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健康,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王炯珵医师
我时常和老教授、医学前辈聊起医师这个行业,以及医病互动模式,发觉现在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归纳起来大约可分成:尧舜、战国与民主三个「时代」。
三、四十年前由于医药常识普遍不足,医师的权威性很高,病患一切依赖医师、言听计从,即使偶而遇到手术併发症或误服药物,也只能自认倒楣,「罪不上大夫」;这时期医师高高在上,彷彿三皇五帝一样,可以说是「尧舜时代」。
资讯(特别是网路)发达之后,大家取得相关知识的管道既多且方便,譬如上Google网站随便打个关键字,就有成千上万笔资料,包括医药常识在内。但资讯的来源五花八门、有正有误,开玩笑、纯批评或「置入性行销」更是所在多有,有些让人看了反而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哪种治疗方式对自己最好。有时道听涂说,加上有心人士的鼓动,稍有医药上的闪失或者治疗效果未达理想,就疑心生暗鬼,动辄诉诸媒体或法律,造成医病关系紧张;医师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採取防御性医疗,结果不但浪费健保资源,对医师或病患都是双重损失。这时的医病关系好像春秋战国、彼此征伐,所以我用「战国时代」来形容。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很多国家(包括台湾)的卫生、健康保险机构,都在努力订定「治疗准则」,依据过去具有「科学价值」的医学研究与疾病治疗经验,理出一个原则以供医师参考,让医护人员知道该如何根据病情的轻、重与严重程度做处理,既避免纠纷,也可找出最有效、最省钱的医疗方式;此种终极追求目标就是「民主时代」的思维之一。
摄护腺肥大的诊断和治疗也一样,目前美国、欧洲都已经有「治疗准则」,但一般人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内容,也无法知悉自己需要的检查项目,或「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所谓「最适合」是一种比较级,要比较就会用到数字;本书的特色之一就是十几道数学题和问答题,只要仔细回答,就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进而改善疾病,或与其和平共处,掌握健康、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
过去医病关系如单行道,病患只能听、不能问,现在「时代」不同了,电视上随时有叩应(call-in)节目,我不管是在门诊中或私底下总是力求做到有问必答,符合患者的迫切需要;所以本书中也有一个「叩应」单元,这是平时最多人问到的部份,希望有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摄护腺肥大」。读者若觉得还有疑问,欢迎以电子邮件沟通,我将尽可能解答,希望「互动」也能成为本书的特色。
很多人知道摄护腺疾病主要有三种:摄护腺炎、摄护腺癌和摄护腺肥大,坊间的书籍大都一概而论,对于有摄护腺肥大困扰的读者而言,颇有「搔不着痒处」之感,因此我尽量将焦点集中在「摄护腺肥大」(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力求「专一」,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色。
俗话说「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以上三个「特色」虽然是卖瓜者之言,但真心希望如此翔实的介绍,有助于解决摄护腺肥大者的困扰,为中高年男性朋友略尽棉薄之力。
本书可以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恩主公医院泌尿科全体同仁的大力协助,因为我不会中文打字,书中每个字、每个图都由专科护理师杨舒惠小姐代劳,如果没有她帮忙,不知还要拖多久才能定稿。当然也要谢谢家人的支持、师长的教诲,感谢恩主公医院的大老板「关圣帝君」的默默照顾,一路保佑平安!
推介序:男人必读,女人更要看的书
慈济大学医学院泌尿学科教授兼主任 郭汉崇教授
摄护腺在哪里?这个问题恐怕一半以上的社会大众都答不出来。记得以前在台大医院带学生实习时,一个女学生居然将「摄护腺肥大」作为老年女性病患排尿困难的鑑别诊断项目之一,当场令大家啼笑皆非。连医学系的女学生都会弄错,何况一般人呢!
摄护腺肥大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老年男性疾病,可能造成频尿、夜尿、急尿甚至是尿失禁,但究竟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造成排尿不顺等诸多症状?很多家里有老年人同住的年轻朋友,往往把家里老年人半夜起来如厕视为生理的常态,心里想反正年老了就会变成这样。因此有些男性只要因为夜间频尿去看泌尿科时,往往会问医师:是不是摄护腺肥大所致?可是他的年龄不到三十岁,应该不至于出现这方面的困扰。那么究竟在我们几岁时摄护腺才会开始肥大?多严重才需要治疗?此外,最近几年来,我们的确在泌尿科门诊中看到「摄护腺肥大年轻化」现象,尤其是摄护腺肥大导致下尿路症状;这些到底是遗传的关系?还是营养过剩、油脂摄取过多所造成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急欲知道。
三十年前,我还在台大当住院医师,当时治疗摄护腺肥大症通常只有开刀一途,有些万年老国代一听到要开刀,立刻想起当年老总统请美国医师专程来台为他手术,结果出现术后漏尿的情况,就摇头说「我不想开刀,你还是帮我装一条导尿管,每个月换一次就好了。」如今,不管是药物或手术的研究发展都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摄护腺肥大的治疗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成功率也大大提高。譬如可以使用药物让摄护腺缩小,或放松摄护腺平滑肌,以解除排尿困扰。手术方面的发展更加精进,以前必须由下腹部开刀,现在则只要从尿道即可刮除摄护腺的肥大部份,侵袭性较小,也大大减轻手术的痛楚;其他如最近几年流行的高热治疗、微波治疗,乃至于各式各样的雷射手术,都使得摄护腺肥大的治疗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安全。
不过许多泌尿专科医师也由经验中发现,真正导因于摄护腺肥大的下尿路症状,事实上大约只有五成到六成,其余四到五成可能只是膀胱收缩力减弱、尿道括约肌放松不良,或者是膀胱过动症所造成。如果没有经过仔细诊断,就立刻给予药物或动手术治疗,预后一定不佳。同样地,患者及其家属如果不了解围绕在摄护腺肥大症周围的种种问题,包括症状本身的发展、影响,以及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的利弊得失,那么治疗的结果很可能会与预期有落差。因此确实需要有一本专门的卫教书籍,来传达正确观念、提供最新的医疗资讯,起码也可作为医病之间的桥樑;民众有了基础常识之后再去看医师,就可以节省很多说明的时间,也不致浪费健保资源,可以说一举数得。
王炯珵医师是我的学生,相当聪颖,脑筋也动得很快,本来我认为他走泌尿科有点浪费,不过他乐此不疲,深入研究排尿障碍方面的问题,颇有心得;行医十年之后,有感于一般人对摄护腺肥大有诸多误解,因此最近几年利用公余之暇,在各报章杂志撰写文章,推广正确的诊断、治疗与保健、预防常识,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纷纷要求结集成书,以方便阅读及保存。但王医师认为短篇文章的写作方式与表现技巧比较刻板,因而重新改写,加上很多实例、问答题与风趣对话,用最简单的文字,说明枯燥保守的医疗知识,就像在聊天说故事一样,很容易就可理解,真可以说是中高年男性朋友的福音。
过去七、八年来,本人一直是「台湾尿失禁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后来又担任理事长一职,加上门诊与教学工作,可以说忙得不可开交;所幸王医师帮忙分忧解劳,不但针对医护人员做再教育工作,还经常撰写卫教文章刊登于尿失禁防治协会会讯,在普及泌尿道知识与防治尿失禁方法方面厥功甚伟,他的热心与用心实在令人佩服。
王炯珵医师所写的文章原本涵盖泌尿科的很多范畴,但坊间的类似书籍已经很多,反而没有一本解决中高年男性摄护腺困扰的专书,因此重新编整,只挑选与摄护腺肥大有关的部份,内容鉅细靡遗,真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本完整、实用的「摄护腺」相关问题参考书,不但所有的中高年男性都要看(因为几乎每一个男性都无法免于护腺困扰),女性也要有些了解才不会对老伴或父亲产生误解;我甚至认为多数医护人员(包括泌尿科医师)都值得一读。
在新书出版之际,我除了恭喜王医师外,也期待他再接再厉、发挥所长,将各式各样的泌尿科疾病及排尿障碍也同样撰写成书,让更多的民众可以获益,既普及泌尿医学教育,提升医学常识,保障国人健康,还能节省健保资源。(本文作者为慈济大学医学院泌尿学科教授兼主任、花莲慈济综合医院泌尿科主任、台湾尿失禁防治协会理事长)
2007年4月15日谨志于花莲
推介序:总有一天等到你
台大医学院泌尿科教授 余宏政教授
身为泌尿科医师,平常和一些中老年男性朋友聚会时,最喜欢开玩笑的说「总有一天等到你」,意谓一个男人只要活得够老,一定会有泌尿系统方面的问题求助于泌尿科医师,尤其是摄护腺肥大,绝大多数的中老年男性都无法避免,一定要坦然面对。
摄护腺肥大是一种长寿病,大多数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其所引发的健康问题包括:解尿不顺、频尿、尿失禁甚至摄护腺癌等。根据统计,台湾的老年人口目前已经佔总人口数的一成左右(「老年社会」的标准为六十五岁人口超过百分之七),加上摄护腺肥大患者有年轻化现象,我们可以预期摄护腺肥大症患者势必会愈来愈多,所以中高年人一定要未雨绸缪,妥善防治,才不会因此受苦。
坊间有关摄护腺肥大症的中文书籍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专业医学书籍,内容较为艰深、枯燥,颇为难懂;拜读了王炯珵医师的着作后,不禁赞叹「这才是我想要的一本泌尿科中文书」!书中,王医师凭借他与病人多年的沟通经验,将专业艰深的医学常识,以浅显有趣的文字表达出来;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有许多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可以加强读者的理解与记忆,不仅适合一般大众阅读,非泌尿科医师也值得一看。
王医师年轻有为、积极进取,在台大医院完成泌尿科住院医师训练后,奉派到三崃恩主公医院担任泌尿科主治医师,由于表现优异,很快就升任泌尿科主任;后来又利用公余之暇,到中原大学医工所修读博士学位。即使工作这么繁忙,他还是能在看诊与研究之余,拨出时间回答患者的疑问、撰写文章在各大媒体发表,甚至将多年文稿结集、改写成书,造福普罗大众,真是令人钦佩。我相信读者在看过本书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本文作者为台大医学院泌尿科教授)
2007年4月于台大医院泌尿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