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幅画,由一笔笔的彩料勾勒;每个人都用自己一片片的生活经验,图绘出动人的画作。但是我们处在自由开放的社会,引诱多、意见多、看法纷杂,如果没有清醒的心,很容易就受流行的浪潮席卷,被拖进迷惘困惑的漩涡,迷失了自己。
保持自我觉察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心被物慾牵引、受成见扭曲、让坏情绪障蔽的时刻!一本像知心朋友一样的书,可以适时提供我们建议。本书以轻松而生活化的笔调,提点我们生命的智慧,像是繁忙行止中的一股清流,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方向。由当下真实体验中学习精进,重新认识时间的价值,每天掬一把欢喜回家;从工作中看出喜乐之趣,在人际中拓展友谊的温暖。
唯有透过正确的观念、思想、行动,对生活、家庭与工作中的困境做出中肯的回应,才能自成理路,疏通障碍纠葛,完成绚烂而有意义的人生彩画。
作者简介
心理学家郑石岩
宜兰县员山乡人,政治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当过中学老师,也在大学任教多年,并担任教育部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学校辅导及训导工作,现已退休。从事心理谘询与教学研究三十余年,曾获颁教育部辅导工作优良贡献奖;七岁即接触佛法,对佛学与禅学素有修持;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务农做工经商,人生阅历丰富,是融合心理学、教育学与禅佛学于日常生活应用的倡言人。他理论与实务并具,着作超过四十本,曾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是积极入世,以书文度人的最佳见证。每年有两百场以上的演讲,其着作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自诩为踏实悦乐的生活者。目前研究与旅行是他的学习方式,写作与演讲是他的工作,助人与讲经则是他的行持。
着作:
《心理分析与教育》(1984)
《禅与内脏学习》(1985)
《清心与自在》(1985)
《优游任运过生活》(1986, 2007)
《父母之爱》(1986, 2009)
《禅悟与实现》(1987)
《禅语空人心》(1987)
《清凉心 菩提行》(1989)
《禅.生命的微笑》(1989, 2006)
《悟.看出希望来》(1990)
《觉.教导的智慧》(1991)
《活出豪气来》(1993)
《教师的大爱》(1994, 2007)
《开心的生活》(1995, 2008)
《人生路这么走》(1996, 2010)
《好心境.好创意》(1997)
《生活禅径》系列有声书(1997)
《身教》(1998, 2007)
《随缘成长》(1998, 2008)
《换个想法更好》(1999)
《寻找着力点》(1999)
《与孩子一起成长》系列有声书(1999)
《胜任自己》(2000)
《发挥创意教孩子》(2000, 2006)
《亲子共成长》(2000, 2007)
《过好每一天》(2000, 2010)
《精神体操》(2001, 2010)
《生命转弯处》(2001, 2010)
《安度难关》(2002, 2008)
《禅.心的效能训练》(2002, 2007)
《无常.有效面对生活》(2003, 2006)
《牵手缔造幸福婚姻》(2003)
《打造美好人生》(2004)
《活出自己的如来》(2005)
《参禅.改造心情》(2006)
《教导孩子成材》(2006)
《行动使人生改观》(2008)
《妙喻扭转人生》(2009)
总序 / 我的创作历程 4
新版序 / 开展创意人生 14
原序 / 这么生活度此生 17
第1篇 看清前程路 23
1走好自己的路 26
2飞越野心的牢笼 30
3老实学做自己 34
4做热爱工作的人 38
5找不到受苦的自己 42
6要在行动中成长 46
7不轻易放纵自己 50
8一壶在手斟酌在你 54
9把握随缘发展 58
10觉照中有弘毅有大爱 62
11人生的终极关怀 65
12生命世界的道场 69
第2篇 学习、历练与成长 73
1谦沖之路最宽广 77
2坚持而不执着的毅力 81
3建构良好的生活纪律 85
4不说破,学得更多 89
5培养求知的习惯 94
6求职面谈的玄机 97
7学会打交道的技巧 102
8时间是建构心灵的素材 106
9避免时间空洞化 110
10莫让时间荒芜 113
11要忙得中肯才行 117
12认清事实,对症下药 121
13关心子女的成长 125
14树凋叶落,体露金风 129
第3篇 培养兴味喜乐 133
1天天带点欢喜回家 136
2生活的兴致 140
3苦中作乐 144
4悠闲之美 148
5登高望远之乐 152
6闲谈中风情万种 156
7美丽的化身 160
8瑕疪是完美的一部分 164
9调适身心的妙方 167
10不把自己绑得太紧 171
11先付代价再享自由 175
12避免家庭风暴 179
第4篇 克服困扰与烦恼 183
1松开烦恼的绳索 187
2培养友谊克服寂寞 191
3不陷入渴求的漩涡 194
4看清困扰的起源 197
5点燃心灯看得自在 201
6不被猜疑所惑 204
7摆脱依赖的习惯 207
8提防你的心被绑架 211
9打开家庭纠纷的结 215
10超越沖克的人际关系 219
11克服悲痛 223
12放下好坏的执着 227
自序
这么生活度此生
在心理晤谈过程中,经常有人问道:人生路该怎么走?如何克服眼前的困境?怎样才能使自己过得洒脱些?他们的问题包括生涯抉择、工作适应、人际关系、感情与婚姻,乃至子女教育或家庭生活等等。我当然无法给他们现成的答案,但却能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途径,这就是所谓谘商。谘商者像一面镜子,让对方看清自己。谘商者是一位朋友,鼓励并支持对方,发现自己最可行的前程路。
长期以来,我结合了西方的心理谘商技巧和东方禅学的顿悟、实践,启发更多人看出自己的因缘,用自己「如所从来」的本质或根性,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从中发现喜悦的精神生活的生机。让他们体验到希望并非欲望,而是随缘的成长和实现。就像走在路上,你可以选择愁眉苦脸,也可以选择开心愉悦。它的关键就在于人是否能把握自己的本质,努力学习和成长,并通晓排除挫折时的情绪困扰。
举个例子来说,某甲有了口吃的毛病,他若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自怨自艾,就会抱憾终生,一直受它折磨。反之,若肯接纳它,并克服恶劣情绪,把口吃当做自己的特质,便能重燃信心,完成有风格的自己,这在书中都会提到的。因此,我特别强调禅宗所揭示的「这么随缘度此生」的生活态度。唐朝洞山禅师曾说: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这么会,方得契如如。
生活的主体是自己,而不是纷扰虚妄的野心。人的痛苦来自野心,因为它让人迷失真实的常轨,变得不肯照自己的因缘成就自己。这正是挫败、自卑和失去尊严的主要原因。
有一句禅诗说:一个幻躯能几日,随缘这么度此生。
这是说人生很短,生活是不能苦苦等待的。你要去生活的正是你所遭遇的一切。你能运用的资材,正是你随缘现成的这些。要好好把握它,珍惜它,用它来活出光明和喜悦。
人的不幸是从背叛自己得来的。不喜欢自己的人才会憎恶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才会嫉妒别人。依我的观察,心理失衡或精神上的困扰,都是从这儿衍生出来的。因此,我要强调:人必须懂得真实,知道依自己的本质「这么」实现,「这么」成长,「这么」走出自己的路。
请你思考一下,这社会是怎么教导你的?如果你已为人父母,现在又怎么教导子女?我敢说大部分的人被教导如何胜过别人、赢过别人或获得别人的羡慕和肯定。这就是普遍存在的庸俗教育或劣质教育。因为它把人放置在竞争的跑道上,拚得疲惫不堪,而不是把人引导到自我实现的生活喜悦上。我深信这是形成心理疾病和情绪困扰的原因。
许多人不满现有的家庭,不肯去创造「这个」家,不愿意「这么」缔造自己幸福的家,而採取抱怨、敌意或另结新欢的行动或打算。这使家庭破碎崩溃,对子女的爱和温暖也荡然无存了。请注意!眼前离婚率逐年提昇,从专业上了解,大部分离婚的人,都会埋下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并祸延子女。
不喜欢自己的人,总是很苦闷。因为他不懂得随缘欢喜和随缘成长之道。从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人对自己不满意。请想想!人活着竟然要对自己不满意,这不就等于自我伤害吗?这社会自我伤害的人愈来愈多,狭义的自我伤害是指自杀和暴力,广义的自我伤害则包括徬徨、无所事事、赌博、酗酒、吸毒等,做不利于自己的事。无论就狭义或广义来看,自我伤害已成为我们社会人口的主要病症之一。
我们的精神生活状况已渐趋劣质化,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于是,我把平常观察和发现的点滴,写成一篇篇文章,在报章杂志发表,获得国内外许多读者的回响和重视。现在将之集结成书,并在书的序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注定要走出自己的路,而不跟着别人盲从。人生的真理是:
你之所以为你是好的,我之所以为我是好的;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不能比较。
人生是不能比较的,它是一个绝对的实存。跟人比较,希望自己活成别人的样子,无异背叛自己,就注定会迷失、痛苦和心理失衡。
因此,我用禅宗「这么」或「这个」的宗旨,为这本书命名为《人生路这么走》。它是由一篇篇的短文所组成,都是生动的肺腑之言,我相信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许多反省和思考,从而培养活泼喜悦的精神生活。
新版序
开展创意人生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含藏着活泼的慧性。它是生命的创意,也是生活的主动性和正向态度。人越能保持主动性,就越能自动自发地回应环境的挑战;越能具有正向的态度,越能孕育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和正向两个心理特质,给自己带来好的自我效能、信心和自在感,这是心灵生活中,幸福感的来源,也是成功人生的核心素质。
创意令我们的主动性活跃起来,进而带动正向态度的发展。从心理晤谈的实务中,发现创意一旦受到压抑,生命就失去活力,最明显的现象是主动性的低落,以及负面态度的明显增加。于是,要走好人生路,一定要发展创意,并且要从发展主动性和正向的心理特质着手。
所谓主动性,并非一味地往前冲,更不是为达欲望积极勐干,而是接纳自己,了解自己,用自己现有的素材去发展和成长,去培养和壮大。每个人都注定用自己的彩料,去彩绘美丽的人生图案,不拿自己跟人比较,更不用别人的成就来矮化自己,这样才会活得有主动性,活得正向,活得振作有创意。
每个人注定在自己的根性和因缘中过创意的生活。你可以用现有的资源,去延伸创造更多资源,但一定要从「当下」开始。荀子所谓「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真是至理名言。人生路要想走得出去,就是从面对现实的第一步跨出。
依我的观察发现,不肯接纳自己的现实,无异是背叛自己,瞧不起自己,于是变得沮丧和无助。时下有不少年轻人,就因为如此,困在家中走不出去,成了尼特族(NEET)的一员。他们无心上进学习,没有意愿工作,更不愿意就自己能力所及接受职业训练;长期待在家中,成为双亲的负担,所以又称为啃老族。这些现象都根源于主动性的耗弱,它的根本原因是不肯接纳自己的现实。
至于忧郁的生活态度,则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使他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光明面,被悲观的想法所缠缚,以致变得沮丧和无助,从而陷入愁苦的低落情绪中,甚至到了生活失能的地步。这也是主动性受到抑制,生活创意停摆,所产生的现象。
影响创意人生,阻碍幸福生活的另一个向度是缺乏正向心理特质。这一类的人心理不够健康,社会适应不良,生活的冲突多,情绪显得不稳定,有时出现反社会行为,甚至作奸犯科。这些都属于正向特质发展不良的现象。依我看来,他们该发展的是健全的自我功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情绪习惯、自律和自我控制、以及美德。
我相信美德是正向态度的最根本素质。当代着名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指出:智慧与知性、勇气、人道与爱、正义、修养、心灵的超越等美德,是正向心理特质的基础,是现代人发展创意人生的核心课题。
《人生路这么走》这本书,是为了阐释创意人生而写,对于发展主动性,以及发展正向态度和性格,有详细的阐述。一篇篇的短文形式,读起来方便,容易受用。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或者在学的年轻人,随兴阅读一篇,想必有所收获,裨益开展创意人生。
這本《人生路這麼走》真的讓我驚豔到了!我平常是個很挑書的人,不是那種隨便什麼都覺得好看的類型,但這本書,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了我的目光。作者的文字風格很特別,有一種讓人沉浸進去的魔力。它不是那種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用一種極為樸實、卻又充滿畫面感的方式,描繪出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 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不管是清晨市場裡的喧鬧,還是午後公園裡的寧靜,作者都能用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讓你彷彿身臨其境。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讓書中的人物和場景都變得異常真實,也更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 書裡的情節設計也很巧妙,總能在不經意間給人帶來一些驚喜。有些故事線看似獨立,但串聯起來之後,又會發現其中隱藏著更深的聯繫。這種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探索的樂趣,總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而且,書中對於情感的描寫,也讓我印象深刻。它探討了許多關於人生選擇、人際關係的複雜議題,沒有給出簡單的答案,而是留給讀者廣闊的思考空間。你會發現,書中的角色們,和我們一樣,都在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而煩惱,在愛與被愛之間掙扎。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靈好像被洗滌了一樣。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義,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如果你也厭倦了那些空洞乏味的雞湯文,想要一本真正能觸動你內心、讓你有所收穫的書,《人生路這麼走》絕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我非常推薦!
评分《人生路這麼走》這本書,從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氣質。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暢銷書,而是帶著一種沉澱過的智慧和溫柔。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書裡的故事,並沒有刻意去追求情節的曲折離奇,而是聚焦於那些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情感和體驗。每一個人物,都彷彿是你我身邊的朋友,有著相似的煩惱,也有著相似的喜悅。這種貼近真實的描寫,讓我讀起來倍感親切。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出來的那種對「平凡」的珍視。它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並不一定在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更多地體現在那些點點滴滴的細節裡。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貼心的話語,一次默默的付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構成我們人生中最動人的篇章。 書中對於「成長」的描繪,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沒有將成長描繪成一蹴可幾的過程,而是展現了其中經歷的掙扎、迷茫和蛻變。你會看到,每一個看似堅強的背後,都曾經有過脆弱和不堪。正是這些經歷,才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成熟和堅韌。 而且,作者在探討人生哲理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融入一些幽默的元素。那些巧妙的對話,那些會心一笑的橋段,都讓閱讀的過程充滿了樂趣。它讓人在思考的同時,也不會感到沉重。 總之,《人生路這麼走》這本書,是一本值得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書。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也會讓你更加珍惜身邊的人。我個人覺得,這是一本能陪伴你很久,在你迷茫時給你力量的書。非常推薦!
评分拿到《人生路這麼走》這本書,我其實有點猶豫,畢竟「人生路」這種主題,很容易寫得空泛,也可能流於說教。但作者的寫法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讓我一口氣就讀了下去,還意猶未盡。 書裡的故事,並沒有刻意營造戲劇衝突,反而是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就像在聽長輩講述過去的故事。但就是這種樸實無華的敘述,反而讓其中的情感更加真摯動人。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選擇」這個主題的探討,作者沒有告訴你哪種選擇是對的,而是讓你看到,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獨特的風景和代價。 書中的人物,都不是完美聖人,他們有各自的缺點和掙扎,但同時也展現出了人性的光輝。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和希望的人,真的讓我覺得非常佩服。我常常在讀到某些情節時,會想起自己過去的一些經歷,也會反思自己當初的決定。 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很獨特。它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也不是單一主角的視角,而是透過多個角色、多條線索,去勾勒出一個更廣闊的人生圖景。這種跳躍式的敘事,反而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也更能呈現出人生的複雜性。 讀完《人生路這麼走》,我覺得自己對於「人生」這件事,有了更深的體悟。它不是一條筆直的大路,而是充滿了岔路和驚喜。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享受過程,學會與自己和解,然後繼續勇敢地向前走。 這本書,絕對不是那種看過就忘的讀物,它會讓你反覆回味,也會讓你對自己的生活產生新的思考。我強烈推薦給大家,特別是那些正在人生的岔路口猶豫的朋友們,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评分哇,拿到這本書《人生路這麼走》的時候,我真的超期待的!平常我就很喜歡看一些能觸動心靈、引人深思的故事,而這本書的封面和名字聽起來就很有那種味道。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文字給吸引住了,那種溫柔又堅定的筆觸,彷彿一位老朋友在跟我分享他的人生歷程。書裡面的情節,說實話,有些真的跟我自己的經歷有點像,讓我看得時而會心一笑,時而又忍不住鼻酸。 特別是書中描寫的那種小人物的掙扎與堅持,真的讓人很有共鳴。你會發現,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孤單的,但其實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著無數和你一樣努力生活著的人。作者沒有刻意去渲染悲情,反而是在平淡的敘事中,透露出一種生命力的韌性。那種面對困難,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咬牙撐過去,再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來的勇氣,是我覺得最寶貴的部分。 這本書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和迷茫。它沒有給你一套標準答案,告訴你「人生就該這麼走」,而是用各種不同的故事,讓你去思考,去感受,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常常會在讀到某些段落的時候停下來,想很久,覺得自己是不是也曾經這樣猶豫過,是不是也曾經錯過某些機會。這種回溯和反思的過程,對我來說,其實比單純的閱讀更有價值。 而且,不得不說,作者對於人性的刻畫非常細膩。書裡的角色,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有缺點,有軟弱,但同時也保有善良和愛。你會看到他們在愛情中的甜蜜與苦澀,在親情中的牽絆與割捨,在友情中的扶持與背叛。這些情感的起伏,被作者寫得 so real,讓你覺得彷彿他們就住在你隔壁,你對他們的生活瞭如指掌。 總之,《人生路這麼走》這本書,對我來說,真的不只是一本小說。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的重新認識。讀完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好像變得更堅強了,也更有力量去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如果你也曾經對未來感到迷惘,或者想要從別人的故事中汲取一些力量,這本書絕對值得你一讀再讀。我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我關心的人,希望他們也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溫暖和啟示。
评分一開始拿到《人生路這麼走》這本書,說實話,我沒抱太大期待,畢竟現在市面上類似題材的書太多了,容易讓人覺得內容大同小異。但翻開之後,我真的被作者的文筆給震驚了。那種簡潔卻又充滿力量的敘述方式,立刻吸引了我。 書裡講述的故事,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奇遇,而是非常貼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可能是一段不起眼的友情,可能是一次小小的轉折,也可能是一份藏在心底的遺憾。作者就是用這樣最日常的筆觸,去觸摸我們最內心的感受。 最讓我動容的是,書中沒有刻意去煽情,也沒有販賣廉價的樂觀。它只是平靜地描寫著每一個角色的人生軌跡,有歡笑,有淚水,有迷茫,也有堅韌。你會在這些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會為那些默默努力著的人們感到由衷的敬佩。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它告訴我們,人生並沒有所謂的「正確」或「錯誤」的走法。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否盡力了,是否忠於了自己的內心。 而且,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非常到位。那些細微的情緒變化,那些難以言喻的心情,都被作者捕捉得 so on point。你會覺得,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不是紙片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如果你想找一本能讓你安靜下來,好好思考人生意義的書,我強烈推薦《人生路這麼走》。它不會給你什麼心靈雞湯,但它會給你一份溫暖的陪伴,一份對生命的深刻理解。讀完之後,你會對接下來的人生,有更清晰的認識,更有勇氣去面對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