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诗人哲学家史作柽探讨美与艺术,乃至人生的哲理的沉淀,是一部解读现代与原始艺术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毕卡索其几何性不但不是西欧传统性的(如西欧源自希腊几何学),反而与原始或非洲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1907年,毕卡索发表了〈亚维侬的少女〉,这幅有着类似非洲原始雕刻面具的少女面孔,在当时不被接受、甚至被嘲讽,但后来却成为标志立体主义艺术开始的里程碑,并成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中一永恆的经典。而这样剧烈的转变,原因究竟为何?
着名哲学思想家史作柽为我们作了解答——答案就在于与欧洲文化遥遥相异的非洲原始艺术中。
他指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中有一种大趋势,亦即反一切既有的文字性纪录的故事、规范或造型,希冀透过几何抽象的表现,给予观者直接而深刻的感动。而这种动力,即是来自于非洲原始艺术的唿唤。在生活越简单的时代中,人距离自然与人存在的感觉越近,原始艺术透过纯粹的造型,散发出此种真正属于人毫无修饰而自由的感觉,直及人心最深处的感动,而这也正是毕卡索,甚至是现代艺术所亟欲重新寻找回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史作柽
1934年生,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为着名哲学思想家,其以全史观的视野从哲学、心理学、艺术等层面思考现实的人生信仰、生命现象、文化理念等诸多与人的存在相关的课题,并兼及诗歌创作和绘画。曾任教于台湾大学、文化大学,并在各大学巡回演讲,也曾于台湾师范大学举办长期讲座,深受各方好评。着作多达五十多部,影响广泛。
一、导言
二、我的一段经历
三、感觉归复的原理
四、瞬间统合的原理
五、非洲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一)
六、非洲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二)
七、非洲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三)
八、非洲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四)
九、非洲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五)
十、非洲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六)
十一、毕卡索艺术转折中的根本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