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读万券书更要行万里路,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数张照片」。「环游世界」在一百多年前,西方的冒险家是以「探险」的心态来进行,要达成是很艰鉅的。现代化的文明建设,环游世界已经不再困难,不过已环游世界的人很多,但愿意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分享的较少。
未来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必是文化大国,文化本质上是一个大题目。人们在兵荒马乱中企盼文化,在世俗实务中唿唤文化,在社会转型中寄意文化,都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整体性的定位和精神路向,是重要的知识,致有许多客户在认知与了解。因资讯的发达顾客能取得的资料很多,他们的知识水准普遍颇高,谈话内容及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也更难以满足。与顾客交往、沟通、找话题,充实文化水平,是行销同仁应具备的相关知识,但取得与阅读都不易。
笔者参访四十国着名世界遗产、教堂、寺院、清真寺、博物馆、美术馆…等二百多处见闻,详细的以文化角度介绍。更少见的是,出国行前功课一节:含旅游摄影心得与档案管理、浅读世界文化史、了解圣经故事、阅读希腊、罗马神话、参考佛教、道教史、探讨美术史、预习音乐与戏剧、认识建筑及世界遗产理念与发展历史、台北故宫等。
本书并是将一百多本书籍资讯、实地参访、专业级的亲拍出色照片(应是发心作公益,神赐奇蹟好运)…等精华浓缩,书市很少有同类作品。更难得的是均经各领域学者指导改正,举凡:摄影、佛教、圣经、回教、建筑、音乐、美术、世界遗产、台北故宫文物等专家学者。
拙作更重视的是教育意义,在最前面的目录中对世界最大及着名的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等110所)、博物馆(法国罗浮宫等60多处),就能一书了然。而且是到巴黎等环球各地现场拍摄的真迹,与国外名画到台北借展,如:法国罗浮宫的蒙纳丽莎、奥赛美术馆的拾穗,大家需排队好几小时,看到的据说还是复制品,其价值是不同的;书中其他三百多张精彩的或奇蹟照片,亦均是远渡重洋现场拍照。
作者简介
林高志
1946年--台北人,历任合库银行襄、副、经理、资讯室副主任等,兼任金融员训院、台银、北企、上海、富邦、扶轮社、狮子会、双连教会、各企业20余单位财经等课程讲师。投稿经济日报、新生报、大华晚报、中华日报、经济杂志、台银月刊、合库刊物等,撰写财经等专题近百篇。
担任圆山分行经理期间,应用文化行销、屡获各大媒体报导,被宗教领袖等誉为:「比基督徒还基督徒、精神实在令人感佩愿神纪念、祝福您所做的一切、守护文化的中山区瑰宝」。退休后曾任台北市中山区志编纂委员、松年大学博学班生活艺术课程兼任讲师、现任行政院文建会文化资产守护员、永盛文化公园主题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志工及文化旅游、摄影作家。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拓展,更多的是一种思考的启迪。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是真正体验它的关键。而《环游世界文化导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介绍,更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日本的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描述东京的繁华或者京都的古韵,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读“侘寂”美学,那种在不完美中寻找极致之美的哲学。读完之后,我再看一些日本的庭园设计、茶道表演,甚至是一些日常器皿,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种“由表及里”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而是在与一个个文化进行深入的对话。书里还提到了许多关于不同国家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的对比,比如在一些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又有哪些侧重。这种对比让我对自己的文化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方式。它让我明白,我们看到的许多行为,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人文非常感兴趣的人,平时喜欢看一些纪录片或者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但总觉得缺乏一种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的视角。《环游世界文化导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在介绍欧洲的某个古老城镇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建筑的风格或者年代的考证,而是会追溯到那个城镇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它是某个重要贸易路线的节点,或者是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讲述方式,让那些冰冷的史实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看到了历史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地域文化。我记得在读到关于南美洲的部分,作者将印加文明的辉煌与西班牙殖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分析了这种交融对当地社会、宗教、语言带来的长远影响。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非常吸引人。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世界的模样,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碰撞的结果。这本书就像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不同文明的来龙去脉,理解它们是如何演变至今的。
评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视野的教学资源。《环游世界文化导览》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描写,以及作者对不同文化之间联系和差异的深刻洞察,都为我在课堂上讲解相关内容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食物与文化”的篇章,作者将一道道看似普通的菜肴,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意大利面的起源,或者印度咖喱的演变,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在讲解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当地饮食习惯时,我就可以引用书中的例子,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以海鲜为主,而有些地方则偏爱谷物。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国家节日习俗的介绍,比如中国春节的家庭团聚,或者墨西哥亡灵节的纪念先人,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文学的趣味,我相信它一定能成为我课堂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能帮助我的学生在心中播下热爱文化、尊重差异的种子。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本来没抱太大期望。旅行类的书市面上太多了,要不就是纯粹的景点介绍,要不就是作者的个人游记,感觉都差不多。但当我翻开《环游世界文化导览》时,我真的被惊艳到了。它没有上来就罗列什么“必去景点”或者“最佳美食”,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娓娓道来。我记得我读到关于摩洛哥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只讲马拉喀什的喧嚣集市,而是深入探讨了当地的柏柏尔文化,那种古老而淳朴的生活方式,以及伊斯兰教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甚至引用了一些当地的谚语和故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地域魅力。更难得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当地节日、习俗的讲解,比如斋月期间的宁静与虔诚,或者开斋节的欢乐与团聚,这些细节让我对这些遥远的国度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认识。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但又比普通游记更有深度,真的能让你在阅读中体会到文化的不同,感受到世界的多彩。我开始觉得,旅行不应该只是打卡拍照,更应该是心灵的洗礼和对未知的好奇。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厚度让我有点望而却步,我担心它会像很多百科全书一样,内容庞杂却缺乏趣味性,或者过于学术化,让人难以消化。但当我开始阅读,我才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环游世界文化导览》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并没有试图面面俱到,而是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非洲部分,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某些部落的仪式、音乐,或者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展现了非洲大陆丰富多元的文化景观。作者的文字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有一种在跟随作者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感觉。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轶闻,比如某个国王的奇特爱好,或者某个发明背后的故事,这些都让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愉快。它让我感觉到,作者是真的热爱这些文化,并且愿意将这份热爱分享给读者。这本书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让我得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暂时抽离出来,去感受那些遥远而迷人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