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说是「台医」、「台药」的治验集。蔡吉雄中医师除了善于中药配方治病,由于对台湾民间中草药的研究兴趣,发展出弥足珍贵的、本土草药治本土病的特殊经历。
台湾本土的民间药,曾经在台湾历史上对人民的健康扮演极为重要之角色。而且,对某一地区特有的疾病,往往也是当地特有的药材,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本书的作者致力于本土药材之研究,包含产地、栽培、採集、临床应用及民间验方之蒐集,已有数十年之经验,在临床上更与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取得极佳的疗效。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经验的累积,也是数十年来对本土民间药研究的心血结晶。内容精彩,记载详实,透视着几十年来台湾嘉义周边地区、山野的药用植物资源与生态分布概况,以及台湾民间使用本土药材情形。书中并蒐集民间常用经验选集,及作者临床实验处方,并教导使用药材与有毒的植物辨识方法。
故本书之出版,除可提供中医师临床使用民间药之参考外,更可提供中医药界在学术研究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探索的新方向,这也是本书作者发愿,且毫不藏私的撰写本书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
蔡吉雄医师
1941年生于台湾嘉义
1973年中医师特考及格
嘉义市开设光裕堂中药房及光裕堂中医诊所,计四十余年
【曾任】
嘉义市药用植物研究会理事长
嘉义市中医师公会理监事
【专长】
药用植物之栽培、採集及临床应用
民间验方之蒐集整理及研究
民间药与传统药之临床配合使用
张 序
邱 序
吕 序
陈 序
前 言
第一部分 蔡吉雄医案
一、肝硬化併发亚急性重症肝炎医案
二、亚急性重症肝炎医案
三、中西结合治B型肝炎急性发作
四、嗜欲难以自拔 略谈一位受麻将所害的肝肿瘤医案
五、重症糖尿病併发后期肺痨医案
六、被矸所害的单腹胀医案(肝硬化腹水)
七、类风湿关节炎医案
八、慢性肝炎併酒肝的治验
九、慢性肾炎的治验报告
十、肝血管瘤及肺气肿的治疗报告
十一、被菸所害的B肝併慢肝医案
十二、瘀血证用灵芝配方之治验
十三、金银花之妙用(附治丹毒医案)
十四、安神抗癌的猕猴桃根及治疗实录
十五、用牌钱草治疗肝炎的治验
十六、台湾产山葡萄类植物的识别与应用(附医案)
十七、对蛋白尿及尿毒有疗效的水丁香(附医案)
十八、一语惊醒梦中人 黄荆治肝报告
第二部分 诸罗本草治验录
十 九、壮筋利湿的珍冬毛仔
二 十、台湾中草药对妇科疾病的疗法
二十一、乳房疾病的良药虱篦藤
二十二、胸膈受伤的特效药 鸡 草
二十三、能疏经通血的野牡丹
二十四、曼陀罗花古今谈
二十五、肺痈特效药麻芝煳古今谈
二十六、勇勐悍将 七日晕
二十七、脖子痠痛紧的良药 面包树
二十八、含有勐毒的台湾马桑
二十九、神奇的灵芝
三 十、对大肠肿瘤有效的鲎壳刺
三十一、漫谈波罗蜜
三十二、有止痛作用的白饭树
三十三、药用真菌 樟菇
三十四、行瘀活血的红川七与消炎顺气的凊饭藤
三十五、扁桃腺炎的良药 盐酸草
三十六、消炎解毒的良药 山芙蓉
三十七、鲫鱼胆Eypoestes pupurea. R. BR.(六角英)之民间治验
三十八、护肤使者 刺波
三十九、落水金光(巴豆树根)
四 十、老师及道长提供肝病验方记录
四十一、武馆药茶 万点金(冈梅根)
四十二、漫谈沉香(白木香)
四十三、脂肪肝的医疗保健
四十四、促进气血循环良好的藤紫丹
四十五、对肝脏疾病有疗效的山苎麻
四十六、大小红骨蛇的辨别与应用
四十七、赤灵芝的药效与应用
四十八、对下垂症有疗效的藤本鸡母珠
四十九、灵芝与七叶一枝花
五 十、肝硬化的病因与验方
五十一、台湾金线莲
五十二、三龙竞艳
五十三、没骨消与白没骨消
五十四、散结通络的盐肤木
五十五、金钱薄荷与蚶壳草之运用
五十六、野生灵芝与中草药对肝炎的效用
五十七、上通脑顶下行足膝的羊带来
五十八、扁桃腺炎(单双喉蛾)的民间疗法
五十九、跌打损伤的良友 贼仔裤带
六 十、可消炎杀菌的马齿苋
六十一、黄色树菇(针层孔菌)的初步研究
本书民间药索引
推荐序
张 序
台湾医药虽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在文化及知识的发展上,还是传承由早期移民带来的几千年传统观念。
在最近几年,台湾本土意识正在风行,以台湾为中心的历史观,就台湾天气及地理发展出来的台湾谚语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医药特色。为台湾人喜欢的台湾料理也搬上国宴,在在都显示以台湾为主的各种知识文化结晶正在成形。
台湾产药材中,有些与中药同属、同种,当然也可承袭中药的气味及主治。但是,有很多台湾特有的植物,也许与中药原植物同属但不同种,或根本不同科、属,如果沿用中药的使用习惯,再冠以「本○○」或「土○○」的药名,并不恰当。充其量也只是「me too」的分身,绝非本尊。而且台湾特有药材与中药的性味、归经并不尽相同,共用中药名,容易造成混淆,并且无益于台湾本土精神的发挥,台湾产药材(包括台湾特有药材),其使用经验虽然经过台湾原住民及早期移民的临床验证;但是,却很少见诸文字记载,以致造成误用药害,时有所闻。本土的草药,想要变中药的一员,只有依照中医的理论,分辨五味四气,发明主治附方,并依辨证论治,用药理则,然后经过几百年,才能成为正统中药新药。
走在台湾的山野,很多不知名的植物,种类繁多,都被静静的摆放在荒郊野外。台湾本草大师---蔡吉雄医师,利用嘉义多山,诊余登山的机会,到处採药并精研其效能,可谓「本土草药大师」。
明朝本草大师李时珍(西元1518 ~ 1593年)在所着《本草纲目》记载曼陀罗花之功效:「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李时珍为搜集中药新药的精神,经过500年后,使我们由衷的敬佩,台湾本草大师---蔡吉雄医师,为发现台湾中药新药的精神亦堪可比拟。
诸罗---嘉义,正如蔡吉雄医师所言「诸山罗列」,其药用植物产量丰富,种类繁多。经过蔡大师的临床验证再将其性味、归经分析一番,台湾本土中草药,自立一格,指日可待矣。
医学博士
张 光 雄 谨识
邱 序
蔡吉雄医师与余相识多年,相知最深,相处甚笃。其藏书丰富,手不释卷,医药竞境,理证并进,为人谦和,乐善好施,筑有药园,尝其性味,釐正偏颇,亲临验效,成名医者足矣。
诸罗者嘉义也,本草者医药也,以为书名,蔡医师从医典方志,道地药材为根,旁及乡土药物,精心研究,时有发明,诸如书中「神奇的灵芝」,「脖子痠痛紧的良药---面包树」,「安神抗癌的猕猴桃」等......。自设有药园,每除草修枝,不弃一草一木,皆拾起加工炮制,逐一临床实验,都有新发现,对中医药与社会福梓贡献至矣。
忙碌医药之余,採集记实,临床验证,详实纪录,勤于写作,不以华丽词藻堆砌,用以朴实通俗表现,诚其乡土风味文化,一无艰难词汇,篇篇一读即懂,是一本很有可读性之书,付梓之前,幸有机缘先读为快,感其治学之勤,为人慈祥,助人为乐之心怀,嘱余写序,无由推辞,而乐为之序。
邱 年 永 谨识
吕 序
医学的价值,除了解危病困,维持生命健康之外,贵在「知识的传承」,古今圣贤能受世人崇拜,医者如:岐黄、仲景等......,药者如:神农、李时珍等......莫不以此为师,表现「仁人爱物」情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精神,而完成历史的使命。
《蔡吉雄医案及诸罗本草治验录》一书,内容精采,记载详实,透视着几十年来台湾嘉义周边地区、山野的药用植物资源与生态分布概况,以及台湾民间使用本产药材情形。书中并蒐集民间常用经验选集,及作者临床实验处方,并教导使用药材与有毒的植物辨识方法,值得医药学界参考。
着作者蔡吉雄医师,菩萨心肠、仁心仁术,在诊务闲暇之余,致力于台湾药用植物的研究工作,蒐集验方、筛选、临床实验,所投入的心血、精力,是一步一脚印,均留下历史见证,远从三十年前结合有志之士,成立药用植物研究会(现改制为嘉义市药用植物学会)并担任创会理事长,近则创立光裕堂药园,为中国医药大学的教学药园,并开放给民间社团观摩研习之用,造就不少药用植物人才,于公于私均奉献给社会,不求名利的精神,堪称中医药界的菩萨,社会的善人。
今《蔡吉雄医案及诸罗本草治验录》乙书的诞生,象征着本产草药学术生命的延续,在生物科技研究开发引导之下,必能发扬光大,与国际学术界接轨,造福人类,共勉之。
嘉义市鍼灸学会理事长
吕 天 成
陈 序
採芝挖蓣赖师兄,冒雨穿林觅女贞。
玉果温中消胀痛,银花解毒疗疮行。
衷怀寿世亲尝草,志学岐黄救众生。
光裕药园千百植,奇珍异种向人迎。
三十几年前数位友好偶然聚会中,谈及「生草药」治病之奇验,确具神效,可惜于今已日渐失传,间或有得之,亦祕而不宣,先民智慧经验,恐遭埋没,深以为忧而中医药界之损失可谓大矣。一席话引起友好共鸣与兴趣,因之嗣后择日聚会探讨蒐集,甚至有一次在台风预报中,仍冒雨出发蒐集资料,多年之默默耕耘,更承各地同道好友纷起赞襄。
蔡医师将採集所获之资料植物,加以分属别类,辟地栽培,三十余年以来已超过一千多种之木(草)本活标本,名之曰「光裕药园」,又是中国医药大学实习药园。蔡医师临床丰富,治学之勤,研究之专,致力撰写研究报告,今将其数十年累积临床经验心得,整理结集成册,当兹付梓之际,特掇芜词及七律一首以贺其成。
陈 传 宏 敬撰于求真楼
前言
嘉义东峙玉山、阿里山山脉蜿蜒向西倾泻,境内「诸山罗列」因此古名「诸罗」。或说:是从早期荷兰人,称本地平埔聚落(Tirosen社)音译而来。干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纠合天地会众反清,诸罗军民誓死坚守城池,乱平之后,皇帝「嘉其忠义」赐名「嘉义」。
嘉义倚山傍海,地势东高西低,北回归线贯穿而过,气候适宜,独具寒带、温带、热带各种植物生长的优越条件,根据资料统计,药用植物超过千种,临床常用者也有五百多种,是台湾药用植物的宝库。
数千年来草药治病活人无数,尤其是早年先民渡海来台,筚路蓝缕,蛰居在深山僻壤,历代相传的青草验方,就是唯一保命急救的万应药。然而在新世代、新科技的冲击之下,这些昔日被奉为瑰宝的治病验方,已日渐式微,但凭口耳相传,只知梗概,又欠缺临床经验,必失其妙理。
误传误用,未经医师诊治处方,冒然自理,人未蒙其利,已先受其害。如:大芳草头根与曼陀罗花头根相类似,但科属不同,用途各异,曼陀罗根有大毒,一旦误用则不堪设想(需辨别其气味)。有道是「用药如用兵」,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多年来承诸罗亦师亦友的钟英峰、陈炯宏、陈易传和许智化、方福庆、曾建龙、陈金炼诸先生......等几位同道好友的催促下,开始进行翻山越岭实地调查工作,消息传开有志者纷至沓来,不逾年人数已超过半百,于是正式成立嘉义药用植物研究会,由吕天成先生担任义务总干事,着手将访谈对于中草药略有心得,以及笔者平日临床处方相互印证,逐一整理成篇散载于明通医药等各医药杂志,透过刊物和各同道先进相互切磋,虚心求证。
这些年来承蒙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研究所多位教授学者及台湾大学高木村老师、严新富博士的鞭策和鼓励,受益匪浅,感激无限!最难得陈炯宏、陈易传、许智化三位老友在百忙中每个月定期共聚,提供意见,再三修校。陈映儒课余认真校对,费心费力帮忙整理尤为难忘。
时值诸罗建城满三百周年之际,将往日所记断篇残文,以及三十多年来行医心得,汇集成册,以志嘉义山川之美及药用植物之盛,唯仓促付梓,错误尤多,尚请多赐指正,深铭感激!
蔡 吉 雄 写于光裕药园传祥居
这部作品,无疑是对传统医学传承的一次重要贡献,它以一种清晰而系统的方式,将医案与本草知识相结合,展现了中医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过去医疗实践的真实面貌。蔡吉雄医师的医案,不仅仅是治疗经验的汇集,更是他对疾病和人体的深刻洞察的体现。而“诸罗本草”的出现,则为这些洞察提供了坚实的药理支撑,也展示了地域性草药资源的独特价值。书中对每一个病例的分析,都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将疾病置于更广阔的生理、环境和生活背景下考量。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在现代医学中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这部作品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为学习中医的人提供实用的参考,更能让广大读者了解到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它与我们生活、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故事感的医学著作。每篇医案,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讲述着病患的痛苦、求医的艰辛,以及最终康复的喜悦。蔡吉雄医师的笔触,带着一种朴实而真诚的力量,他记录的不仅仅是疾病的名称和治疗方法,更是对每一个病患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那些生动的描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健康挑战。而“诸罗本草治验录”则像是为这些故事注入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它揭示了那些帮助病患走出困境的物质力量——那些生长在诸罗土地上的草药。书中对草药的介绍,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人文的温度,仿佛能闻到药草的清香,感受到它们蕴含的生命能量。这本书不似枯燥的学术论文,它更像是一部承载着生命故事的史书,读来引人入胜,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脉络和人性的温暖。
评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证”与“药”之间关系的精妙阐释。在阅读“蔡吉雄医案”时,我时常被医师对病情的细致辨析所折服。他并非简单地套用方剂,而是深入剖析每一个病案背后的“证”,即疾病在特定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病理状态。这种对“证”的精准把握,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也是成功治疗的关键。而随后的“诸罗本草治验”部分,则完美地承接了这一点。针对不同的“证”,书中列举了诸罗地区特有的草药,并详细描述了这些草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药性来纠正病理,恢复生理平衡。这种“证证相因,方药相应”的逻辑链条,在书中得到了清晰而生动的展现。读完医案,再去看相应的本草论述,我仿佛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特定的药物能够针对特定的病情发挥疗效。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地域性应用的完整呈现,让我对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认识,也更加钦佩古人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医学的严谨与历史的厚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初读时,我被其标题所吸引——“蔡吉雄医案及诸罗本草治验录”。“医案”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探索病患真实经历、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吸引力;而“诸罗本草”则勾勒出一幅充满地方特色与传统智慧的画面。我满怀期待地翻开,试图从中一窥过往的医疗实践,感受古老草药在实际应用中的生命力。书中对每一个案例的描述都细致入微,仿佛能看到蔡吉雄医师在当时医疗条件下,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结合对草药药性的深刻理解,为病患辨证施治。不仅仅是病症的记录,更包含了他对病人生活习俗、地域环境的考量,这种整体观在当下的医疗模式中已不多见,读来令人深思。而“治验录”更是点睛之笔,它承载了无数成功的治疗案例,是对传统医学疗效的有力证明,也是对后学者的宝贵启示。整本书的气质,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医者和病患对话,感受生命的韧性与智慧的光辉。
评分这是一次对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让我看到了“诸罗”这片土地上蕴含的丰富药材资源及其被应用的生动实践。翻阅此书,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药铺,耳边回荡着药师抓药、熬药的声响,眼前浮现的是医师们悬壶济世的身影。“蔡吉雄医案”的严谨记录,为我们保存了宝贵的临床资料,不仅展示了蔡医师高超的医术,更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以及疾病的普遍形态。而“诸罗本草”的出现,则将目光聚焦于特定地域的草药学,让我得以领略到不同地域环境下,草药的特性与应用之间的微妙联系。书中对各种草药的形态、性味、功效以及配伍的详细阐述,都源自于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积累,这种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的草药学知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份医学文献,更是一部地方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记录了先辈们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然馈赠,守护一方水土健康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