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制陶产业发展的历史甚短,最早是在汉人移民台湾之后,以红土烧制建筑用的砖瓦开始,然后逐渐发展成制作日用陶瓷,供应台湾人民日常生活之需。一九五○年以后由于战后重建与经济复甦,对陶瓷用品的需求殷切,促进了台湾陶瓷产业的快速成长;而台湾人民生活水准的逐渐提升,对于陶瓷品的造形与装饰美感日益讲究,以及拓展外销的经济活动畅旺,也带动了台湾艺术陶瓷产业的发展。 台湾的艺术陶瓷产业,为了因应不同市场的需要而发展不同的产品特色,本书中选择从事艺术陶瓷产业较具规模,且长期致力于该产业发展的十二家业者为例,分别探讨台湾的艺术陶瓷的五个类型:
一、以仿制传统的精致陶瓷珍品,展现古典陶瓷艺术高雅、华丽与富贵气质的「仿古陶瓷」(市拿陶艺有限公司)
二、撷取传统陶瓷的美感元素,重新整合传统陶艺美感,展现传统陶瓷新风格的「新古典陶瓷」(台华陶瓷有限公司、阳明陶艺企业有限公司、吉洲窑)
三、发挥陶瓷材质美感,揉合现代美学表现方式,赋予陶瓷艺术新价值的「现代陶瓷」(法蓝瓷有限公司、存仁堂艺瓷有限公司、干唐轩美术工艺股份有限公司)
四、利用陶瓷材质特色,结合现代科技的应用,採取现代设计方法,创造出具有巧思与现代感的「创意陶瓷」(台伸艺陶股份有限公司、唐盛陶瓷艺术有限公司)
五、注重陶瓷实用功能,将陶瓷材质美感与现代生活之实用需求充分结合,促进陶艺文化提升的「生活陶瓷」(陶作坊、焕臣陶磁艺术有限公司、安达陶瓷艺术有限公司)
台湾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由于业者的努力学习与积极开发,累积了相当深厚的基础。而艺术陶瓷产业在这个基础上,因应台湾人民在艺术陶瓷用品的需求、六○至八○年代来台观光客的採购,以及政府鼓励外销的政策配合下,造就了台湾艺术陶瓷产业的全盛时期。而在九○年代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减缓,人工成本的提高和东南亚各国竞争对手的崛起,台湾艺术陶瓷产业受到相当的影响;及至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以其低廉的人工成本吸引台湾产业的出走,而使台湾艺术陶瓷产业陷入低迷困境。尽管如此,也仍有不少台湾艺术陶瓷产业凭着自身优良的技术、优秀的人才,以及设计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在此困境中走出一片天地。而在今后全球化的时代里,如何展现特色、发挥创意以提升竞争力,当是台湾艺术陶瓷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到视觉传达和美学设计,所以对材料和工艺的设计理念一直非常关注。在一次行业交流中,有位前辈向我推荐了这本《台湾艺术经典大系工艺设计艺术3-艺术陶瓷.产业风华》,说是对于了解当代工艺设计非常有帮助。事实证明,这位前辈的推荐是多么的精准!书中对于艺术陶瓷的“产业风华”这一主题,有着非常深刻的阐释。它不仅仅是关于陶瓷本身的美学价值,更深入地探讨了陶瓷作为一种产业,如何在设计、生产、市场推广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竞争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设计”与“产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书中展示了许多成功的台湾陶瓷品牌和设计师案例,他们是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又是如何通过设计提升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的。这对于我理解如何在商业设计中融入艺术性,以及如何让创意落地生根,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我从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陶瓷作品,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将艺术融入生活,并将生活美学转化为产业力量的智慧。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曾经在艺术史领域耕耘了半辈子,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近年来,我特别关注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认为这是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重要桥梁。在众多工艺门类中,陶瓷一直是我情有独钟的领域。当我看到《台湾艺术经典大系工艺设计艺术3-艺术陶瓷.产业风华》这本书时,我被它的厚重感和内容所吸引。这本书对于台湾艺术陶瓷的梳理,不仅体现在对艺术家和作品的介绍,更体现在对整个产业生态的深度剖析。书中对于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陶瓷进行了清晰的分类和介绍,并对每一类都给出了详细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产业风华”这一概念的理解,它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的创作,更关注艺术品如何融入当代社会,如何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它填补了我对台湾艺术陶瓷产业了解的一些空白,也让我对当代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名喜欢在家动手制作一些小东西的手工艺爱好者,平时也喜欢逛逛工艺品市场,淘一些特别的器皿。偶然间看到了这本《台湾艺术经典大系工艺设计艺术3-艺术陶瓷.产业风华》,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这本书的吸引力却丝毫不减。它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陶瓷,竟然可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面貌和如此深厚的艺术底蕴。书中展示的那些充满创意和个性的陶瓷作品,让我大开眼界。我最喜欢的是那些介绍不同陶瓷工艺的章节,比如釉色、烧制方法等等,虽然有些专业,但作者用很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讲解,让我学到了不少有趣的知识。而且,书中对台湾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的介绍,也让我对“台湾制造”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艺术家和设计师看的,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它也是一本激发灵感、提升审美的好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陶瓷的喜爱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也更加期待能够亲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陶瓷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些基础的欣赏层面。直到我翻开这本《台湾艺术经典大系工艺设计艺术3-艺术陶瓷.产业风华》,我才真正意识到,陶瓷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书中对台湾艺术陶瓷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从历史渊源到现代创新,我都看到了作者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不同时期陶瓷工艺技术的演变,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的实例进行了阐述,让我不再为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感到头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静态的图片展示,还穿插了许多设计师的访谈和创作故事,这些鲜活的个体经历让冰冷的陶瓷作品瞬间有了温度,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指尖流淌出的创意和匠心。尤其是那些关于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台湾陶瓷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读完之后,我对台湾的陶瓷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评分作为一名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台湾人,我一直对家乡的文化艺术充满了好奇和热爱。近年来,我也开始关注台湾本土的工艺设计,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独特美学。当我拿到这本《台湾艺术经典大系工艺设计艺术3-艺术陶瓷.产业风华》时,我感到非常亲切。书中对台湾艺术陶瓷的介绍,让我仿佛回到了故乡,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街景和那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店铺。书中不仅仅展示了精美的陶瓷作品,更重要的是,它讲述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匠人的坚守,关于创意的迸发,关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我看到了台湾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他们将这份热情融入到一陶一碗之中的不懈努力。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清晰地展现了陶瓷作品的纹理、色彩和质感,让我仿佛可以触摸到它们。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情感的回归和文化的认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