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方莘
1941年齣生於四川樂山。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物理係。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六段。峨眉山佛拳第四代傳人、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中國散手道協會外事部主任、國際武術散手道黑帶七段。
王方莘先生酷愛武術,5歲開始在傢庭教頭帶領下習武。1961年在四川師大就讀,學習24式太極拳與齊眉棍,是該校武術骨乾,係武術隊隊長。1973年跟峨眉派楊大師學習峨眉山佛拳。1981年、1992年、1998年先後拜楊紹西(楊澄甫弟子)、趙凱(李雅軒弟子)、林墨根(李雅軒弟子)學習太極拳,現精通楊式太極拳、劍、刀、推手、散手,在太極內功修練方麵造詣較深。
王方莘先生為傳播太極拳這一中華國粹,兼很多武術職務,1984—1990年任四川省犍為縣副縣長期間,被犍為縣武術協會聘為名譽主席。1987年指導該縣武術隊員參加省級散手擂颱賽,獲女子55公斤級金牌。1997年至今,任樂山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兼太極拳專業委員會會長,組織過4次全市大型武術比賽,並組隊參加永年國際太極拳邀請賽。在比賽中獲金牌4枚、銀牌3枚、銅牌4枚。2000年任四川省推手研究會副會長,帶領樂山市隊參加省級推手比賽,樂山隊獲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1枚。
為把太極拳推嚮世界,2001年起先後4次去美國講拳、教拳,參加當地舉辦的武林大會。2004年8月參加美國三藩市舉辦的國際武林大會,獲武術名傢錶演太極拳、推手兩項第一名。
王方莘先生酷愛武術,用畢生精力研究武術,除繼承老一輩拳師太極推手外,並有所創新。如創編太極推手六十六種發勁訓練方法和太極推手化發勁三十二種訓練方法。其中九宮步太極圖揉手訓練方法屬於第一次麵世。
為瞭把太極拳內功修練深入下去,王方莘苦練十幾年,終於在2005年5月完成瞭《太極內功修練》即太極鬆功修練第一部分《太極導氣鬆沉功》,後來編寫成書,被列為「奧運2008年太極文化交流展示模式」的子課題。本書先練太極導引後練拳架,到外型熟練後,再用導氣方法練拳架的教學方法,在中國大陸可算先例。特彆是用四維空間定拳架動作、方嚮、方位,均屬首創。
基礎篇
一、太極起勢、收勢之左腳開閤縱嚮、側嚮導氣
二、起勢時兩手平舉起、下落之縱嚮、正嚮導氣
三、胯、腰、肩三圈之橫嚮導氣
四、丹田內轉功法
(一)丹田內轉的作用
(二)丹田內轉的練法
五、弓步(含半馬步)、馬步之導氣活動樁功
(一)弓步(含半馬步)導氣活動樁功
(二)馬步導氣活動樁功
六、前進、後退、橫行太極步
(一)前進太極步
(二)後退太極步
(三)橫行太極步
七、定步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攬雀尾
(一)定步摟膝拗步
(二)定步倒攆猴
(三)定步雲手
(四)定步攬雀尾
八、活步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
(一)活步摟膝拗步
(二)活步倒攆猴
(三)活步雲手
修身篇
一、鬆胯、提膝、擴踝、鬆腳
(一)太極腳的修練
(二)擴踝、提膝、鬆胯
二、鬆肩、垂肘、鬆腕、展指
(一)太極手的修練
(二)鬆肩、垂肘、鬆腕
三、溜臀、裹襠、收腹、鬆胸、空腰、圓背
(一)溜臀、裹襠
(二)收腹、鬆胸、空腰、圓背
拳理篇
一、陰陽變轉
二、虛實漸變(動分陰陽)
三、動靜開閤
四、安舒中正
五、用意不用力
六、六法與健康
方位篇
一、「太極十弧八綫二鏇」的産生
二、認識「太極十弧八綫二鏇」
三、「太極十弧八綫二鏇」使用注意
四、用「太極八綫」定位各種步型示例
五、用「太極十弧八綫二鏇」決定兩個拳勢動作的方位、方嚮
(一)攬雀尾(按掤、捋、擠、按分成四個小動作)
(二)左摟膝拗步(從白鶴亮翅過渡到左摟膝拗步的動作,可分為四小動)
拳架篇
一、拳架一般要求
二、狠抓重要三點
(一)導氣通筋
(二)陰陽為本
(三)鬆沉為魂
三、40式太極導氣鬆沉功拳架動作名稱
四、幾個重點拳架的練法
(一)單鞭、提手上式,白鶴亮翅
(二)進步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抱虎歸山、肘底捶
(三)斜飛勢、下勢、左金雞獨立、右分腳
(四)進步栽捶、翻身撇身捶、右玉女穿梭
(五)右打虎勢、右野馬分鬃,上步七星
(六)退步跨虎、轉身擺蓮、彎弓射虎
揉手篇
一、揉手理論
(一)以靜製動
(二)四兩撥韆斤
(三)捨己從人
(四)以柔剋剛
(五)以慢製快
(六)聽勁、餵勁
(七)化勁、發勁
二、揉手套路
(一)單揉手套路
(二)雙揉手套路
三、太極推手發勁,化勁示例
(一)推手發勁示例
(二)揉手化發勁示例
老論篇
一、王宗嶽太極拳論
二、張三豐十三勢譯名
三、唐李道子《太極拳真義》
四、歌 訣
(一)十三勢行功歌訣
(二)打手歌、又歌
(三)乾隆舊抄本太極拳經歌訣六首
(四)八字歌
(五)周身大用歌(又名三十七周身大用歌)
五、武禹襄先生太極拳說
(一)太極拳解
(二)十三勢說略
(三)四字秘訣
六、李亦畬先生太極拳要論
(一)五字訣
(二)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三)十三勢行功歌解
(四)撤放秘訣
後 記
前言
「太極導氣鬆沉功」是藉鑒颱灣太極大師熊衛創編的「太極導引」、楊式太極大師李雅軒及其高徒林墨根大師的「大鬆大軟」、太極大師鄭曼青「專氣緻柔」和吳式太極大師楊禹廷的鬆沉理論與實踐創編的功法。本人用此法在中國樂山、美國洛杉磯教授弟子,效果明顯。弟子由導氣練習鬆沉功,能使內氣暢通,周身關節盡快鬆開,且節節貫串,肌肉也放鬆,不僵不緊,從汗毛深入到皮、肌肉、筋骨,自錶及裏鬆到骨骼,達到太極內功——太極鬆功初步上身的目的。習練者身體健康,很少得病,心情舒暢,生活、工作勁頭更足。
書中,我將修練太極導氣鬆沉功分成基礎篇、修身篇、拳理篇、方位篇、拳架篇、揉手篇、老論篇七個部分。
基礎篇含三個導氣功法、兩個活動樁功、三種太極步法、四個單式練習動作。三個導氣功法是縱嚮兩種,橫嚮胯、腰、肩三圈導氣和丹田內功修練,這是目前最流行、最先進的導氣法。
兩個(弓步、馬步)活動樁功,有彆於一般樁功,是楊式太極不對外的秘傳,修練者練此功法樁功更好,腿部肌肉力量更強,可增強功力,身體更健康。前進、後退、橫行太極步是太極拳三種基本步法,太極修練從腳下起,隻有練好這三種步法,纔能練好太極拳。此外,介紹太極拳四個最主要的拳勢動作,即定步、活步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定步攬雀尾。
太極功夫主要靠拳架練齣來,作為基礎功法來進行單式練習非常必要,練好瞭幾個單式,對整個拳架練習也很有好處。
修練太極鬆功貴在修身。在修身篇中介紹下肢、上肢、軀乾的修練。練太極鬆功時,必須放鬆周身,心意完全放鬆之後,周身肢體纔有可能放鬆。「行氣如九麯珠」指從腳到踝、膝、胯、腰、肩、肘、腕、手九大關節,即為九麯珠。練拳、修練鬆功必須從腳下用功,從下往上練,這是曆代先賢從實踐中總結齣來的經驗。本篇重點介紹九大關節之鬆功修練。
修練多年太極拳的人從實踐中悟到的重要原則,也稱拳理。多年修練太極拳,我把鬆看成是太極拳的靈魂,把陰陽變轉看成是太極拳的根本。動則分、靜則閤是太極拳的規律。沒有虛實便抽掉瞭太極拳的特性。動靜開閤在太極拳中占主要地位。中正和安舒是相互關聯的太極拳內外雙修的基本方法。隻有採取「用意不用力」的訓練拳法,纔可能退去人體中的本力,使經絡、血液暢通,達到肢體放鬆的目的。六法與健康的關係。
以上這些內容在「拳理篇」中詳細介紹。
太極拳架的確定方位十分重要,故寫齣「方位篇」。在本書寫成之前,太極拳的方位一般以八門五步定方位,也就是說X、Y兩個方嚮,在平麵坐標係中定位。這種定位法可以定齣腳的方位和腳的運動方嚮,但上肢運動無法定位。
我在教拳實踐中,摸索齣一種四維空間定位法,即十弧、八綫、二鏇。軀乾帶動上肢做平麵鏇轉時,可用8個固定弧來定位;上肢做上、下運動時,可用兩個活動弧(上弧、下弧)來錶述及三維空間定位;而上肢前臂做滾動鏇轉時,可用二鏇(內鏇、外鏇)來描述,即四維空間定位。這樣就能準確地定齣拳架中下肢和上肢的運動方嚮和方位。
「拳架篇」中我選用楊式太極拳的拳式動作,精選其中40個組成太極導氣鬆沉功的拳架。該拳架基本上沒有重復動作,有38個不同動作,每個拳式動作按導氣通筋、陰陽為本、鬆柔為魂進行修練。在本書寫成前,還沒有人很細地寫齣來,我這樣寫,使修練者有明確的一招一式的修練方法。相信按這種方法去修練,持之以恆,可以達到修成導氣鬆沉功的目的。
「揉手篇」理論部分重點介紹太極推手的以靜製動、四兩撥韆斤、捨己從人、以柔剋剛、以慢製快等區彆於外傢拳的特性。揉手套路是我多年練習和教授揉手的心得,含二十幾個套路。
其他書籍有介紹的,本書不作詳細介紹,這裏隻介紹幾種非常特殊又非常適用的,如單揉手的九宮步太極圖揉手、雙揉手的大捋梅花靠、遊泳式揉手等12個套路供同仁參考。有81種發勁、化勁實作。對很多書有介紹的掤、捋、擠、按、採、□、肘、靠八法發勁不作介紹,隻介紹28種化發勁的實作。
附有「老論篇」,我學習太極拳一刻也離不開「老論」。二十多年來學習太極拳理論,覺得好的15篇推薦給太極拳界朋友。其中,王宗嶽太極拳論、十三勢譯名、十三勢行工歌這三篇文章尤需熟讀、精讀。
這本書不僅是寫給學太極拳要求提高內功的人,更是寫給練太極拳要求養生保健、延年益壽有明顯效果的人。由於我的水準有限,文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之所以將太極導氣鬆沉功寫齣,是想將多年修練、學習和教學心得奉獻給同仁,拋磚引玉,能對太極拳界研究之風有所助益,這就達到瞭寫作的目的。
作者 於四川.樂山
作為一個對太極有著濃厚興趣但又缺乏係統指導的初學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入門的書籍。《太極導氣鬆沉功(附VCD)》這本書,可以說是我遇到的最理想的教材。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將文字理論與視頻實踐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書中的內容,對於“導氣”和“鬆沉”的解釋,非常清晰易懂,沒有使用過於專業化的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瞭太極練習的核心要領。而附帶的VCD,更是讓我驚喜不已。視頻的畫麵質量清晰,示範者的動作舒緩而富有力量,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我最喜歡的是,視頻能夠隨時暫停和迴放,讓我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反復揣摩動作的要領,確保自己能夠做到位。書中的文字,也對視頻中的動作進行瞭細緻的講解,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動作背後的原理和目的。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導和VCD的演示進行練習,驚訝地發現,我的身體變得更加放鬆,呼吸也更加順暢。這種由內而外的舒展感,讓我對太極産生瞭更深的喜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太極功法的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帶領我踏上瞭太極學習的奇妙旅程。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受到頸椎和腰部不適睏擾的人,我嘗試過各種方法來改善,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偶然間,我朋友推薦瞭這本《太極導氣鬆沉功(附VCD)》,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入手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那些讓人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貼近生活的語言,將太極的精髓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它對於“鬆沉”的講解,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描述,更通過VCD的演示,讓我真切地看到瞭如何通過身體的放鬆,來達到力量的沉澱。VCD的畫麵質量非常高,示範者動作的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是對於呼吸與動作的配閤,講解得非常清晰,我可以很方便地跟著視頻進行模仿。我每天堅持按照書中的指導練習,雖然一開始會有些吃力,但隨著練習的深入,我能明顯感覺到身體的變化。我的肩膀不再那麼僵硬,腰部的不適感也大大減輕。最讓我欣喜的是,我發現自己的情緒也變得更加平和,不再容易煩躁。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健身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自我療愈和心靈修煉的指南。它教會我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通過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改善身心健康。
评分我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愛好者,平日裏也涉獵過一些關於養生的書籍,但總是覺得缺乏一種深入的體驗感。《太極導氣鬆沉功(附VCD)》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點。它沒有賣弄玄虛,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接地氣的方式,將太極的“導氣”與“鬆沉”兩大核心概念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附帶的VCD。這不僅僅是一張簡單的光盤,更是一個活生生的教學課堂。視頻中,示範者的一招一式都飽含深意,動作的流暢度和力量的運用,都展現瞭太極的韻味。書中的文字部分,則對視頻中的動作進行瞭補充和解釋,讓我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原理。我嘗試著跟著視頻練習,起初有些生疏,但隨著練習的深入,我逐漸體會到瞭“氣沉丹田”的意境,感受到瞭身體的放鬆和舒展。這種感覺,是文字難以完全描述的,唯有親身體驗,纔能真正領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抽象的理論,通過直觀的VCD,轉化為瞭可操作的實踐。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太極功法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諧相處,如何找迴內在平靜的指南。
评分說實話,我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封麵所吸引。那種水墨寫意,配上幾個行雲流水般的太極剪影,瞬間就勾起瞭我對太極的興趣。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種潛在的擔憂:會不會又是那種“花拳綉腿”,內容空洞,隻重形式的書?然而,《太極導氣鬆沉功(附VCD)》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它的內容,與其說是在教授一種技法,不如說是在傳遞一種哲學,一種關於人體能量流動和身體自我調控的認知。作者對“導氣”的理解,非常到位,他沒有把“氣”描繪成一種飄渺不可捉摸的東西,而是將其與身體的每一個細微的感受聯係起來。通過文字的描述,我仿佛能夠感受到一股暖流在身體裏遊走,僵硬的肩頸得到瞭舒緩,久坐帶來的疲憊感也漸漸消散。而VCD的齣現,更是錦上添花。那些精美的畫麵,高質量的音頻,以及示範者一氣嗬成的動作,將書中的理論具象化,讓我能夠更加直觀地去模仿和體會。我發現,書中的理論與VCD的實踐是如此的契閤,相輔相成。每一次的練習,都像是在與身體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每一次的鬆沉,都仿佛在卸下心頭的重擔。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身體的重塑和心靈的淨化。我很少會給一本書寫評價,但這次,我必須承認,它真的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對太極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拿到這本《太極導氣鬆沉功(附VCD)》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關於太極的書籍琳琅滿目,真正能夠觸及精髓、又切實可行的,實屬鳳毛麟角。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並結閤附贈的VCD開始嘗試時,我纔意識到,它可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本。書中對“導氣”的闡述,並非簡單地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通過細膩的文字引導,配閤著VCD中示範者舒緩而富有韻律的動作,讓我對“氣”有瞭更直觀的感受。它沒有用過於玄奧的術語,而是用一種樸實易懂的方式,將古老的太極智慧與現代人的身心需求相結閤。我特彆喜歡它關於“鬆沉”的講解,以往很多資料都隻是泛泛而談,而這本書則深入剖析瞭鬆沉在實際練習中的具體體現,如何做到“上鬆下沉”,如何讓身體如同紮根大地般穩定而又充滿彈性。VCD的質量也相當不錯,畫麵清晰,示範者的一招一式都帶著專業武術傢的功底,動作的講解也非常到位,不會讓人覺得孤立無援。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導和VCD的演示進行練習,驚喜地發現,原本僵硬的身體似乎真的開始變得柔軟,呼吸也變得更加順暢。這種由內而外的舒展感,是許多其他練習難以比擬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太極的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著你一步步探索身體的奧秘,感受生命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