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爱孩子是这么单纯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诚意,把自己胜任的事,好好带他们做一回,
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们的未来。
孩子的认真与天真,同样都令人爱怜。我们的教养任务,就是保存这样的本性。每个好大人都可以透过许多小事,为孩子诠释生命的美好,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幸福的感觉。
我很赞成「情境教育」的主张,于是试着以「小厨师」活动来投射我对教育的热情,并以此印证孩子需要家庭的关怀。我就像在当一个生活的主人,以工作邀约孩子与我品尝生活;我所挂念的,是自己能不能展现幸福的总总面貌给孩子?那些感觉包含:
我很欢迎你与我一起工作。
我想教你做出比你自己想像更难的作品,因为我知道你一定可以。
我不怕麻烦但你不要紧张,因为我会等你一下。
我一点都不在乎这份影响够不够大,每一次从几个孩子身上所激盪出的生命热情以及领略到的希望,已经使我感到满足。爱是需要学习与努力的,只要有一个孩子长大后能记得与我们静静工作时的愉快,那就是我投资给幸福所得到最丰厚的报酬。
这个活动一直能持续做下去的场地是「家庭」,能不断给予机会的也只有「父母」。我愿它是一场爱的接力,从我手中传到你的家庭里。如果家家都有「小厨师」,每对亲子之间应该会有更向心的家庭爱,每个孩子也将会有更完整的生活力。——蔡颖卿
关于本书
餐桌虽然只是一方木头或其他质地形塑的围坐空间,但在餐桌的活动中,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很容易就显露而出。餐桌文化绝非只是口腹之间丰盛与美味的问题,它或许可以被视为最见微知着的教养显示。
2009年2月,蔡颖卿展开了一项生活教养计画——「小厨师」活动,借由餐饮工作的练习场,让孩子从备料、烹调、点菜、上餐到买单,担任一天的小厨师,希望帮助孩子习得烹饪实作、美食的知识、时间感与自己对餐厅文化的贡献,真实体验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每次的小厨师活动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剧场,不同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不同的事件投射出不同的思考;蔡颖卿把这些小厨师的工作身影与历程,以及从中获得的教养启思,化为温柔流动的影像与文字记录,提醒父母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陪伴他们一步步地发现自己、肯定自己、美好自己。
第一部分〈爱的接力〉,将「小厨师」一年半来的带领活动日记整理成27篇有主题的分享,期待父母不只视其为一场活动的观察,也能找到与孩子相处时,适合每一个家庭的同工方式。
第二部分〈美的实作〉,则是以写给孩子的角度,一方面呈现小厨师的现场料理纪实,一方面设计各种让孩子感受小小乐趣的食谱实作,分享其中的知识、操作方法与趣味。只要父母愿意协助孩子,在家里一样能创作这样的喜悦,共同探索生活的轻盈美感、体会认真投入工作的快乐。
【我的幸福投资——关于小厨师的美好分享】
◎实作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真正教养的路。在同工之中,我亲眼目睹被信任的孩子因此更了解自己的能力,信任交託与能干成长于是形成最美好的循环。
◎因为注意孩子的反应,我一观察出他们听不懂我的话时,马上就改变另一种说法来增加了解的可能。我尽量避免使用同样的说法,只靠着增加口气的力度来达成沟通。
◎这是我当母亲与教学时永远挂在心上的准则:真主意不能假商量;不是选择就不要用问句。假的民主只会引起没有逻辑的言辞辩论,没有道理支持的诉求,气势虽大却很空洞。
◎如果我想出口称赞一个孩子,一定会说出为什么他受我欣赏的具体事实或行为。有比赞美更重要的事,是不要随便诋毁、批评、强硬插手,或以善意与心急抢夺任何学习的机会。
◎当孩子出错时,让他们完整地了解处理的方法并亲自整顿,是更好的选择。我相信成人带领孩子面对错误的稳静态度,能慢慢累积成他们将来引以为参考的判断根基。
◎如果我们都把语言留给最有用的分享,而不是用来做耳提面命的反覆告诫,相信学与教的人都会有更多的空间,并能从稳静的思考中找出对自己有益的触发与分享。
◎我把公平当做一种愉快的心情来自我要求,只求自己的情感出发时都相同,而不是用刻意的行为来弥补不公平或昭彰公平的决定。一旦紧张自己公不公平,一定很难做到公平。
◎孩子实在有天生包容、彼此接纳的美好性情。我常忘情看着他们专心一致地提携合作,教的人一片真心,学的人一片诚意。我也因而更了解孩子的潜力,童心善意确实是世界的珍宝。
◎只要激起孩子对眼前工作的挑战热情,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执着与能干。我并不担心孩子的能力不够,他们能做多难,关键常在于我们愿意给多少机会。
幸福绝非是一种叮咛,而是一种传达与展示。除了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紧抓住生活的各种介面,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爱与关怀,我想不出有任何的方法,可以培育出一个热情的孩子。
作者简介
蔡颖卿(Bubu)
1961年生于台东县成功镇,成大中文系毕业。目前专事于生活工作的教学与分享,期待能透过书籍、专栏、部落格及习作与大家共创安静、稳定的生活,并从中探寻工作与生命成长的美好连结。着有《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厨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亲》、《在爱里相遇》、《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Bitbit, 我的兔子朋友》、《小厨师——我的幸福投资》。
推荐序
让心中感动的涟漪扩大
挚友 钟惠苹
在一次电台的专访中,Bubu谈到她是个很有耐心,但同时也很没有耐心的妈妈。她举例:教女儿绑鞋带时,她愿意以几天的时间,清楚而仔细地耐心教导,确定每个步骤她完全都学会了;而不愿因匆匆教导,日后为了没有真正明白,需要一而再为绑鞋带的事烦心。这次对话令我印象深刻,也看到Bubu个性中的某些特色─确实,精准,敏锐,实用。
本书分享的是在小厨师课程里,Bubu与孩童在教导─学习互动中的观察所感。我们一向重视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其实在书本外,动手做的过程更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是否扎实,在岗位上的尽心投入更能带来内心满足的自信。
〈小老师,好架势〉提到她在工作安排上刻意打破年龄的迷思,因为我们总以年纪设限了许多的可能;此外也提醒大人在教导孩童时,不能只停于口头示范,为人师者一定要有不怕麻烦的心态,才能提供给孩子真实学习的机会,即使产生错误的结果,也是学习中可贵的经验。在〈赞美与自信〉一文,我们常对孩子说「你好棒」,其实对孩子而言,这是很含煳空洞的言词。在孩子逐步努力完成工作中,随之产生踏实自信的能力,大人发自内心的赞赏并能说出具体事实或行为,对孩子才能产生实质的鼓励。
〈真主意不假商量〉提到当小朋友互换原已安排好的工作,身为大人如何不强势介入,却又能顾及愿望与公平的机会,使一份看起来无趣的工作,因着适当的引导而产生对工作的投入和执着,当不起眼的工作被肯定称赞时,亦开启孩子心灵的新视界。圣经有言:「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意谓大人不要常以自己的经验,擅自为儿女做决定、下结论,或在言语行为中不尊重感受,以致惹孩子的怒气,长久更会使他们失了志气。
在书中另一单元,是教导小朋友动手做的食谱。我本以为之不同于一般食谱,会简化困难度或复杂性,但正如Bubu一贯的信念,问题不在难易,安全性是首要的考量,因需要父母的协助,所以在内容设计上以食材器皿的方便性但又不失趣味来定调,期盼亲子在配搭互动中,不仅完成美味成品,更体悟到在汗水与面煳中,也可能无预警地开启心灵喜悦,美好回忆也有可能在厨房的混乱中累积。
以前中文系老师鼓励我们写作要以「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为目标;其实Bubu的文章所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熟悉的场景,只是我们太轻忽心中晃过的感受,没有认真正视问题所在,而少去省思其所带来的哲理智慧。
犹记大四毕业时,学校对毕业生有份身家及职业的调查统合,中文系的我们,所填的职业不外乎是教师、作家、编辑;而Bubu填的竟然是「家庭煮妇」,不免引起同学心中的疑问,这个普通平凡的头衔,是份正职吗?它不是工作之外,另一个身份吗?二十多年过去了,在生活上,Bubu大大实践她对「家」衷心的热爱及梦想,无论对女儿的教养,对精致美食的乐在其中,更令我惊艳的是对理想家居装潢的设计和监督施工,才明白一份对家原始的爱,透过屋内温馨摆设的呈现,厨房飘出香味给予的安定感,以及点滴教导所开启的心灵对话,在内外兼顾的经营中,都可看到因为用心付出,得以培育家人快乐且健康的美好关系。本着乐于与人分享的理念,Bubu以同样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延伸到小厨师的学习,在完成一道道精致餐点的过程中,不仅教导孩子的做事态度,也给大人更多的省思和挑战。
自序
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 原来,爱孩子是这么单纯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诚意,把自己胜任的事,好好带他们做一回,
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们的未来。
蔡颖卿
我曾在演讲中回答一位年轻爸爸的询问,他想知道我如何能花费这么多心力举办活动,我告诉他:是年龄的问题。如果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即使我已有带领孩子的能力,也绝不会举办「小厨师」活动。因为在那个阶段,我正忙于工作也忙着照顾自己的孩子;而当时,我的工作与教育并无任何相关,即使深信某些想法值得分享,我还是得先把属于自己的本份责任好好完成,再谈其他。
时间转眼过完二十几年,当我以虚岁五十的精神与体力来动手带领「小厨师」活动时,我所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经过自己生活实证的经验与收获。借着对「小厨师」的观察,来说服每对父母「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是我这一年半来从工作中抽空、克服一些困难继续举办这个活动,并动手整理这些资料最重要的推力。
在两个女儿都已经长大的此时,我更加了解,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不一心想寻求更神效的教育妙方,这个社会的教育问题自然会单纯许多,父母的心才能安定下来,而所谓的社会风气也才有自然改变的可能。
商业概念蓬勃发展的今日世界,教育理想真正的敌手与阻碍,也许是那份「可以将之市场化」的敏锐嗅觉,与刻意曲解竞争所引发的争先恐后。于是,当一个孩子被看见的时候,他背后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一分也没有被遗漏地同时被计算,只因父母对于教育成果越来越热切,并愿意花大笔金钱来作为投资的筹码。
父母当然应该为孩子投资,然而,金钱却非唯一的可能,也非万用的灵丹。恰恰相反的是,有些教育如果缺了父母的意愿和参与,原本自然而能有的成果反而会越离越远。
去了更多地方、认识更多的孩子之后,我益加确信,教育绝不是因为透过某一种主张而造成影响的。教育的改变是来自诚意与作为,光是赞同或反对都不够,我们得提供机会、採取行动,孩子才能从社会的主张中受益。还是莎士比亚的那句话:「只有行动才有力量。」
承蒙许多读者对我的信任,「小厨师」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一千名等待参加的小朋友,估量自己的力量之后,我随即关闭了网路上的报名。有记者问我:「既然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收到一千个小朋友,为什么妳还说,这个活动不能『商业化』?」
也许这样回答会更清楚:这个活动的形式并不是不能商业化,教孩子做菜或带一个活动有什么难呢?但其中细致照顾的精神的确是无法商业化的。也因此,我认为这个活动一直能持续做下去的场地是「家庭」,能不断给予机会的也只有「父母」。如果你读完我书中的分享,并真心看重这些价值,彻底执行就不再是困难的决定了。
我很感谢所有参加过活动的小朋友,更感谢他们的父母亲如此地信任我,并允许我刊登活动的照片。虽然,做一场「小厨师」远比餐厅正常的营运更辛苦,但其中的快乐与随着照片所留下的童颜笑貌,却也是无可取代的。
我在最感到辛苦的时候,常常会想起以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而闻名的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女士。她曾在拜访「少年宫」时与一位小男孩一起拉琴,照片中夹着琴的颈项虽然是微微上昂的,但带笑的眼神却往下望。她充满情感的凝望刚好与小男孩神气夹琴上望的眼神知心交会,那笑里所代表的传承与希望,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原来,爱孩子是这么单纯的一件事,就用全然的诚意,把自己胜任的事,好好带他们做一回,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们的未来。
致本书摄影者——我的先生Eric
我必须非常诚实地说,如果不是因为Eric在每次小厨师的活动中特地为我留下这些照片,我继续这个活动的热情也许无法一次次地重新燃起。
无论我外出演讲或接受採访,当大家看到我的确花了不少时间在实作之上,总喜欢问我:「妳先生对于妳这些想法都给予支持吗?」
我确实受到全家人的支持,当然,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条件已在序中提过,那就是我已经把两个女儿都照顾长大了,在尽责任的优先顺序上,不用面对应该先把时间付给谁的挣扎。不过,即使是这样,持续这些活动所需要的帮助与鼓励,也绝对是实质与大量的。
每次办完一场「小厨师」,我总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看到Eric会在无意间舒展或搥打身体。我知道那是他为了要捕捉孩子专注可爱的动作与神情,又为了不打搅他们工作,得十分敏感地体会工作动线,自动让路,所以,他常以奇怪的姿势在拍照,并在不同的工作站中跑来跑去、神出鬼没地抢下他所能掌握的一切瞬息。孩子不是他的模特儿,除了抢到的镜头之外,我们不提供任何特别的方便,有时他一不小心挡到我们一点点路,我就视他为苍蝇一般,挥之唯恐不及。
摄影,而是他完全了解并赞许我对教育的想法。所以,在每次「小厨师」之后,虽然我们腰痠背痛的原因并不相同,但看着照片嘴角泛笑的爱却是一模一样的,即使这些孩子并非我们的子女。
我记得Eric每次对我说起自己错过哪些美妙片刻时的扼腕神情,我最感动的,是他又对我说:「再精彩也绝不要求孩子重做来拍照,因为这就打断了他们对于活动进行的真实感受。」他这样地珍惜着孩子的心情,使我也同时领会到他对我的珍惜;我想,这就是别人口中说着的鼓励吧!
几十年前,摄影家卡希用一具简单的相机拍下许多精彩的镜头,他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未按快门时先看和想,心和脑才是真正的透镜。
对于孩子,珍惜他们,使他们感到自在,是Eric透过镜头捎给我的讯息,我因此而更加懂得要如何亲近孩子,更加了解无声的影像中,永远记下的种种可爱。
谢谢Eric!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