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一九八四年第一版发行以来,至今经过五版十二刷,二十三年后,为因应读者的需求,以彩色珍藏版的方式,重新推出这本多达十万字的中国美术经典好书,并以加大开本、增录三百多张彩图、重新设计校订的编排,提供给读者更好的视觉阅读!
本书内容主要是以中国书画、佛教美术,和工艺名品等国之重宝为经,以文学、史学、哲学、美学为辅,交织出二十二篇从艺术看人生的美丽景况来,篇篇精彩,引人入胜。文中不仅引导读者如何去欣赏一件艺术品,同时也揭示作者的生活与处世态度,并提醒读者,须时时借由艺术欣赏的洗礼与陶成,才能发现生活当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美。
文中也提及滇西么些族象形文字经典中的故事,富有深厚的人生启示意味,是一部提昇艺术涵养、生活乐趣,及心灵境界的绝妙好书。
作者简介
李霖灿
1913年出生河南省辉县。
1938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之后,于云南丽江从事边疆民族艺术调查的工作。
1941至43年任职于中央博物院,1943调任国立故宫博物院,1984年于该院副院长任内届龄退休。之后仍继续于艺术史的研究,并在台大、师大等学校任教中国美术史及古画品鑑研究等课程。
1995病逝,享寿八十七岁。着有《艺术欣赏与人生》、《中国美术史稿》、《西湖雪山故人情》、《阳春白雪集》、《活活泼泼的孔子》、《么些象形文字字典》、《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山水画皴法、苔点之研究》、《玉龙大雪山》(西南游记)等书。
序文一 李霖灿先生与中国美术史教育∕陈葆真
序文二 海天远隔的高山流水之情∕杨福泉
序文三 天雨流芳──为父亲的新版《艺术欣赏与人生》(彩色珍藏版)写的序∕李在中
引文 李霖灿
一、忙迫与从容
二、论中国艺术上的幽默感
三、苏东坡的美丽谎言
四、骏马的灵感
五、顾恺之和维摩诘像
六、中西艺术思想异同--由罗丹沈思者像和北魏思维像谈起
七、诗情.画意.哲思
八、艺术.史情.史识
九、花鸟与人生
十、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十一、书法的欣赏和启示
十二、观万物生意
十三、西风里的话--秋色欣赏的层次
十四、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十五、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林木之美的欣赏与体会
十六、石不能言最可人--顽石的欣赏与启发
十七、黄梁一梦,陶艺千秋--磁州窑枕的无限启发
十八、浑沌里放出光明--墨韵的欣赏
十九、线条的爽朗和雄辩
二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超凡入圣崇高摄取
二一、边疆民族的智慧--么些民族的生死观
二二、触景生情、点铁成金
老实说,我购买这本书最初的动机,可能更多是出于一种“跟风”的心理。周围很多朋友都在谈论艺术,谈论生活美学,觉得不了解一些艺术知识,好像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想着买一本,至少能让我有一些话题可以和大家交流。《艺术欣赏与人生(彩色珍藏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艺术史普及读物,充斥着各种年代、人物、流派的介绍,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从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角度来解读艺术。比如,书中用了很多关于“生活中的美学”的案例,介绍如何在家居装饰中运用艺术元素,如何通过音乐和绘画来提升生活品质,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穿搭中融入艺术的巧思。这些内容让我觉得,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一种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培养艺术鉴赏力”的几篇小短文,它并没有强迫我记住那些复杂的理论,而是教会我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如何去观察一幅画的构图、色彩、光影,如何去感受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情感。这些方法非常实用,让我觉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具备了一些初步的鉴赏能力。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人生意义的人,总觉得生命不应该只是匆匆而过,应该有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值得去追寻。《艺术欣赏与人生(彩色珍藏版)》这本书,我从拿到手到现在,已经陆陆续续读了好几个月了。我并没有一次性把它读完,而是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几页,或者在工作间隙拿起来看一会儿。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温度”。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姿态,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它探讨的艺术作品,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它挖掘出的解读视角,却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它在解读一些肖像画时,不仅仅是介绍人物的身份和背景,更是试图去捕捉画中人物的神情、姿态背后所透露出的情感和命运,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书中的一些关于“人生如画”的类比,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将人生的不同阶段,比作不同的画风和色彩,用艺术的语言来诠释生命的起伏和变化。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短,内容也相当丰富,但它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宁静和沉思。它让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在的精神寄托,是连接我们与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评分最近迷上了研究一些和人文精神相关的内容,总觉得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有时候会忽略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本书的名字《艺术欣赏与人生》,听起来就很有深度,我当时下单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探索人生意义的期待。读了之后,我发现它并没有直接给我什么人生哲理的“答案”,而是通过解读艺术作品,间接地引导我去思考。比如,它提到梵高的《星空》,不仅仅是描绘了夜空的美丽,更包含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和对宇宙的敬畏。当我看到书中的分析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是不是也可以用一种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再比如,书中对一些雕塑作品的解读,探讨了人体之美,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线条和体块来传达情感和思想,这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表。它让我意识到,艺术品背后蕴含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创作者的心灵,以及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虽然这本书的文字量不小,有时候读起来需要一些耐心,但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对话,虽然不一定立刻明白,但总能在某个瞬间,得到一些启发。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读了三分之一,说实话,我对艺术史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很基础的层面,更多的是看到海报上的名画,或者在旅游景点拍下一些建筑的照片。所以这次买这本书,主要还是被“彩色珍藏版”这个名字吸引了,觉得应该能提供一些视觉上的享受,至少画面是漂亮的。翻开书,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色彩斑斓的画作,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到印象派的光影变幻,再到现代抽象的色彩碰撞,视觉效果确实非常震撼。每一幅作品的呈现都非常精美,色彩还原度很高,甚至能感受到画布本身的质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莫奈睡莲系列的部分,那些模糊的光影和细腻的色彩过渡,真的让人心生宁静。虽然我还不懂那些专业术语,也记不住画家的生平,但仅仅是欣赏这些图像,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和我一样,对艺术有点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人,可以把它当作一本精美的画册来翻阅,随手翻到哪一页,都能发现惊喜。而且,它的尺寸也比较适中,放在书架上很显眼,拿在手里也很有分量感,确实对得起“珍藏版”这个称号。我打算慢慢地,不求甚解地,继续享受这个视觉盛宴。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高品质”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滋养。《艺术欣赏与人生(彩色珍藏版)》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精神滋养的需求。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很难抽出大块时间去专门学习艺术史,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没有按照非常死板的时间线或者流派来划分,而是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色彩的情感表达”的章节,书中用了很多具体的画作作为例子,解释了不同色彩是如何引发观者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红色可以象征热情和危险,蓝色可以代表宁静和忧郁。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各种视觉信息,背后都有着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精心设计的“语言”。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走在街上,看到广告牌、服装设计,都会下意识地去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视觉世界更深层次的感知能力,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挂在博物馆里的展品,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