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中,新人步入礼堂的队列音乐,
你知道这是出自何人的作品吗?
耳熟能详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你知道它可是表达人民心声的战歌吗?
一本书架上必备的书,带领你进入音乐的殿堂。
音乐是一种用有组织的乐音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形式精美。这就为欣赏音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欣赏音乐的过程是体验审美活动的过程。过去常说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官能的欣常;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肤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以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必须具备一些专门的知识。
《音乐欣赏》以简单的语词来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期能带领学子对乐谱与乐理有一基本的认识。其次则以针对西洋古典音乐中各不同时期之派别与乐风做详尽介绍,并对音乐家的风格多做说明。
作者简介
钱仁康
男,1914年生,江苏无钖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着名音乐理论家。1941年毕业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本科,20世纪40年代后期致力于音乐理论研究。学术研究领域包括:音乐创作、中国音乐研究(中国作曲家及作品、乐曲考源、翻译古谱)、外国音乐研究(外国作曲家及作品、为外国歌曲译词配曲)、世界国歌研究、中西音乐比较研究。迄今为止,主要成果为:创作歌剧22部、着作1000多首。撰写文章300多篇、译词配曲1000多首。2001年5月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颁发的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音乐专业的最高荣誉和终身奖),同年获得第二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
第一章 分节歌
第一节 主歌和副歌
第二节 变化分节歌
第二章 通谱歌
第三章 进行曲
第一节 进行曲的体裁及三拍子的进行曲
第二节 丧葬进行曲
第三节 婚礼进行曲
第四章 小夜曲
第一节 声乐小夜曲
第二节 器乐小夜曲
第三节 讽刺性小夜曲
第五章 圆舞曲
第六章 序曲
第一节 歌剧序曲
第二节 音乐会序曲
第七章 古典组曲
第八章 民族组曲
第九章 集成组曲
第十章 标题组曲
第十一章 奏鸣曲
第一节 古奏鸣曲
第二节 近代奏鸣曲
第十二章 室内乐
第十三章 交响曲
第一节 古典交响曲
第二节 标题交响曲
第十四章 协奏曲
第十五章 交响诗
第十六章 钢琴特性小品(上)
第一节 无词歌
第二节 音乐的瞬间
第三节 即兴曲
第四节 船歌
第五节 夜曲
第六节 叙事曲
第十七章 钢琴特性小品(下)
第一节 幻想曲
第二节 随想曲
第三节 狂想曲
第四节 前奏曲
第五节 摇篮曲
第六节 谐谑曲
第七节 变奏曲
第十八章 神剧
第十九章 康塔塔
第二十章 歌剧的体裁(上)
第一节 正歌剧
第二节 趣歌剧
第三节 法国喜歌剧
第二十一章 歌剧的体裁(下)
第一节 民谣歌剧
第二节 歌唱剧
第三节 大歌剧
第四节 乐剧
第二十二章 歌剧的形式
第一节 分曲歌剧
第二节 连续歌剧
第二十三章 音乐剧
第一节 音乐剧的前身
第二节 古典音乐剧的兴盛
第三节 黄金时代的终结
第四节 英国音乐剧的复兴
第五节 四大经典音乐剧
序
在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分析细致的特色的基础之上,我们在某些章节中增设了分析作品的例子。例子的选用考虑到如下原则:所选作品必须代表该体裁某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所选作品必须是经典作品;所选作品必须说明该章节论述的问题;所选作品必须具有欣赏价值。
在涉及歌曲和歌剧的作品时,我们对有的唱词重新进行了译词配曲,参照原诗的音步结构造句,基本上做到一个章节译成一个汉字,力求符合原诗的轻重律和音乐的节奏,与此同时,参照原诗的韵律用韵。这样做的结果,使汉译歌词在韵律方面与原诗两相谐和,又充分突出了原曲的音乐节律。
配合行文,增设了少量插图,填补了原版没有插图之缺撼。所选插图对于进一步说明体裁、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因、作品的民族特征和创作特性等能起到形象的提示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带来生动、形象的视觉感受。希望图、文、谱并茂的修订版为您带来新的审美愉悦。
读完这本《音乐欣赏》,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的入口,而这本书就是那把开启宝库的钥匙。之前我对音乐的理解,就像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兜圈子,总觉得能听到的、能接触到的就是全部。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辽阔无垠的音乐宇宙,里面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星系和未知的行星。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在介绍音乐,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是如何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音乐与情感的章节,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何唤起不同的情绪,从欢愉到悲伤,从平静到激昂,每一种情感的背后似乎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听歌的习惯,原来很多时候我只是被表面的旋律吸引,而忽略了音乐背后更深层次的表达。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强迫你去接受任何一种观点,而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鼓励你去独立思考,去发掘属于自己的音乐感受。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花很长时间去回味,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试图找到音乐与现实世界的契合点。这种阅读体验,就像是在和一位饱学多识的朋友进行一场关于音乐的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充斥着各种理论术语和生僻的音乐名词,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感性的方式来阐述音乐,让人感觉他不仅仅是在分享知识,更是在分享一种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书中对于音乐的解读,非常注重情感的连接,它让我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载体,是人类内心世界最直接的表达。我记得有一章特别讨论了音乐中的“沉默”,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声音之外的“无声”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可以用来烘托情绪,可以用来制造悬念,甚至可以用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非传统的视角,让我对音乐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回味自己过去经历过的那些与音乐相关的时刻,恍然大悟原来当时的情绪和音乐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评分这本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本来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没想到能收获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开篇就以一种非常亲切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从日常琐碎中抽离出来,开始重新审视周遭的声音世界。我一直以为音乐欣赏就是听听流行歌曲,或者偶尔去听一场音乐会,对更深层次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概念。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我从未想过的角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无限可能的大门。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案例,将复杂的音乐概念变得浅显易懂。例如,作者在讲述旋律的构成时,并没有直接给我一个公式,而是通过描述一段舒缓的摇篮曲如何抚慰人心,又如何通过节奏的变化带来紧张感,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音乐的情感起伏。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色,我得以了解那些我素未谋面的旋律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和情感,仿佛在跟着作者一起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旅行。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试图在脑海中回放那些被提及的乐曲,并尝试用书中提到的方法去捕捉其中的细节。这种主动参与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对音乐的好奇心被前所未有地点燃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触感”。我一直觉得自己对音乐的品味还算不错,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原来我只是站在了音乐的海岸边,而这本书则带领我深入到了音乐的海洋之中。作者非常擅长用一种非常直观、非常形象的方式来解释音乐中的各种元素。例如,他在描述节奏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说“快”或“慢”,而是将其比喻成心脏的跳动,或者奔跑的速度,瞬间就让我对节奏有了具象的理解。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音乐的“叙事性”的探讨。我之前总是把听音乐当成一种纯粹的放松,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音乐是如何像一部电影一样,能够讲述故事,能够塑造人物,能够带领听者经历一段跌宕起伏的情感旅程。这种对音乐的深入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音乐的消费方式,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去“聆听”音乐,去捕捉其中的细节,去体会其中的情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跟随大众口味的听众,而是变成了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感受的音乐鉴赏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关于声音的“觉醒”。我一直以为自己对音乐是熟悉的,毕竟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之前的“熟悉”是多么的肤浅。它让我开始注意到那些我从未留意过的声音细节,比如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比如节奏的微妙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氛围。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直接给你一个音乐史的脉络,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气的例子,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音乐知识串联起来。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写,是将一段激昂的管弦乐与一场盛大的庆典联系起来,那种宏大的场面感和音乐的磅礴气势交织在一起,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音乐所能营造出的强大能量。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挖掘,一层一层地剥开音乐的神秘面纱,从中发现隐藏的宝藏。我开始主动去寻找书中提到的那些经典乐曲,并尝试用书中提供的方法去欣赏它们,惊喜地发现,同样一首曲子,在经过这本书的“点拨”之后,听起来会完全不一样。这种从“听”到“懂”,再到“感”的过程,是对我音乐认知的一次彻底颠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