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来不应该是管教的筹码!
因为宽容、接纳与同理心,他们拥有一对散发光芒的儿女。
一对学谘商的父母将心理学、谘商技巧运用在教养上的真实故事!
儿子和一群孩子玩游戏。突然,儿子大哭:「他们两个人一起抓我,我都不知道怎么跑了。」天黑了,我对儿子说:「妈妈猜你累了,我们回家吧!」
他边哭边说:「这些小孩里面,我是跑最慢的。」他的哭从挫折转为伤心,上车后他躺在我的大腿上。他说:「我以后再也不玩这种游戏了。」我提醒他:「伤心时不要做重要决定。」
到了家,儿子却像攀住浮木一样扒着我:「我要被抱抱,我要被抱抱。」我察觉孩子的惊恐。我带他到房间睡,他说:「我只要妈妈。」
我把双手放在儿子的后背和心口,安静陪他。我问儿子:「你觉得自己跑最慢,那种感觉是什么?是伤心、生气、挫折,还是失望?」儿子回答:「是挫折。」我问儿子:「那你从这次挫折学到什么呢?」儿子摇摇头。于是我对儿子说了一个故事 ~
从事心理与亲职教育工作的王理书,她和心理谘商师丈夫,对孩子的教养,除了尊重先天的气质,聆听孩子的需求,更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下,着力孩子对自我的了解、情绪的疏通与管理,而一旦处理好情绪,孩子总更愿意开放自己接受挑战,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次比一次令人惊艳。
他们是充分自省的父母,他们问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来自谁的期待?爱是否被拿来当管教的筹码?对孩子的教养,是否包含情绪?是否因坚持教养原则,失去弹性?因为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作者简介
王理书
暱称Mali,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多媒体教育与谘商双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先生是心理谘商师。曾担任碧华国中与新竹中学教师、新竹社服中心谘商员、家扶强制亲职辅导、中华大学通识兼任讲师,并曾经营「白色逗点心理工作室」。已出版《带着伤心前行──一个心理工作者的自我疗癒故事》、《养出有力量的孩子》。
这是一对很不一样的父母。他们试着用人性沟通来教养孩子。一般人使用权威应用奖赏与惩罚方式,在他们家很罕见。他们把沟通与关系放前头,并发现,当孩子与父母关系好的时候,自然会把父母的话放在心里。
他们许诺不使用惩罚、责备、评断、唠叨、威胁来控制孩子。当他们不小心出现控制孩子的行为或慾望时,他们会先反思自身的忧虑与恐惧。 他们的概念是,创造一种「聆听与支持性的互动」,因为被聆听的孩子能了解自己,父母真诚表达的孩子能学习体贴,被鼓舞的孩子能信任自己。使用聆听表达与鼓舞,他们的目标是让孩子长出尊重与真诚和自我肯定。
于是,他们的孩子拥有一颗与自己对话的心,而他们对孩子的爱、信任及彼此良好的关系,既是孩子们往前迈进的力量,更是孩子们一生幸福快乐的根本。
自序
纯净故事,回报给女性大海
展与我的相遇在一所尽是青春痘与汗臭的和尚高中。他是学生,我是老师。后来我们相恋,经历许多变化,克服种种困难而结婚。
我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你能够来到这地球,成为一个活着的男孩,而不是在天上飞的灵魂,要感谢好多好多人。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爸爸妈妈,听从心里真实的声音,勇敢地结婚了。这个世界才有你喔!」从孩子会走路以后,每当夫妻俩拥抱,孩子就会挤到中间蹲着,他说:「这里是我的家。」因为珍惜相处,为了多要点时间给彼此,我们选择了自由的苏活族。
生活很平凡,工作与居家,却在平凡中的细腻互动里,有些特别的味道。这些味道成了这本书的分篇,都是增添生活丰盛的佐料。
展是个诊所执业心理师,而我则是亲职讲师,说故事人……以带领工作坊为生。我们俩,都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无论是婚姻中的争执或陪孩子长大,里头的人际互动,都有无数的趣味。
教了八年的亲职教育,我才成为真正的母亲,所有教过的理论与练习,在与孩子活生生对招下,磨练出更多细腻的真功夫,也才品味出这口号:「当父母成为一种修行」背后的酸甜苦辣。
这本书收集的,正是我四年来记录下来的亲子互动点滴。
在我们家,亲子互动的方式是特别的。因为夫妻同是心理背景出身,我们特别给予孩子一个宽容的空间展现他的情绪、欲望与孩子气的非逻辑想法……对我而言,这些脑袋会觉得不耐烦的孩子能量,在好奇与宽容的等待下,学习与理性和现实连结,是他们日后能展现创意内在的重要训练。
我们家的孩子不会被制止哭泣,却会在哭泣的时候与父母保持各种联系;或是用数颜色的方式,打开感官与世界再次接触。我们家的孩子,在说话时能得到专注的聆听,并透过语言再次听见他们说的,他有信心自己是被听懂的。
这两个孩子,意识清醒而沟通信心十足。虽然我们不常说教,但遇到孩子第一次犯错时,我可是会很专心地与之对话,或说个故事来述说道理。
例如:儿子不肯跟阿祖打招唿时,我会教他:「先有阿祖、才有你,没有阿祖就没有爸爸也不会有你。虽然因为阿祖严肃你感觉不到他的温柔,但你要学会相信他,并练习敞开你的心。」
孩子会听见爸爸说起好多小时后与严肃的阿祖互动的故事。我则会说起小时候我的害羞以及遇到客人不敢开口的事情。我们家孩子,行为上的调整得花比较长的时间等待,但在信念上,他们记得我说过的主要人生理念。
再举一个例子:
女儿是个哭声很大的孩子,但她的哭声像热带的午后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而她也是个笑声惊人笑脸迷人的女生。很有趣的,女儿的哭在我这儿是单纯的事,但在阿嬷家,陪伴的外劳喊出一个口号:「哭哭?麻?烦」(说时强调三声的转折音)女儿听得见这样的声音,会因此而停止哭泣。
我好奇女儿是否压抑或放弃自己的能量,正准备找婆婆聊时,两岁的女儿自己跟我说了:「妈妈,May阿姨说,哭哭?麻烦。」
我跟她说:「哭哭,May阿姨麻烦……妈妈,不麻烦。」我花了时间,仔细让女儿听见自己的声音,让她明白,在妈妈这里,哭哭不麻烦。于是女儿笑颜逐开,在互动中,还跟我说:「我哭哭也不麻烦,因为我会照顾自己。」
很久以后,在那次的两个月内,女儿经常想起来,跟我说:「哭哭,妈妈不麻烦?May阿姨麻烦?」
我会陪着说:「对啊,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
女儿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哭泣的次数,但我却发现,她可以缩短哭泣的时间。
这些陪孩子的点滴,让我一次次回到女性的大海,那是温柔而坚定,宽容而欢庆的能量。好高兴,能有这机会,把如此平凡的真实故事汇聚,当成一份礼,回报给女性的大海。
在此,我要谢谢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感受到身为女性的力道与幸福。也要感谢我的婆婆,是她对孙子无怨无悔的爱,让我可以拥有两份生命,母亲与职业妇女。还要感谢我的妹妹,是她在生活庶务的能力,带领我蜕变成为欧巴桑。最后还有我的小妹,她在自我道路的摸索和坚持,让我随时不忘,单纯身为女人的梦想与美好。最后,要感谢宝瓶的亚君,慧眼与慧心,让我写的小故事,能大大地被出版开来。
而那与我一起受苦欢笑,许诺要给我幸福,让我有勇气下海当母亲,我亲爱的老公,大恩就不言谢了。
故事里的四个主要角色:
树:老大,男,二○○二年出生。
旦:老二,女,二○○六年出生。
我:本名理书,灵性名字mali,他们的妈。
展:我的老公,孩子们的爸。
附註:
我的亲职教养,理念与实务解说,有三民出版《有出有力量的小孩》作註解,在此留下的,是没有理论的纯净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