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不断的回转蜿蜒,才能克服崇山峻岭,汇集百川,成为滔滔巨流。所以生命是面对现实环境,懂得转弯迂回和成长,而不是横冲直撞或逃避。
生命的真谛是实现,而不是追求。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现实,唯有了解、发挥、运用自己的现实,创造成功的经验,发现个中的喜悦和价值,从而建立健康的自尊,才能使人充满信心,有能力和勇气面对眼前的困境,抱持希望憧憬未来的生活──这就是幸福之源。反之,如果一味追求佔有,将会牺牲生活的许多乐趣,使人生变得困顿勉强。
本书侧重在心理辅导、谘商的实务,把理论架构予以整合,并着眼于精神生活更高的层面上,以生活的调适、生命的实现和心灵的终极关怀为目的。不仅讨论如何提升精神生活,维护身心健康,实现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已触及生命的希望和终极意义,让你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须配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信仰和生活相融,才能做到「解」与「行」相应。唯识心理学提供了科学和清晰的解释,让修持者有清楚的实践方法。其宗旨和重心,在发展个人正向的性格、态度、情绪和优点,并引导一个人作正向的人生觉悟(正等正觉),找出有限生命的无尽希望。
唯识心理学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都以唯识论中「心所法」为蓝本,结合心理学理论和实务经验,所建构出来。另外五本书分别为:《换个想法更好》、《寻找着力点》、《胜任自己》、《精神体操》与《过好每一天》。
作者简介
郑石岩
心理学家郑石岩,宜兰县员山乡人,政治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当过中学老师,也在大学任教多年,并担任教育部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学校辅导及训导工作,现已退休。
从事心理谘询与教学研究三十余年,曾获颁教育部辅导工作优良贡献奖;七岁即接触佛法,对佛学与禅学素有修持;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务农做工经商,人生阅历丰富,是融合心理学、教育学与禅佛学于日常生活应用的倡言人。他理论与实务并具,着作超过四十本,曾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是积极入世,以书文度人的最佳见证。每年有两百场以上的演讲,其着作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自诩为踏实悦乐的生活者。目前研究与旅行是他的学习方式,写作与演讲是他的工作,助人与讲经则是他的行持。
自序
看出心灵生活的希望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它不停的向前奔腾,迂回转弯,须克服种种险阻,才能迈向光明的未来。
生命的真谛是实现,而不是追求;是面对现实环境,懂得转弯迂回和成长,而不是横冲直撞或逃避。
很多人都汲汲于追求幸福,越追越抓狂,幸福还是没有找到,甚至因为太急切了,压力过大,以致身心俱疲,导致失望沮丧、愤世嫉俗或自暴自弃,因而造成心理失衡或精神失常。
追求幸福是人之常情,但若是无止境的钻营,就将造成身心耗竭或精神生活的解体。然而,追求总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真的能从追求中,获得到想要的吗?多年来的心理谘商经验让我明白,答案是否定的。一味的追求,并不能获得幸福的喜悦。
从诸多个案的观察和体验中发现,幸福不是来自追求和佔有,而是源自把握当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现实,他必须了解它、发挥它,用它去延伸,去创造更多成功的经验和喜悦才行。
运用自己的现实,去创造成功的经验,发现个中的喜悦和价值,从而建立健康的自尊,则能使人充满信心,有能力和勇气面对眼前的困境;充满兴致,去过好每天的挑战;抱持希望去憧憬未来的生活。反之,如果一味追求,将会牺牲生活的许多乐趣,使人生变得困顿勉强。无尽尼有一首诗说: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过梅花下,
春在枝头已十分。
现代人就是不停的追逐,才会有诸多心灵上的烦恼与痛苦。我们的教育,打从国民小学开始就教导追逐,强调赢在起跑点上。那种醉心于赢,强烈地想赛过别人、希望别人拜倒在自己跟前的态度,使一个人穷追勐打,身心耗竭,到最后虚脱地倒了下来,心灵上完全的疲惫。
从实务经验中,不难了解现代人精神灾难的线索。它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机会试探自己的兴趣,无从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疏于学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不能用自己的天赋、资粮和环境,走出光彩的人生。洞山禅师对生命的真谛,有着深远的体验,他说: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这么会,方得契如如。
洞山在云巖门下悟道,经过一段时间,他辞别了师父准备行脚参访,去追求生命的真理。他的老师云巖为他送行。途中洞山问道:
「将来如果有人问道,你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我该如何回答呢?」云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
「就是这个。」
当洞山接下去问「什么是这个?」时,云巖回头就走,一句也没有再说。于是,洞山一路行脚参访高僧大德,一路想着什么是「这个」。直到有一天,他在过河时,从渡船上看到河面浮现自己的倒影,才恍然大悟,原来云巖所说的「这个」原来就是「现成的自己」,于是写下上述动容千古的《洞山偈》。
不过,人想要从现成的自己中活出喜悦,从自己的际遇中看出生命之道,并非易事。于是唯识家提出《唯识论》,对生命的开展提出真知灼见。他们认为:
.人要懂得把握普遍影响行为的因素,不断调适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善用「遍行」法门。
.每个人都是唯一独特的个体,无论他的生涯,或每天所面对的事情,都是一种别境。他必须找出自我实现的方法才能有成功的生活和生涯,那就是「别境」法门。
.生活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使心智不断成长,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并领悟到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善心」法门。
. 烦恼和病苦是生命的本质,人必须懂得解脱烦恼,洗涤心中的种种冲突、矛盾和敌意,才能从纷繁的病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超越「烦恼」法门。
唯识家除了提出这些法要之外,他们也提出唯识的人格理论:揭示三性三无性。说明没有本质的我,只有经验的累积和自我意识所形成的「自我」。这个「我」怎么想,就会怎么感受;「我」有什么行动,就形成什么意识世界。
为了解除生活上的痛苦,他们透过「转识成智」的方法,运用前述遍行心所、别境心所、善心所和烦恼心所,转识成智,把烦恼、挑战和障碍,化成一种成长的资粮,使心灵得以不断成长,去创造和实现生命。
我研究《唯识论》多年,并将这些转识成智的技巧,用在心理谘商实务上,名曰唯识心理学。《生命转弯处》侧重在心理辅导、谘商的实务,把理论架构予以整合,并着眼于精神生活更高的层面上;以生活的调适、生命的实现和心灵的终极关怀为目的。这是一本讨论提升精神生活、维护身心健康、实现幸福生活的书。更重要的是,它已触及生命的希望和终极意义,让你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导读
正向的生活智慧:唯识心理学的意义
唯识家指出:「万法唯识」。识正确了,思考就清醒,生活就幸福。识被扭曲了,或者产生情染和执着时,心识活动打结,造成情绪障碍,思考决策错误,从而带来痛苦,更严重的是生命意义的迷失。于是,唯识家採取相当严谨的态度,分析识的结构,了解其变化,提出「转识成智」:把识的活动转变成正向的生活智慧,以拓展积极的人生,共同开创社会的安宁和幸福。这样的旨趣称为「大乘」,唯识学是大乘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唯识论》几乎就是心理学。它是正向的生活智慧,目的在引导一个人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去克服种种生活的困难,并以达观的态度,去看种种的挫败,重新看到光明的希望和对人生的领悟。
我把这套唯识论的精义,与现代心理学结合,用现代心理学的语言、思路和观念,来活化它的意涵。期待它成为现代人心灵生活的资粮,成为历久常新的人生明灯。除了可供一般人生活和心理调适的借镜,也是觉悟修行上重要的用功方法。这套契合现代人思维和文化的结构性素材,我称它叫「唯识心理学」。
唯识心理学的宗旨和重心,在发展个人正向的性格、态度、情绪和优点,并引导一个人作正向的人生觉悟(正等正觉),找出有限生命的无尽希望。
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研究者,很容易就发现,心灵世界中的「识」,透过个人生活经验,影响人的行为和心情,左右其生涯和幸福感。因此,务须在现实生活中,培育正向的态度、情绪、品格等。此外,个人心灵生活,还包括庞大的文化和集体意识,而且大部分是潜意识的范畴。我深信文化、宗教和民俗之中,所蕴藏的内容,包括仪式、风俗、节庆以及对生命的传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这些素材没有经过「转识成智」的过程,变成现代生活场景中正向的态度、正向的情绪和自我效能,人就可能迷失,产生负面的干扰。唯识心理学在这个层次上,扮演着正向的角色。
人生是否过得幸福、有意义、觉得法喜充满,决定于你是否具备正向情绪、正向性格和正向的德行或品格。打造这些正向心理特质的关键,就是转识成智,就是从唯识心理学出发。
生命是一个不断调适、成长和圆融的过程。因此,生命是艰辛的,也是绚烂的。它既要面对许多困窘和挑战,也能在调适转变的同时,看到柳绿花明的新天地。生命须用爱来沃壮,才能发展雄浑的活力,又要以智慧开启创意和新猷,这样才有希望和前景,才能显现意义和价值。
唯识心理学就是用「悲智双运」,并透过转识成智来创造生活和丰富生命,并觉悟到究竟第一义谛。
多年来我从事心理辅导和谘商的研究,结合西方的心理学和东方的心学,用来协助人们发展潜能,并协助适应困难的人找回幸福。现在,我把多年累积的知识和经验,融合唯识论和心理学的学理,建构唯识心理学,它的主要意涵包括:
.对生命奠定正向的观念和领悟的基础。
.陈述应变的智慧和生活调适的方法。
.提出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纲领。
.揭示精神成长的方向、方法和究竟义。
.提供唯识心理辅导和谘商的学理。
.釐清学佛的正确观念和行持要领。
我们正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冲击,不只是金融风暴或环境剧变在影响生活,此后社会变迁将更快速,经济生活和生产方式变化更迭更是惊人。可以预见,生活紧张、竞争激烈,加上失业的压力,导致许多人产生无力感和无助,以致忧郁、沮丧和焦虑的人口增加。
资讯时代的虚拟文化,也造成眼高手低、挫折容忍力不足的世代,容易挫败灰心,甚至铤而走险,为非作歹,这将会是社会不安和紊乱之源。唯识心理学提出正向的行动建议,帮助每个人找回正面的生活态度,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
科技越发达,生活水准提高,对于安身立命和生命意义的追寻,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生命教育已然成为各国关切的问题。唯识心理学对此亦作了正向的讨论,并关心生命终极意义的实现。
此外,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须配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当信仰和生活相融,不致造成疏离或冲突,才能做到解与行相应。唯识心理学提供了科学和清晰的解释,让修持者有清楚的实践方法。
到目前为止,唯识心理学已完成六种作品,都以唯识论中「心所法」为蓝本,结合心理学理论和实务经验,所建构出来。它们包括:
.《换个想法更好》的主轴建立在「遍行」心所上,着重生活和工作的调适,增进自我效能,以实现丰足喜悦的人生。
.《寻找着力点》的基础是「别境」心所,具体讨论生涯发展和开展成功人生的要领,并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胜任自己》以「善法」心所为蓝本,陈述正面性格,从发展健康的自尊、面对真实、学习自律三方面去发展胜任自己的特质。
.《精神体操》是从「六度」发展出来的正向德行,透过正向的品格和培养心灵的长处,克服心理困境,开展全新的精神力,以实现光明的人生。
.《过好每一天》是从「烦恼」心所转化来的正面情绪指标,透过情绪智慧的养成,发展法喜,增进身心健康,实现亮丽的人生。
.《生命转弯处》是透过唯识论中转识成智的精神,把生命的历程串联起来,去作调适和实现,并触及终极关怀的主题,着眼于人生的全面思考。
二十一世纪甫一开始,美国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就提出「正向心理学」的观念。他指出:「现代人迫切需要美德、生命的目的,正直及生命的意义。」长处与美德帮助我们抵挡心理疾病,解除痛苦,并带领我们达到永久性的高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我从事唯识学的研究和心理谘商实务应用已近三十年,总觉得唯识学中的许多宝贵观念,都甚为正向,对人生有益,所以针对其实用性加以整理。希望这套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美好的生活智慧。
这本书的书名就很有吸引力,“生命转弯处:转逆成顺,化苦为乐”,光看书名就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我最近正经历人生中的一个瓶颈期,总感觉事情不顺,每天被各种琐事压得喘不过气,心情也变得很沉重。偶然间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它的封面设计简洁却充满力量,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凭书名和封面,我就觉得这本书或许能为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看到困境中的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在不如意的时候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将眼前的困难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尤其“转逆成顺,化苦为乐”这几个字,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实用的心法或者方法,让我能够真正地将“苦”转化为“乐”。这种从低谷走向高峰的过程,我想是很多人都渴望拥有的能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看看里面的文字会带给我怎样的触动和改变。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转逆成顺,化苦为乐”这几个字吸引的。在台湾生活,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顺遂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感觉就像在跟生活的浪潮搏斗。这本书的书名,就像在我茫然的时候,递过来一盏指路的明灯。“转逆成顺”这部分,我尤其好奇,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方法,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或者,是在事情没有完全变好之前,我们先能让自己心里感觉顺一些?而“化苦为乐”,这绝对是人生终极的目标之一了,谁不希望把那些难过的经历,都变成让自己更坚强、更豁达的养分呢?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让我不仅仅是知道这些道理,而是真的能运用到生活中,让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让我在面对不如意时,能够笑得出来,而不是只能苦着脸。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人,但有时候,即便我再怎么努力,生活还是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化苦为乐”,让我眼前一亮。我常常思考,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痛苦?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是不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出了问题?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视角,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的经历,然后从中找到一些积极的意义,甚至从中获得一种特别的快乐?我猜想,这本书也许会探讨一些关于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普通人也能理解和运用。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在高低起伏的人生中,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而是能够积极地应对,最终实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静感到好奇。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压力太大了,常常让人觉得喘不过气。这本书的书名“生命转弯处:转逆成顺,化苦为乐”,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空泛的励志鸡汤,而是能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在面对人生中的“转弯处”时,不至于惊慌失措,而是能够稳住脚步,甚至发现新的出路。我尤其对“转逆成顺”这部分感到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能够让原本看似不利的局面,变得顺风顺水?而“化苦为乐”更是让人期待,我们生活中的苦难总是难以避免,如果真的能学会将苦难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体验,那将是多么大的解脱和升华。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他的人生经历,或者引用一些他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
评分“生命转弯处:转逆成顺,化苦为乐”,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这本书一定很有份量。我最近也在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路走不通了,就觉得世界末日一样,但其实,有时候换个方向,可能就会有新的风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教我一些“转逆成顺”的技巧,是如何在看似绝望的时候,找到那个扭转乾坤的契机。还有“化苦为乐”,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人生智慧了,也许是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苦难,如何从中汲取养分,而不是被它吞噬。我希望作者是一个有深度的人,能够用真诚的文字,分享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跟着一起思考,一起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力量,一种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