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与另一个孩子不同,而且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个体。他们可以在每一天都用不同的面貌或者花样来搞得每一个家长哭笑不得。
做父母说难很难,说容易却也容易,只要你能保持冷静,多一点耐心,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很快解决的。
只是人都容易犯一个小毛病──关心则乱。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别让我们因为爱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忘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初衷:我们只是希望他能过得更好,而不是真的想要去伤害他。
当我们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让自己的父母同样头痛的孩子,而只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说话、做事的方法的时候,简单的「保持冷静和多一点耐心」也会变得很难做到。我们常说对人要将心比心,对孩子也是一样,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问题,其实很多生气也就都会变得没有必要。
认真地面对自己的孩子,别因为他的年龄小就敷衍他,认真地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话,也许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到孩子的思维方式,和他做事的根本动机。
和孩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真的还有很多很多,也许我们直到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我们也学不过九牛一毛。但是,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改变自己,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那我就有勇气告诉别人,我是一个称职的爸爸或者妈妈。
编者简介
殷乐遥
主修英国文学,毕业后曾担任人力资源专案经理、培训公司培训专员等职,出于对文字的喜爱,后离职成为专业撰稿人,笔耕不辍,在文章杂志中均有诸多作品。
前言
一、我希望……
1. 小邋遢
2. 博士与球员
3. 亲师恳谈会
4. 「赶班」记
二、成长的天空
1. 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2. 破坏王
3. 倒楣鬼
4. 「状元」
三、爸爸是国王,妈妈是皇后
1. 大人的王国
2. 「狼外婆」
3. 成绩单
4. 写不完的作业
四、家有小精灵
1. Morning call
2. 「温度」和「风度」
3. 晚安,宝贝
4. 我不是孔融
五、人是铁,饭是钢
1. 小小营养师
2. 诗迷宴
3. 爱心也是法宝
六、他是「坏孩子」
1. 小煳涂虫
2. 放学以后
3. 学校霸王
4. 「最佳」损友
七、出门在外
1. 变形金刚的诱惑
2. 美味的路边摊
3. 週末去郊游
4. 张阿姨家的水晶猫
八、头痛?头痛!
1. 人体复读机
2. 「一网打尽」
3.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4. 青苹果的味道
九、疑难杂症
1. 倔脾气
2. 谎话精
3. 失败乃成功之母
4. 小气鬼
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1. 一山难容二虎
2. 妈妈的委屈
3. 可怜的「爸爸」
4. 孩子的危机感
十一、生气也有理
1. 妈妈的眼睛
2. 爸爸的背影
3. 消失的爸爸
【后记】永恆的挑战
前言
做个不会生气的父母,这个要求看起来似乎很奢侈。毕竟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其中不乏那些会令你火冒三丈的状态。
不过,别着急!凡事皆有可能不是吗?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抛开一切疑问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你以「人是……」造十个句子。(例如: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种动物、人是善良的、人是复杂的……等等。)注意!一定要把这十个句子写下来。
请暂时不要看下面的文字,写好了再看。
写好了之后,请用「我是」两个字来代替「人是」这两个字,把你写下的十个句子唸出来。(例如: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种动物、我是善良的、我是复杂的……)
接下来,请用「孩子是」三个字来代替「人是」这两个字,把你写下的十个句子唸出来。(例如: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种动物、孩子是善良的、孩子是复杂的……)
现在你的心里面有没有一点点的感触呢?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内心镜子」──我们都是人,孩子也是人。人,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有七情六欲,大人有情绪,孩子也会有情绪;大人有做错事的时候,孩子当然也会有。而最容易牵动我们情绪的,往往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比如说我们的孩子。
因为我们总是会对孩子寄予了最丰厚的期望:我们会为了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和成长而欣喜自豪,也会为了孩子小小的一声咳嗽而忧心记挂,当然更会为了孩子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而怒火中烧……;太多的期望却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带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本不需承受的压力。
其实,谁家的孩子不是当宝贝一样地宠着呢?谁又忍心真正地伤害孩子呢?正确的教育方式,正确的与孩子说话的方式和行为,相信大家都已经学了很多。但是,当人到了气头上的时候,往往又会口不择言,或者忍不住出手让孩子吃痛几下。这些语言和行为,也许一不小心就会在无意间给孩子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或深或浅的印痕。
更何况生气、发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如何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他们的行为不那么尽如人意的时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愤怒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呢?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育儿类书籍中最有分量的一本。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一直在摸索中前进,也走了不少弯路。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用真诚的语言,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情绪是信号”的观点。我以前总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当成一种“缺点”,努力去隐藏和压抑。这本书让我明白,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在提醒我们,有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有些地方需要调整。它鼓励我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逃避。 其中关于“父母的自我成长”的章节,让我深受启发。我之前总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的发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父母的自我成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阅读、学习、运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魅力、更有智慧的人。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传染”的解释。当我心情不好时,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变得烦躁不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一点,并且教我如何打破这种负面情绪的循环。它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孩子的情绪之前,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迷茫和无助。我不再把育儿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充满爱和成长的过程。它让我明白,做一个“不生气”的父母,并不是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然后用爱和智慧去引导孩子。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评分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这本《做个不生气的父母:别让情绪影响你的教育大计》,真是相见恨晚!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每天都在鸡飞狗跳中度过,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这本书真的像一股清流,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倡的“情绪觉察”的重要性。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很少去思考自己当时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这本书引导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比如在孩子挑战我底线的时候,我能识别出自己正在经历的是“挫败感”、“愤怒”还是“焦虑”,然后才能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其中关于“同理心沟通”的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说“我好难过”,我可能会说“有什么好难过的,你又没有受伤”。这本书教会我,要先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即使我们不认同他的行为,也要先肯定他的情绪。我尝试着去回应“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效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 我还喜欢书中关于“自我关怀”的章节。我以前总觉得,当了妈妈之后,自己的需求就不重要了,要为孩子牺牲一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只有当我先照顾好自己,我才有能力去照顾好孩子。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比如每天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时间,或者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放松的事情。 这本书并没有教你成为一个“圣人”,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智慧、更懂得爱自己的父母。它让我明白,情绪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去管理和转化它们。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焦虑,也更有信心去面对育儿路上的各种挑战。
评分我一直是个比较容易焦虑的家长,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拨开了迷雾。它不是那种告诉你“必须怎么做”的刻板教材,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充满理解的方式,引导我去思考。 书中关于“情绪界限”的阐述,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我以前总觉得,孩子的情绪就是我的责任,他哭了,我必须立刻安抚;他闹了,我必须想办法制止。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的情绪是属于他自己的,我需要做的不是“控制”他的情绪,而是“陪伴”他度过情绪。这让我意识到,我也可以有自己的情绪,而且不一定需要为孩子的负面情绪负责。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积极强化”的例子。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放大孩子的错误,而忽略了他做得好的地方。这本书提醒我,多去发现和赞美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我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关注点,从“你又错了”变成了“你这次做得真棒”,孩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沟通技巧”的实用方法,比如“非暴力沟通”的一些理念,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平和、更尊重的语言去和孩子交流。我发现,当我说出“我希望你……”而不是“你必须……”,孩子更能接受我的建议。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让我意识到,育儿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段“旅程”。我不再那么执着于“完美”,而是更愿意去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它让我从一个“焦虑型”家长,逐渐变成了一个“平和型”家长。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真的非常接地气,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讲的都是一些遥不可及的理论。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有点幽默的笔调,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我之前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天生就不适合当妈妈,因为我总是控制不住地发脾气。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其实是可以习得的能力,不是天赋问题。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风暴”的处理。我家孩子有时候会突然间情绪失控,嚎啕大哭,无论我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以前我都会被他的情绪带着走,然后自己也跟着崩溃。这本书里提供了一个“暂停”的技巧,让我学会了在孩子情绪爆发时,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给他空间,而不是立刻去“解决”问题。这个看似简单的做法,却让我发现,孩子的情绪风暴反而会自己慢慢平息。 书中对于“完美父母”的误区的剖析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全能型的妈妈,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结果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还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这本书告诉我,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孩子不完美,才是真正健康的育儿观。它让我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另外,作者在讲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情绪反应时,也给了我非常具体的指导。比如,她详细阐述了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等不同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情绪模式,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不再把一切都归结为“孩子不懂事”。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育儿指南,它不仅仅教你如何“不生气”,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你建立一个更健康、更积极的亲子互动模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育儿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多的启发!我一直以为为人父母就该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情绪什么的,能压就压,能忍就忍。结果呢?自己憋得内伤,孩子也受了无形的伤害。这本书就像及时雨,让我意识到,做一个“不生气”的父母,并非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要学会如何理解和管理情绪,然后用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锚定”的讲解。以前孩子一哭闹,我整个人就跟着焦躁起来,然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变成了火上浇油。这本书教我如何识别那些容易触碰我情绪的“点”,并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甚至可以是一些小小的仪式感,比如深呼吸、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或者只是给自己一个微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技巧,却能极大地改变我面对孩子情绪时的反应模式。 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操方法。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期”,我之前一直觉得这是孩子“不听话”,是故意跟我作对。但作者用了很多心理学原理来解释,原来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必然阶段。书里提供的具体沟通策略,比如“倾听优先”、“表达理解”、“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我尝试了几次,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再觉得被对抗,而是感觉到被尊重,沟通的顺畅度大大提高。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我不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管教”上,而是更加关注如何建立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书中有很多关于“积极肯定”和“情感连接”的建议,比如每天花几分钟和孩子进行一次“高质量陪伴”,即使只是聊聊学校的趣事,或者一起做个小游戏。这些瞬间积累起来,真的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坚固和温暖。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育儿技巧,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我开始认识到,我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我的育儿质量。当我能够平和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时,我才能更有耐心、更有智慧地去面对孩子成长的挑战。它让我明白,做一个“不生气”的父母,不是要求自己变成圣人,而是成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爱自己和爱家人的成年人。这本书,真的值得每一个希望拥有更美好亲子关系的父母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