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可以说是精彩绝伦的一年,年初金融风暴的危机,让全球IT产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引发各产业生死存亡之战;另外,随着地球暖化日益严重,低碳经济的观念日益普及,太阳能、LED等技术逐渐受到重视。直到2009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状况才缓步回稳,消费信心回温下,许多创新应用产品的问世,带动IT产业的复甦,期待于2010年能够拨云见日,一扫2009年的亏损阴霾。
受惠于LED、触控技术、电子书、云端运算等优越表现,使得2009下半年各产业产能大爆满,纷纷取消无薪假以增加产能,展望2010年,将会是台湾经济大反转的最好契机。其中半导体产业将回归正向成长趋势;全球太阳能安装产值可望成长22%,来到303.5亿美元;面板产业期待荣景再现,产值将高过2008年的产值;触控面板新风暴从小尺寸的智慧型手机渗透到一般型手机,再到中大尺寸的应用,将成为最重要的焦点;Windows 7的推出带动使用PC的使用族群活络,预计2010年NB产业成长21.71%;全球LCD TV市场预期将有机会达到1亿5,581万台,进入成长的正常轨道;LED TV方才迈入成长关键年;宽频成为驱动ICT产业成长的主要动力,行动宽频网路在智慧型手机的加持下,未来在ICT产业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广,这也影响到Netbook甚至Smartbook于行动宽频的布局,手机产业仍是处于相当乐观且稳定成长趋势。
拓墣产业研究所整合年度科技产业研究精华,汇编而成「2010年全球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提供业界先进全球IT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共同掌握未来商机,为产业发展开创新局。
第一章 总体预测篇
1-1.2010年全球ICT产业大预测
一.回顾2009年ICT产业呈现衰退,何时复甦成重点?
二.2010年ICT产业七大趋势带动焦点产品功能大跃升
三.2010年全球主要ICT产业十大预测
四.2010年台湾ICT产业成长关注四大题材
1-2.2010年美国ICT产业与市场趋势
一.2010年美国ICT市场预测
二.2010年美国ICT市场大趋势
第二章 半导体产业
2-1.2010年全球IC设计产业展望
一.前言
二.2010年全球IC设计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全球IC设计晶片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四.全球核心硅晶片应用市场分析
五.TRI观点
2-2.供给有效收敛、PC需求回温-2010年DRAM产业迈向复甦之路
一.2009年价格弹升营收指标趋于正面
二.供给面
三.需求面:PC需求回温,带动DRAM产业成长
四.TRI观点
第三章 面板产业
3-1.2010年面板产业荣景再现
一.2010年面板产业荣景再现,持续成长
二.面板产业供需分析
三.群创合併奇美的优劣分析
四.面板厂竞争趋势
五.面板厂积极布局中国议题
六.TRI观点
第四章 资通讯产业
4-1.2010年个人电脑市场展望-回归成长正轨,NB取代DT速度加快
一.2010年个人电脑产业回归成长正轨,成长率达10.37%
二.取代效应加快NB市场2010年20%年成长
三.2010年新兴市场将是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成长主要动力
四.TRI观点
4-2.2010年全球NB产业展望
一.展望2010年ASP跌幅回稳,回归正轨成长21.71%
二.2010年NB产品趋势
三.2010年NB相关厂商发展与布局
四.TRI观点
4-3.2010年网通产业商机涌现-新市场、新应用
一.2010年全球网通发展概况
二.既有服务发展状况
三.2010年网通新亮点
四.TRI观点
4-4.LTE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一.LTE技术发展进程
二.LTE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
三.TRI观点
第五章 消费性电子产品
5-1.2010年全球手机产业眺望
一.2010年全球品牌手机出货成长率达12%
二.新兴市场出货成长高,以亚太市场最为可期
三.Smartphone依旧亮眼,Entry-Level成为新焦点
四.五大厂势力持续转弱,Smartphone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继起
五.TRI观点
5-2.2010年全球数位相机产业展望
一.前言
二.2009年全球DSC产业衰退较预期更深
三.2010年将逐渐回温
四.TRI观点
5-3.2010年LCD TV发展新趋势
一.全球LCD TV发展趋势
二.LCD TV产品的演进趋势
三.国际品牌厂与台湾组装厂发展趋势分析
四.TRI观点
第六章 绿色能源产业
6-1.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业阳光普照
一.全球暖化议题升温,「减碳」成为一致共识
二.全球主要国家政府政策与太阳能产业发展趋势
三.全球与台湾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动态
四.TRI观点
6-2.2010年LED背光盛世-展望LED产业供需态势
一.2010年LED背光持续发光发热更胜2009年
二.2010年中大尺寸背光LED需求颗数激增
三.2010上半年LED台湾厂商新增产能尚不足,但韩国厂商加入积极扩增,恐将导致产能供给过剩
四.TRI观点
6-3.安全、智慧化、节能减碳-汽车原厂之车载资通讯之发展
一.主要车厂之车载资通讯发展现况
二.主要车厂之车载资通讯系统的市场情况
三.主要车厂之车载资通讯系统的商业模式
四.TRI观点
6-4.电动车发展之驱动力
一.前言
二.电动车发展驱动力
三.TRI观点
這本《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光聽名字就讓人熱血沸騰!2010年,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我記得那時候,雖然寬頻網路已經很普遍,但行動上網的速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程度,跟現在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當時的科技發展,感覺就像一股暗潮洶湧的力量,在醞釀著即將爆發的大變革。這本書的「大預測」三個字,讓我充滿了好奇心,到底作者是如何預見未來的?是基於過去的數據分析?還是對技術發展潛力的深刻洞察?我特別想知道,書中對於當時的哪些關鍵技術,例如綠能科技、物聯網(雖然當時可能還沒有這麼普及的說法)、或是更進一步的人工智慧,是否有做出什麼驚人的預測?在台灣,我們身處科技產業的鏈條中,對於國際的發展動態總是特別敏感。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當時全球科技巨頭們的佈局是什麼?哪些新創公司正悄然崛起?又有哪些產業的發展模式將被徹底顛覆?尤其是在2010年,許多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科技應用,例如雲端服務、社群媒體的深度整合、或是移動支付的雛形,或許都還處在一個相對初期的階段。這本書若能準確地捕捉到這些萌芽中的趨勢,並分析其潛在的影響力,那就太有價值了!我記得當時對「大數據」這個概念可能還不是這麼熟悉,但我想科技的發展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如何分析和運用這些數據,在當時一定也已經是重要的課題。這本書是否能觸及這方面,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而且,作者的預測會不會包含對台灣科技產業的具體建議或看法?這也是我很關心的一點。畢竟,我們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了解全球的趨勢,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方向有著直接的影響。
评分《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書名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2010年,我還記得那是一個科技轉變的關鍵時刻,智慧型手機的應用開始蓬勃發展,網路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感覺整個世界都在為下一個科技浪潮做準備。這本書的「大預測」三個字,讓我不禁期待,作者是如何在高瞻遠矚的同時,又能對當時的科技動態有如此深入的洞察。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涵蓋到當時最熱門的科技話題?例如,在網路普及的背景下,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如何?或是,隨著行動設備的興起,新的應用程式和服務又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在台灣,我們身處科技產業的供應鏈中,對於全球的科技發展趨勢,總是抱持著高度的學習熱情。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在2010年,全球的科技研發重心在哪裡?哪些國家或企業正在引領創新?又有哪些新興技術,正在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潛力?而且,「預測」這部分,我最期待的是,書中是否能提出一些當時看似不太可能,但後來卻成為現實的科技應用?例如,人工智能在當時的發展程度?或是對遠端協作工具的初步設想?我相信,一本好的預測書,絕不只是單純的羅列數據,而是能夠洞察趨勢背後的邏輯,並對未來的發展做出有根據的推論。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全面且深刻的科技視野,讓我在面對快速變遷的科技世界時,能有更清晰的判斷和更積極的應對。
评分這本《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光是書名就足以讓人對內容充滿想像!2010年,我還對許多新興科技的發展抱持著觀望的態度,例如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改變?雲端運算又會如何重塑我們的數位生活?這本書的「大預測」字眼,深深吸引了我,讓我渴望了解作者是如何在那個時間點,就對未來的科技動態做出如此大膽的預言。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當時一些關鍵的科技領域,例如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或是生物科技在醫療領域的突破性應用?對於這些領域在2010年的發展趨勢,作者又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在台灣,我們身處科技產業的發展前沿,總是需要不斷地吸收新知,才能跟上世界的腳步。因此,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張預覽未來的藍圖,讓我得以窺見當時全球科技產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各國在科技創新上的佈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在2010年,科技創新的火花是如何在全球各地燃燒,並對未來的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預測」這部分,我非常希望它能觸及一些當時看似遙遠,但後來卻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科技發展,例如大數據的應用、或是物聯網的雛形。我相信,一本有價值的預測書,不僅僅是提供資訊,更能激發讀者思考,並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啟發。
评分哇!收到這本《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真的讓我眼睛一亮!作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科技愛好者,我一直對全球科技的脈動充滿好奇,尤其是在2010年那個充滿轉捩點的年代,聽說這本書的預測相當大膽且具有前瞻性,讓我迫不及待想一窺究竟。書名就已經點出了主題,它承諾將帶我們深入探討當時全球科技產業的最新動態,並且對於即將到來的趨勢做出預測。我個人非常關注的是,在當時,智慧型手機才剛開始普及,雲端運算的概念也還在萌芽階段,網際網路泡沫化後的餘波未平,但同時也孕育著一股新的創新力量。我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力去梳理這些複雜的資訊,並且將其濃縮成易於理解的分析。特別是「大預測」這三個字,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到底有哪些科技會在這一年脫穎而出?又有哪些產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書中是否能精準地預見智慧型手機的爆炸性成長?或是提及社群媒體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尋找答案的。而且,作者又是以什麼樣的視角來解讀這些動態?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還是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亦或是從政策法規的影響?我相信,一本好的預測書,絕不會只是單純的羅列事實,而是能洞察其背後的邏輯與脈絡。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讓我對2010年的科技版圖有一個全面且深刻的認識,並且能為我自己的學習與工作提供一些啟發。台灣的科技產業向來以代工製造聞名,但同時我們也渴望能有更多原創性的技術與產品問世。我想,了解全球的發展趨勢,對於我們提升競爭力、尋找新的發展方向,絕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這本書的出現,對於我來說,不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張地圖,引導我探索科技世界的無限可能。
评分拿到《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本厚重的書,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2010年的種種畫面。那時候,智慧型手機才剛開始嶄露頭角,但其潛力已顯而易見,而雲端運算的概念也正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本書的「大預測」字眼,就像一顆定心丸,讓人期待它能為我們揭示出當時科技發展的關鍵脈絡與未來走向。作者究竟是從哪些面向來進行預測的呢?是分析當時科技巨頭們的研發投入與專利佈局?還是觀察全球市場的需求變化與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當時正在興起的一些重要科技領域,例如綠色能源、生物科技、或是新材料的發展潛力?對於這些領域在2010年的發展軌跡,作者又有什麼樣的預見?在台灣,我們一直緊密關注著全球科技的發展,許多產業的興衰都與國際動態息息相關。因此,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當時全球科技產業的全貌,了解各國在科技領域的競合關係,以及哪些新的商業模式正在萌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在2010年,科技創新的火花是如何在全球各地燃燒,又將如何點燃未來的世界。尤其,「預測」的部分,我非常希望它能觸及一些當時看似遙遠,但後來卻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科技發展,例如大數據的應用、或是物聯網的雛形。我相信,一本有價值的預測書,不僅僅是提供資訊,更能激發讀者思考,並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啟發。
评分《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光聽書名就讓我有種進入時光機的感覺!2010年,那時候智慧型手機才剛剛要進入快速發展期,雲端運算也還是個比較新的概念,感覺整個科技界都充滿了即將爆發的能量。這本書的「大預測」字眼,實在太誘人了,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當時就對未來的科技發展做出如此前瞻性的判斷。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當時正處於萌芽階段的關鍵技術,例如大數據、物聯網(雖然當時可能還沒這個普遍的說法)、或是更深入的生物科技?對於這些技術在2010年的潛在發展,作者又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在台灣,我們身處科技產業的第一線,對於全球的科技動態總是充滿了學習的渴望。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在2010年,全球科技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的?哪些國家或企業正在引領創新?又有哪些新興技術,正在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潛力?而且,「預測」這部分,我最期待的是,書中是否能提出一些在當時看來可能比較大膽,但後來卻被證實的科技趨勢?例如,對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的設想?或是對電子商務市場的預測?我相信,一本有價值的預測書,不僅僅是提供資訊,更能激發讀者思考,並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啟發。
评分我一看到《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本書名,心裡就覺得「哇!這不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嗎?」。2010年,那一年對我來說,很多科技的萌芽都還只是概念,像是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應用、雲端運算的普及、甚至是社群媒體的爆炸性成長,都還處在一個相對初期的階段。這本書的「大預測」三個字,立刻點燃了我內心的好奇心。作者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分析,才能對當時的科技產業做出如此大膽的預測呢?是透過對當時新興技術的深入研究?還是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敏銳捕捉?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否能提及一些當時正悄然興起的關鍵技術,例如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或是更先進的醫療科技?對於這些技術在2010年的發展前景,作者又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在台灣,我們身處科技產業的核心,對於全球的發展趨勢總是充滿了學習的渴望。我們需要不斷地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尋求創新的機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在2010年,全球科技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的?哪些國家或企業正在引領潮流?又有哪些潛在的機會正在孕育?而且,「預測」這部分,我最期待的是,書中是否能提出一些在當時看來可能比較激進,但後來卻證明是正確的趨勢?例如,對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或是對移動支付的早期預測?我相信,一本成功的預測書,絕對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能提供有價值的洞察,引導讀者思考未來的可能性。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對2010年的科技世界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並為我個人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啟發。
评分《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智慧與前瞻的氣息!2010年,我還在唸書,對科技的理解還很有限,但隱約能感受到一股科技革命正在悄悄醞釀。這本書承諾「大預測」,讓我非常好奇作者到底能預見到什麼程度?是關於哪些具體的科技產品會大放異彩?還是哪些新的商業模式將會應運而生?我記得那時候,網路已經很普及,但大家還在習慣用電腦上網,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不像現在這麼高,很多應用程式也還在發展初期。這本書是否能預見到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成長?是否能提及大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或是對當時還處於萌芽階段的雲端運算,做出深刻的解讀?在台灣,我們身處科技產業的供應鏈中,對於全球的科技發展動態總是特別關注。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所以,這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就像是為我提供了一張指引未來方向的地圖。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當時一些重要的科技趨勢,例如新能源、生物科技、或是新材料的發展?這些領域在2010年是否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足以改變世界?而且,「預測」這部分,我最期待的是,書中是否能提出一些當時看似不可能,但後來卻成為現實的科技應用?例如,人工智能在當時的發展程度如何?是否有被預見到未來會如此廣泛地應用?我相信,一本好的預測書,不僅僅是羅列數據,更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夠分析趨勢背後的邏輯,並對未來的發展做出有根據的推論。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全面且深入的視野,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收到《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本書,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哇!這根本就是一本時空膠囊!」。2010年,那可是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年份,科技發展的速度快得讓人目不暇給。我還記得當時,智慧型手機的觸控螢幕開始成為主流,App Store也已經上線一段時間,但對於未來的發展,大家似乎都還在摸索。這本書的「大預測」幾個字,就如同一個充滿魔力的咒語,立刻勾起了我對書本內容的無限想像。作者是如何在那個時間點,去預測未來十年甚至更久的科技趨勢呢?是透過對當時科技專利的分析?還是對各國研發投入的觀察?亦或是對消費者行為變化的洞察?我個人非常好奇,書中是否能提到當時一些正在興起的新興技術,比如現在我們隨處可見的物聯網、區塊鏈(雖然那時候可能還不叫這個名字)、或是更先進的生物科技?對於這些技術在2010年的發展潛力,作者又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在台灣,我們一直處在科技產業的最前線,很多電子產品的零組件都離不開我們。所以,了解全球科技產業的動態,對於我們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抓住新的商機,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當時全球科技版圖的全貌,以及各個主要國家或地區在科技領域的佈局。而且,這本書的「預測」成分,讓我非常期待,它能否像水晶球一樣,揭示出一些當時尚未顯現,但日後卻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科技趨勢。例如,是否會提到社交媒體將如何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或是雲端運算將如何重塑整個IT產業的生態?這些都是我迫不及待想從書中尋找答案的。
评分收到《2010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這本書,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2010年,對我來說,是一個科技發展的「前夜」,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還在加速,雲端運算的概念也剛剛開始被廣泛討論。這本書的「大預測」三個字,實在是太吸引人了,讓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當時就洞察到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當時正在崛起的關鍵技術,例如大數據分析、物聯網(雖然當時可能還未普及),或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潛力?對於這些技術在2010年的發展前景,作者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在台灣,我們一直處於全球科技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對於國際科技動態的了解,是我們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寶貴的指南針,能夠指引我了解當時全球科技產業的最新動態,以及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我希望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看到在2010年,全球科技領域的競爭格局如何?哪些國家或企業正在引領潮流?又有哪些潛在的機會正在孕育?而且,「預測」這部分,我最期待的是,書中是否能提出一些在當時看來可能比較大膽,但後來卻被證實的科技趨勢?例如,對人工智能的早期預測?或是對社群媒體未來發展的洞察?我相信,一本好的預測書,不僅僅是提供資訊,更能激發讀者思考,並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啟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