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备的63个好习惯

孩子必备的63个好习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习惯养成
  • 儿童教育
  • 亲子教育
  • 好习惯
  • 行为习惯
  • 自律
  • 品格培养
  • 成长
  • 家庭教育
  • 育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 孙云晓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状态,所以希望孩子好,父母首先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直接的影响。

日本《生长之家》月刊创始人 谷口雅春

  Good Habits Benefit Your Child a Lifetime
  掌握黄金关键期,教养孩子63个好习惯,
  为孩子打造终身的幸福……

  为人父母莫不希望孩子具有良好的品格、出众的成绩、优秀的能力,将来出人头地,功成名就。但是,别只是聚焦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因为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该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又怎么帮助孩子戒除坏的习惯?本书从生活中多数孩子的实际情况入手,为您整理出63个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以深入浅出的文字阐述,内容广泛而详尽,是您教养孩子的法宝。

作者简介

王宇

  着名的畅销作家。善用大众化的语言与丰富的哲理,引起读者共鸣,作品遍及两岸三地。因《狼道》一书连年荣登畅销排行榜,被誉为「影响中国的十大畅销书」。另有《生活要懂点博奕学》、《生活要懂点经济学》、《再忙也要静一静》、《杂谈,历史中的历史》、《牛奶可乐心理学︰最妙趣横生的生活心理学课堂》、《金钱战争》等作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Chapter 1 饮食篇
营养是健康之本、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01饮食均衡的习惯
02不偏食的习惯
03喜食蔬菜的习惯
04饮用开水的习惯
05坚持吃早餐的习惯
06愉快用餐的习惯
07细嚼慢嚥的习惯
08吃饭不看电视的习惯
09不剩饭的习惯
10不「依赖」甜食的习惯

Chapter 2 健康篇
合理教养,使孩子健康生活!
11勤于洗手的习惯
12规律睡眠的习惯
13锻鍊身体的习惯
14干净整洁的习惯
15正确用眼的习惯
16自我保护的习惯

Chapter 3 处事篇
做事有计画,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17做事有计画的习惯
18独立自主的习惯
19耐性做事的习惯
20讲求效率的习惯
21有始有终的习惯
22细心认真的习惯
23勇于面对挫折的习惯
24敢于创新的习惯
25精益求精的习惯

Chapter 4 学习篇
自然产生的直接兴趣是有限的,需要后天的教养与引导。
26提前预习的习惯
27喜爱阅读的习惯
28课后复习的习惯
29独立思考的习惯
30勤奋学习的习惯
31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32善于观察的习惯
33敢于质疑的习惯
34书写规范的习惯
35按时上课的习惯
36主动学习的习惯

Chapter 5 人际篇
懂得与人互动,才有快乐的心境、丰富的人生。
37感恩的习惯
38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39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40与他人交往的习惯
41诚信待人的习惯
42宽容待人的习惯
43勇于说不的习惯
44乐于助人的习惯
45礼貌待人的习惯
46尊重他人的习惯
47适当幽默的习惯
48倾听他人的习惯
49真诚赞美的习惯
50交流沟通的习惯

Chapter 6 理财篇
让生命永续的理财教育。
51合理消费的习惯
52珍惜「小钱」的习惯
53打电话简要的习惯
54节约水电和纸张的习惯

Chapter 7 梦想篇
好习惯,好能力,好未来,有梦最美!
56拥有梦想的习惯
57培养兴趣的习惯
58勇于竞争的习惯
59展现自我的习惯
60乐观自信的习惯
61自我反省的习惯
62控制情绪的习惯
63自理生活的习惯

图书序言

前言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具有良好的品格、出众的成绩、优秀的能力,长大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功成名就,集光环与荣耀于一身。但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叛逆、说谎、自卑、敏感、任性、懒散、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花钱如流水、不懂礼貌……

  该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又怎么帮助孩子戒除坏的习惯?这是天下父母都关心的话题。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只把焦点聚集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当然,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问题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培养。为了让广大家长朋友们了解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途径,我们特意编写这本《63个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与父母分享。

  这本书从生活中多数孩子的实际情况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来阐述,内容广泛而详尽,相信会成为父母教养孩子必不可少的法宝。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这是着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说过的话。是的,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好习惯是成功者的朋友,坏习惯是失败者的朋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好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坏习惯责不可卸。因此,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做足功课。

  27喜爱阅读的习惯

  阅读,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但别以为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而然地重视阅读,因为读书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小教养。如果家长不能让孩子领会读书的乐趣,他是不会喜欢阅读的,但他一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地不断阅读、尽情地畅游知识的海洋。

  孩子小时候往往特别喜欢缠着大人说故事,却不愿意独立去「阅读」书中的故事。这种时候,家长千万别急着把书本「丢」给孩子,而要想办法让他快乐、轻松地爱上阅读。如果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他的观察力、想像力、知识转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提高他的整体素质,终身受益。

  对孩子来说,身边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想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家长要顺应他的探究欲望,为他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机会。依孩子的年纪和心理特点,把握阅读时机,安排合宜的阅读计画,使孩子快乐阅读、汲取书中的知识。

  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许多家长不知该为孩子选择什么读物,我们在此建议:挑选故事情节较简单、画面较清晰、重点较突出的书籍。有时可以讲一些孩子一直以来都很感兴趣的老故事,在这些熟悉的环节上多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回答。这不仅能够激发他想要再听新故事、再圆满回答问题的求知欲和成就感,还能够在无形中调动他的阅读积极性。

  为孩子「大声」读书

  为孩子「大声」读书,是教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分贝的声音,而是读出声音来,让孩子清楚听见。为孩子「大声」读书,在西方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传统,许多电影、电视中都能见到这种场面。1979年,有一位升格为爸爸的美国画家兼专栏作家崔利斯(Jim Trelease),有感美国儿童阅读水准普遍下降,极力宣导「为孩子『大声』读」。其实,教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大声」读书,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中国人传统的背诵经典就很有效。但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多是上班族,很难在孩子的阅读方面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坚持每天为孩子「大声」读书,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了。这种习惯,至少要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为止。

  寓教于阅读中

  天生爱阅读的孩子不多,却没有不爱玩的孩子。在观念上,不少大人把阅读或其他学习活动看得相当严肃,例如,常有人说:「玩有玩的样子,读书有读书的样子。」其实,在他们意识里是把「教」与「乐」当作两件对立的事情来看待,否则为何说「寓教于乐」而不说「教即是乐,乐即是教」呢?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本来就是一种游戏,将文字、图画与相关的声音、触觉演化成有趣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知识,特别是有些立体书,本身可以充当道具,边讲边玩。因此,如果能够让孩子边玩边养成阅读习惯,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好习惯备忘录

  孩子上学之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例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或是浅显的唐诗,也可以是上幼稚园时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优良的儿童作品等。开始时,尽量挑选篇幅短小、富有情趣的读物,这样,可以将「阅读」变为「悦读」,使孩子乐意为之。

  阅读非仅是人文素养的基础,杂志《科学人》更指出:阅读、书写与口语沟通能力是科学素养重要的一环。科学家必须「利用阅读与书写来探索科学现象」,因为所有的探索都奠基于先前的探索,而前人的研究与论证皆记录在文章里。因此由探索驱动的读写练习不是被动的吸取科学资讯而已,而是主动理解科学的过程。

  亲子共读是现代教养的显学,目前坊间有许多相关书籍,分享如何让「阅读」产生更有意义的运作、怎么「读书」、怎么「与他人讨论」所读的书,甚至每个过来人都能列举出不同的「私房书单」,希望给家长选书时多一些参考。

  英国卡内基文学奖得主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强调家长要「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建议家长营造、规划儿童的阅读,教导孩子如何阅读和分享,进而在阅读之中寻找创意及变化。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