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不仅可以事先预测,也可以加以避免
避开危机的风险,就是比其他人获利更多
本书揭露末日博士鲁比尼是用了什么方法来预言二○○九年的这一场经济危机,这些方法让他得以在其他经济学家察觉危机将至以前,就精确预见了危机即将到来。本书也让危机重新成为经济研究的前线与核心,亦即作者所独创的「危机经济学」:危机绝非例外,而是常态;不只新兴经济体会爆发危机,先进工业化经济体也会。危机──指缺乏坚实基础的热潮期结束后进入灾难般的崩坏期──一直都和我们同在,而且只要人类存在,危机随时都会发生。
作者主张,危机既不是现代经济学所认定的那种反常事件,也不是其他评论家所谓的罕见「黑天鹅」事件。相对的,危机是一种司空见惯,而且相对容易预测与理解的事件,换言之,危机是白天鹅。危机也有点像飓风,它的运作模式相对可预测,但却可能改变方向,趋于沈寂,或甚至在几乎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复活。本书提出了几个可用来追踪与监督这些经济风暴的原则,而且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人类绝对有能力预测甚至避免这些风暴的发生。
鲁比尼以许多国家与数个世纪以来的类似事件为借镜,说明金融巨变的历史和资本主义一样悠久而且一样普遍。他更以最近这一场危机作为现成的教材,利用它来说明为何我们能预知那种事件的发生。还有,该如何预防这些事件,如何顺利度过危机,危机过后又该如何整理家园等……这些议题都和「预见危机」一样重要。本书试图说明要如何重建我们的金融堤防,以减轻未来风暴的影响,因为我们刚刚经历过的这场危机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危机势必重现。
本书特色
声誉卓着的末日博士鲁比尼比任何人都精准预测到二○○九年全球金融危机,这震惊了他的同业与更广泛的金融界。鲁比尼和他的多数同业不同,在他眼中,经济灾难并非那种一生只会发生一次且没有清楚导因的怪异事件。世界各地数十年来的严谨研究让他了解到,危机不仅经常发生,而且是可以预测得到的。本书针对一般读者,阐述他所独创的「危机经济学」(Crisis Economics)--危机绝非例外,而是常态。危机不仅可以事先预测,也可以加以避免。鲁比尼採用非传统的方式,融合了历史分析和全球经济学,迫使政治人物、政策制订者、投资人和市场观察家不得不面对长久以来一直遭到忽略的一个事实:金融体系生来就脆弱,而且极易崩溃。在鲁比尼的影响下,众多后知后觉的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终于渐渐了解到不能继续将危机视为金融史上的黑天鹅,这么做的代价太高了。《末日博士危机经济学》是一本极其重要的隽永之作,它证明大灾难不仅可以预测、能够预防,而且若有正确的药方,更是可以治癒的。
作者简介
末日博士鲁比尼(Nouriel Roubini)
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经济学教授。他拥有非常广泛且长久的联邦政府政策经验,曾在一九九八年到二○○○年间任职于白宫与美国财政部。他是一家经济与财务顾问公司──RGE监控者公司(RGE Monitor)的创办人兼董事长,除了定期参加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和其他国际性论坛以外,他也会在这些场合中发表他的见解。他经常上彭博、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世界各地的报纸和杂志更是经常刊登他的社论。他是《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所评选出来的二○○八年世界「百大顶尖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富比士》(Forbes)杂志将他列为「所有企业高阶主管都必须认识其观点与概念的十大学术界大师」之一。另外,他也是《财星》(Fortune)杂志专题报导曾精确预测到这一场严重危机的市场专家之一;《展望》(Prospect)杂志更将他列为全世界第二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
史帝芬.米姆(Stephen Mihm)
为《纽约时报杂志》与《波士顿全球报》(The Boston Globe)及其他出版品撰写各种经济与历史主题的文章。他得到过许多研究员职位,曾在二○○三年与二○○四年间在哈佛商学院从事纽克曼商业史博士后研究(Newcomen Postdoctoral Fellow in Business History)。目前担任乔治亚大学的历史学副教授,传授美国政治、文化与经济历史相关课程。
导论:危机绝非例外,而是常态
1 白天鹅
2 危机经济学家
3 次贷危机的板块构造
4 崩溃
5 全球传染病
6 最后放款人
7 多花钱,少课税行得通吗?
8 初期的因应方案
9 最根本的补救措施
10 断层线
结论
未来展望
註释
参考书目
《末日博士危机经济学:ROUBINI鲁比尼给全世界的大预测》这本书,单看名字就足够让人心头一紧。鲁比尼这名号在财经圈可是响当当的,每次他发出什么预测,总能引起轩然大波。我是在台湾一家小小的科技公司上班的普通职员,每天忙着赶项目、加班,对那些复杂的经济模型和全球金融术语其实是有点距离感的。但"末日博士"这个标签,加上"危机经济学"这几个字,无疑是把最直接、最让人焦虑的信号摆在了台面上。 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剖析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困境。是会从根源上探讨一些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结构性问题?比如,是不是全球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说,一些国家债务的累积,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持续的临界点,随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脑子里闪过很多画面,想象着鲁比尼如何用他那尖锐的笔触,揭示那些隐藏在光鲜数据背后的危险。他会不会细致地分析,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就业市场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身为一个台湾的民众,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出口、也容易受到国际局势影响的经济体,听到"危机"两个字,难免会感到一丝不安。我们已经经历过不少次经济周期的起伏,但"末日"这个词,总让人觉得事情的严重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方法?我希望它能给出一个更具体、更贴近生活层面的指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分析。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预示着作者的观点可能并非乐观。我猜想,鲁比尼在书中会毫不留情地指出那些导致危机发生的根源,比如某些国家失控的货币政策,或是全球化进程中暴露出的脆弱性。他会不会详细阐述,为何某些看似稳固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却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不再被表面的平静所蒙蔽。 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提供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大预测”,那么它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个体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描绘一幅黯淡的图景,更能给出一些应对未来的思路。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时代,清晰的认知和必要的准备,或许是我们应对挑战的最佳武器。这本书,也许就是那个帮助我们敲响警钟,并指引方向的关键。
评分这本《末日博士危机经济学:ROUBINI鲁比尼给全世界的大预测》,光是书名就够让人心惊胆颤的了,"末日博士"这称号一听就不是什么好兆头,再配上"危机经济学"和"大预测",感觉像是直接被扔进了经济海啸的中心。我是个在台湾生活的小人物,每天最关心的就是薪水能不能涨,物价会不会又往上爬,房贷压力大不大,这些日常的琐碎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现在又来个"末日博士",光是想象一下他预测的经济崩盘,就觉得一阵寒意袭来。鲁比尼这个人,在国际财经圈里也算是赫赫有名,他的预测向来以犀利和大胆著称,有时候听了他的分析,确实会让人觉得世界末日好像真的不远了。 我还在想,这本书大概会详细剖析那些导致全球经济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问题吧?比如,是不是因为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还是说,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埋下了通货膨胀的地雷,随时可能引爆?我猜想,鲁比尼应该会用他那如同解剖刀般精准的语言,一层一层地剥开那些看似复杂却隐藏着巨大风险的经济现象。他会不会提到,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和金融衍生品,已经让实体经济变得越来越脆弱?又或者是,地缘政治的冲突和全球供应链的断裂,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普通台湾读者,我对这些宏观的经济议题其实是感到有点无力的。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尽量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安稳一些。但是,当"末日博士"这样的声音出现时,你又不得不去关注,去思考。毕竟,经济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没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让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应对未来经济动荡的建议呢?哪怕只是提供一些思路,一些警醒,也比什么都不知道要好。我很期待能从书中看到一些关于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保护自己财富的洞见。 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本书的阅读画面了:在某个颱风夜,或是某个下着绵绵细雨的下午,我蜷缩在沙发里,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翻阅着这本书。鲁比尼的文字,可能就像是深夜里的警钟,敲打着那些沉睡在安逸中的人们。他会不会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来支撑他的观点?那些复杂的经济模型,会不会被他解释得浅显易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或者说帮助我们这些普通人,对即将到来的经济挑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能有更多的思考和准备。 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当前全球经济状况的一种强烈暗示。它提醒我们,那些表面的繁荣之下,可能隐藏着我们不愿面对的危机。鲁比尼的“大预测”究竟是预示着一场巨大的洗牌,还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其中的不确定性,恰恰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经济世界的真实面貌,也让我们看到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机遇。毕竟,即便是末日,也可能孕育着新的希望。
评分《末日博士危机经济学:ROUBINI鲁比尼给全世界的大预测》这个书名,一听就让人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鲁比尼,这个名字在国际财经界简直是“危机”的代名词,每次他抛出的预测,都像是要掀起一场金融风暴。我是在台湾一个热闹的夜市摆摊的,每天最关心的就是今天生意好不好,菜价有没有涨,有没有办法多赚点钱把家里安顿好。这种生活,已经够让人神经紧绷了,现在又来个"末日博士",我只能说,书名就够让人想立刻翻开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夸张。 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去阐述“危机经济学”?鲁比尼会不会深入剖析那些我们一般人看不懂的金融衍生品和复杂的市场交易,然后告诉我们,这些玩意儿是如何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一旦打开就无法收拾?我猜想,他应该会结合很多现实中的案例,比如过去的金融危机,或者一些正在发生却未被充分关注的经济现象,来佐证他的观点。他会不会提到,某些国家长期以来存在的庞大债务泡沫,以及这些泡沫破裂后可能引发的全球性连锁反应? 在台湾,我们对于经济的波动特别敏感,因为我们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贸在支撑的。所以,当听到“全世界的大预测”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会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台湾的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相对浅显易懂的解释,让我这个小市民也能听懂。它会不会分析,那些宏观的经济危机,具体会如何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机会、投资回报,甚至是食品价格? 这本书的标题很具煽动性,也让我联想到,鲁比尼可能对现有的经济体系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批评。他会不会指出,那些被我们视为常识的经济理论,在现实面前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他会不会大胆预言,那些看似繁荣的国家和地区,其实正走在一条危险的道路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认知,让我们对未来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可能带来的“惊吓”,更在于它可能提供的“提醒”。当“末日博士”发出警告的时候,我们至少有机会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思考如何做出调整。这本书,或许就是那张最直接、最不留情面的“体检报告”,它让我们看到经济体可能存在的各种病灶,并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对症下药”。
评分《末日博士危机经济学:ROUBINI鲁比尼给全世界的大预测》,这书名一出来,我脑子里立刻联想到的是那种充满了阴谋论和世界末日景象的电影。鲁比尼这个人,我听过一些关于他的讨论,他总是能精准地预测到一些我们普通人想都想不到的经济动荡,而且说的都特别狠,一点都不留情面。我是在台湾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经营一家小咖啡店的,每天接待来来往往的客人,听他们聊生活、聊工作,有时候也听到一些关于经济不景气的抱怨。 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个经济学的“预言家”,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经济灾难都给提前曝光?我猜想,鲁比尼可能会从一些我们难以触及的宏观层面入手,比如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层结构、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甚至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来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危机”力量。他会不会深入剖析,那些看似稳定的经济体,其实内部已经千疮百孔?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充斥着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和分析,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经济运作内幕。 作为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人,我深深体会到经济环境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过去的亚洲金融风暴,到后来的全球金融海啸,每一次冲击都让我们感受到经济的脆弱。所以,当“末日博士”发出“大预测”时,我免不了会产生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心态。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实践的风险规避策略?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保护自己财富,如何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让生活变得更稳固的建议。 我感觉这本书的风格会非常直接和犀利,可能不会像一些教科书那样循循善诱,而是会用一种“直击要害”的方式,把经济的残酷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鲁比尼会不会毫不留情地指出,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经济模式,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会不会大胆地预言,哪些行业会率先受到冲击,哪些地区会成为下一个“雷区”?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经济的理解,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接下来会怎样”。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它能够让我们这些普通民众,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又真假难辨的时代,听到一个来自“专家”的、或许并不那么令人愉快的“真相”。它就像是给我们打了一剂“清醒剂”,让我们不再沉溺于幻想,而是能够正视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这本书,可能就是帮助我们在这迷雾重重的经济海洋中,找到方向,并为可能到来的风浪做好准备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