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关系的研究,愈来愈朝跨领域或科际整合的方向发展。传统研究国际关系之实务与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目前都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之犬齿交错,打破了过去以国界及国家为主要研究范围之态度;取而代之的是,许多跨议题及跨层次研究设计之需求。本书为目前国内少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探讨国际关系之理论、政策与治理议题的着作。对于有兴趣了解与研究全球化及国际关系之本质、现象、政策及其影响的读者而言,此书所涵盖的详尽内容将可提供读者全新的视野。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共八个章节:第一部分为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分析,内容包括了「从『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与『三不政策』探讨台湾对中共之安全策略」、「二十一世纪美-中-台三角关系的持续与转变:美国对台安全策略之形成、松动与转变」、「从东帝汶独立运动探讨美国的干预主义」、「整合理论研究之趋势与应用:东南亚区域安全的分析」等四章;第二部分则为全球化时代下的政策科学,探讨议题包含「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之机会与限制」、「全球化与中共的民族主义:『一国两制』的机会与限制」、「台湾客家运动之政策分析」、「从全球化探讨网际网路时代的政策管理」等四章。全书对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之理论、政策与治理议题均有详尽且深入的剖析。
本书特色
本书为目前国内少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探讨国际关系之理论、政策与治理议题的着作。全书对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之理论、政策与治理议题均有详尽且深入的剖析。
作者简介
宋学文
学历: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博士,Ph. D. 1995。
现职:国立中正大学战略暨国际事务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国立中正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立中正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长。
经历:考选部典试委员、台南县县政顾问、嘉义县县政顾问、中华民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
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理论、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亚太区域安全、决策过程、策略规划与危机管理、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个人着作:主要学术着作30余篇,曾出版于《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中国大陆研究》、《台湾民主季刊》、《政治科学论丛》与《问题与研究》等知名学术期刊,另有专书论文13篇以及主编专书2本。
第一篇 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分析
第1章 从「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与「三不政策」探讨台湾对中共之安全策略-宋学文
第2章 二十一世纪美—中—台三角关系的持续与转变:美国对台安全策略之形成、松动与转变-宋学文
第3章 从东帝汶独立运动探讨美国的干预主义-宋学文、黄子哲
第4章 整合理论研究之趋势与应用:东南亚区域安全的分析-宋学文、杨昊
第二篇 全球化时代下的政策科学
第5章 非政府组织(NGOs)在全球治理中之机会与限制:一个政治学的观点-宋学文
第6章 全球化与中共的民族主义:「一国两制」的机会与限制-宋学文、黎宝文
第7章 台湾客家运动之政策分析-宋学文、黎宝文
第8章 从全球化探讨网际网路时代的政策管理-宋学文、陈鸿基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简约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又不失现代感的感觉。拿到手后,它的厚度适中,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相当舒服。我特别喜欢它在装帧上的细节处理,无论是封面烫金的标题,还是内页排版的疏密适度,都显示出出版方相当用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的编排来看,内容涵盖了从理论的根基到实际的政策应用,再到全球治理的宏观视角,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框架。我比较好奇的是,书中对于“全球化”这个概念的界定和解读,毕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对这个词的理解本身就充满了多元的可能性。尤其是针对我们台湾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书中是否会从一个更具在地视角出发,来分析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这一点我很期待。另外,我注意到作者在理论部分的梳理,希望不仅仅是罗列经典理论,更能看到作者对于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局限性以及如何进行创新性解读的思考。毕竟,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解释现实的能力,而现实本身又在不断发展变化。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的。《全球化下的国际关系理论、政策与治理》,这几个关键词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在当下这个时代,全球化似乎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济、政治,甚至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国际关系,作为研究国家间行为和互动的学科,也必须不断地调整和发展,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全球化如何重塑国际关系。比如,传统的国家中心论是否还能有效地解释当前的国际格局?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否被低估?而“治理”这个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着这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探讨,更会深入到实践层面,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全球事务。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而言,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揭示全球化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对我们每个人可能带来的影响。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通过朋友的推荐了解到这本《全球化下的国际关系理论、政策与治理》的。朋友说这本书在学界和政界都引起了一些讨论,所以我自己也找来一本翻阅。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折服。从目录来看,作者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梳理相当扎实,从传统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到后来的建构主义、批判理论等,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非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强调了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与张力,以及它们在解释当今全球化现象时的不同视角和侧重点。这种梳理方式,对于想要系统性地理解国际关系学科脉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特别想知道,作者在探讨政策层面时,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建议的。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以及国际组织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之间的互动又如何影响着全球的治理格局?这些问题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我可以从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这些现实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对国际政治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刻洞见和前沿分析的读物。《全球化下的国际关系理论、政策与治理》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囊括了我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关键领域。我对作者如何将抽象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具体的政策实践相结合感到好奇。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政策的制定?又或者,政策的制定又如何反过来挑战和重塑现有的理论?这一点非常值得探讨。此外,“治理”这个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也让我深思。它不仅仅是关于国际规则和制度的建立,更关乎如何在多元利益和复杂挑战中寻求共识与合作。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全球治理创新性的思考,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迁、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危机等,各国如何能够有效协同。这本书的篇幅和内容的广度,让我相信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份值得反复品读的、具有启发性的著作,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高度互联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国际关系的面貌日新月异,传统的理论框架似乎有些捉襟见肘。我尤其看重作者在“政策与治理”部分所展现出的深度。在现实世界中,国家之间的互动不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更涉及到复杂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重维度。而全球治理,这个曾经相对边缘的概念,如今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疫情传播等全球性挑战,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下,有哪些创新性的治理模式值得探索?特别是在大国竞争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的当下,这本书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它对台湾地区在全球化中的定位有何解读,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相信它不仅能提供知识,更能启发思考,为理解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