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

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石涛
  • 清代绘画
  • 中国美术史
  • 现代性
  • 艺术史
  • 文化史
  • 绘画理论
  • 士人文化
  • 明清史
  • 视觉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石涛(1642–1707)为中国明清画坛巨擘,创作风格独特,深受时人与后世推崇。本书主要聚焦于1697至1707年间,当石涛身处扬州且目前留存作品数量最多的晚期阶段。作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的研究理路、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图像学分析,以及因1970年代英美学界「新艺术史」兴起而形成的一套社会诠释模式,探讨石涛这位伟大画家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作者同时以现代性架构石涛的生平与艺术,并以自主性、自我意识与怀疑界定石涛绘画的主体性。相信阅读本书将可获得一种与阅读当今其他艺术史着作完全不同的体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乔迅(Jonathan Hay)


  1956年出生于英国。现任美国纽约大学美术史研究所(Institute of Fine Arts, New York University)讲座教授。197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士,1989年以石涛为题获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史博士。其研究专长领域为中国艺术史、中国当代艺术、以及艺术史理论与方法等,特别是关于中国现代性与视觉文化议题。2002–03年曾获古根汉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自1989年起陆续发表关于中国晚期与当代艺术的论文和评论多篇,如 “The Kangxi Emperor’s Brush-Traces: Calligraphy, Writing, and the Art of Imperial Authority.” In Wu Hung and Katherine Tsiang Mino, eds., Body and Face in Chinese Visual Cultu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The Diachronics of Early Qing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Lynn Struve, ed., The Qing Formation in World-historical Tim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Review of Ten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 (Lothar Ledderose),” Art Bulletin 86.2 (June 2004)、“Sanyu's Animals.” In Sanyu: L'écriture du corps / Language of the body (Paris: Musée Guimet, 2004)等。近期出版Sensuous Surfaces: Decoration and Pleasure in China, 1600–1800 一书(Reaktion Books, London)。

译者简介    

邱士华


  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助理研究员,翻译前言、第1、2、5、6、10章。

刘宇珍

  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现任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助理研究员,翻译第3、4章。

黄兰茵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史与考古学硕士;黄思恩,前希泉出版社主编,两人合译第7章。

陈秋萍

  自由译者,译第8章。

王静霏

  自由译者,译第9章。

卢慧纹

  现任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副教授,审阅修订前言及第1至4章译稿。

李志纲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史博士,审阅修订第5至10章译稿,并翻译附录1。

图书目录

图版目录
前言
致中文读者序
谢辞
 
1  石涛、扬州、现代性
石涛的画像
1700年左右的扬州
江南的绘画与现代性
现代性地理志
 
2  挥霍光阴
山水中的人物
自传式的指涉
休闲及其寂静
朝代转换之间的野逸
模稜两可的士人
文人生活的场景营造
 
3  感时论世的对话空间
费氏先茔
黄又的游旅
1705年的洪水
 
4  朱若极的宿命
从清湘到宣城:1642–1677
从宣城到北京:1678–1692
自传式的艺术型态
 
5  对身世的认同
扬州及邻近区域:1693–1696
石涛与八大山人
靖江后人
宗室遗孤
 
6  艺术企业家
职业画僧
清初的职业文人
大涤堂企业:画家与赞助人
大涤堂企业:生产策略
大涤堂企业:弟子身兼赞助人
 
7  商品绘画
扬州绘画市场
自况画
装饰画
纪念画
幻象与价值
 
8  画家技法
清初画坛
经世致用的伦理观
石涛论技:绘画的完善
1703年为刘氏作山水大册
 
9  修行绘画
禅师画家
方士画家
一与至人:石涛的画论
自主的哲学
 
10私密象限
画家的慾望
属于自己的时刻
大限
 
附录1:石涛生平年表
附录2:石涛的信札
注释
参考书目
人名和地名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清初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明清易代之际,那种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带来的影响,常常会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石涛作为明朝皇室后裔,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大变故,他的绘画情感之充沛,风格之奔放,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突出。这本书的书名,《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让我对“现代性”这个词充满了遐想。在那个还未进入现代化的时代,如何去理解和定义“现代性”?是他在构图上的大胆创新,还是笔墨上的不拘一格?抑或是他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这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是否就已具备了现代艺术的某些雏形?我总是觉得,一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往往会超越他们所处的时代,石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台湾的许多学者在梳理中国艺术史时,往往能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角度去分析,也会关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精神。《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会不会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石涛的艺术实践,如何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为一种对传统绘画模式的挑战,并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埋下了伏笔?我非常期待能看到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以及石涛作品中那种“变”与“通”的智慧。

评分

在台湾,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往往不会仅仅停留在“形似”或“意境”上,更多的是去探究作品背后的思想深度和社会关联。石涛的名号,无论是在水墨界还是在收藏界,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他的画,那种“笔墨任纵横”的洒脱,总让人感觉有一种打破常规的力量。而《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这个书名,更是把我一下子就抓住了。“现代性”这三个字,放在评价一位清初的画家身上,简直太有意思了!我一直很好奇,石涛的作品中,究竟有哪些地方可以被冠以“现代”的标签?是他的构图方式,那些奇绝的视角和大胆的分割?还是他笔下的意象,那种既有传统文人画的雅致,又带有一种近乎狂放的生命力?我总觉得,真正的艺术大师,他们的创作一定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能够触及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本书会不会挖掘出石涛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如何以一种近乎叛逆的方式,表达他对世界的感受,对艺术的理解,甚至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台湾的学术研究,常常有种细腻而深刻的特质,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石涛艺术更深层次的解读,那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论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留白的空间和深邃的墨色,一下子就把人拉到了那个讲究意境的时代。我一直对清初那个时期的书画很着迷,总觉得那是一个传统艺术的集大成,同时又隐隐透露出一些不安分的萌芽。《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这个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石涛这个名字,在画史里可是响当当的,他那“笔不惊人死不休”的画风,总让我感觉有一种超越时代的张力。而且,“现代性”这个词,用在评价古代画家身上,本身就很有意思。究竟是什么样的“现代性”?是在技法上的革新,还是在思想上的突破?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石涛在绘画中如何打破规矩,如何展现个人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台湾的艺术史研究一直以来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处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时,常常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切入点。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大陆学界的视角,也许会有更多关于石涛与士人阶层、文人趣味之间的互动,甚至是他如何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通过绘画来寻找自我认同和精神寄托的论述。这种将一位古代绘画大师置于“现代性”的框架下去审视,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启发性的尝试。

评分

书名《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一出现,我就觉得这一定不是一本寻常的艺术史著作。石涛的作品,我一直觉得有一种非常“活”的感觉,不是那种死板的模仿,而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尤其是“现代性”这个词,用在清初的绘画上,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在那个时代,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现代”概念根本就不存在,那这本书的作者究竟是如何解读石涛的“现代性”呢?是不是他在绘画技法上有所突破?比如,他独特的用笔方式,那种粗犷中有细腻,笔墨间充满力量的表达,是不是已经预示着某种新的艺术趋势?又或者,他在创作中融入的个人情感和精神寄托,那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是否就具备了某种现代艺术的特质?台湾的文化背景,往往融合了东西方的思想,在解读中国传统艺术时,也常有独特的视角。《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这本书,会不会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角度,去剖析石涛的艺术成就,揭示他作品中那些超越时代的元素?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新的启发,让我对石涛这位艺术巨匠有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拿到《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跨越时代的张力。石涛,这位清初的绘画大师,他的艺术风格一直以其独特的个人面貌和创新精神著称。而“现代性”这个词,在探讨一位古代画家时,无疑会引发深刻的思考。究竟什么是石涛作品中的“现代性”?是他在构图上的别出心裁,还是笔墨上的大胆实验?亦或是他作品中所传达出的那种强烈的个体精神和对世界的独特洞察?我总觉得,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总是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与后世产生共鸣。台湾的艺术史研究,常常以其严谨又不失灵活的视角,在梳理中国传统艺术时,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解读。《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这本书,会否深入挖掘石涛在创作中所展现出的前瞻性,他如何打破陈规,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激荡与对艺术的探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石涛艺术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却又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现代”基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