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评论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英美文学评论11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07/11/05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0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首篇水手的故事一向都是《坎特伯里故事集》中,既奇特又令人费解的一篇。奇特之处,在于它是诸多故事中,唯一以和乐圆满描述夫妇房中的情景,同时也将慾望 (性慾与物慾),置于资金流动与商业活动的脉络下进行叙事。而故事中令人费解之处为数不少,不论是商人夫妇之间的和解,商人学徒的剎那出现,商人之妻身边婢女的安排,以及商人出借一百法郎,却无心索债,又怕重复收取帐款等等。于是读者的关注,多集中于性与金钱的互通、互动。又以商人对经商的专业、专注,与其妻和修士二人的狡黠,互为对比,置商人于传统的观点下 (如道德设定下的夫妇关系,理所当然的主流异性恋观点),认定商人为妻、财两失的受害者。本文旨在透过对故事中男色的探讨,重新解读性与金钱的流动,由故事结尾处的和解出发,论述商人对同性的性癖好,进以审视这场三人交易中,商人的角色定位与其他两者的底层关系,一反情节层面的受害者定位。

  第二篇从女权主义和东方论述观点,重新诠释墨菲的〈中国孤儿〉首次演出时所呈现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意涵,以说明性别和种族在十八世纪英国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建构过程中所具有之重要意义。借由探索墨菲此剧中所展现之女性与国家的文化特质和转变,本文试图论证:墨菲该剧首演中对东方和女性主义原型的论述,不仅讨论东西方或男女间的关系,或对英国本国的省思,同时也是为了宣传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优势,以巩固英国国家认同感。

  第三篇旨在探讨奚尼自觉「人我」差异之余,如何在政治诗中经营表述之道。第一部份由他对作品被选入英国诗集的回应切入,梳理英爱两国在语言和文学长年的纠葛关系后,导入北爱尔兰作家的困境。第二部份探讨奚尼如何在英国体制监控之下,运用他者的声音与形象,经营迂回书写。第三部份则以创伤书写的角度,重新检视奚尼的迂回书写,借此分析他中期诗作常见的自省主题以及政治与创作之间的两难,进而探讨他如何借由英国抒情诗传统,逐渐松解自己对人我分际的成见。第四部份则由奚尼的晚期诗作和《贝尔武夫》翻译,观看他对人我伦理的新体认,如何让他终于摆脱二元对立思维,由胆怯地欲言又止,到胆壮地畅所欲言。

作者简介

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

  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创立于一九九一年一月,发起人为已故朱立民教授。在此之前,国内英美文学界虽然没有正式的学术活动组织,但是在一九八O年代初,朱教授即发起全国各校外国语文学系(含英国语文学系与西洋语文学系)系主任联谊会,各系主任每年不定期聚会,交换课程改革意见与分享教学经验,并促成自一九八六年起每年(有时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到了一九八九年,为了凝聚学界力量与推广英美文学研究,同时避免研究范畴过于偏向美国文学,而导致对英国文学的关注失衡与研究人才断层,朱教授开始推动成立英美文学学会,作为国内学者互相切磋及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朱教授的提议获得朱炎、田维新、齐邦媛、余光中、颜元叔、侯健、胡耀恆、黄美序、余玉照、滕以鲁、林耀福、彭镜禧、张汉良、李有成、单德兴、宋美?、苏其康等四十多位教授的热烈支持。经过一年多的筹设,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终于在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日经内政部核准正式成立,第一任理事长为朱立民教授,总干事(第二届后改称秘书长)为田维新教授。

  学会成立之后,主要工作在筹办英美文学研讨会(由各校英∕外文系轮流承办),筹划《英美文学评论》出版事宜,并于第二届理、监事会议时成立编辑委员会(成员包括朱炎、滕以鲁等教授),以利刊物的出版,并在第二任理事长朱炎教授任内排除万难,于1993年推出创刊号。从第二期开始,学会情商知名学者出任主编,订定专辑主题,以提升刊物之学术水准,《英美文学评论》迄今已出刊十三期。文藻外语学院副校长苏其康教授主编第十二期及第十三期,这两期分别于2008年6月及12月出版,顺利达成每年出版两期之目标。国立交通大学外文系冯品佳教授于2009年1月1日接任主编,任期两年,主编四期。第十四期主题为「文学与视觉艺术」。

著者信息

英美文学评论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中文版摘要

陈建龙。〈慾/「益」结金兰:〈水手的故事〉中起源于男色的资金流动〉。1-29。
欧馨云。〈〈赵氏孤儿〉在英国: 亚瑟墨菲的〈中国孤儿〉首演中的东方与女性〉。31-53。
林玉珍。〈从胆怯到胆壮: 伦理、政治、奚尼〉。55-112。
冯品佳。〈魅影中国: 谭恩美的《百种神秘感觉》、《接骨师的女儿》与《防鱼溺水》中的跨国诡魅叙事〉。113-142。
刘建基。〈文学与医学的对话: 艾德森剧本《心灵病房》中的临终关怀与医学伦理议题〉。143-164。
撰稿凡例 165
《英美文学评论》第十二期征稿启事 167

英文版摘要

Something Queer in the Rear: A Rereading of The Shipman’s Tale / Alvin Dahn / ABSTACT
The Orphan of Zhao in England: The Orient and Woman in the First Production of Arthur Murphy’s The Orphan of China / Hsin-yun Ou / ABSTRACT
From the Timorous to the Bold: Ethics, Politics, Heaney / Yu-chen Lin/ ABSTRACT
Ghostly China: Amy Tan’s Narrative of Transnational Uncanny in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and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 Pin-chia Feng /ABSTRACT
A Dialogue between Literature and Medicine: Thanatological Concerns and Medical Ethics in Margaret Edson’s Wit / Chien-Chi Liu /ABSTRACT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英美文学评论11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美文学评论11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美文学评论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英美文学评论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