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青少年的身体外在改变,背后都存在多重复杂的心理因素与特殊意义。」
本书作者与12位身体刺青、穿环、纹身印记、特殊造型打扮之青少年相处,深入了解他们身体印记背后真相,并以生命故事叙述手法,探究身体体现之心历路程。
从家庭、学校教育、同侪影响、两性议题、流行文化等重要观点出发,探讨分析,借由身体记认同差异与价值变迁因素。
本书特别访谈6位校园师长,剖析为人师为人父母对身体印记议题之认同观点与态度位移历程。期使现代社会、家庭、学校及从事教育辅导工作者,能更加了解青少年内心世界;作者同时对青少年学子提出反思观点及良心建言,值得细细品尝。
作者简介
梁明义
1966生,东吴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毕业
自小来自缺爱的家庭,父母早逝,曾有一段严重叛逆的年少过往,国中缀学一年后,因家庭经济及环境因素报考军校,接受军事洗礼后,逐渐将不良习性革除。78年陆军官校毕业,于86年转任高中教官,民国90年曾获选台北市优良教官,现服务崇右技术学院担任生活辅导组长及服务学习中心主任一职,并且经常于慈善机构现身说法及推广反毒工作。
研究所毕业后,他以过来人身分,致力辅导青少年的身心问题,期许自己人生经历及所学面对现代青少年辅导工作能以更宏观专业角度,辅导与改善多元化之下青少年问题。
第一章 青少年的身体画布已在校园逐步蔓延1
第一节 是问题还是趋势1
第二节 发禁解除该与不该3
第三节 奇装异服与行为优劣是否画上等号5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探讨7
第一节 文献回顾7
第二节 理论探讨20
第三节 理论基础:体现社会建构论23
第四节 重要名词释义28
第五节 理论分析架构32
第三章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35
第一节 研究架构35
第二节 研究假说37
第三节 研究方法38
第四节 研究范围41
第五节 研究工具与访谈设计43
第六节 资料处理与分析46
第四章「花」样年华:凡体现必留下的痕迹49
第一节 美丽人生-自主定向下的身体体现50
第二节 缺陷补充-他主定向型的身体体现58
第三节 角色错乱-寻求方向下的身体体现66
第四节 残缺的爱-迷失方向的身体体现75
第五章 身体体现的价值变迁与认同差异84
第一节 青少年身体体现的因素分析84
第二节 价值变迁与身体体现关联性分析99
第三节 认同差异与身体体现关联性分析120
第四节 特殊体现与师长态度位移历程分析147
第六章 检视与省思158
第一节 研究历程的发现158
第二节 理论对话与真情唿吁164
第三节 研究限制172
第四节 后续研究与未来发展173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份174
二、英文部份176
附 录
附录一 青少年次文化身体体现研究参与者基本资料表179
附录二 青少年价值变迁、认同差异与次文化身体体现深度访谈大纲182
附录三 访谈同意书184
附录四 研究参与者(老师)基本资料表与访谈大纲185
附录五 访谈内容编码分析表186
表 图 目 录
图2-1:青少年社会价值?认同差异与次文化身体现理论分析架构32
图3-1:青少年身体体现与价值变迁及认同差异关联之研究架构36
表3-1:受访者青少年基本资料表一览表42
表5-1:受访青少年实际身体体现与期望体现情形一览表85
图5-1:A1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86
图5-2:A2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87
图5-3:A3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88
图5-4:B1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89
图5-5:B2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0
图5-6:B3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1
图5-7:C1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2
图5-8:C2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3
图5-9:C3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4
图5-10:D1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4
图5-11:D2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5
图5-12:D3受访者照片与期望体现画像96
照片5-1:青少女刺青104
照片5-2:日本视觉系青少年110
照片5-3:视觉系艺人「雅主义」111
表5-2:受访师长基本资料表一览表147
自序
我本身是位学生外在穿着及生活行为的管理者,在高中服务时期许多学生远远看到我来,自知服仪不整而拔腿就跑,或当下会立刻检视自己衣着,并把外露上衣扎好,等回到教室再把衣服露出来。调任大专校院服务,学生服仪自主,与青少年学子互动的重心则着重在心理层面的部份了。因此,进入他们内心世界辅导学生身心问题,在我服务单位的领域?是很重要的职责,几年下来经常面对外型五花八门学生的互动中,终于慢慢成就了探索本书的机缘。
不论是在高中或大专院校时期,从种种迹象显示:现代青年学子身体自主的声浪与速度,远超过我预期的想像,举两个例子:一、近日报载台南某中学集体在司令台脱下制服长裤的诉求事件,以及电影艋舺拨映后传统刺青商机,也跟着这股热潮有大发利市之现象。以上两则,都让我连结到与探索本书中12位青少年所表述的内容中,真实感受到他们 了突显自主权而借由身体所发出内心吶喊之声,有不谋而合之处。
如今,我在学校从事学生辅导工作已历十二载,要非常感谢许多年轻学子,愿意接受我的辅导并倾诉心声;在他们身上许多地方,我彷彿看到以前年轻时的自己。虽方式不尽相同,然而,青少年因单亲、疏离、交友不慎等因素所产生复杂的心理与行为不当问题,都非单一因素所造成。因此撰写本书,期望青少年们能借此增进自我了解;成人社会也增加一分面向去认识现代青少年,并有助于教辅人员更清楚了解青少年行为取向,以强化辅导的周延性。
多元及资讯传拨社会变动太快了,眼前的事物太多,使得忙碌的老师及 家庭生计疲于奔命的父母,被压抑的没时间深入去了解滚动中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而许许多多的青少年也在这个混乱时空之中,以身体言语显露了心理端倪。
本书叙述或结果有不周全之处,望请各界加以指正!在编写过程?,让我最感头疼之处,是如何让12位故事中主角对自己期望达到的身体体现,以自画像的方式呈现出来,所幸在本校学生林诗敏同学巧手的协助之下,才得以绘出受访者所认可的体现方式,在此特别感谢她的大力帮忙,使本书得以真实呈现。借此因缘,我要特别感谢东吴大学副教授叶肃科博士,在他循循善诱与谆谆教导下,使我在撰写本书领域有莫大的收获,在此衷心感谢。
祈愿孩子们的未来,你我一同关怀与努力
梁明义
我是一个喜欢在阅读中寻找共鸣的人,而这本书的名字,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它提到了“生命转折故事”,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我一直认为,人生是由无数个小小的选择堆砌而成的,而有些选择,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有些“出格”的选择,往往会成为人生的重要分岔路口。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一个叛逆的少年,在一次冲动之下,在手臂上纹下了一个大大的图案,这个图案从此伴随着他,提醒着他曾经的决心;一个曾经迷茫的少女,通过穿环来寻求一种身体上的掌控感,以此来对抗内心的不安;又或许是某种文化的熏陶,某种亚文化的吸引,让他们觉得拥有这些印记,才能真正融入某个群体,找到归属感。我特别好奇的是,这些年轻人,他们在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内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思考?是爱慕虚荣,还是追求自由?是逃避现实,还是拥抱自我?我相信,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去挖掘这些故事背后的情感内核,去展现这些外在的“印记”是如何与他们内在的成长需求紧密相连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身体装饰的书,更是一本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寻找自我的深刻寓言,我期待从中获得力量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故事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感到着迷,尤其是在青少年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往往充满了冲动和实验性。书名中提到的“刺青、穿环、纹身印记”,在我看来,都是青少年在探索自我、定义身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极端但却能留下深刻痕迹的方式。我设想,书中的故事,或许会围绕着一些关键的“转折点”展开。比如,一个少年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挫折后,选择用一个纹身来象征自己的重生;又或者,一个女孩为了摆脱童年的阴影,通过穿环来给自己一种“重塑”的感觉。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的不仅仅是这些身体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去挖掘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纠葛、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内心深处的挣扎。我期待能看到,这些“印记”是如何成为年轻人与自己对话、与世界沟通的一种独特语言,又是如何帮助他们完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关键蜕变。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是一次深入了解当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机会,一次对“成长”二字进行深刻解读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也不像那些过于通俗的青春小说,它介于两者之间,带着一种引人深思的质感。我从事的职业需要我时常接触不同年龄段的人,也让我对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提到的“刺青、穿环、纹身印记”,这些在我看来,往往是年轻人用来表达自我、寻求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我设想,书中的故事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这些行为本身,而是会深入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或许,某个角色因为家庭的压力,选择了用纹身来标记自己的叛逆;又或许,某个角色在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后,选择将对方的名字纹在身上,以此来纪念;甚至,可能有一些故事会探讨,这些“印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是如何被看待,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着这些年轻人的社会交往和人生选择。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个体故事,串联成一个关于青少年生命转折的宏大叙事。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当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一个独特视角,我迫不及待想要从中窥探那些隐藏在身体印记下的,复杂而又真实的成长轨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粗犷而又充满艺术感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一直对年轻人独特的表达方式很感兴趣,也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转折点”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名字恰好戳中了我的点,它不仅仅是关于身体上的印记,更像是关于心灵深处的烙印,那些让他们成为今天自己的关键时刻。我猜想,书里可能会讲述一些年轻人因为某种冲动、某种信念,或者某种想要证明自己的愿望,而选择在身上留下永久的痕迹。这些印记,或许是反叛的象征,或许是追求个性的宣言,又或许是一种与过去告别的仪式。我期待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这些外在的改变是如何影响了他们内心的世界,如何促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年轻人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的?是深入的采访,还是敏锐的观察?无论如何,我已经被这个封面和书名勾起了无限的遐想,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纹身、穿环和印记背后的,鲜活而又动人的生命故事。它让我开始思考,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是否也存在着那么一些不那么显眼的“印记”,它们或许不是看得见的,却同样深刻地塑造了我们。
评分我是一个对流行文化和社会现象很敏感的人,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看来,“刺青、穿环、纹身印记”,这些曾经被视为边缘甚至禁忌的行为,如今却在年轻人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身份表达。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解读这些现象?它是否会讲述一些年轻人,因为对某种音乐、某种艺术风格,或者某种价值观念的狂热追随,而选择用身体印记来彰显自己的归属感?又或者,是否会探讨,当这些年轻人面临社会歧视或者误解时,他们是如何坚持自我,又是如何通过这些印记来寻找力量的?我期待的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堆砌,而是能够有深入的社会观察和心理分析,能够揭示这些“印记”背后所蕴含的,关于青春期焦虑、关于身份认同危机、关于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复杂议题。我想,这本书或许会挑战我们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叛逆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接纳的心。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些真实的情感,去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生命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