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今艺术文化的丰美展现?台湾文化之独特多元的象征
.七门艺术领域,二十四册图文整理,每册并附索引与中英文摘要
.知名学者与各领域专业工作者负责执笔,在追溯中建立台湾文化认同的依据
「『台湾艺术经典大系』……统整集结更为多元的台湾艺术文化资源,不只彰显台湾视觉艺术活泼丰富的成果,更是重视珍贵艺术文化资产记录与保存的具体行动,使台湾艺术文化能够建立更全面而完整的视野,同时累积国家艺术文化的资产。」—— 文化总会秘书长陈郁秀
「台湾艺术经典大系」为文化总会策划,艺术家出版社负责执行,以台湾当代应用艺术与传统艺术为对象之大规模整理计画,其系列用意在于为台湾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领域留下纪录,以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艺术论述铺设一富于资料性之基础。全系列共二十四册,依艺术类别划分为书法、篆刻、视觉传达、工艺设计、建筑与民间艺术等七卷,各卷作者皆为该领域的知名学者、艺术家或专业工作者。每册均以一百六十页的篇幅介绍各领域兴起的时代脉络、约十位代表艺术家之艺术历程、作品风格及时代意义,并以每位艺术家十至十五张作品图片辅助介绍,试图以图文对照方式为台湾之视觉艺术领域描画完整面貌。
「书法艺术卷」以五册整理台湾书法自清代以来之发展,第一册《渡台硕彦?书海扬波》即以清末民初的书法家吴敬恆、于右任、丁治磐、董作宾、朱久莹、庄严、台静农、刘延涛、奚南薰。为对象,追溯书法在台湾扎根的起源。
自三百多年前汉人入垦台湾以来,汉字的书写便成了启蒙教育所必需,但清朝时期广为科举学子所奉行的端整馆阁体与日治时期的外来书风,皆未能使台湾书法有独立且具艺术性的起步,直至国民政府迁台后,自大陆渡台的书家与重要文物单位的移入,才真正揭开台湾书法蓬勃发展的序幕。这些渡台书家不仅熟稔各式书体、深具国学涵养,亦为国民政府来台初期身居要职的各界菁英。本书追溯台湾数十年来的书法发展,同时透过九位代表性书法先驱的生平、艺术成就及对其后台湾书法的影响,使读者对台湾近代书法的发展有初步理解。
作者简介
杜忠诰
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学硕士、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师范大学国文系专任暨美术系所兼任副教授。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并举办多次书法作品展览。出版着作包括《研农新象——杜忠诰书艺选集》、《说文篆文讹形释例》、《杜忠诰书艺选集》等。
卢廷清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硕士,现任实践大学服装设计学系副教授、台湾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兼任副教授与东吴大学哲学系兼任副教授。出版着作包括《书艺珍品赏析——台静农》、《书艺珍品赏析——苏轼》《群玉山头——写生?写意?逍遥游》、《台静农的书法艺术》等。
序言——蓄积台湾艺术文化资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序论:渡台学者书家集群的特质
第一节 理念的一致与个性的发抒
第二节 渡台学者书家的类型特质
第二章 书法艺术家论:渡台学者书家的书学成就
陈含光——博文清操.书坛硕望
第一节 国之处士.书蒙睿赏
第二节 篆开新貌.楷成一体
第三节 论书深刻.要言不烦
第四节 结语
彭醇士——祖晋宗唐.帖学无双
第一节 读书观帖.羲之嫡传
第二节 祖晋宗康.独尊羲之
第三节 彭、沈并驾.羲之护法
第四节 结语
陈定山——出入百家.法书仙手
第一节 书画奇葩.气节高标
第二节 二王二黄.笔下烟云
第三节 老笔纵横.由熟转生
第四节 结语 刘太希——翛然绝尘.无所宗尚
第一节 往来鸿儒.转益多师
第二节 帖派风流.一任天籁
第三节 论书重碑.示人规矩
第四节 结语
张隆延——阐扬书道.隆古延今
第一节 祖述金石.书学黄、米
第二节 书道阐微.古意新章
第三节 美学诠释.条贯中、西
第四节 结语
吕佛庭——雍容和穆.返本归真
第一节 隶楷合体.意态醇和
第二节 无意无像.悟极艺理
第三节 结语
陈其铨——书艺弘道.老而弥新
第一节 书风古雅.行、隶最着
第二节 稀龄再创.综体新书
第三节 宏扬推广.影响深远
第四节 结论
戴兰村(?)——遒润雅逸.行书独绝
第一节 书宗羲之.自力深厚
第二节 遒润雅逸.行书专门
第三节 宋词书法.独树一格
第四节 结语
汪 中——诗格书品.自然高妙
第一节 广心博骛.天然胜出
第二节 酒后乘兴.佳书为证
第三节 尺牍墨妙.精美变化
第四节 结语
于大成——才学兼至.写鑑两精
第一节 书宗米芾.才气纵横
第二节 洞烛书史.论书痛快
第三节 痹后左书.苦练有成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结论:当代书法慧命承启的省思
第一节 书法道统的坚持
第二节 书法变与不变的权衡
第三节 平正之极自然变化
第四节 书法中的人格因素
第五节 诗文书画的涵养
台湾书法艺术家及作品图版索引
作为一个对书法艺术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作品,来引导我走进书法大师们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书名《渡台硕彦.书海扬波》恰好满足了我的期待。首先,“渡台”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段充满艰辛却又孕育希望的旅程,我相信这些书法家们在渡台过程中,必然经历了不少挑战,而他们的艺术创作,或许也因此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坚韧的生命力。“硕彦”二字,则直接点明了书中人物的非凡地位,让我对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期待。而“书海扬波”的比喻,更是充满了动感与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硕彦”们是如何在书法这片浩瀚的海洋中,掀起层层波澜,展现出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名家名作,更能有对他们艺术思想、创作技法,以及他们在书法传承中的地位的深入探讨。如果能了解到他们各自的书法风格是如何形成、发展,又有哪些独到的艺术见解,那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评分翻开这本《渡台硕彦.书海扬波》的扉页,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古朴的书斋,耳畔萦绕着墨香与低语。我一直对台湾近现代的书法名家颇感兴趣,总觉得他们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又在宝岛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别样的风韵。这本书的标题就极具吸引力,一个“渡台”便勾勒出一段迁徙与传承的历史,而“硕彦”二字则点明了书中人物的地位与影响力。“书海扬波”更是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书法巨匠们在艺术海洋中激起的澎湃浪涛,他们的笔墨之间,仿佛蕴藏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足以穿透时空,触动人心。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书法家的人生经历,他们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坚持艺术创作,他们的生活点滴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书风,以及他们对台湾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他们的作品,更是一次对那个时代书法精神的致敬,对文化传承的探索。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硕彦”们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他们的风采,感受他们的学养,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从他们的笔墨中汲取力量,感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渡台硕彦”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第一眼看到书名,就觉得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张力。“渡台”二字,让人联想到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而“硕彦”,则暗示了这些人非凡的成就和影响力。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书海扬波”这个比喻,究竟是如何具体体现在这些书法家的作品中的?是他们笔法的雄健奔放,还是创作理念的革新突破?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展示,更能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如何塑造了他们的创作。有没有可能,书中还会探讨这些书法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影响?他们又是如何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他们创作时的珍贵照片,或是与他们的后人、学生进行访谈的记录,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台湾近代书法史的一扇窗口,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认识这些在书法艺术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先辈们。
评分初次看到《渡台硕彦.书海扬波》的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出一幅画面:一群在书法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艺术家,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跨越山海,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播撒墨韵,激荡起一圈圈艺术的涟漪。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历史的厚度和人文的情怀。“渡台”二字,仿佛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承载着文化的迁移与延续;“硕彦”则直接点出了书中的主人公们,他们必然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拥有着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技艺;而“书海扬波”更是将抽象的书法艺术形象化,赋予了它生命力和动态感,让人想象到那些充满力量和韵味的笔墨是如何在纸上挥洒自如,激起层层浪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些“硕彦”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艺术人生,感悟他们独特的书法风格。不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他们创作理念、人生哲学,以及他们对台湾书法艺术发展所做贡献的深入剖析?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更全面地认识这些在书法艺术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大师们。
评分仅仅从《渡台硕彦.书海扬波》这个书名,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与艺术价值。这个书名颇具匠心,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渡台”二字,勾勒出了一段历史的迁徙,也暗示了这些艺术家们在新的环境中如何坚守与创新。“硕彦”二字,则直接标示出书中人物的不凡身份,他们是书法界的杰出代表,其成就令人瞩目。“书海扬波”更是以极为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这些书法家们在艺术海洋中激起的巨大影响,他们的笔墨犹如浪涛,震撼人心。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去呈现这些“渡台硕彦”们的艺术成就?是侧重于对他们作品的鉴赏与解读,还是会深入挖掘他们的生平故事与艺术思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领略他们各自独特的书写风格,了解他们是如何将中华书法的传统精髓与个人情感、时代特色相结合,从而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辉煌。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探索书法艺术丰富内涵的绝佳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