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躁郁症,该如何是好?身为父母、师长,我们该如何分辨正常青春期行为和少年躁郁症症状的不同?我们如何才能够进入躁郁少年的内心世界?
本书是躁郁症权威米克罗威兹博士的最新力作,他将治疗躁郁症的临床经验,转化成许多家庭可运用的有效工具,让因为躁郁症而失序的家庭生活,再次步入正常轨道。
阅读本书,有助于了解青春期躁郁症的种类、症状、了解如何在药物和心理治疗间找到平衡,以及认识发病的早期迹象、寻求和学校有效合作的可能。同时,本书也提供了实际作法,协助管理因为躁郁症而出现的情绪乱象、减少压力,让家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稳定的支持力量。
《是躁郁,不是叛逆》协助每个家庭的成员和孩子:
*学会分辨正常青春期行为和躁郁症征状的不同
*了解孩子以及他的躁郁症
*找到正确的药物与治疗
*学习面对并管理情绪起伏
*解决学校问题、并重建家庭和平
本书特色
由美国躁郁症权威医师、心理治疗师联手写作,专门探讨青少年躁郁症!
作者简介
大卫.米克罗威兹博士(David J. Miklowitz, PhD)
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系教授。他得到美国国家精神健康总署、麦克阿瑟基金会、全国精神分裂和忧郁研究联盟等经费,专门研究躁郁症以及相关的家族治疗。着有畅销的《躁郁症生存大全》(Bipolar Disorder Survival Guide)和《躁郁症:家庭治疗》(Bipolar Disorder: A Family-Focused Treatment Approach)。
伊利莎白.乔治(Elizabeth L. George, PhD)
是米克罗威兹在「科罗拉多州家庭计划」(Colorado Family Project)共事的心理治疗师,在柏德(Boulder)拥有私人诊所。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直接戳破了我们可能存在的误区——把躁郁症简单地看作是“叛逆”。这两种状态的背后,其原因、表现和应对方式完全不同,但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很多行为的界限会变得模糊。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时候,社会对“叛逆”的标签化,其实也遮蔽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需要专业关注的问题。这本书如果能详细阐述躁郁症在青少年身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表现,比如情绪的极端起伏、精力异常旺盛或者低落、冲动行为、甚至幻觉妄想等等,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这些症状背后的心理机制,那将非常有价值。我相信,对于许多焦躁不安的家长来说,了解这些“不一样”的信号,是迈出正确第一步的关键。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对号入座,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时候的“叛逆”可能只是青春期的荷尔蒙在作祟,什么时候的“不乖”则需要专业的医疗介入。
评分最近在社群里看到不少人讨论这本书,说它写得非常到位,尤其是有家长分享说,这本书帮助他们理解了孩子之前的一些“怪异”行为,原来并不是不听话,而是生病了。这让我感到既心痛又庆幸,心痛的是有多少孩子可能在默默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庆幸的是,现在有了这样一本可以帮助大家及时发现、及时求助的书。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问题小孩”,可能只是生病了,但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家长和社会反而用错了方法,让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灯,照亮了这条可能充满误解和荆棘的道路。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早期识别的信号,以及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就是,当孩子被确诊后,家庭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与孩子一同面对,以及寻找哪些专业资源。这些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需要专业指导的方面。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着墨,那绝对是造福无数家庭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用了一种比较柔和但又带点力量感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尤其是躁郁症,因为身边有亲友曾经受到困扰,所以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非常好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但从书名和简介来看,它传递的信息很明确——要区分躁郁症和叛逆期,这两种状态有时候很容易被混淆,尤其是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孩子的一些冲动行为、情绪波动简单地归结为“青春期叛逆”,但如果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心理问题,那延误治疗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本书似乎就是想在这个认知层面上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指引,帮助大家更科学、更深入地理解青少年躁郁症。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案例,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躁郁症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以及如何才能给予他们最恰当的支持和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专业且有温度,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是带着一份对青少年成长困境的关怀,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我最近看到好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讨论,发现躁郁症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贴上“叛逆”的标签。但这本书的书名《是躁郁,不是叛逆:青少年躁郁症完全手册》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强调了区分这两种状态的重要性,我觉得这非常关键。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知是模糊的,缺乏专业的指导。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躁郁症的病理特征,比如在青少年身上可能表现出的独特症状,以及如何与青春期的正常情绪波动区分开来,那对家长来说绝对是一本救命稻草。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寻求专业帮助的建议,比如何时应该看医生,选择什么样的医疗资源,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实际操作层面的信息,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从书名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份量,它直接点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议题——青少年躁郁症。在“叛逆期”这个大背景下,很多家长容易将孩子的异常行为归结于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这本书提醒我们,有可能是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在悄然发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指南,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青少年躁郁症。这套指南可能涵盖疾病的定义、成因、在青少年身上特有的表现形式,以及与其他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套实操性的方法,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行为,识别可能的早期迹象,以及在确诊后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康复的环境。毕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这本书的目标,正是为了让更多家庭能够正确认识、科学应对,最终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拾健康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