展的產業人士,2006年那年,我對全球科技產業的動態可以說是既興奮又充滿了不確定感。當時網路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面,電子商務更是蓬勃發展,像是 Amazon、eBay 這些巨頭已經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台灣本土的 PChome、momo 購物網也都在努力擴張。我特別好奇,《2006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本書,在預測當時的電子商務趨勢時,有沒有深入分析到像是「行動支付」的概念?雖然那時候大家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但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線上交易的模式已經非常普遍。另外,當時的軟體產業也進入了一個快速變革的階段,像是開源軟體 (Open Source) 的概念越來越普及,Linux 的市占率也在緩慢提升,書裡有沒有探討這種開放模式對傳統軟體巨頭的挑戰?我記得那時候,企業在 IT 基礎建設上的投資也相當可觀,雲端運算的雛形也開始萌芽,但當時大家對「雲端」的概念還比較模糊,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預見到未來雲端運算將會如何改變企業的運營模式。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在當時的產業環境下,哪些新的商業模式有可能會出現,而這本書又提供了哪些獨到的洞見?畢竟,預測的價值不在於數字的堆砌,而在於能否引導我們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评分哇,這本《2006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重量級!我可是抱著極大的期待打開它的,畢竟2006年那時候,科技發展真的進入了一個有點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當時大家都在討論什麼?網路泡沫剛過不久,智慧型手機的雛形也開始嶄露頭角,數位相機、MP3隨身聽更是火得不行。我記得那時候,每天早上出門搭捷運,車廂裡幾乎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滑來滑去,好像進入了什麼未來世界。所以,這本書如果能精準捕捉到當時產業發展的脈絡,分析哪些技術會成為主流,哪些公司又會異軍突起,那真的太神了!我特別想知道,書裡有沒有提到當時大家都在瘋的 P2P 網路,像是 eMule、BitTorrent 這些,它們對內容產業的影響有多大?還有,當時 Google 的搜尋引擎已經穩居龍頭,但 Yahoo!、MSN 這些也還在奮力追趕,書裡對這場搜尋大戰有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畢竟,科技趨勢的預測,就像是在大海中撈針,能準確預測到一兩個關鍵點,就已經是功力深厚了。我個人一直對 mobile internet 的發展很感興趣,當時的 3G 技術雖然還不普及,但感覺就是未來的趨勢,不知道這本書對 3G 的預測準確度如何?總之,對於當時科技愛好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寶典,希望能從中一窺科技發展的奧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