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採生活化的例子,点出儿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较容易产生的疑惑,并整理出具体可行的意见和方法。简单易读的文字,在轻松阅读中,父母将不再为了孩子许多「似是而非」的语文学习问题而大伤脑筋……
本书作者吴敏而,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专门研究儿童语言发展。她以推广语文教育十多年及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根据台湾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形,对语文学习的四大领域──听、说、读、写──的正确学习方法,作了完整而深入的介绍。
作者简介
吴敏而
吴敏而,出生于香港,留学美国,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学士,纽约市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曾任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研究员、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首席讲师,现任国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为开拓台湾国语文新发展,研发国民小学国语实验教材,推动阅读,对儿童的认知学习与台湾的语文教育有独到的见解。
语文学习困难大会诊
语文学习有绝招
■第一部──听和说
1.学前学注音符号该学些什么?
2.老「ㄙㄨ」早,小「ㄆㄣ」友早
3.我手不能写我口
4.生活的语言
5.为什么我不可以问?
6.银白绿黑板
7.ㄩㄢˊㄩㄢˊ和ㄩㄢˇㄩㄢ
8.课本印错了?
9.一的迷惑
10.我的孩子要上正音班吗?
11.妈,你教错了啦!
■第二部──阅读
1.注音符号不是万灵丹
2.课本知多少?
3.看!我真的会!
4.读书乐,乐无穷
5.不要拒绝漫画
6.非小石子不可
7.尽信书不如无书
8.爱看传记的小孩不会变坏
9.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读法
10.标点符号不见了
11.这些书我都看过了
■第三部──写(作)
1.口是手非的注音
2.立可白不白
3.好高好高好高好高好高
4.喜欢写诗的孩子
5.大人能写童诗吗?
6.我不是教过你了吗?
7.照样造句,照什么样(一)
8.照样造句,照什么样(二)
9.有字天书
10.黑白瓷砖的新词
11.写注音要扣分
12.我要用的,老师都不教
13.座位还是坐位?
14.生字要写几遍?
15.什么样的笔顺最顺?
16.招牌字
17.画了比较容易写?
18.什么注音符号才可以这样写?
19.错字要订正吗?
20.我没有学过这个字
■第四部──学习与应用
1.爸、妈的暑假作业
2.为什么我们的果然不一样?
3.照相式的考试
4.联合国的语文
5.成语迷的笑话
6.妈妈早起忙什么?
7.考试的偷看和学习的偷看
8.我的儿子怎么变笨了?
9.编字典的人没读过的课文
10.大口包小口
11.谁有理?
12.新版成语故事
13.背与不背之间
14.小白猫坐着高?还是站着高?
15.不可以用注音查字典?
16.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推荐序
语文学习困难大会诊
文∕陈木城(语文教育工作者,台湾、香港中文课本主编、中华民国儿童文学学会理事长)
1980年,我在板桥教师研习会参加儿童文学研习班,崔主任带来两个中国人跟学员见面,其中一个中国人不会说国语,还要经过崔主任作即席口译,后来才知道,她就是心理学专家吴敏而博士。
她是我认识的人当中,第一位不会说国语的中国人。明明是中国人,却要用英语沟通,我感到很新鲜。过了几年,这位不会讲中文的吴博士,成了研习会国语研究室的负责人,召集了一群学者、老师从事国语实验教材的发展研究,我就是其中之ㄧ,从此我们变成了国语课程发展工作同事。经过几年,吴博士果然令人刮目相看,当时她的国语已经读写自如,而且往往在会议中,一说起她学习国语的经验,她就会兴致勃勃地侃侃而谈。
吴博士以丰富的心理学背景,从事语文教育研究,除了理论的探讨,对于学校里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吴博士亦有深入的观察;加上她个人学习国语的亲身经验,以及后来自己成了学生家长,因为,她比谁都更了解一个语文学习者的困难,也就成了语文学习释疑解惑的专家。
蒐集在这本书的文章,都是吴博士在语文教育诊疗辅导的个案纪录,整理出具体可行的意见和方法。这些建议,有些是给家长的,有些是给老师的,有些是给小朋友的……相信所有的家长及老师,在这本书里,都可以得到启发和答案。
1997年吴博士离台赴美,曾经一起共事的朋友们,都非常怀念这位对语文教育充满热忱的学者。2001年吴博士返台,我们又一起在教育部推动「儿童阅读计划」,2006年吴博士应聘到香港教育学院客座,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再版,这是吴博士对台湾语文教育的贡献和意见。我们一起同事多年,一直都在语文教育这个领域上奋斗,在台湾中文教育受到压抑的现实下,我们都从未放弃,也更坚信中文未来势必成为世界语言,台湾应该好好把握这个语言上的优势。
《语文学习百分百》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操性”极强,几乎每一页都蕴含着可以立即付诸实践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古诗词鉴赏”时,它并非简单地提供诗歌的译文和赏析,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去感受诗人当年的情感。它提供了许多“代入式”的练习,比如,让读者尝试用现代的语言去“翻译”一首古诗,或者尝试模仿某位诗人的风格写一首小诗。这些练习,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对诗歌的创造和理解中。书中对于“成语和俗语”的讲解也十分精彩,它不仅解释了它们的含义和出处,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恰当地运用这些精炼的语言,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语言的变迁”的探讨,它让我看到了语言的生命力和发展过程,也因此对汉语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心。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秘籍,而是一本“陪伴式”的学习指南,它教会我如何循序渐进,如何持之以恒,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我把它当作一本随身的工具书,随时翻阅,随时受益。
评分接触《语文学习百分百》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语文世界的新大门,它所带来的启发是如此的深远。与其他书籍不同,它极其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探讨“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关系时,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分析各种辩论赛、议论文的精彩片段,揭示了清晰的逻辑是如何支撑起有力的论证,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呈现这种逻辑。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构建清晰的论证结构,如何运用反驳和辩证的技巧来提升自己的说服力。在“审题”这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它通过大量具体案例,教会我如何识别题干中的陷阱,如何抓住题目的核心要求,从而避免答非所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朴实而富有感染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要害。它鼓励读者保持好奇心,去探索语言的无限可能。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它提醒我,语文学习并不仅限于书本,更应与历史、哲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提升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掌握技巧,更是培养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智慧。
评分坦白说,《语文学习百分百》这本书的出现,犹如一道清泉,滋润了我因长期应对考试而略显干涸的学习土壤。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体系化”的学习设计。书中没有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将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听说读写、词语运用、语法分析、文学鉴赏等——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高效的学习闭环。在讲解“词汇积累”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背诵,而是提供了多种有趣且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词根词缀法、语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并辅以大量实例,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同义词辨析”的内容,它详细地阐述了相似词语在语境中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所能传达的不同情感色彩,这对于我准确地运用词语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句子结构分析”的讲解也极其到位,它从最基础的主谓宾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长难句,并提供了一系列练习,帮助我快速掌握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这对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性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规划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系统地、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告别碎片化学习的困扰,真正实现“百分百”的学习效果。
评分《语文学习百分百》这本书,着实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语文学习书籍的认知。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始终。在讨论“阅读理解”技巧时,作者没有拘泥于“找主题句”、“抓关键词”这些老套的说法,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策略,并特别强调了如何结合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来深度解读。书中提供的练习题,更是别具匠心,它们都取材于真实语境,涵盖了从古诗词到现代议论文的各种类型。完成这些题目后,我不仅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如何带着思考去阅读,如何从字里行间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授“怎么学”语文,更是在引导“如何爱上”语文。它通过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读者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如,在介绍“写作方法”时,作者并没有给出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鼓励我们去观察生活,去体验情感,然后用真挚的语言去表达。这种开放式的引导,让我觉得写作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审题立意”的讲解,它用几个生动的小故事,说明了角度不同,文章的立意也会截然不同,这让我对如何构思文章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的指引下,能够进一步提升我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具感染力的文章。
评分拿到《语文学习百分百》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语文学习的书籍琳琅满目,大部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陈旧,很难真正触及到我学习的痛点。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被它独特的切入点吸引住了。它并没有直接灌输知识点,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语文概念具象化。比如,在讲解“修辞手法”时,作者并非枯燥地罗列比喻、拟人、排比等,而是选取了诗歌、散文、甚至广告语中的经典片段,带领读者一步步剖析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它们是如何赋予文字生命力的。读到那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课堂,在美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知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舒服。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没有长篇大论的学术术语,更多的是娓娓道来的讲解,让人感觉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促膝长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语感培养”的部分,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练习,比如听读、模仿、改写等,这些方法我之前尝试过,但总觉得不得要领,而这本书的指导则让我豁然开朗。它强调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大量的输入和输出,让语文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日常学习中了,相信它会给我的语文学习带来一次质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