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自然

食在自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季、在地的食材最符閤減少食物裏程的環保要求,也是最美味的新飲食概念。但是當某種食材盛産時,我們就幾乎天天都吃差不多的菜色,怎麼烹調纔不會吃膩?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在不需耗費太多時間、金錢,也不會失去「吃」的樂趣下,就能輕易得到健康,並為地球暖化共盡一份心力。

  書中並以「從産地到餐桌」的概念,呈現四季食材自大地生成到成為桌上美味料理的過程。加上一篇篇文字分享,喚醒早被多數人所遺忘但本該如此的自然法則和吃的態度,配閤上最天然、儉樸、方便的當季食材料理,讓都市人也能擁有農莊般質樸有味的健康生活。

作者簡介

陳惠雯

  一位熱愛大自然的醫師娘,夫妻倆在颱北大屯溪旁建造瞭自己的農莊,以自然農法自耕自足,並投入大量心血推廣飲食教育。四個孩子最愛吃她煮的菜,廚房天天洋溢著媽媽的味道。她最希望每個人都能瞭解「吃」對身心靈的影響,並且好好吃飯,就能讓身體和環境開始良性的循環!

  著有《我的幸福農莊》一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夏瑞紅、硃慧芳、黃仁棟、黎旭瀛)
作者序

◆探索四季
◆吃飯瞭嗎

0.稻米
禦飯團、毛豆飯、蔬菜炒飯、地瓜飯、蔬菜飯、義式芋頭燉飯、雜榖飯

【春】
1.馬鈴薯
迷迭薯塊、香芋泥、燉洋芋、咖哩洋芋、梅醬洋芋、泡菜焗洋芋、芝心可樂餅
◆五育之前的教育-食育
2.莧菜
豆腐莧菜羹、小魚莧菜、黃金莧菜、豆皮莧菜、白銀莧菜、腐乳莧菜、焗莧菜
◆當季蔬菜
3.蘆筍
蒟蒻味噌蘆筍、菇類炒蘆筍、蘆筍沙拉、和風蘆筍、腐泥蘆筍、蘆筍濃湯
◆減少食物的碳足跡
4.竹筍
桔香味噌筍、香煎筍排、醬燒筍絲、照燒筍塊、和風沙拉筍、燴雙筍、筍球湯
◆健康何需花大錢
5.花菜
果香花菜、焗花菜、柴魚醬油花菜、香漬花菜、開陽花菜、花菜拌雙鮮、鬆子花菜
◆動手動腦樂趣多

【夏】
6.小黃瓜
小黃瓜棒、海帶芽黃瓜、即席醃黃瓜、雞絲黃瓜、味噌黃瓜、花枝拌黃瓜、蒟蒻小黃瓜
◆糧食危機與轉機
7.菜豆
菜豆沙拉、菜豆稀飯、蒜香菜豆、花生醬菜豆、菜豆瑪莉蓮、和風菜豆
◆農肥料
8.鞦葵
柴魚鞦葵、香煎鞦葵、鞦葵天婦羅、鮪魚鞦葵、鞦葵凍、小魚鞦葵、花枝鞦葵
◆關於肉食
9.茄子
蘿勒雙茄、泡菜烤茄子、高湯醬油茄、起士茄舟、蠔油茄子、蔬菜辣味茄
◆食品添加物
10.苦瓜
鹹蛋苦瓜、梅醬苦瓜、苦瓜沙拉、鳳梨苦瓜、破布子苦瓜、蜂蜜苦瓜汁
◆基因改造食品

【鞦】
11.地瓜
雙色地瓜球、巧剋地瓜冰、炸薯泥丸子、地瓜圓、烤地瓜、地瓜羊羹
◆種點什麼吧
12.南瓜
味噌南瓜球、南瓜布丁、梅漬南瓜片、魯南瓜、南瓜濃湯、南瓜蛋糕、香蒸南瓜盅
◆打造陽颱花園
13.牛蒡
金平牛蒡、牛蒡雞絲、椒鹽牛蒡、麻醬牛蒡、醬燒牛蒡雞、味噌牛蒡
◆尋找桃花源
14.金針
金針蒸蛋、金針腐皮捲、金針雞絲、菇類炒金針、花生金針、乾貝燴金針、金針山藥湯
◆如何實現桃花源
15.茭白筍
味噌茭白筍、咖哩茭白筍、香煎茭白筍、焗烤茭白筍、和風汁茭白筍沙拉、奶油茭白筍
◆農民私塾

【鼕】
16.白蘿蔔
蘿蔔炒豆皮、蘿蔔沙拉、乾貝蘿蔔湯、白泥小魚、關東煮、蘿蔔排、蘿蔔絲福袋
◆師法自然
17.茼蒿
櫻花蝦茼蒿、茼蒿湯圓、蚵仔煎、芝麻茼蒿、蠔油茼蒿、腐皮茼蒿
◆知足感恩
18.紅蘿蔔
紅蘿蔔果凍、腐泥紅蘿蔔、紅蘿蔔蛋糕、奶油香煎紅蘿蔔、紅蘿蔔天婦羅、紅蘿蔔沙拉、雙色蘿蔔球 
◆愛的調味料
19.白菜
白果燴白菜、奶油白菜、開陽白菜、焗白菜、白菜捲、白菜豆腐湯、白菜餃子
◆為瞭孩子們
20.青江菜
青江菜炒蛋、豆皮青江菜、三鮮燴青江、桔香青江菜、蠔汁青江菜、鬆子青江菜、青江泡菜
◆交個農夫朋友

圖書序言

探索四季

  說到「四季」,你會聯想到什麼?

  前些日子,一個前輩談到農夫生活,他說:「對農人而言,沒有「blue Monday」,因為每天都是工作日,每天也都可以是假日;計算時間,也不是幾點打卡,幾點下班,畢竟每天的日齣、日落時間不會一樣,沒有領薪日,失去「月」的感覺;剩下的隻有春、夏、鞦、鼕瞭!

  的確如此,告訴我們鼕天將盡的,是茼蒿抽高的花苔,是田間突然湧現的鼠麴草。沒有人告訴它們,日曆上的數字、今年有「反聖嬰現象」之類的訊息。但可無所謂喔!櫻花的花苞,絕對不會忘瞭冒齣頭來!

  你可以忘瞭賞櫻花,不去賞楓紅,當一個隻知道百貨公司開始「換季大拍賣」的人。

  一整年依賴空調,夏季去吃火鍋,鼕天吃冰淇淋;流汗隻限在健身房,認為泥土比清潔劑髒;或者,覺得需要運動,而去爬爬山!沒有休閑不行,而帶著傢人到海邊!

  怎樣都可以!那是你的自由!但你擁有的自由,有沒有讓你失去當人的樂趣,忘瞭自己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呢?

  由於「秀明自然農法」的老師,就是大自然,為瞭能理解老師說的話,打開瞭五觀,敞開瞭心門。曾經那麼無趣的自己,看得見路邊紫色的小野花;聽得到
稻浪的沙沙作響;聞得到土的香氣;嘗到酢漿草根的甜味;躺在草地,感覺到小草在輕撫著自己;察覺到大自然賜與人的恩惠!

  莧菜的種子,什麼時候該播瞭?鞦葵的種子什麼時候該泡水?像個學走路的小孩,一試再試!終於找到自然的軌跡。於是乎,自然的語言,也在體內逐漸發酵,成為可以和自然對話的人。

  我羨慕印地安人,也喜歡原住民,因為他們是懂得自然語言的一群。受傷的時候,抱著大樹,接受療癒,真是「酷斃瞭」!但失去與自然對話的機會和不懂欣賞四季的孩子們,就隻會抱怨天氣太冷、太熱,或藉此來開採購清單瞭。

  該帶著孩子,走齣水泥叢林,不是到過度裝飾的遊樂區,而是山林小徑、溪榖岩間,或者自己的菜園,摸摸土、聞聞泥土的香氣,探尋當季小野花,然後銘記這自然的美好。我想,日積月纍,就能進而理解,自己身為地球上眾多生命的一份子,是一件多麼難得的幸運。
  
五育之前的教育-食育

  經常會有人以為我們是「食療」專傢之類的。但是其實我們的方嚮和大傢所熟悉的「食療」有些不同。「食療」顧名思義就是把食物當作藥物,對於已經生病的身體産生療癒效果。

  而食物,的確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就像吃錯瞭食物,就會導緻疾病發生一樣,如果吃對食物,當然對健康非常有幫助。

  但是,我們近年來,一直關心的課題,其實並非是哪種食物可以治哪種病這樣的事。而是認識食物,從生産到進入我們的口中,甚至食物産生怎樣的影響,讓我們變成怎樣的人,這即是在日本備受關注的「食育」。

  如果認真探討飲食對人的影響,會發現「吃」不隻是「飽足感」、「享受美味」、「獲得健康」這麼單純的事。「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甚至和「政治」、「環境」、「經濟」、「子孫的未來」發生關係。

  吃怎樣的食物,似乎是再私人也不過的事瞭。但在日本,卻專門為它立瞭法-食育基本法。明定各級學校要設置食育教諭(類似訓導主任的食育主任)。

  國傢願意立法,背後當然有非常大的理由。眼看國傢的人民,健康日漸走下坡,甚至連國傢未來的主人翁,在國小三、四年級,就有五分之一有心血管疾病。再不做點什麼,國傢的未來就垮瞭。為瞭讓下一代的子孫能越來越健康,而展開的,即是飲食教育。

  如果說,讓生病的人病好,採取改變飲食的方法,就是「食療」。那麼讓人健康,不怕生病、不會生病的,就是「食育」。

  關心「食療」的人,可能是生瞭病或擔心會生病的人。「食育」則是從齣生到老死,都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因此,在一個人學習所謂的「五育」-德、智、體、群、美-之前,讓我們關心一下「食育」吧!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