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新体白话长篇小说是张资平于1922年2月出版的《沖积期化石》,故本书以1922年2月至1949年10月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为经,以创作者对该作品的创作阐述以及读者对该文本的接受阐释为纬,作全面史料性的文献编年。
本书详尽地搜集整理了散见于民国报刊上关于新体长篇小说的短论、广告、序言、题跋、书信、书评等文字,以原文附录与观点摘要的方式加以提炼辑录,创作与批评互动的体式,从第一手资料真实全面地呈现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从发轫到成熟的创作历程与接受轨迹,对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特别是长篇小说研究及其传播接受研究、批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
陈思广(1964-)
男,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中国现当代小说及作家研究。主要着述有《战争本体的艺术转化——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战争小说创作论》。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填补了我心中一个巨大的空白!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文学,特别是那些构思宏大、视角广阔的长篇小说情有独钟,但苦于资料分散,阅读体验总是碎片化的。而《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949)》简直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宝藏之门。从1922年那一个个带着时代烙印的作品开始,我仿佛能清晰地看到中国长篇小说在那个动荡年代是如何孕育、成长,并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书目,更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时间长河,每一年的节点都承载着时代的脉搏和文学的呼吸。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些书名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是哪些作家,用他们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出那个时代的众生相?我尤其好奇,那些被历史风沙掩埋过的佳作,是否也能在这部编年史中重见天日,再次被我们所珍视和阅读。这不仅仅是对文学史的梳理,更是对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挖掘与呈现,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不得不说,当我翻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949)》的那一刻,就被它所展现出的磅礴气势所折服。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小说目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以编年体的形式,将1922年至1949年间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清晰的脉络般呈现在我面前。每一年的标注,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更是那个时代文化思潮的缩影,是社会变迁在文学创作上的折射。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作家们是如何以笔为剑,以文字为舟,在时代的浪潮中搏击。我期待着在这本书的引领下,能够系统地梳理那些曾经辉煌过的长篇巨著,了解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感受它们的艺术成就。特别是那些我可能错过的、未曾涉足的作品,能在编年体的清晰指引下,找到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并有机会去发掘它们独特的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零散的文学星辰,汇聚成一片璀璨的银河,让我能够以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轨迹。
评分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一本书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而《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949)》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直接灌输给我某个观点或结论,而是提供了一个扎实、有序的框架,让我能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1922到1949,这三十余年的跨度,恰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关键、也极其复杂的时期。我一直在寻找一条能够理清这段时期长篇小说发展脉络的线索,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设想着,通过这本书的编年体例,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历史阶段,长篇小说的题材、风格、主题是如何演变的。例如,在战争年代,文学是否会更加关注现实批判?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小说的形式又会有哪些新的突破?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承载着民族苦难与希望的作品,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成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开启一段深度阅读之旅的邀请函,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拿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949)》时,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绝对是一部“按图索骥”的神器!我平时阅读文学作品,总喜欢追根溯源,了解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以及它们与时代的关系。这本书的编年体结构,对于我这种有“历史强迫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能想象,从1922年开始,我将沿着时间轴,一步步地“拜访”那些伟大的长篇小说。我想知道,在那个思想解放、社会变革的年代,作家们是如何用长篇巨著来回应时代的呼唤,又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承载起如此厚重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集零散的书讯和评论,而是可以直接进入一个精心构建的文学时间隧道。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优秀作品,并挖掘出更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为我接下来的阅读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面貌,长篇小说是绕不开的关键。它们往往体量宏大,能够承载更丰富的内容,也更能反映出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949)》这本书,恰恰就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以严谨的编年体,将1922年至1949年间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的引领下,系统地梳理那些在我心中已经有初步印象的作品,并深入了解那些我闻所未闻但可能同样价值非凡的长篇小说。我尤其想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长篇小说的创作又呈现出怎样不同的特点和主题?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系统、更全面、更具历史纵深感的方式,去感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中绽放出的独特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