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觋文化

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觋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Badai
图书标签:
  • 卑南族
  • 巫觋文化
  • 原住民文化
  • 台湾原住民
  • 部落文化
  • 民俗学
  • 人类学
  • 文化人类学
  • 台湾文化
  • Daramaw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文从Damalagaw(大巴六九部落)巫术仪式的实践与观察、分析,企图呈现本地巫觋文化现况,并釐清巫术仪式实施的原则脉络。章节主要阐述的重点在于,一、探讨此地巫术信仰符合宗教构成要素的性质中,所可能蕴含的原则脉络。二、探讨巫师在巫术仪式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所凭借的原理概念。三、主要在探讨巫医的诊断、治疗实施过程中,神灵与凡俗(巫与受巫者)的关系,是灵与巫对话的内在历程。四、以J.G.Frazer(佛雷泽)所提出的巫术交感律作分析的基础,探讨在常见的巫术仪礼中,各个物件所存在的关系,以及彼此间所运用的巫术交感律。

  从本书中可以发现大巴六九部落巫觋文化依旧是活要的现象,其巫术仪式的实践,实际存在一些原则原理,说明此地巫术仪式的实践,其实是有一套赖以支持的理论脉络,特别是巫术交感律的验证,与世界其他依然存活的巫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有共通性的原则。而本文的研究成果,或可提供作为日后整体卑南族巫术操作理论研究的基础。

广告文宣

  本书从探讨大巴六九传统信仰的神灵空间秩序,进一步呈现其禁忌与祭祀的庶民概念,说明「巫术」是卑南族的传统信仰的一环,而非仅是「行巫之术」「巫者之术」。

  本书亦是第一本呈现台湾原住民巫术操作与运用之原理原则的工具书,有助了解台湾原住民「巫术」与卑南族的「巫觋文化」。

作者简介

巴代

  1962年生。
  台东县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泰安〉人。
  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
  曾任大学军训教官。
  现任台南大学兼任讲师、专职写作、部落文史志工
  着有长篇小说《笛鹳》、短篇小说及《姜路》、长篇小说《斯卡罗人》

  曾获:原住民文学奖、金鼎奖「最佳着作人奖」、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

跨越太平洋的文化印记:南岛语系群落的生命叙事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太平洋广袤水域中,一系列独特南岛语系(Austronesian)社群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构建、维持并演变其社会结构、宇宙观及物质生活。全书以人类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的多维视角为支撑,聚焦于这些族群在地理隔离与环境塑造下所展现出的惊人适应力与文化韧性。从马达加斯加的古老航迹到复活节岛的巨石崇拜,从台湾山脉的传统智慧到新西兰毛利人的战歌,我们试图勾勒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文化拼图。 第一部分:航海者的遗产与地理的塑造 南岛语族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系之一,其扩张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本书首先追溯了南岛语族“向东与向西”的迁徙路线。我们检视了台湾作为可能的原初发源地,分析了早期航海技术——独木舟(如 vaka 或 waka)在数千年前跨越广阔海洋的关键作用。 海洋生态与知识传承: 详细考察了这些族群如何发展出复杂且精密的海洋导航知识体系,包括对星象、洋流、风向的系统性理解。这些知识并非仅仅是生存技能,更是其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了他们的神话叙事和仪式实践。 环境压力与适应: 探讨了不同地理环境对文化轨迹的决定性影响。例如,在火山岛屿上形成的集约型农业(如芋头或斐济的 dalo 种植)与在珊瑚礁或高海拔山区所发展的独特资源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我们分析了在资源稀缺或易受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侵袭的环境下,社会组织如何强化互助机制以确保族群的延续。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与权力运作的微妙平衡 南岛语族社会形态极其多样,但许多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在等级制度与社群平等之间寻求微妙平衡的内在张力。 谱系与身份认同: 重点分析了“父系/母系”谱系系统在定义个人权利、财产继承与政治地位中的核心作用。在许多文化中,族长(chief 或 ariki)的权力并非绝对,而是与其对谱系网络的维护能力和对仪式的正确执行息息相关。 土地与共享资源: 剖析了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它往往不是私有化的静态资产,而是与祖先血缘和集体使用权紧密绑定的动态关系。这种关联性深刻地影响了族群间的冲突解决机制和经济合作模式。 性别角色与知识权威: 考察了不同族群中男性与女性在社会功能上的分工。例如,在新几内亚高地,男性可能主导公共政治事务,而在某些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可能掌握着重要的宗教知识或纺织艺术的传承权。 第三部分:宇宙观、仪式与非凡世界的交汇 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解析南岛语族社群如何理解和应对“可见”与“不可见”的世界。 祖灵信仰与人际网络: 深入研究了祖灵(ancestors)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祖灵并非遥远的偶像,而是活跃的社会参与者,其满意度直接影响收成、健康和战争的胜负。我们探讨了“献祭”与“供奉”仪式在维持这种超自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禁忌(Tapu / Tabu)的社会学意义: 详细分析了“神圣禁忌”的概念。它不仅是宗教规则,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力界限的实用工具。通过考察禁忌的设置、解除与违反的后果,可以看到一个社会如何通过心理和物理上的隔离来规范行为。 艺术、身体与转化: 探讨了身体装饰(如纹身、穿刺、面部雕刻)在社会“成人礼”和权力晋升中的意义。这些身体上的“书写”是个人生命历程的外部标记,也是向社群宣告其社会角色的重要仪式。 第四部分:遭遇、殖民与文化变迁的动力 近代以来,与欧洲和亚洲文化的接触对南岛语族社群带来了剧烈的冲击。本书客观地梳理了这些变迁过程中的复杂互动。 传教士与新秩序的建立: 考察了基督教传入后,原有的信仰体系如何被挑战、融合或压制。许多传统仪式被视为“迷信”,但其背后的社会功能(如凝聚力、权威维护)并未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重塑。 经济结构的转型: 分析了从自给自足的模式向依赖全球贸易(如椰干、蔗糖、渔业出口)的转变如何重塑了传统劳动力分配和社会阶层。新技术(如金属工具、枪支)的引入如何加剧或缓解了内部矛盾。 当代身份的重塑: 关注现代南岛语族群体在国家体制下,如何重新发掘和强调其文化遗产,以争取政治权利和文化自治。这种“传统复兴”并非简单回归过去,而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动性表达。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尊重且深入的视角,理解这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海洋文明,如何在面对极端环境挑战与历史性剧变时,依然保持其独特的生命力与文化深度。它强调的不是静态的“异域风情”,而是动态的、持续进行的文化创造过程。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之语: 〈给部落一个机会吧〉
自序 :  〈岂仅是「巫术」〉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大巴六九部落概述/1
第二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7
第三节 文献回顾与探讨范围/10

第二章 巫术的原始宗教性质/21
第一节 灵魂概念与神灵空间秩序/23
第二节 巫师的性质与功能/38
第三节 崇拜与祭祀的概念/52
第四节 占卜与禁忌/79

第三章 巫术实践的观察与分析/91
第一节 巫术的性质与分类/93
第二节 咒语、祝祷词的结构与规律/117
第三节 常用法器的种类与运用/129

第四章 通灵经验的呈现与诠释/137
第一节 灵触与反灵触反应/138
第二节 神择与征兆经验/145
第三节 神威、神罚与灵祲现象/158

第五章 巫术交感律的实践与验证/163
第一节 巫术交感律的三角关系/163
第二节 巫术相似律的验证/172
第三节 巫术接触律的验证/187

第六章 结论/201
参考书目: /205
附录一:报导人图像/209
附录二:Bazvalyu:大巴六九部落的收惊安魂巫术/211
附录三:Gilabus:大巴六九部落丧葬后的禳祓除祟巫仪/255
附录四:《楚辞.招魂》再现?:试论卑南族收惊安魂巫术仪式的文学表现/319

图 次

图1-1-1今日卑南族聚落分布图/
图2-1-4神灵空间与相关位置示意图
图2-2-1成巫过程流程图
图2-2-2巫术过程中神灵、巫师、受巫者关系流程图
图3-1-20巫术的分类与性质图
图3-2-1祝祷辞的结构与规律图
图3-2-3咒语词的结构与规律图
图4-1-1灵触与灵祲现象关系图
图5-1-1巫术交感律三角关系图一
图5-1-2巫术交感律三角关系图二
图5-1-3接触律巫术交感图
图5-2-4bazveliyas巫术交感图
图5-3-3直接接触律巫术交感图
图5-3-4间接接触律巫术交感图

图1-1-2(照片)garumahan(祖灵屋)
图2-3-1(照片)原住民家庭汉式神龛
图2-3-2(照片)汉式祭祀祭品
图2-3-3(照片)农地祭祀台
图2-3-4(照片)实物祭祀样品
图2-3-5(照片)新garumahan(祖灵屋)
图2-3-6(照片)garumahan无祭祀台
图2-3-7(照片)garumahan内垂挂的谷物
图2-3-8(照片)garumahan祭祀台
图2-3-9(照片)盾牌舞
图2-3-10(照片)巫师个人radung祭祀台
图2-3-11(照片) radung祭祀现场阻绝
图2-3-12(照片)巫师团祭活动
图3-1-1(照片)祭祀槟榔组
图3-1-2(照片)收获祭活动情形
图3-1-3(照片)除祟仪式唱巫歌古调
图3-1-4(照片)除丧推门,寡妇集体哭丧
图3-1-5(照片)收惊巫术仪式
图3-1-6(照片)巫术仪式现场阻绝设施
图3-1-7(照片)安宅除祟之余材
图3-1-8(照片)安宅除净仪式之刮除
图3-1-9(照片)安宅弃祟巫术仪式之水道
图3-1-10(照片)安置luhem(镇宅增强符)
图3-1-11(照片)丧葬洗净亡灵草屋一
图3-1-12(照片)丧葬洗净亡灵草屋二
图3-1-13 (照片)丧葬洗净穿丹珠茅草(男)
图3-1-14 (照片)丧葬洗净穿丹珠茅草(女)
图3-1-15 (照片)洗净巫术设施一
图3-1-16(照片)洗净巫术设施二
图3-1-17(照片)洗净巫术设施三
图3-1-18(照片)洗净巫术设施四
图3-1-19(照片)人身上之luhem
图3-3-1(照片)素面巫师袋一
图3-3-2(照片)素面巫师袋二
图3-3-3(照片)巫字型图案巫师袋一
图3-3-4(照片)巫字型图案巫师袋二
图3-3-5(照片)法器:gamut(刀)
图3-3-6(照片)法器:gamling(铜铃)
图4-2-1(照片)成巫仪式现场图
图5-2-1(照片)安柱之桑椹枝
图5-2-2(照片)石板小神坛
图5-2-3(照片)表示两个人方向相反的两组槟榔
图5-3-1(照片)制作luhem放入小袋的槟榔
图5-3-2(照片)安置个人luhem(护身符)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Daramaw”这个名字,带着一种古老而纯粹的韵味,仿佛从遥远的年代传来,轻柔地触动着我的好奇心。紧随其后的“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觋文化”,则清晰地指明了这本书的焦点——那是关于台湾原住民卑南族一个特定部落,关于他们与神灵沟通的神秘仪式和信仰体系。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在崇山峻岭之间,或是在海岸边,一个古老部落的宁静生活,以及那些在夜幕降临或节日庆典之时,身着盛装、手持法器的巫觋们,在篝火旁,在祭坛上,进行着庄重而神圣的仪式。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仪式的过程,它们象征着什么,又为部落带来了怎样的意义?巫觋们在部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是智者,是疗愈者,还是与祖灵沟通的使者?他们的权力是否受到限制,他们的知识是如何传承的?我憧憬着,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之外,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古老而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塑造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不仅仅是对一种文化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人类精神根源的探索,一次对生命与信仰之间深刻连接的追寻。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神秘的气息,"Daramaw"——这个陌生的词汇,瞬间勾起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而“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觋文化”,更是为这份好奇注入了具体的锚点。卑南族,一个我虽然有所耳闻,却了解不深的台湾原住民族;而“巫觋文化”,更是触及到了人类最古老、最神秘的信仰体系。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个画面:在台湾东部海岸线旁,群山环抱的土地上,古老的智慧如同溪流般静静流淌,代代相传。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这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让我得以一窥那些深藏在部落角落里的,关于神灵、祭祀、以及那些连接人与神之间神秘桥梁的故事。我渴望了解,在现代文明的洪流中,这片土地上的古老信仰是如何维系的?那些世代相传的仪式,承载着怎样的意义?那些被称为“巫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被选中,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我设想着,这本书会带领我深入到部落的日常生活,去感受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与祖灵对话的独特生命哲学。它不仅仅是对一种文化的记录,更是一次关于人类精神世界探索的旅程,一次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觋文化",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想要深入了解的冲动。我一直对那些与自然紧密相连、拥有独特精神信仰的文化群体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卑南族,特别是其中一个名为“大八六九”的部落,加上“巫觋文化”这个关键词,无疑将我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我想象着,在这本书中,我将看到一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部落图景,而巫觋,作为连接人神之间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存在和活动,无疑是理解这个部落精神世界的核心。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巫觋们在部落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在祭祀、治疗、预言等各种仪式中的具体表现。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巫觋的权力来源是什么,他们是如何与神灵沟通的,以及他们在部落社会结构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同时,我也对“大八六九”这个具体的部落名称感到好奇,它是否代表着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亦或是某种特殊的历史渊源?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种民俗学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深度考察,它试图通过解读巫觋文化,来洞察一个民族的精神脉络和生存智慧,这让我非常期待。

评分

书名《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觋文化》,如同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扉,瞬间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神秘学和民族文化的探求欲。卑南族,一个在台湾岛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原住民族,他们身上承载着怎样的古老传说和智慧?而“巫觋文化”,更是触及到了人类最原始、最深邃的精神领域。我仿佛能听到古老歌谣的回响,看到祭祀火光的闪烁,嗅到草药和大地混合的气息。这本书,我期望它能够带领我深入到“大八六九”这个具体的部落,去感受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生活,去理解那些维系着部落社会秩序和精神信仰的仪式。我希望能够了解,巫觋是如何被認定,他们的能力源于何处,以及他们在部落生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是安抚神灵、驱散灾厄的守护者,还是传递祖灵旨意的沟通者?我想知道,那些古老的咒语、舞蹈、以及祭品,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力量,又如何维系着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关于生命、信仰与传统的深刻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瑰宝的珍贵探索。

评分

《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觋文化》——光是书名,就如同一个古老的咒语,轻轻地叩击着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卑南族,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台湾原住民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体系,总是让我感到深深的着迷。而“巫觋文化”这个词,更是直击灵魂深处,它代表着一种与神灵对话、与自然沟通的古老智慧,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力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揭开“大八六九”这个特定部落的面纱,让我看到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卑南族社群。我想了解,那些在传说中被赋予神圣光辉的巫觋,他们是怎样在部落中诞生的?他们的日常是怎样的?他们的仪式又承载着怎样的意义?是通过怎样的媒介与神灵交流?他们如何处理部落的疑难杂症,又如何在关键时刻指引方向?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越时间的迷雾,走进一个充满仪式感、信仰虔诚的世界,让我体会到那份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深刻而古老的连接。它不仅是对一种文化的记录,更是一次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度探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