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逐渐成为老年化的社会。香港人的长寿,已居世界前列,这是经济生活日益富裕和卫生保健知识日益普及的成果,香港人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医疗保健知识及常见病的自我调理方法。关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方面的保健知识与常见问题,均可在本书中获得解答。
除政府和医生有责任加强对医疗保健知识、疾病的自我调理方法的宣传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市民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医疗保健知识及常见病的自我调理方法。本书就是为了强调「自我照顾」的重要性而写成,内容介绍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方面的保健知识,丰富而全面,希望读者更懂得爱护身体健康。
书中谈及的保健知识是十分广泛和非常丰富的,如:中国人体质有哪些特点?虚不受补的道理何在?为什么要练脑?食人参要懂得哪些知识?睡眠有哪些知识和怎样正确对待失眠?运动能医病吗?癌症的特征在哪里?神经衰弱有哪些表现?小儿如何餵药?便秘会引致哪些害处?多食糖为何会致病……所有问题,均在本书中获得解答。
作者简介
岑鹤龄中医师
广东顺德人。三十年代后期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五十年代中期转习西医,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兼通中西两套医学。自一九五七年起在广东省立中医院任内科主任,并被聘为广州中医学院副教授,前后工作达三十七年,后期到香港行医。岑医师探求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界中享誉。岑医师于中医药事业方面成绩优异,曾获广东省政府颁授「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衔。
岑医师工余着书立说,曾先后在《明报》、《大公报》、《星岛日报》等多份报刊开辟专栏和撰写文章,论述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知识,着作甚多。其主编之《中医内科》一书,在全国行销数十万册。
作为一个对中医一直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入门的书籍。《中医保健百科》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它没有一上来就灌输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最关心、最熟悉的生活习惯入手,一点点引导我走进中医的殿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四季养生”的讲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在书中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它详细地阐述了不同季节人体生理变化的特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作息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比如,在春天,它会建议我们多吃一些能够舒展阳气的食物,并且要注重“春捂”,避免着凉。这些看似微小的建议,却蕴含着中医“天人合一”的深刻哲学。书中对“运动养生”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并不是简单地鼓励我们去做运动,而是会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我一直以为运动就是跑步、瑜伽,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中医提倡的运动,更注重“形神合一”,比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调理气血,安抚心神。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认知框架,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拿到《中医保健百科》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养生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甚至有些误导。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比如,讲到“艾灸”,它不会简单地说“艾灸治百病”,而是会深入浅出地解释艾灸的原理,为什么它能驱寒、活血,以及哪些穴位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甚至连艾灸的禁忌都说得明明白白,让我对这个古老而神奇的疗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都有腰腿疼痛的老毛病,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理想,看到书中关于“穴位按摩”的讲解,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书中的指导,每天按摩几个特定的穴位。没过多久,我惊喜地发现,疼痛感明显减轻了,活动也变得更加自如。这本书的优点还在于它的系统性,它不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的养生方法,而是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健康体系。它让我明白,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实践的过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辨体质”的部分,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大致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然后根据体质特点进行相应的调理,这种个性化的指导让我觉得非常实用。
评分我一直认为,中医是一种神秘而遥不可及的学问,充满着各种我看不懂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然而,《中医保健百科》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友善和直观的方式,将中医的精髓展现在我面前,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和一位慈祥的长者对话,他耐心地解答我心中关于健康的种种疑问。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相当出色,图文并茂,清晰明了。比如,在介绍各种药材或者食材的功效时,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精美的插图,让我对它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容易记住。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食疗”的章节,它并没有列出一些珍贵难寻的食材,而是选择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材,并且详细讲解了它们各自的药用价值和适用人群。我一直对“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感到困惑,书中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并且提供了相应的食疗方,比如,风寒感冒可以用葱姜红糖水,风热感冒可以用薄荷菊花茶,这些简单易行的方子,让我在家就能轻松应对小病小痛。此外,书中对“经络养生”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经络名称,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让我明白了经络在人体内的运行规律,并且提供了简单易学的疏通经络的方法,比如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和拍打手法。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医的“治未病”理念非常认同,但苦于缺乏系统的指导,《中医保健百科》这本书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领我认识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它所介绍的养生方法,都是贴近生活、易于操作的。比如,书中关于“足部按摩”的讲解,就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知道泡脚对身体好,但书中详细列出了脚底不同部位与人体脏器的对应关系,并且指导了具体的按摩手法和力度,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保健。我曾有过胃部不适的困扰,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在读到书中关于“脾胃调养”的章节后,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且学会了几个简单的健脾胃的穴位按摩方法。令人惊喜的是,我的胃部不适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调理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对“常见病症的居家调理”的详细介绍。它并没有鼓励读者自行诊断和治疗,而是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辅助性的居家调理方法,并且明确指出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可靠。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从“高高在上”变得“触手可及”,并且真正地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的智慧来守护自己的健康。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被各种养生资讯轰炸的普通人,最近入手了这本《中医保健百科》,本来只是想随便翻翻,没想到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堆砌名词、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把中医的精华娓娓道来。比如,它并没有一开始就讲什么复杂的经络穴位,而是从我们最熟悉的“吃”和“睡”入手,告诉你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选择食物,怎么调整睡眠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我一直以为吃得健康就是少油少盐,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了“因人而异”的道理,同样是感冒,体寒和体热的食疗方子竟然完全不同,这一下子就解决了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惑。更惊喜的是,它还讲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揉腹”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书中却详细解释了揉腹的顺序、手法和适宜的时间,并且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这个手残党也能轻松学会。读完关于“情志养生”的部分,我更是豁然开朗,原来很多小毛病都跟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书中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调节方法,比如听音乐、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看似“无用”的小技巧,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