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人世间还有许多时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你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你,死亡对活着的人有何启示,而活着时又要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揭开了意识的各个层面、存有的各个层面、灵性的各个层面,这些层面都超越了我们向来看成是自我的个我意识。它揭开了临终是一段自然开悟的历程,一段最终会回归真我的返家之旅。它指引我们一步步地开敞自己,走入存有的深层,也指引我们如何与自己一度从中脱身而出的存有本源重新融合。
本书的写法非常简洁透澈,作者用简单的文字说复杂的意思。在第一章以综合苏菲、西藏生死观的精要说出「死亡是安全的」,作者把死亡当作能量的蜕变,死亡的过程即是物质身的能量转化,人归返至另一种能量体系。但是人类因为发展心智自我,遮蔽了存有之光,使得我们寓居于世的时候只看到世界的现实,而不见万物所居的更大本体。第二章以超个体心理学的观点说明我们的心智自我是如何长出来的。第三章,作者用苏菲神学提出更大的灵性图像,指出人们逐渐由心智自我的消退而发展出灵性的诸阶段。第四章则以肯恩.威尔伯的心理学思维,鉅细靡遗地描述心智自我的毁败过程,人的性格如何与阴影整合,身体与心智整合、我与非我整合、生与死整合。第五章,作者离开理论的说明,从陪伴临终者实际经验指出,死亡可以不是悲剧而是恩宠。第六章提出各种修行的方法。最后四章则与临终照顾有密切关系。作者倾一生的经验,将她在临床观察的现象与一般临床指标(如KPSS)接应起来,详述病人临终的每一阶段的身心灵状态。第八章的内容对所有陪病的家属、医护人员、志工都非常重要,由于讲得十分具体切实,临终弥留的氛围充满恩宠,令人感到临终的幸福。--余德慧(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本书特色
※作者以自己多年陪伴临终者的经验,结合超个体心理学、佛教等东西方智慧传统,详实叙述临终时刻的身心变化,不仅为临终者及其家属朋友带来深深安慰,为从事安宁疗癒工作者提供了睿智而动人的解说,更缓和抚慰了我们对死亡的无限恐惧。
作者简介
凯思林.辛 Katheen Dowling Singh, Ph.D.
专攻超个体心理学与灵性传统。在一篇受访的文摘上,她说自己之所以有幸从事安宁疗护的工作,除了超个体心理学的启蒙,以及持续三十年以上默观经验的帮助,还得归功于1974年康乃迪克州沸沸腾腾的安宁疗护运动,她深深撼动于:「生命走到尽头之际,人终究能朝向灵性发展而去。」在佛罗里达安宁病房工作六年当中,她看见难以言喻的美丽境界,感觉自己是真实又深刻的存在,因为陪伴临终病患的过程中,很难去说是「谁」在付出,又是「谁」伸出双手帮助了谁。目前,她除了持续陪伴临终病患走上恩宠满溢的回归旅程,也积极参与各种推动安宁照护的运动、演讲,和听众分享她的丰富经验。
《好走:临终时刻的心灵转化》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的角落里翻到的。封面设计很素雅,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标题,反而有种沉静的力量。拿到手里,感觉书页的质感就很好,翻阅的时候没有那种粗糙感。其实我一直以来对生死这个课题都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有点回避的态度。觉得离自己还很遥远,但内心深处又隐隐觉得,这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这本书的名字“好走”,听起来就有一种温暖的期许,好像不是在谈论死亡的沉重,而是在探讨一种如何安详、有尊严地离开的方式。
评分最近和一位长辈的身体状况不太稳定,经常要往医院跑,心情也跟着起伏。在这种时候,我特别能体会到,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其实是多么宝贵。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它不是那种贩卖焦虑的书,也不是那种告诉你如何“活出精彩”的励志读物。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用一种非常平静、细腻的笔触,讲述着生命尽头可能出现的种种面向。我尤其好奇,在这样一种人生最终的关卡,人的心灵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恐惧、悔恨,还是释然、升华?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探索的可能性。
评分我平常其实不太喜欢读一些过于哲学的书籍,总觉得有点遥不可及。但是《好走》这本书,我感觉它更贴近生活,更具实践性。它不是在空谈理论,而是通过一些很生活化的故事或者案例,来阐述一些关于临终关怀、心灵准备的观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与至亲在最后时刻好好告别的建议,或者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帮助生命中的重要的人走完最后一程。毕竟,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它牵动着太多人的情感和回忆。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活在世上,很多时候都在为“生”而奔波,但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死”。这可能是因为我们都习惯了逃避,或者觉得谈论死亡是不吉利的。但这本书的名字“临终时刻的心灵转化”,让我觉得它触及了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转化”的?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还是宁静的?是结束,还是另一种开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坦然地面对生命的终点,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即将离开的生命。
评分拿到《好走》这本书之后,我并没有立刻开始阅读。我把它放在床头,时不时会翻一翻目录,或者看一两句话。每次翻阅,都有一种莫名的平静感。我知道,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结局,但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这个结局并非一定要伴随着痛苦和恐惧。它可能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一种心灵的洗礼。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全貌,也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具智慧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包括那个最终的告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