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兵荒马乱之后,廖伟凡突然成了一个单亲爸爸,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必须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搞定!
恐怖!会是你一开始的错觉;抓狂!大唿小叫!会是你必经的过程;溺爱!乱乱给!会是你无计可施的烂方法!
而后,他必须要做一个重大的决定,是要继续这种爸爸鬼吼乱叫,而孩子鬼混乱跑的生活,还是当一个能享受做父母乐趣的爸爸。
孩子总是会和我们预期中的有所差距,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三不五时」会做些错事、会出些状况,父母亲的智慧和耐心就备受考验。
孩子考坏了、孩子说谎了、孩子作弊了、孩子失恋了、跟孩子吵架了……,廖伟凡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修练再修练。
慢慢地,他学会忍耐,走一个半小时的路来平息怒气,解除可能引爆亲子战争的引信;慢慢地,他学会爱的表达,亲手准备爱心便当、写信,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关怀;慢慢地,他学会闭紧嘴巴,停止我的杂唸,用身教、用行动去做孩子的示范;慢慢地,他学会放下坚持,开放我的心胸,让孩子去大胆尝试生命中各种可能;慢慢地,他松开保护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碰壁,去体会人生的道理,慢慢地,他愿意花上两三年的时间,等待孩子慢慢去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
最后他成了一个「心口如一」的爸爸,一个能相信、陪伴、鼓励、导正孩子的爸爸。
孩子们也变了,他们变得乐观、变得积极、变得有自信,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开始自我负责。
这本书,记录着廖伟凡这些年来的所有体悟、所有失误和所有感谢。跟孩子们共同经历过的大事、小事、甚至无聊事,期望所有父母都能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用对的方法爱孩子,享受做父母的乐趣,品尝生命最甜美的果实。
作者简介
廖伟凡
知名节目五灯奖主持人,现任佳音广播电台、复兴广播电台、台北广播电台主持人。广播、电视主持功力一把罩的他,曾有九年,身份是单亲爸爸,父兼母职。曾经,他也为孩子的功课不好心急如焚;曾经,他为孩子作弊伤透脑筋;当孩子开始交异性朋友,他必须费尽心思,为自己和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天下父母会遇到的教养问题,廖伟凡都遇到了,他透过问专家、阅读教养书、与孩子互动中,摸索出独门的「廖伟凡教养经」;经过多年反覆的「修练」,现在他已经成为孩子心中最信任的好爸爸。
推荐序 孩子能让父母看见自己──黑幼龙
自序 献给全天下的爸爸妈妈──廖伟凡
第一章:学业成绩没那么重要
1.别把成绩当成人生的全部
2.懂得放大孩子的长处
3.成功或失败让孩子自己负责
4.除非孩子主动想读书,否则说再多都没用
5.该玩的时候玩,别让孩子读成书呆子
第二章:阅读能力──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营造亲子共读的环境
2.不限制孩子的阅读自由
3.让阅读变成一件高度释放的事
4.别把阅读和唸课本混为一谈
第三章:别让孩子输在品格的起跑点上
1.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才不会和人起冲突
2.有傲慢的父母,就有傲慢的孩子
3.孩子犯错时,是证明有多爱孩子的时候
4.父母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向你道歉
5.说到做到,孩子才会相信父母
6.别让孩子变成生活白痴
7.孩子要能细心看见别人的需求
第四章:别怕和孩子谈性说爱
1.最好的两性示范,是父母用行动表达爱意
2.庆祝孩子们的初恋开学日
3.提早为孩子的两性互动打预防针
4.帮孩子认可自己独特的价值
5.因材施教男孩女孩不同「性」
第五章:每一次挫折,都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1.别让孩子以为世界上只有「我」最重要
2.与孩子分享伤痛,跨过离别难关
3.沮丧时,要懂得转移注意力
4.分享旧恋情,陪孩子走过失恋低潮
第六章:父母不是孩子的领航员,是避风港
1.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发光点
2.被迫补习学才艺,学习不会有乐趣
3.做家事能带给孩子成就感
4.设好失败底限,孩子才不会怕失败
我的爸爸是个酷角色──廖育瑄
我的超人爸爸──廖珊珊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那种略带沧桑感的字体和色彩搭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怀旧情结。仿佛一个古老的盒子被打开,里面装着的是关于成长、关于家庭、关于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过去。我翻阅《爸妈,都是你把孩子搞成这样》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强烈的共鸣。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贴近生活,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的大道理,而是用一种平实却充满力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我看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影子,看到了父母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本书没有将父母塑造成完美的“圣人”,也没有将孩子描绘成无辜的“受害者”,而是呈现了一种真实的生活图景,在那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也都在犯着属于自己的错误。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它却给了我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一种能够与过去和解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那种略带卡通又带着一丝黑色幽默的插画,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作为一个曾经的“被管孩子”,看到“爸妈,都是你把孩子搞成这样”这个书名,简直是心有戚戚焉,仿佛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宝盒。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期待着书中是否能揭示那些年父母种种“神操作”背后的逻辑,或者只是单纯地对童年时光进行一场辛辣的“吐槽”。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父母的“罪状”,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描写,勾勒出了一个普通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那种微妙又充满张力的关系。文字的叙述节奏感很好,读起来很流畅,很容易让人代入其中,回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些既委屈又好笑的经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孩童心理时的细致入微,那种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单纯和固执,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着读着,我开始反思,那些在孩子眼中“不可理喻”的父母行为,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是否有着另一番解读?这本书,似乎在邀请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曾经的自己和那个曾经的家。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而《爸妈,都是你把孩子搞成这样》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从纸张的触感,到章节的划分,再到文字的编排,都透露出一种精心设计的考究。书中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仿佛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却始终带着读者向前。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情感和复杂的亲子关系,具象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原生家庭”的探讨,它并没有将过去的经历视为宿命,而是强调了当下和未来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教育方式,固然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以及他们与世界的互动,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甩锅”手册,也不是一本“讨伐”指南,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如何成长、如何与过去和解的书。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仿佛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拿到这本《爸妈,都是你把孩子搞成这样》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我以为它会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育儿“反思录”,充斥着大道理和空洞的理论。然而,书本的质感和扉页上的那段引文,却悄悄地颠覆了我的预设。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孩童般的直接和率真,却又时不时地流露出成年人的洞察力。整本书就像是一系列精心编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家庭、不同父母、不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关于“家长里短”的描写,比如饭桌上的几句对话,一次看似平常的争执,都充满了烟火气,也充满了潜在的“戏剧性”。读到某些情节时,我甚至能闻到仿佛来自童年的饭菜香,听到客厅里电视机的声音。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指责谁,而是以一种温和却又犀利的笔触,展现了亲子关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枝末节,以及它们是如何一点点地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成长轨迹。它让我开始思考,在父母的“爱”与“管教”之下,我们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
评分我一直觉得,亲子关系是一种非常奇妙且复杂的化学反应,充满了未知数和不可预测性。当我看到《爸妈,都是你把孩子搞成这样》这本书时,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本能够深入挖掘这种复杂性的作品。书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父母-孩子”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互动”本身。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父母的言行如何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或者缠绕不清的藤蔓。我尤其被书中的几段关于“无声的沟通”的描写所打动。很多时候,父母的爱和期望,并没有直接地说出口,而是体现在日常的每一个微小动作中,而孩子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这种“意会”式的交流,有时会产生误解,有时也会成为最坚实的纽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对话”。它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去重新理解父母的苦心,以及自己曾经的迷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