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有八篇论文,除了论及朱子学的诠释外,亦 关涉了东亚朱子学的区域特色与交流互动。由本书所收论文,可具体而微地看到东亚儒者对朱子学的讨论,有基本架构上的同,也有不同契入角度之异,这种同异互 现的结果,使得不同时代及区域的朱子学,因其差异的诠释而发展了丰富的内涵。
作者简介
蔡振丰
1962年生,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以魏晋玄学、佛学及儒、道二家思想为研究领域,兼及东亚儒学研究。主 要着作有《王弼的言意理论与玄学方法》、《魏晋名士与玄学清谈》、《魏晋佛学格义问题的考察:以道安为中心的研究》、《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等。
序
导言
全球化时代朱子理一分殊说的新意义与新挑战
从存在空间论朱子的身心空间观及人安居于天地之论述
朱子对于道心、人心的诠释
朱子与罗整菴的人心道心说
从良知学之发展看朱子思想的型态
朱子对佛教的理解及其限制
界定并延伸儒学之界限:
朱熹论科学与超自然主题
朱子穷理学在德川末期的物理化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非常“有料”的书。作者在研究朱子学的时候,绝对是下了一番苦功。他对朱子学历史脉络的梳理,对重要人物思想的剖析,以及对东亚各国朱子学传播情况的比较,都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作者能够将复杂的理论问题,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翔实的证据,一步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性,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比如,他对于朱子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和融合的探讨,就让我看到了思想的生命力所在。虽然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但作者的行文却并不晦涩,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对于想要在朱子学领域进行更深入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思路和学术资源。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毕竟“朱子学”三个字听起来就有些沉重。但万万没想到,它竟然如此引人入胜,完全颠覆了我对学术著作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充满了一种古典的韵味,读起来既是一种智力的挑战,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他不仅仅是搬弄概念,而是真正带着读者去体会朱子学思想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朱子学思想内在逻辑的挖掘,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朱子学思想体系的严谨和深刻。同时,作者并没有回避朱子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和局限,他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呈现了不同学者的观点,并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古代圣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也能体会到他们思想的演变。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思想本身的思考和探索。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学认识的大门!一直以来,总觉得朱子学离我们有些遥远,充满了各种晦涩的理论和复杂的概念。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作者就像一位耐心渊博的长者,娓娓道来。他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学术术语,而是从朱子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讲起,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当时会有这样的思想思潮。然后,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朱子学最核心的几个概念,比如“理”、“气”、“心”、“性”等等,并用大量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感觉这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梳理朱子学内部不同学派的观点时,那种条分缕析的清晰度。他能够清晰地指出不同学者之间的异同,以及他们是如何在理解和发展朱子学方面做出贡献的。读完之后,我不仅对朱子学的基本框架有了扎实的掌握,还对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令人满意,绝对是想要了解朱子学的入门读者的绝佳选择。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对朱子学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它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干巴巴的条文,而是变成了一个鲜活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作者对于朱子学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梳理,简直是纤毫毕现,让我看到了朱子学在历史长河中如何被继承、被发展、被批判。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朱子学如何影响东亚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论述。例如,它如何塑造了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念,如何影响了教育制度的设立,甚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到人们的行为规范中。这本书的论证非常充分,引用的史料也十分扎实,让我信服。而且,作者在探讨朱子学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它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滞后性,这使得他的论述更加全面和客观。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尤其是朱子学及其影响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朱子学的知识点,而是真正展现了朱子学在东亚世界,特别是中国、朝鲜、日本这三个文化圈内的传播、演变和独特发展。作者的研究视野极其开阔,他不仅仅关注本土的朱子学,更将目光投向了朝鲜的李退溪、李栗谷,以及日本的林罗山、藤原惺窝等代表性人物。书中详尽地梳理了他们是如何吸收、改造、甚至挑战朱子学的原初思想,并形成了各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学派。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朱子学如何在不同国家被赋予新的解读和实践所吸引。比如,在朝鲜,朱子学如何与本土的政治制度、社会伦理相结合;在日本,朱子学又如何影响了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和国家思想。这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让我看到了朱子学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如何在不同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展现出多元化的面貌。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创新性都令人惊叹,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朱子学在东亚传播史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