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世界不动产联合会台湾分会∕中华民国不动产协进会发行、天下文化制作;内容介绍世界不动产联合会台湾分会于2006年所举办之「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得奖建案,总计该奖项划分4大类:(1)规划设计类、(2)施工品质类、(3)管理维护类、(4)优良文化建筑类,分别针对国内参选建案进行评选,颁予(1)特别奖、(2)卓越奖、(3)金质奖、(4)优质奖,以为鼓励。
「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之设立,旨在提升台湾不动产之水平,并透过世界不动产联合会台湾分会之推荐,参选世界不动产联合会总会每年评选之「全球杰出建筑金奖」,以为台湾不动产争取国际最高荣誉。「全球杰出建筑金奖」为全球不动产界视为最高之荣誉。
註:世界不动产联合会总会设于法国巴黎的「世界不动产联合会」,成立于 1948 年,为一非政府机构的全球性不动产业国际组织,分 4 大地区:亚太、美洲、欧洲、非洲,现有 54 个会员国,台湾分会加入迄今已 33 年。 其所举办的「全球杰出建筑金奖」自1992年举办迄今,为全球不动产界之最高荣誉。
这是一本相当有分量的书,光看书名《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就让人感受到一股雄心壮志。作为一个长久以来关注台湾建设发展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城市风貌、公共设施,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建设”这个词。然而,建设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关乎如何回应时代的需求,如何与世界接轨,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个标签,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那个时间点,究竟有哪些令人瞩目的建设案例,获得了官方的最高肯定?它们又是如何体现了“接轨国际”的精神?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一些台湾建设的未来方向,或者至少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为我一一剖析那些隐藏在奖项背后的故事、设计理念、以及它们为台湾带来的具体改变。从大型公共工程到社区改造,从可持续发展到技术创新,这本书有机会囊括各种面向,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窥见一斑,理解一个国家在硬体建设上的思考与实践。
评分作为一个对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略有关心的读者,《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它点明了时间(2006年),点明了目标(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还点明了评判标准(国家卓越建设奖)。这让我不禁遐想,在那个时期,台湾的建设领域,是如何在国际化的浪潮中,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并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的。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详细介绍那些当年的获奖项目,比如它们的地理位置、规模、功能,以及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的亮点?更关键的是,它们是如何在“接轨国际”的理念指导下,又能够与台湾本土的文化、环境以及社会需求相结合,最终达到“卓越”的标准?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台湾建设的演进过程,以及我们如何一步步地朝着更现代化、更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评分《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近年来台湾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显著进步。2006年,在我印象中,是台湾开始更加积极地向世界敞开怀抱,学习与借鉴国际经验的时期。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期台湾建设成就的绝佳机会。我迫切想知道,那些被评为“国家卓越建设奖”的项目,究竟有哪些是真正体现了“接轨国际”的精神?它们在设计上是否具有前瞻性?在技术应用上是否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是否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是如何为“新台湾”的形象增添光彩,如何提升台湾民众的生活品质,以及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台湾?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示这些“卓越”背后的故事,让我对台湾的未来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个书名,非常直接地指向了我一直以来对台湾建设发展的好奇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在城市景观和基础设施方面。然而,“接轨国际”这个概念,更是近些年才被越来越强调。我迫切想知道,在2006年,台湾的建设成就,是如何被认为能够“接轨国际”的?那些获得“国家卓越建设奖”的项目,在设计理念、技术运用、可持续性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契合度上,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示这些奖项背后的故事,展现那些建筑、工程项目是如何在融合全球视野的同时,也体现出台湾独特的在地文化与人文关怀?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台湾是如何通过一次次扎实的建设,来展现其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和创新能力。
评分每次看到台湾的城市景观不断变化,我总会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建设项目能够脱颖而出,并被赋予“国家卓越”的荣誉?《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个书名,正好捕捉到了我心中的疑问。2006年,在那个信息日益发达、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年代,台湾的建设领域是如何思考“接轨国际”的?这本书是否能深入探讨那些获奖项目,在设计理念上是如何与国际趋势相结合,例如在环保、节能、智慧科技等方面是否有突出表现?在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是否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更重要的是,这些“卓越”的建设,是如何为“新台湾”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提升整体的城市品质,以及如何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深入了解,那些隐藏在奖项背后的故事、创新和智慧,以及它们如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台湾。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地方的建设成就,最能直接反映其发展水平和时代精神。《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个书名,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2006年,那是一个我们开始更积极思考如何融入全球化浪潮的时期,也是台湾在建设领域不断探索与突破的年代。这本书将“接轨国际”与“筑造新台湾”这两个宏大的命题结合,并聚焦于“国家卓越建设奖”,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想要知道,究竟是哪些具体的建设,在当年赢得了这份殊荣?它们在设计上是否具有前瞻性?在技术上是否达到了国际水准?在环境友善方面是否做出了表率?更关键的是,它们是如何在“国际接轨”的背景下,依然能够展现出属于“新台湾”的独特气质与文化内涵?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示这些“卓越”背后的故事,让我理解台湾在建设上的思考逻辑,以及我们如何通过一次次成功的建设,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台湾。
评分拿起《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台湾近二十年来在城市发展上的种种景象。从高耸入云的台北101,到充满历史韵味的台南古城,再到充满活力的东海岸,建设的足迹遍布每个角落。但“接轨国际”这个概念,总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创新与融合。这本书的副标题“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让我对2006年那个特定年份的建设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迫切想知道,在那个时间,有哪些项目能够被冠以“国家卓越”的称号,它们在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如何体现了“接轨国际”的理念?这本书是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建筑背后的匠心独运,去理解那些工程的宏大叙事,去体会它们为台湾带来的改变,以及它们如何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闪耀?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本书的厚度让我有点小小的敬畏,但更多的是期待。台湾这片土地,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腾飞到都市更新,建设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接轨国际”这四个字,却是近些年才被越来越重视的议题。我一直很好奇,在2006年这个时间点,台湾的建设成就,是如何被衡量为“卓越”,并且与国际接轨的?这本书是否能深入探讨这些获奖项目在设计理念上,是否汲取了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建筑美学,甚至是环境永续的经验?它是否能展示出,我们如何在本土的文化特色与国际化的视野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这些被誉为“国家卓越”的建设,对于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对于塑造台湾的国际形象,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们看到台湾建设的过去,并以此为鉴,展望未来。
评分读到《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画面:台湾,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不断地进行着改造与建设。2006年,那是距今不远也不近的过去,我相信那一年一定涌现出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建设成就。这本书将“接轨国际”放在首位,又紧接着“筑造新台湾”,这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它不仅仅是关于奖项本身,更是关于奖项背后所代表的理念与精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获奖项目的设计理念、技术创新,以及它们在推动台湾城市发展、提升生活品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展现出,台湾如何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又能保留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创造出真正属于“新台湾”的建设范例。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台湾建设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
评分每当看到一些崭新的公共建筑或者成功的社区改造案例,我总会忍不住去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项目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标杆。《接轨国际.筑造新台湾:2006国家卓越建设奖》这本书名,恰好戳中了我的兴趣点。2006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在那个时候,台湾的建设领域,是如何看待“接轨国际”这个概念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些获奖项目,在设计理念上是否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它们在技术应用上是否达到了国际水准?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否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创新举措?更重要的是,这些“卓越”的建设,又是如何为“新台湾”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提升我们整体的城市品质和国民生活水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奖项,而是能够深入剖析每一个案例,让我们理解其背后的思考过程,以及它们为台湾带来的长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