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的变了!——10个你必须知道的未来

世界真的变了!——10个你必须知道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未来趋势
  • 科技变革
  • 社会发展
  • 经济转型
  • 全球化
  • 人工智能
  • 可持续发展
  • 创新
  • 数字化
  • 新常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21世纪世界大翻转,全球「重开机」,更新你对世界的看法,抢先认识你将迎向的未来!

  *掌握国际趋势大未来,本书解析变动中的趋势,让你掌握方向感,在解读国际新闻、推演台湾未来出路,以及进行全球投资决策时,有更明确的依据!

  *可读性最高:以亚洲观点解读最新国际情势,深入浅出的解说,助你轻松取得国际观的通识学分!

  金融海啸之后,灰头土脸的美国如何站起来?
  油价惊涨又回跌,产油国空欢喜一场?
  欧巴马号召反恐,各国冷淡观望?
  日本执政党「换人做做看」,内政外交展现新气象?

  世界已经跟你想的不一样,看新世界不能带着旧眼光,崭新的国际观察,就是你最珍贵的资产!

  学生必读! 掌握「看世界的方法」,刻不容缓
  上班族必读! 在职充电,成为世界公民的第一步
  投资人必读! 国际脉动中,看准热点,闪避地雷
  企业家必读! 拓展国际视野,强化你的竞争优势

  廿一世纪伊始,历经九一一恐怖攻击、美伊战争、全球金融风暴......回过头一看,国际情势已发生巨大而深刻的改变。美国不再能独领风骚,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更因区域强权的参与而显得复杂难料。

  刘必荣教授以亚洲观点解读最新的变化,在国际权力的板块移动中,有10个你必须知道的未来:

  1 欧巴马总统新上任,能否维持美国的强权地位,继续领导世界?
  2 中国在全球瞩目中崛起,能否以开发中国家之姿,与美国强权共生?
  3 欧巴马将反恐战场转移到阿富汗,最后会拖垮美国吗?
  4 中东和平,在美国新政府上来后,能露出曙光吗?
  5 北韩对南韩一直剑拔弩张,东北亚是否终将一战?
  6 印度洋成为各国角逐的新场域,此一兵家必争之地,谁会胜出?
  7 美俄关系在冷战后一直起起伏伏。美国真能在两国关系上「重新开机」吗?
  8 美国居然和委内瑞拉一起指责宏都拉斯政变。美国的拉丁美洲政策有什么变化?
  9 日本民主党上台,日本内外有可能发生划时代的改变吗?
  10 迎接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的环保思维有什么改变?

作者简介

刘必荣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国际关系专家,两岸三地讲授谈判学首屈一指的权威教授。

  政治大学外交系第一名毕业,教育部公费留学外交政策学门第一名赴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维吉尼亚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在大学教授国际政治、外交政策与冲突解决等课程,并于「外交领事人员讲习」为外交官讲授谈判技巧。刘教授致力国际观的建立与谈判艺术的推广,现任台北谈判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和风谈判学院主持人,并于每週二固定在News98「财经起床号」节目,为听众分析最新国际时事新闻。

  刘必荣以思路清晰、说理犀利见长,剖析国际时事,有如说故事般娓娓道来,呈现新闻事件的架构与脉络,使万里之外的国际大事也鲜活了起来。

  曾任中国时报国际新闻中心主任、总主笔、行政院顾问、外交部谘询委员、公视「七点看世界」及「全球现场」、大爱「寰宇新闻」、年代「世界年代」等节目的新闻评论主播。

  国际关系方面的着作有《国际观的第一本书》《深层思考与思考深层》。另着有《谈判兵法:孙子兵学的谋略智慧》《三顶帽子哲学:刘必荣的谈判人生》《谈判,无所不在》与《新世纪谈判全攻略》,其中《谈判兵法》已译为韩文在首尔出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作者序 聚焦新世界的变动
前言 站在原点看世界
1国际权力中心的移动
2欧巴马的战争
3南亚的大国博奕
4中东,当旧冲突碰到新情势
5拉丁美洲,向左转?向右转?
6朝鲜半岛风云诡谲
7美俄关系重开机
8日本政坛变天后的新方向
总结 下一步,该怎么走?
附录一 重要词汇解释
附录二 中文的新闻网站

图书序言

前言
站在原点看世界

  二○○八年,世界开始变了。

  不是地球停止转动,而是有点转得太快,让人们眼花撩乱,眼前的世界快变得我们都不认识了。

  于是人们开始焦虑,也开始惶恐:到底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该如何作全新的布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理清头绪,回头想想,原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为新的世界勾勒出一个轮廓。

  原来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开始」一路看下来(二战之前的世界,相信熟悉的人也愈来愈少了),就是东、西两大阵营:西方的民主阵营,以及东方的苏联与共产阵营。这就是所谓的两极体系。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所谓「东」与「西」的概念。

  西方人所谓的「东方」,是从欧洲往东看,有近东、中东,再远一点就是我们这里远东。但如果以东方作为张望世界的起点,那就是往西看,刚好反过来,中东地区就成为亚西(亚洲西部)。过去称共产阵营为东方阵营,就是由西欧往东欧看所得到的图像。

  如果採用北京的看法,因为中苏共分裂,所以世界有三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以及北京认为中国可以出面领导的亚、非、拉「第三世界」。但即便是三个世界,还是只有美国和苏联两个超强,亦即国际体系结构上的两个「极」。其他国家都或松或紧地,围绕着这两个极运行。

东西对抗、南北对话的旧世界

  美、苏两个超强在剑拔弩张之余,仍有一些不成文的游戏规则,也就是都容许对方有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加勒比海则是美国的后院,甚至整个美洲,都被认为是美国的地盘。所以过去尽管东欧反苏联反得再兇,一九五六年的匈牙利抗暴也好,一九六八年的布拉格之春也好,一九八一年波兰共党的宣布戒严也好,西方国家都只在外面摇旗吶喊,但都没有派兵驰援。因为大家知道,游戏规则一旦破坏,世界秩序将因此崩解。

  美洲也是一样。美国对其势力范围内出现共产政权的容忍极限,就到古巴为止。容忍古巴是因为美国剷除不了卡斯楚,但除了古巴之外,任何一个美洲国家左派想要当权,智利也好,尼加拉瓜也好、格瑞那达也好,门儿都没有。美国明的暗的都会设法把它拉下来。苏联对此也只有干瞪眼,因为这就是游戏规则。  至于没被划进势力范围的地区就是灰色地带,有机会双方就各凭本事,设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了。

  如果不从政治外交,而从经济角度来看,顺着赤道拦腰一划,地球就可分成南北两块。赤道以北的国家多半都是比较富裕的已开发国家,所以就被称为「北方国家」。赤道以南的国家多半都是比较穷的开发中国家,所以又称为「南方国家」。南方国家认为,国际经济秩序,包括各种经济组织与游戏规则,多为北方国家所垄断把持,所以要求南北对话,重建国际经济秩序。南方国家自己也想过要加强彼此的合作,不要老是仰赖北方鼻息,因此才有人提出「南南合作」的说法。

  所以过去的国际政治结构,是「东西对抗」和「南北对话」交织而成。而由于美国在「西方」和「北方」都是最强大的国家,自然也成为非共国家的共主。美国维持国际秩序的方式,是在各地区找一个区域合作伙伴,与他们保持紧密关系,然后让这些区域国家像土地城隍一样,负责照顾好当地的秩序。比如过去伊朗发生革命之前,美国在中东地区找的就是伊朗,亚太地区找的是日本,南美找的是巴西等等。

  在美、苏两强对抗时期,虽然没有直接发生冲突,但双方盟国发动的区域战争倒是屡见不鲜。越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越战时,北越背后的支持者是苏联和中共,南越背后的支持者是美国,所以才有人称这场战争是「代理人战争」:由南越和北越分别代理美国和苏联对抗。西方曾有漫画家用偶戏来描述越战:美国手上套的戏偶是越南,苏联手上套的是北越,然后在那儿很起劲地比划。

  所以在那段时期,要了解国际局势很简单,什么事都只要把「美苏对抗」的大框架往上一套,大概就可看出一些端倪,而且八九不离十。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二次大战之后的四、五十年间,世界的局势大概就是这样。很安定、很单纯,也让人很放心,因为我们大致上都看得懂周遭发生的事,也大概都知道该怎么因应。

两极结构的崩毁

  可是从一九九○年代起,世界开始发生改变,而且是在二十年内历经三大巨变,让人目不暇给。

  第一个巨变是苏联的瓦解。

  谁也没想到,东欧的共党政府会一个个垮台,像骨牌一样,最后倒向苏联,然后连苏联都解散了,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于是两极体系一下子变成了美国的单极!

  曾有美国媒体画了一幅漫画:一位天文学家透过望远镜,观察星星观察了几十年。有一天,一名工人拿了抹布和梯子,爬上去把望远镜另一端玻璃上的污点擦干净,老科学家顿时发现他看了多少年的「星星」居然被擦掉了,颓然坐下,怅然若失。那位科学家就是美国,而被擦掉的星星就是美国的敌人苏联。

  失去了敌人,连带改变了过去的游戏规则。既然苏联都瓦解了,哪里还有尊重势力范围的游戏规则?于是东欧也好,中亚也好,高加索也好,那些过去被视为苏联势力范围的地方,一下子被释放出来,成为各股势力竞相角逐的地盘。当地国家本身也对新获得的外交天空雀跃不已,于是这些旧苏联的势力范围,就变成充满外交活力的地方。

  除了这些外交的新战场,许多旧的地区冲突也像雨后春笋一般,重新冒了出来。在美苏冲突作为国际政治主轴的时期,许多地区性的冲突都被压抑下去。由于美苏冲突影响着全球政治,因此也吸引了世人绝大部分的关注,与绝大部分的资源。一旦苏联瓦解、冷战结束,这个大冲突一下子被搬开,就好像杯子的盖子一下被掀开一样,大家先是一怔,停了半晌,然后先前被压在下面的冲突便争先恐后又冒出来,争相吸引国际的关注。

  巴尔干半岛就是这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尔干就是世界的火药库。二战结束之后,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冲突并不是突然消失,而是被更大的对抗给压下去了。当美苏对抗结束,这些冲突就又冒出来,好似在说:现在该轮到关心一下我们的问题了吧?

  民族冲突的能量,挣脱了过去束缚他们的国家疆界,于是南斯拉夫崩解了,六个共和国独立了,更引爆一连串被称为「种族清洗」的独立与镇压的战争。国际社会起初不知如何面对这个崭新的情势。是该承认他们独立,还是阻止他们独立呢?所以称唿这些战争的名称也一直在变,一开始称其为「南斯拉夫内战」,后来发现独立之势无法阻挡,遂改而接受事实,称其为「巴尔干战争」。

  民族冲突的冲撞能量逐渐归于平静,像尘埃落定一样,慢、慢、慢、慢,落下来形成新的疆界,新的「现状」。这就是巴尔干的新秩序。但是这个过程还没完,塞尔维亚内部的柯索沃自治省,到底要不要承认她独立,至今还困扰着国际社会。

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

  第二个巨变是九一一。

  九一一恐怖攻击,是谁也想不到的巨变。美国有人在怪中情局,认为中情局曾接到密报,说恐怖组织会攻击纽约世贸大楼,结果却没把它当一回事。其实我们将心比心,谁接到密报说「恐怖份子明天会用飞机撞世贸双子星大厦」,会不把它当成精神病的疯话?在九一一之前,这种攻击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

  九一一之后,反恐变成国际的中心议题。原来的国际关系归零重设,敌我关系重新调整。巴基斯坦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九七九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透过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组织(神学士),以对抗苏联。等到苏联撤出,塔利班当政,开始包庇宾拉登时,美国改而要求巴基斯坦对抗原先的战友塔利班。

  九一一恐怖攻击发生后,巴基斯坦总统穆夏拉夫分析情势发现,如果这时不跳上反恐的列车,一旦印度与美国形成反恐同盟,印巴冲突将被放在反恐战争的框架中解读,这会对巴基斯坦大为不利,于是巴基斯坦的外交一百八十度转向,加入美国反恐阵营,开始对付塔利班。这是一个极为痛苦、也极难向国内人民解释的外交转向,但也为国际敌我关系在九一一后的「重开机」,提供了最好的註解。

  为了反恐,美国的势力也进入阿富汗北方的邻国中亚,而那里正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所以整个国际关系的地图,因着九一一而重新划定了。

  九一一所凸显的,也正是「全球化」的另一面。全球化的浪潮在上个世纪末,伴随着网路铺天盖地而来。国家的疆界阻止不了信息的流动、金钱的流动、商品的流动,也阻止不了恐怖份子之间的串连。有一名美国记者在参观过一家印度软体公司的视讯会议室之后,很感慨地说,在这间会议室里,墙上有一片片大型液晶萤幕,在召开全球视讯会议,而在隔邻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宾拉登一定也有一间会议室,同样挂着一片片液晶萤幕,在进行全球恐怖组织的串连。两者都是全球化。

  从全球化经营的角度来看,宾拉登其实不只是恐怖份子,他应该也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不然哪能串连出这样的网络?全球化带来的是新的视野、新的价值、新的机会,当然也是新的威胁。这都不是当初我们所能预想得到的。

美国独大时代结束?

  第三个巨变则是伊拉克战争与金融海啸。这两个事件看起来一为军事,一为经济,但加成效果一样,都动摇了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一场伊拉克战争打下来,布希政府粗暴的外交手腕,弄得自己众叛亲离;一波金融海啸袭来,更使得美国金融监理体系的可信度遭到质疑。于是,美国领导世界的整个「气」没有了,「后美国时代」之说此起彼落。美国也急,世界也在焦虑,因为大家都还没准备好迎接一个没有美国的时代。世界变得我们都不太认识了!

  三个巨变交叉影响着,这就是我们在廿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所面对的世界,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世界,而这也是这本书讨论的起点。

  世界是真的变了,但怎么变?变化的幅度有多大?变的是表象,还是真的把整个地缘政治的游戏规则都改变了?是结构性的变化,或只是暂时性的震盪?面对这样的变局,我们又该怎么因应?

  让我们先从美国谈起。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