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品互动光碟2010年(附CD)

全国药品互动光碟2010年(附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药品
  • 药物
  • 光盘
  • CD
  • 医学
  • 医药
  • 参考书
  • 2010年
  • 全国
  • 互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可从药品成分、商名、厂名......交叉比对去找药品全部的资料,包括结构式、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药动力学、禁忌、交互作用、注意事项、饮食提示…

本书特色

  完整收藏全国药品的资料,包括药价,可提供专业人士处方配药的参考,也可供一般关心健康和用药安全的人使用。

系统需求

  作业系统︰Windows XP,Windows 2000
  浏览器︰微软IE
  最低CPU速度︰550MHZ
  最低CPU速度︰550MHZ
  RAM最低需求︰128MB
  显示卡最低需支援16位元以上色彩
  昇阳JVM 1.4版本以上JAVA执行环境
  一片光碟仅可安装一台机器上(电脑),请勿重覆安装

  高雄医学大学药学系/台大医学院硕士/美国杜兰大学企管硕士。

  现  任:高医大学兼任讲师、政治大学兼任讲师、阿米巴医药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0年医药行业深度洞察与实践指南 本书聚焦于2010年前后中国乃至全球医药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关键技术突破以及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旨在为医药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资料。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内容涵盖基础研究前沿、新药研发策略、药品市场格局、质量管理体系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第一部分:基础科学与药物发现的迭代(约350字) 1.1 生物技术革命的深化: 详细剖析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在2010年左右的技术成熟度及其对靶点识别效率的提升。重点探讨了高通量筛选技术(HTS)的瓶颈与突破,尤其关注微流控技术在药物筛选微阵列中的应用如何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和速度。本部分还深入解析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兴起,如何为传统难以成药的靶点提供了新的作用机制窗口。 1.2 结构生物学的新视角: 阐述了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和冷冻电镜(Cryo-EM,虽然在2010年尚未完全普及,但其早期研究和对结构生物学的深远影响已初显端倪)在解析复杂蛋白质结构方面的进展。特别关注了GPCRs(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解析的难点攻克,以及这些结构信息如何指导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设计(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SBDD)。 1.3 小分子与大分子药物的交汇点: 对肽类药物、抗体药物(mAb)的研发进展进行了梳理。探讨了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技术从概念走向临床的早期挑战,包括连接子化学的稳定性和靶向性问题。同时,分析了核酸药物(如siRNA)在递送系统方面的关键性进展,尽管当时仍面临体内稳定性差的难题。 --- 第二部分:新药研发流程的优化与挑战(约400字) 2.1 临床前研究的标准化与整合: 详述了GLP(良好实验室规范)在国际接轨中的重要性,并对比了中美欧在动物模型选择和药代动力学(PK/PD)研究设计上的差异与趋同。重点分析了早期毒理学研究中“脱靶效应”的识别策略及其对研发管线筛选的影响。 2.2 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管理: 深入探讨了2010年前后,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MCT)的管理复杂性,以及eCTD(电子通用技术文件)提交格式的推行对注册申报效率的改变。分析了生物等效性(BE)研究在仿制药审批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通过更精细的生物标志物选择,提高I、II期临床试验的成功率。强调了适应性临床试验(Adaptive Trial Design)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验失败风险方面的潜力。 2.3 创新剂型与递送技术: 关注了缓释、控释制剂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改善疗效方面的应用案例。讨论了纳米制剂技术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上的突破,特别是脂质体和聚合物胶束在肿瘤药物递送中的初步应用。 --- 第三部分:药品市场格局与准入策略(约350字) 3.1 仿制药与“专利悬崖”的影响: 详细分析了2010年前后全球制药巨头面临的专利悬崖压力,以及这如何催生了全球仿制药市场的激烈竞争。探讨了中国“60号文”等政策对国内仿制药质量标准提升的推动作用,以及企业如何通过“me-too”到“best-in-class”的策略转型来应对市场饱和。 3.2 医疗保险与药品集中采购的早期探索: 描述了在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背景下,制药企业如何调整定价策略以争取更广阔的市场覆盖。分析了区域性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如部分省份的“万店联盟”模式)对药品流通环节的冲击,预示了未来国家统一采购改革的方向。 3.3 跨国药企在华的本土化战略: 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CRO/CDMO合作模式的兴起)和加快本土III期临床的必要性。分析了合资企业在市场准入和政府关系维护中的作用。 --- 第四部分:质量体系与法规遵从(约250字) 4.1 GMP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梳理了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指导原则,特别是Q系列指南在2010年后的深化应用,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QRM)理念在药品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4.2 药品电子监管的雏形: 介绍了各国(包括中国)开始探索建立药品追溯系统的初期实践,关注了序列化(Serialization)技术在防止假药流通中的重要性。 4.3 供应链的质量控制: 探讨了从原料药(API)到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供应链风险评估,特别是全球化采购背景下,对起始物料供应商进行严格审计的要求。 --- 第五部分:展望2010年后的产业未来(约200字) 5.1 颠覆性疗法的兴起: 预见了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虽然尚处萌芽期,但其潜力已开始被资本市场和科研界关注。分析了精准医疗概念如何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以及伴随诊断(CDx)作为药物开发新环节的重要性。 5.2 医药信息化与大数据应用: 展望了电子病历(EMR)和临床数据仓库(CDW)的普及将如何改变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和真实世界证据(RWE)的获取模式,为药物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工具。 总结: 本书不仅是对2010年前后医药行业实践的记录,更是一份对行业深层结构调整的深度剖析,为应对未来十年的技术迭代和政策挑战奠定了理论基础。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款《全国药品互动光碟2010年(附CD)》简直就像是我的随身健康顾问,让我对药品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我个人对于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一直都很有兴趣,但又苦于没有专业的渠道去深入了解。这本书光碟的设计,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界面设计非常友好,即使是对电脑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我最喜欢它的是“药物成分解析”的部分,它会把复杂的化学名称用更易懂的方式解释出来,甚至会介绍这个成分的作用机理,以及它在哪些药物中会被使用。 而且,它还非常贴心地提供了“药物副作用的概率统计”。这样,我就可以对某种药物的潜在风险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在与医生沟通时,能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里面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药物研发历史的介绍,这让我觉得,学习用药知识,不仅仅是了解当下,更能感受到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健康的追求。附带的CD也很有价值,里面有一些关于常见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案的讲解,让我的知识库不断更新,也让我对未来的健康有了更多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药品信息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全国药品互动光碟2010年(附CD)》的“互动”二字,真的是名副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电子化的查询方式,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也觉得科技感十足。光碟里的内容组织得非常有条理,从最基础的药物分类,到一些比较深入的药理机制,甚至是药物的研发背景,都做了相当全面的介绍。我曾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一本关于药品的百科全书,但内容太过庞杂,一下子读下来会觉得有点吃力。 而这套光碟,它提供了多种查询路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比如,如果你想了解某个特定的疾病,光碟里也会有相关的用药指南,告诉你哪些药物是常用的,每种药物的特点是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药物时,不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还会配上一些图示,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动画,把抽象的药理过程变得形象易懂。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真的是福音。而附带的CD,里面有一些关于常见疾病用药的科普讲座,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听起来也很轻松,完全没有学术的沉重感,却又能学到不少实用的知识。

评分

《全国药品互动光碟2010年(附CD)》真的是居家必备的健康手册,尤其是对于家中有长辈,或是经常需要处理各种药品使用问题的我们来说,这套资源简直是太及时了。我一直觉得,关于药物的知识,除了听医生或药师的指示之外,自己也要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且在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反应。这套光碟的优点在于它的互动性,不像传统的纸本书籍,翻来翻去可能会有点麻烦。在这里,你可以直接输入药名,甚至是药物的英文名称,系统就会快速地为你检索出最相关的资料,准确度相当高。 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同时服用好几种药物,或者是在服用处方药的同时,又购买了非处方的保健品。这时候,不同的药物之间会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是影响药效,就变成了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套光碟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它会列出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组合,并且详细解释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应该如何处理。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们能够更谨慎地用药,避免潜在的风险。附带的CD部分,我也觉得很实用,里面的一些专业知识讲解,对我来说,就像是请了一位私人健康顾问,随时都能获取到可靠的信息。

评分

这本《全国药品互动光碟2010年(附CD)》真的是非常实用的一套工具书,对我这样有长期用药需求的人来说,简直是省时省力不少。我平常自己有在注意一些慢性病管理,而且家里的长辈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药物,所以买来的时候真的很期待。光碟的部分我一开始有点担心会不会很复杂,但没想到设计得相当直观,点进去之后,分类很清楚,你可以根据药名、药效,甚至是什么疾病会用到的药物来查询。最让我惊艳的是,它不只是列出药物的中文名称,还会附上常用的学名,对于有时候咨询药师或医生时,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避免沟通上的误解。 而且,查询出来的内容也不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说明,还会很详尽地介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等。特别是副作用的部分,有时候我们会担心药物会有什么不适,这里列得很清楚,而且还会区分常见的副作用和比较罕见的,让我能有个心理准备。更棒的是,它还会提供一些用药上的建议,例如是不是饭前或饭后吃,会不会影响驾驶,这些生活化的细节都考虑到了。附带的CD里面,我也试着听了一些讲解,声音清晰,语速也适中,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位很资深的药师在对话,整体的学习体验非常棒,完全摆脱了以往阅读枯燥药品说明书的经验。

评分

我一直相信,对于身体健康,了解比不了解来得好,而《全国药品互动光碟2010年(附CD)》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你“了解”的优秀工具。作为家庭的“健康总管”,我经常需要为家人的用药做功课,确保大家都能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过去,我只能依赖药师的口头说明,或者翻阅那些厚重的药品说明书,但很多时候,信息零散,而且很难一次性记住。这套光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现状。它的搜索功能非常强大,我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我需要的药品信息,而且信息量相当丰富。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药物的分类非常细致。不仅仅是按照西药、中药来划分,还进一步细分了作用类别,比如抗生素、止痛药、降压药等等。这样一来,我就能更快速地定位到我想要了解的药物群组,然后逐一去研究。更让我满意的是,它还提供了不少关于特殊人群的用药提示,比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照顾到家庭不同成员健康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附带的CD里,也有很多关于如何正确储存药物、如何处理过期药品之类的实用建议,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视但却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