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犬的记忆》走向《终章》;从时间走向空间的记忆行旅──
第一部《犬的记忆》中,随着大师森山回溯自儿时、青少年、成年的过往,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为故事展开架构,深崛记忆的旅行,就像是追索时间地图中的人生种种;而《犬的记忆 终章》,则是以森山大道所走过的城市为铺陈背景,娓娓道来对其有所影响的人物以及事物交往的故事。
从巴黎这个让大师无可救药迷恋着的城市作为全书开端,漫走在空间地图上;与森山大道摄影生涯有着紧密关系的日本大坂、神户、新宿、逗子;对于年少时期的森山,就等同于异国城市、另一个国度的札幌,同时更是在此地,明治初年北海道一批重要的开垦史纪录照,让森山寻溯了摄影最纯粹的原初状态;战地氛围的美军基地横须贺,是森山以自由摄影家出发、崭露头角的拍摄第一站;甚至跨海来到欧洲......「在路上」的公路书写、空间的旅行故事,更契合了这位被喻为城市街拍大师的漫游。
城市的风景,总因「人」而更加深刻:在巴黎,森山大道访问了曾给予他重大启蒙的摄影大师威廉.克莱因,这次不是透过作品,而是克莱因本人的渲染力渗透到森山身上;在新宿,森山第一次与诗人作家寺山修司的邂逅,并开始长达多年的合作情谊;在横须贺,摄影家东松照明以该地美军基地为背景的摄影重要代表作《占领》,给予才刚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森山决定性的深刻影响;在逗子,森山与摄影家中平卓马建立起了既挑衅又相惜的革命情感;岩宫武二、井上青龙、深濑昌久、荒木经惟......,每一位人物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交遇中,绘就出森山的「心的风景」。
延续前一本书,《犬的记忆 终章》书中,森山同样以细腻深刻的文字,作为进入摄影世界的方式,他这些意味深长的文章,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的那些充满诗意的粗颗粒黑白照片。不管是阅读文章还是凝视照片,都让人完全沈浸其中,而这些优异的照片作品,也因为文字而更添了一层个人意味。
本书特色
高反差、粗粒子、模煳、晃动、失焦、强烈黑白摄影代表人物
街拍大师森山大道代表性自传摄影书籍终曲──《犬的记忆 终章》
「一个记忆唤醒另一个记忆,之后再探寻新的记忆,时间循环不止。今后我拥有的记忆,究竟是什么样的记忆呢?」
自喻为野犬的森山大道,一九八二年出版《犬的记忆》,相隔十六年,一九九八年再出版《犬的记忆 终章》,被誉为是进入大师世界的代表性自传书籍。
作者简介
森山大道
1938年生于日本大坂,原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平面设计师,后进入大坂岩宫武二摄影工作室担任助理,为其摄影启蒙阶段。在照相馆中偶然见到威廉.克莱因的成名大作《纽约》,受到极大启发;1961年决定转赴东京,投靠细江英公门下从助理做起,并协助细江完成三岛由纪夫摄影集《蔷薇刑》。1964年独立发展,以《相机每日》杂志刊登的横须贺美军基地摄影作品初露头角。
1968年首次出版摄影集《日本剧场写真帖》,展现艺术家风格的强烈印记;1969年参与由摄影家中平卓马及高梨丰,以及冈田隆彦(诗人)、多木浩二(评论家)共同创办的《挑衅》杂志,模煳、晃动、高反差、粗粒子,成为森山风格的明显标记,并在日本广告界形成一股狂热模仿风潮。此一时期同时开始与作家寺山修司的合作关系。1970年出版《摄影 再见》摄影集,作为自己该阶段的总结。
70年代森山历经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风格转而呈现失意、绝望、抑郁黑色。为摆脱阴霾,森山受日本设计大师横尾忠则之邀,远赴纽约,游移在异国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渐摆脱低迷,《光与影》表现森山昂首直视景物的鲜明意志,使日本评论家惊艳不已。媒体并以斗大标题报导:「森山大道终于回来了!」
90年代起,频繁于日本海内外举办主题个展及大型回顾展,1999年旧金山当代艺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美国各城市巡回展;2002年伦敦及纽约个展、2003年法国卡地亚基金会大型回顾展;2004至2009年陆续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奥斯陆等城市受邀个展,及日本东京、北海道各城市巡回展览。
摄影集及文集陆续出版数十本,包括《犬的记忆》、《犬的记忆 终章》、《犬的时间》、《远野物语》、《新宿+森山大道》、《大坂+森山大道》、《写真对话集》、《昼的学校、夜的学校》、《森山。新宿。荒木》等。
官方网站:
译者简介
廖慧淑
东京外语专门学校日中翻译科毕业,并于视丘摄影学院研修摄影。曾任《远见》、《卓越》杂志记者;《WA.SA.BI.日本四季之旅》、《AZ时尚旅游》杂志採访编辑、日文编译及摄影。目前为自由工作者,专职翻译及摄影,译作有《巴黎.家的私设计》、《这是一场从巴黎地铁开始的小旅行》;摄影作品主要为音乐CD封面摄影、演唱会摄影及杂志摄影。
巴黎
大坂
神户
欧洲
新宿
横须贺
逗子
青山
武川村
札幌
国道
四谷
后记
作者后记
去年一年我在《朝日画报》连载的文章及照片集结成书。连载当时的主题与这本书的书名一样都是《犬的记忆 终章》,追寻自身的记忆,将过去许多的相遇与事情,借由照片、文章连载。
此外,十六年前,除了时代不同之外,也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在摄影杂志《朝日相机》上连载照片及文章。当时的题目是《犬的记忆》,我非常喜欢这个题目,睽违十六年的连载,再次使用连贯的主题。但是对我来说,是想借由这个主题将追寻过去记忆一事,画上休止符,所以加上终章两字。
过去《犬的记忆》,是将与我相关的许多场所、还有当时的自己,依据心情写成怀旧的文章。虽然去年的《犬的记忆 终章》也是依据自己的心情写下,这点没有改变,但是连载的方向却转变为身为摄影师的自己,在过去的时间中,针对那些对我或多或少有所影响的人以及背景,以我自己为主题写成的文章。
以前在《犬的记忆》集结成书时,我在当时的后记写着:「一个记忆唤醒另一个记忆,之后再探寻新的记忆,时间循环不止。今后我拥有的记忆,究竟是什么样的记忆呢?」
这本《犬的记忆 终章》是写完那段话之后的时间与记忆,也是暂且得到的回答,我只能再度写下同样的话。
十六年前与去年,跨越时空二度连载,都由丹野清和先生负责企划、组织及编辑。对于一位摄影家持有的各式各样记忆,以书的形式呈现于世一事,我表示深刻的感谢。
一九九八年六月
森山大道
《犬的记忆 终章》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场情感的洗礼。书中对于“告别”这个主题的刻画,既有直面痛苦的勇气,也有于悲伤中寻找力量的智慧。我被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韧所打动,也为他们之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所深深触动。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立体而丰满,他们的选择和挣扎,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无奈。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渗透进读者的内心,带来一种温柔的抚慰,同时又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让我回味无穷。
评分终于读完了《犬的记忆 终章》,脑海中依旧回荡着那些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触动,远不止于一个故事的完结。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说的孤独、渴望与爱。从开篇那个模糊的场景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的记忆碎片之中,一点点拼凑出那个完整的世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画面感,甚至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温度。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人物的情绪和故事的氛围,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评分《犬的记忆 终章》给我带来的震撼,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的震撼。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句子,思考作者想要传递的深层含义。主人公的成长轨迹,那些经历过的欢笑与泪水,都仿佛在我眼前真实地上演。最让我动容的是,即便面对着不可避免的失去,书中依然充满了对爱与希望的坚持。这种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给人带来一丝温暖的光芒,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评分这本《犬的记忆 终章》绝对是我今年读过的最令人难忘的作品之一。作者在构建故事的同时,也注入了大量关于人性、情感和社会议题的探讨。它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一味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更注重于人物内心的挖掘和情感的共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记忆”的独特处理方式,它不是线性的,而是碎片化的,充满了主观色彩,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开始反思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以及那些被我们忽视却无比珍贵的时刻。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品读的书。《犬的记忆 终章》的魅力在于它所营造的独特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情感。作者并没有选择简单直白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精妙的语言和意象,引导读者去感受、去思考。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我喜欢书中那些充满哲学意味的对话,以及主人公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和尊严,也值得我们用爱去铭记和守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