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胆包天玉簪记 - 琴曲书画崑曲新美学

色胆包天玉簪记 - 琴曲书画崑曲新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爱慾是神秘的,天意是隐微的。

  四百年前的明代剧作家高濂,写出大胆突破禁忌,勇敢挑战世俗礼教的女性解放戏剧《玉簪记》。

  今日,白先勇带领崑剧团队,重新探讨诠释这段「色胆包天」的爱情。究竟是:爱情在空门萌芽开花,女贞观成为僧俗情慾酦酵的暖房?或者是:神圣的佛门变成爱情的庇护所,使人世战乱中无常的情缘,在远离(火因)尘的庵观,得到慈悲的澡沐修复?

  继二00四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文学家白先勇带领原班人马制作新版《玉簪记》,将中国传统最雅致的琴曲书画,在舞台上赋予新意。《玉簪记》将于5/21开始在国家戏剧院演出。

  《玉簪记》是明代剧作家高濂的作品,不但是崑曲的经典,京剧、粤剧、川剧、绍兴戏也都有《玉簪记》。故事内容描述落难千金陈妙常为了逃难皈依佛门,与落第书生潘必正在道观相遇相知的爱情故事。道姑与书生一见倾心,为了爱情勇敢挑战世俗礼教,整出戏充满戏剧张力,是有名的女性解放戏剧。

  剧中对爱情的描述着墨甚多,「琴曲诗画」全变成了倾诉衷肠的工具,比如【琴挑】与【偷诗】便是以琴传心,以诗传意,在道观中展开了大胆的追求。【秋江】一折更是色胆包天,小道姑不顾礼教约束、为爱情奋力追舟追到江心,两人在江上的颠簸,内心的激动,波涛汹涌,完全借由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把崑曲的抽象写意之美发挥到极致。

  本书由白先勇策画,制作团队共同书写:包括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传承大师华文漪与岳美缇的现身说戏,书法家董阳孜的书法挥洒,画家奚淞的白描佛像与色空不二,王童、曾咏霓的淡雅服饰,王孟超的极简舞台设计,古琴大师李祥霆与千年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剧中亮相,美学家辛意云的情爱新诠……将一出今日看来也毫不落伍的爱情戏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新《玉簪记》创作团队
总制作人 / 白先勇
制作人 / 陈怡蓁、蔡少华
剧本整编 / 张淑香
艺术指导 / 岳美缇、华文漪
导演 / 翁国生
美术总监/ 王童
服装设计 /王童 曾咏霓
舞台设计 / 王孟超
灯光设计 / 黄祖延
书法家 / 董阳孜
画家 / 奚淞
摄影 / 许培鸿
古琴演奏 / 李祥霆
领衔主演 / 俞玖林、沈丰英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井水与汪洋 陈怡蓁
序走回雅乐,结合现代舞台的新实验 白先勇
楔子白先勇的崑曲新美学  陈怡蓁採访

第一部 新《玉簪记》

连环剧照 许培鸿
新编剧本 张淑香
 
专文色胆包天《玉簪记》——书生与尼姑的禁忌之爱  张淑香

第二部 崑曲新美学

琴缘之美
 今世琴人我最幸——千年宝琴文化奇缘 李祥霆  

创新之美
 新版《玉簪记》的创意——圣俗色空的辩证张淑香

传承之美
 闲步芳尘数落红——岳美缇谈《玉簪记》岳美缇

演艺之美
 秋江一曲故园情——华文漪谈《玉簪记》华文漪

书法之美
 文字之舞──书法美学元素与崑曲舞台线条的融合  董阳孜

融合之美
 律动的线条——浅谈书法与崑曲  张淑香

色空之美 
 护花使者  奚淞 

淡雅之美
 高雅、文雅、淡雅
 ──崑剧服装的跳脱明艳传统的再突破王童、曾咏霓

极简之美
 《玉簪记》舞台灯光的极简主义 王孟超、黄祖延

抽象之美
 玲珑雅致情真意切
 ——打造充满佛韵和人文意境的崑曲新经典  翁国生


精彩的传承  辛意云
  
新《玉簪记》制作群

媒体回响

图书序言

色胆包天《玉簪记》-------书生与尼姑的禁忌之爱

张淑香
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

有一个小姐,在战争中逃难与家人失散,只好投入空门,在女贞观做了尼姑。又有一个书生,因考场失意,羞愧不好回家,也来到女贞观探亲消停。
书生与尼姑,乍一见面就看对了眼,动了心。
于是他们的恋情就在尼姑庵里秘密地焖烧起来……
哎呀!看官,你说这事如何了结?

书生与尼姑恋爱,已够耸动煽情,何况是在神圣的佛门庵观里缠绵偷情,这不是色胆包天是什么?无论从宗教戒律或世俗社会规范来看,都是一种无法容忍认同的禁忌之爱。这两人由于身份处境不同,于私于公,横亘在他们彼此之间的,以及他们所必须共同面对的,显然是圣与俗、色与空之间的冲突、人性基本情慾与宗教禁慾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便使得书生追求起尼姑来,要比常人格外辛苦,不得不使出各种招法诈术。先是很斯文效法起诗经关睢,以琴瑟友之,以歌曲致之,想不到却被尼姑假正经训了一顿。接着又装病诉苦,博取同情,在人前陈仓暗渡,输送相思。这种刺激冒险的行径果然比较有效,只是尼姑还是爱在心里口难开。书生依旧是在雾里看花不分明,最后乃不得不使出非常手段,干起小偷的勾当才安全上垒。这大概是老天可怜有心人,竟然让他抓到机会,偷诗成功,逮到尼姑思凡洩情的把柄,才攻破她心防,成其好事。由此可以想像在这个恋爱过程中,两人碍于僧俗的特殊身份处境,彼此总是不能冒然直接表白情意,必须迂回周折,遮遮掩掩,尔虞我诈,彼此试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制造了许多像捉迷藏般可笑的情趣、风趣与谐趣,喜感十足。将恋爱中人处在那种提不起、放不下、摆不开、挥不去的恼人状态,以及捉摸难定、魂牵梦萦的恋爱症候表现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其实爱情之所以使人迷恋又折磨的永恆魅力,岂不正在于这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溯洄,寻寻觅觅,无限扑朔迷离的微妙况味?所以传统的舞台表演,掌握了这一爱情秘笈,一向偏重在揭露僧俗恋爱如何越轨跨界所产生的这种特有趣味,观众观赏时就好似隔岸观火,有一种风情剧闹热的效果,可谓老少咸宜,很迎合大众化通俗性的口味。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