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的编写,目的是对于开始参与PBL教学的老师提供一些简单易读的PBL基本知识,减少初次担任PBL教师的压力。
回首十五年,必须感谢谢博生教授的栽培,让我有机会参与医学教育改革此一重要的任务,谢教授不断的给予机会与督导,使我能持续在此一领域发展。在这一段不算短暂的学习过程中,国际知名的PBL专家关超然教授从PBL的少林寺-McMaster大学下山,云游四海宣扬PBL,带给我从启蒙到深入的PBL知识,除了不断的指导与鼓励之外,关教授在百忙之中担任此手册的校阅,提供不少的宝贵意见与指正,增加手册之可读性。
推荐序
近年来,受到知识爆发、分类细密及医疗环境多变的影响,在医学教育领域,「以问题为基础之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受到极大的重视。PBL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习者自问题中发现并设定应该学习的目标,然后进行主动学习,以求达到问题的解决与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的能力,成为终生学习者,能够应付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
PBL最重要的特色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诱导学生讨论、促进小组功能、给予回馈评估。PBL的成功与否,小组指导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
台湾大学医学院自1992年起开始推动教育改革,于1994年实施新课程及PBL小组讨论教学,借此训练学生收集、分析、综合资料能力及逻辑思考能力。梁继权教授在台大医学院开始办理PBL之初,即担任小组教学指导老师,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梁教授在营造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发展学习策略,评估学习成效等方面,表现非常杰出。
对于PBL教师而言,要养成带领小组讨论的能力,是需要经过训练的。台大医学院实施新课程之后,梁教授曾经多次规划、主持PBL教师研习营,在培育PBL相关师资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令人敬佩。
此次梁教授将多年来指导学生及主持教师研习的心得,加上文献资料,撰写「PBL教师手册」,内容涵盖了PBL相关的理论与实务,值得所有关心医学教育的老师做为参考,相信本书的出版必能有助于PBL的进一步推展,提升我国的医学教育品质。
台湾医学教育学会理事长 谢博生 谨识2008.06.17
于2003年台大医学院进行医学教育改革时,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首次被引进国内。由于是一新的教学方式,老师必须经过训练摒弃旧有教学方式。梁医师成为台大医学院第一批送往美国训练的种子教师,由于他对于教学的热诚与教学理论之探索成为台大医学院师资培训计划台柱之一。今日梁医师将其十多年的实务经验,及教育理论探索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以向读者。此书不仅对学习者也对老师们有很大的助益,谨为此序推荐。
台大医学系系主任 黄天祥 于97.6.30
《PBL教学法: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视角和扎实的实践案例,为我搭建了一座连接PBL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坚实桥梁。作者在书中不仅清晰地阐述了PBL的核心理论基础,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化的操作步骤。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PBL教学流程图”的部分,它将一个完整的PBL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关键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目标、教师的角色、学生的任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使得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PBL项目的全貌,并知道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书中的案例研究也极具说服力,它们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展现了PBL在各种教学情境下的适用性。我看到了老师们如何巧妙地运用PBL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如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学术但又不失生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读起来让人有一种严谨而充满收获的感觉。它让我更加坚信,PBL并非是那些“网红”教学法的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强大实践价值的教育变革力量。
评分《PBL工作坊:实战演练与技能提升》这本如同操作手册般的书籍,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PBL的实战世界。作者将PBL的实施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坊”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示范案例、以及练习题。我感觉自己就像参加了一个线上的PBL培训课程,在书中一边阅读,一边进行实践。书中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PBL项目”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提供了一个模板,从项目目标的设定、问题的生成、资源的搜集、到学生小组的组建、任务的分配、评价方式的设计,环环相扣,非常清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PBL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章节,作者列举了许多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例如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跑题、时间管理困难等,并提供了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直接、简洁、有效,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它专注于提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帮助读者快速掌握PBL的核心要领,并能够自信地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评分《PBL创新课堂:教师的实践宝典》这本书,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分享他的私房秘籍,充满了智慧和温暖。作者在书中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分享了他在PBL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他没有回避自己曾经的困惑和失败,而是坦诚地展示了自己如何一步步地摸索和成长。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PBL实施中的‘细节’管理”的章节。作者深入探讨了许多在PBL过程中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例如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如何管理小组合作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决定了一个PBL项目的成败。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工具箱”式的资源,例如各种表格、评估量规、问题设计模板等,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PBL实施的门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真挚,读起来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仿佛在与一位值得信赖的导师交流。它让我明白,PBL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触及、可以实践、并且能够带来巨大改变的。
评分《PBL思维:重塑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这本书,仿佛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学生学习潜能的潘多拉魔盒。作者以一种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方式,阐述了PBL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书中并没有过多地关注PBL的“套路”和“流程”,而是更侧重于PBL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作者强调,PBL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它鼓励学生去“问为什么”,去“找答案”,去“创造可能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论述所打动。作者认为,一个好的PBL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探索。书中提供了一系列设计开放性问题的技巧,例如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矛盾冲突入手、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等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不再仅仅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是看到他们身上蕴藏的无限潜能,而PBL正是点燃这些潜能的火种。
评分《激趣启智:PBL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实践》这本小巧但内容精炼的书,如同一个装满惊喜的宝箱,为我打开了PBL教学的新视界。作者以其独有的幽默感和亲和力,将PBL这一相对复杂的教学理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充满了大量的“小贴士”和“经验分享”,这些都是作者在一线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充满活力的同事在交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引子’问题”的章节,作者提供了许多创意十足的“钩子”,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此外,书中关于“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的策略也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强调了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并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没有过多的理论堆砌,而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做”,以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着PBL望而却步的老师,而是充满了尝试的动力和信心,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些创新的实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评分《PBL赋能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这本书,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切入,深刻剖析了PBL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和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作者并非将PBL仅仅视为一种教学工具,而是将其上升到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哲学的高度,强调了PBL能够帮助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以及促进与学生的深度互动。书中关于“教师在PBL中的角色转变”的论述,让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组织者、以及学生成长的陪伴者,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巨大转变,也正是PBL所倡导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PBL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的章节,作者鼓励教师在每次PBL项目结束后,进行深入的反思,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从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持续的反思性实践,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理性而富有启发性,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PBL的实践指导,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教师内在的成长动力,让我看到了PBL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巨大潜力。
评分《深度学习的艺术:PBL驱动的课程重塑》这本书,正如其名,旨在探讨如何通过PBL来重塑课程,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PBL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例如教师备课时间的压力、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以及评价体系的重构等等。相反,他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这些挑战,并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问题设计”的章节,作者强调了问题的趣味性、挑战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性,并提供了多种问题类型和设计思路,这对于我这种总是苦于找不到好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的老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此外,书中关于“团队协作与沟通”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PBL的成功离不开有效的团队合作,作者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协商。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论述所打动,作者指出,PBL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能力的锻炼,而自我管理能力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PBL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评分《PBL的艺术与科学:教师的进阶之路》这本书,以一种更深邃的视角,带领读者探索PBL教学法的精妙之处。作者在书中将PBL的实施,提升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度。他不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在PBL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艺术性”发挥,例如如何巧妙地提问、如何适时地引导、如何化解课堂危机等等。书中关于“PBL中的‘隐形课程’设计”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指出,除了显性的知识学习,PBL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习惯,而这些“隐形课程”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匠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PBL教师的自我成长与专业社群建设”的论述。作者认为,PBL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持续学习和同伴的互助支持,并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教师专业社群的建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哲学的思考,它让我看到了PBL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之路”的无限可能。
评分一本名为《PBL教学法实践指南:一线教师的经验与创新》的书籍,在我手中已经翻阅了数日,它的厚重感不仅仅体现在纸张的重量上,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和前沿理念。我原本以为PBL(问题导向学习)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一个在教育理论界被过度炒作的术语,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近乎唠叨但却极具条理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PBL的精髓,不仅仅停留在“提出问题”这个表象,而是细致地探讨了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如何在过程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们来源于真实的一线教学场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真诚和反思。我看到了老师们如何克服学生思维惰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何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这本书没有提供现成的“万能药”,而是提供了一套思维框架和一套操作工具,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地运用PBL的原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位经验丰富的PBL“老司机”的悉心指导,不再对PBL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评分《PBL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本书,以一种强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课堂的角色。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PBL的核心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和意义的建构。书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论述,让我深受启发。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支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等等。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PBL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连接。作者清晰地阐述了PBL如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这与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高度契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力量和感染力,它不仅仅是在介绍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在传播一种教育信念,让我看到了PBL在培养未来人才方面的巨大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