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太极拳架是在陈氏太极拳传统套路基础上,依据太极阴阳哲学和混元运动力学之理,结合时代特征和几十年实践经验逐步演化发展的。
不仅继承了陈发科真传的陈氏太极拳原本练法,还吸取了胡耀贞亲授的心意六合拳法练功特点。
推荐序
弘扬太极,促进和谐
这是我第三次为冯老师的武作写序了。第一次写序是21年前,那时冯老师刚刚六十岁出头,是个初寿老人,如今已过中寿,82岁高龄的冯老师依旧传播武术,要执笔着述,其身之健,文之勤,真是让人感佩。
记得1992年为冯老师的《陈式太极拳入门》一书作序时,我热切希望中国武术界的朋友把自己的技术、知识、经验和体察形成文字、影像传播于世界。冯老师的新作《混元太极拳炮捶四十六式》和他所倡办的「国际混元太极拳交流大会」就是中国武术家面向世界所跨出的豪迈步伐。这是我国多个武术大家遍教世界武术爱好者、传播武术文化、造福人类的又一盛举。
写到这里,想起十几年前日本武术界知名学者松田隆智先生送我的一本名为《魂的艺术》的书,这是松田先生与2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家的对话录,探讨21世纪武术的走向。松田先生说,透过武术的修行,懂得「宇宙的爱」,是21世纪武术的发展方向。这个说法正与太极拳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促进人体和谐、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论点相合。国外的许多太极拳爱好者不只练拳术,而且求拳理,还以拳修身,真是难能可贵。
面对当今世界对中国武术太极拳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武术大师们迎来了由武术太极拳传播中国文化的好时机。祝愿冯志强老师以中寿之年的智慧把太极拳这一文化瑰宝更广更深地弘扬于世界。
徐才
前言
我自幼习武,出身于武术世家,习练过少林桩功、达摩易筋经。后几易师门,先后跟韩晓峰老师学通臂拳,随胡耀贞老师习练心意拳,又经胡师介绍拜在陈式太极拳第九代宗师陈发科老师门下学练陈式太极拳。1950年陈、胡二师在北京成立首都第一武术社。陈师教套路,胡师讲拳理。两位老师手把手传功授艺五年,由于自己尊敬师长,勤学苦练,颇受二位老师的喜爱,深得二师真传,获益匪浅。特别是两位老师把秘不传人的混元功法和单操功夫传授于我习练,受益非常之大。
为弘扬国粹,造福人类,广泛传播太极拳功,今将混元功理和单式动作融合在精练套路动作中,创编成《混元太极炮捶四十六式》,以突出混元太极意气游,神行连绵似水流的练功法则,揭示缠丝混元、螺旋、滚动、天地旋转式宇宙万物前进动力的这一太极本象。以使广大太极拳修练者由混元运动来增长内气、内劲,获得太极真髓,达到一巧破千斤之术,故编写此书,公开秘传,能使大众受益,是我所盼。书中若有不妥之处,诚望各位同道不吝指教。
冯志强
我是一位有多年太极拳练习经验的爱好者,深知功法研习的精妙之处。近年来,我对一些比较经典的太极拳套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技击和养生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有机会能够深入了解一种新的太极拳体系。我特别看重书籍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希望作者能够是真正有深厚功底的武术家。书中讲解的招式,我希望能够清晰明了,不仅仅是动作的表面描述,更能触及到动作背后的劲力运行、身体协调以及精神意念的运用。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历史传承的介绍,或者与其他太极拳流派的比较,那就更显其价值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案头常备的武术参考书,能够在我遇到瓶颈时,给予我新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用了比较经典的中国水墨风格,字体也选择了很有力量感的隶书,一看就知道是讲中国传统武术的。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厚实且带有淡淡的香味,阅读起来心情会很好。排版方面,我觉得做得挺清晰的,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够宽,不会有那种挤压感。图片是彩色印刷的,细节处理得也比较到位,各种招式的细节都能看清楚。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留白设计,让人感觉很舒服,不会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压得喘不过气。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外观和内在上都给我一种用心制作的感觉,作为一本武术书籍,这样的呈现方式很能提升读者的好感度,也让人对书中的内容充满期待。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武术书籍,有些排版很粗糙,图片也模糊不清,读起来体验很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研究。
评分最近开始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讲究内外兼修的拳种。我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也能放松心情的运动方式。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名字就很有吸引力,让我觉得里面可能隐藏着一些古老的智慧。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深入讲解动作原理和技术要领的书籍,而不是那种流于表面、只介绍几个动作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这门拳法,从基本功、发力方式,到具体的套路讲解,再到一些练习心得和注意事项,都能有详尽的阐述。如果书中还能配上一些高质量的插图或者图片,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动作的细节和要领。我一直相信,好的武术练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非常着迷,觉得它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武术。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一直是我很想深入了解的对象。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太极拳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不够深入,或者讲解不够系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种独特的太极拳路数,它既有太极拳的柔和圆活,又可能蕴含着一种别样的“刚猛”力量,这种“刚”不是蛮力,而是内在的劲力爆发。如果书中能够解释清楚这种“刚”是如何从“柔”中生发出来的,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动作分解,并且能够讲解清楚每个动作的要点和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这样对于初学者或者和我一样有一定基础但想进一步提高的人来说,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原理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招式背后技击含义的书籍。很多武术书籍只是简单地罗列套路动作,但真正能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用这些动作来应对实战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招式之间衔接的原理,如何利用身体的整体协调来发力,以及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下,如何运用这些招式。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战的案例分析,或者作者本人的实战经验分享,那无疑会大大增加这本书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能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引导我理解武术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