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香品与香器全书

佛教香品与香器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香品
  • 香器
  • 佛教文化
  • 香道
  • 宗教用品
  • 传统文化
  • 礼仪
  • 香薰
  • 文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佛教香品与香器全书》第一本图文相辅的佛教香品与香器的工具书,深入浅出介绍香文化的起源与世界各地香文化的介绍、进而介绍香品与香器的种类、材质,以及如何善用香品达到修持、静心的目的,对于学佛者具有实用性的参考价值,更可以让一般读者对于香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本书以实用性为主,结合实用与购买的建议为主轴的书籍。透过通俗流畅的介绍,吸引对宗教有兴趣的读者,另外对于一般大众也有其实用上的参考价值,满足人们对于拈香拜佛的目的与疑惑得到解答。本书能让大众借由「香品与香器的介绍」,了解到「香文化」力量,进而在平日捻一炷清香带来心灵上的修持与平静。

1.香文化的起源
  大部分人随处可见的香品,甚至出入寺庙的拈香之举,你可知这些拈香的仪式意义为何?本书从世界的香文化开始到介绍中国历史上香文化的沿革,以及其他宗教香文化的发展一一谈起,从古到今,东西方对于香文化的使用方式与目的又是如何?拈香拜佛是我们日常所见的生活习惯,但很少人了解其意义与目的为何,那么就让我们从了解香文化开始。

2.香品与香器的种类
  从香品的型态、香料的种类,进而介绍香器的发展的历史、种类,以及如何品香等等。介绍各种香器的材质、功能,以及其使用方式,有助于使用者与购买者的选择,并且对于相关香文化的疑问或知识作详尽的解答。

3佛教关于香的使用
  对于佛教使用香的方式加以说明,并且示范供香的礼仪。对于佛教香文化的呈现与佛教经典中关于香的知识都有完整介绍,传达借由供香拜佛而产生的广大妙用。

作者简介

张梅雅

  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毕。文字工作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馆附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灵鹫山佛教基金会宗教大学筹备处研究专员等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二篇 香品与香器的介绍

第1章 香料与香品的型态

总体而言,人们所使用的香料是指可以被人的嗅觉感受到,或味觉品尝出香气的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着大约数千种的香料植物,而人类仅使用了其中约十分之一的种类。天然香料的具体效果,包括:气味芳香、药用治疗、安定心神、驱除恶邪、增添食物风味与环境气味清新等丰富的功效,依不同角度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除此之外,现代的化学工业进步,实验室中也可以利用化学合成的方式做出各种人工香料,目前粗略估计约有五千多种,其中常用的化学香料则有四百多种。然而,即使化学香料的香味丰富,成本较低,但是原则上并不具备天然植物的各种功效,只是在味觉或嗅觉上可以产生类似的感受罢了。

目前已知的香料型态可以说是相当复杂、多元。但自古各文明使用的香料都是以天然香料为主,因此我们谈论香料的型态将以天然香料的型态为主,分爲以下不同的种类:

香料依照使用的部位区分
香料的种类不胜枚举,在佛经里有提到依据植物香料散发香气的不同部位,将香分为五大类。在《瑜伽师地论》里将香分为根香、茎香、叶香、华香(即花香)、果香等五种,而在其他经典中,光是花香一项,就已经列举出:瞻卜花香、茉莉花香、波罗蜜花香、青莲花香(优钵罗香)、白莲花香、阇提花香、曼殊沙花香、曼陀罗香等十四种之多。

◆根香
有些香料植物的花、叶、茎等露出地面的部位并不会散发香气,深藏在土中的根部反而是散发香味的主要部位。这类植物通常有一定的生长期,要等到根部累积的养分足够后,才能採收、晒干备用。常见的有:郁金、甘松香。

◆茎香
此类香料的原料是来自植物的树干、树皮或枝干所流出的树脂,或者是香草植物的茎部,茎部或树干是整株植物最有芳香成份的部位,常见的有:採自树干的有樟脑、檀香、沉香、降真香等,採自树皮的有丁香;而乳香、龙脑、安息香则是从香木树干中搜集天然白色结晶粒或树胶再加工制作而成的。

◆叶香
有些植物的叶片具有芳香的成分,如丁香、詹糖香的叶片覆有油脂腺,揉挤压破叶片时会释放出具备香气的油脂;另外,大多数的香草整株植物都具有芳香成分,如:零陵香、芸香、都梁香、藿香、茅香、迷迭香等,尤其叶片是最常利用的部分,所以也可被归类在「叶香」。

◆华香
许多植物所开的花除了可以直接编制成芬芳的花鬘之外,常利用浸泡或蒸馏的方式,将花朵的芳香物质萃取出来,制成香油或香水;也可以简单地将花瓣晒干后,直接当作香料使用,如:茉莉、丁香、蔷薇、玫瑰、薰衣草、桂花等开花植物。

★佛教小常识
花鬘,(鬘:音ㄇㄢˊ)有可以写作「华鬘」、「花云」或「鬘云」,指将各种新鲜香花编成一串,装饰在头发上,或是戴在头上或脖子,相当于现代运用鲜花编成的花圈或花冠。原本是印度人喜欢在身上配戴花饰的常见生活习俗,在佛经中则转化为一种常见的供养品,是人们用来表达对佛敬爱、礼拜的物品。

◆果香
此类香品的香料主要来自植物的果实提炼,可以再细分为两类。一种为:豆蔻、佛手柑、柠檬、橘子等植物,它们的芳香成分主要採自果皮的油脂;而另一种则像是肉桂、茴香等植物则是採自种子部位。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對於香品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些比較常見的成分,像是檀香、沉香、艾草等等。但《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這個書名,讓我感覺到它會帶我們進入一個更廣闊、更精深的香品世界。我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較為少見、甚至是已經失傳的傳統香方,了解它們的配伍原理、製作方法,以及它們在佛教歷史上的應用。此外,關於香品的「質地」與「香韻」的辨別,也是我一直想學習的。好的香品,應該有著豐富而細膩的層次感,而不是單調的氣味。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判斷香品真偽、優劣的技巧,或者分享一些製香大師的經驗談?這對我這個香品愛好者來說,將會是極為寶貴的知識。

评分

每次參與法會或到佛堂拜拜,那股淡淡的、繚繞的香氣總能讓我感到內心的平靜與祥和。這本書《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是不是可以深入了解,在佛教的修行體系中,香是如何被視為一種「法」來對待的?它不僅僅是為了驅除異味,而是具有淨化身心、招引善神、懺悔業障、修習定慧等諸多功德。我希望書中能闡述一些關於「焚香」的儀軌、手勢、心態,甚至是配合香氣所吟誦的經文或咒語。例如,某些香品是否與特定的佛菩薩有特殊的連結?或是不同香的燃燒方式,例如「隔火薰香」,又會帶來怎樣不同的修行體驗?這些與修行實踐緊密結合的面向,是我非常渴望知道的。

评分

我總覺得,香的氣味,其實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文化的底蘊。《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這個題目,讓我想到,在佛教剛開始傳入中國、傳入台灣的過程中,香品和香器是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如何從最初的簡單傳入,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樣貌?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關於香文化與禪宗、密宗、淨土宗等不同佛教宗派之間的關聯?例如,禪宗的參禪打坐,是否會配合特定的香品來幫助入定?密宗的壇城儀軌,香器又扮演了怎樣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很想從這本書中,看到香品與香器如何隨著佛教的發展,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與我們的生活、信仰產生更深層的連結。

评分

對於「香器」的部分,我更是充滿了想像!我們在寺廟裡常常會看到各種造型古樸典雅的香爐,像是鼎、埻、博山爐等等,它們不僅是承載香料的器物,更是藝術品。這本書有沒有可能介紹這些香器的材質、工藝、美學風格,甚至是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我很好奇,在佛教傳播的過程中,香器是如何融合了在地文化,發展出獨特的樣貌,尤其是在台灣,有沒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佛教香器作品,或是從大陸傳來後又有了什麼樣的改良?我期待書中能提供豐富的圖例,讓我們能一窺這些香器的真實樣貌,甚至了解到一些關於香道美學的知識,像是如何選擇適合的香器來搭配不同的香品,以及如何透過香器來營造出寧靜致遠的修行氛圍。

评分

哇,這本書《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期待!身為一個對佛教文化和傳統香道有著濃厚興趣的台灣讀者,我一直覺得香在佛教儀式和修行中的地位非常獨特且重要,但卻很少有深入淺出的介紹。這本書的出現,感覺就像是填補了我長久以來的知識空白。我特別好奇書中會如何從歷史、文化、宗教等不同角度來剖析「香」的意義,是單純介紹各種香料的成分和用途,還是會探討不同時代、不同宗派對香的使用習慣與象徵意義?像是藏香、線香、盤香,甚至更為精緻的「香丸」、「香粉」,它們各自的製作工藝、香氣特質,以及在佛前供奉時所蘊含的法理,我想這些都會是書中的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