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小科学家 3 3分钟完成的60道超简单实验

厨房里的小科学家 3 3分钟完成的60道超简单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学实验
  • 儿童科普
  • 亲子互动
  • STEAM教育
  • 趣味实验
  • 厨房实验
  • 动手能力
  • 益智游戏
  • 科学启蒙
  • 生活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绝不失败!所有材料随手可得!
第一次做实验就成功,保证看到神奇效果!

  将柠檬汁加入牛奶中,会有什么结果?
  煮菜切剩的马铃薯和洋?,还会不会发芽?

  厨房里有好多学科学的好材料,
  请跟着书中简单又安全的步骤,
  见证出乎意料的结局,保证比魔术还精采!

  浓度、折射、界面活性剂等科学原理,
  不再是复杂难懂的文字理论,
  请大家务必试试这些容易操作,
  又美味可口的点心实验吧!

  厨房对亲子而言,是最方便的实验室。
  那里有许多可以用来实验的材料,
  像是砂糖、水果、蔬菜、鸡蛋、冰块、寒天粉、
  水、牛奶、果汁、小苏打、醋、咖哩粉、
  纸杯、吸管、宝特瓶、微波炉……。

  这本书便是利用厨房里的材料,
  用趣味猜谜的方式,
  为大家介绍许多像是变魔术般令人惊喜的实验。

  这些实验简单又容易完成,
  很适合拿来当做寒暑假的科学实验题材。

  爸妈跟小孩一边玩,
  一边体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奇妙科学现象。

本书特色

  最活泼的自然教学法

  1.书中的Q&A活泼有趣,实验步骤简单,结果又出乎意料的精采。
  2.利用随手可得的简单材料探讨科学原理,适合亲子共同边做边玩。
  3.假期学习不中断!不但学会科学常识,也学会制作美味的料理,一举两得。

审订者简介

郑永铭

  毕业于台师大物理系、化学研究所,曾经担任台北市教育辅导团资讯教育科辅导员,台北市教育局中小学创意竞赛规划委员,台北市建国中学物理教师等职务,并经常出席全国中小学创意教学研习之讲座,及海崃两岸中小学资优研习营之讲座。目前为公视「下课花路米」、「流言追追追」等节目的科学顾问。

厨房里的神奇魔术:探索家庭日常的科学奥秘 一本激发好奇心、用厨房的寻常之物探索奇妙科学原理的入门指南。 在这个充斥着高科技和复杂仪器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最触手可及的科学殿堂——我们的厨房。本书将带您走进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用最简单、最安全、最常见的食材和工具,揭开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蕴含深刻科学原理的现象。我们相信,科学并非深奥的理论,而是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观察与思考。 第一章:酸碱平衡的奇妙舞蹈——探秘食物的pH值 核心理念: 万物皆有酸碱,通过简单的试纸或天然指示剂,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厨房中各种物质的酸碱特性,并理解这种特性在烹饪和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主题:自制天然pH试纸与酸碱反应的视觉盛宴 1. 红色卷心菜的变色魔术: 卷心菜,这种餐桌上常见的蔬菜,隐藏着一种天然的酸碱指示剂——花青素。 操作步骤: 将红卷心菜切碎,用热水浸泡后过滤出紫红色的汁液。这是我们的“指示剂溶液”。 观察与记录: 分别在几个小杯中倒入少许白醋(酸性)、小苏打水(碱性)和纯净水(中性)。滴入卷心菜汁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酸性液体会变成鲜艳的红色或粉色,碱性液体则会变成蓝色甚至绿色,而中性水保持紫色。 科学解析: 花青素的分子结构在不同pH值的环境下会发生电子重排,导致其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波长发生改变,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直接展示了分子结构如何影响宏观的视觉效果。 2. 柠檬汁与小苏打的“火山爆发”: 这是最经典的酸碱中和反应,但我们将深入探究其反应速率和气体产生量。 操作步骤: 在一个碗中放置适量小苏打(碳酸氢钠),然后缓慢、分批地倒入柠檬汁(柠檬酸)。 深入探究: 比较使用冷水或热水溶解小苏打后的反应速度,观察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在固定体积的酸碱溶液下,产生的气泡量(二氧化碳)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科学原理: 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相应的盐。理解这不仅是“冒泡”,更是物质之间通过交换质子(H+)实现的化学转变。 3. 蛋壳的溶解与钙的释放: 操作步骤: 将洗净的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白醋中浸泡数日。 观察与思考: 蛋壳逐渐变软甚至消失,水中留下的液体富含钙离子。这揭示了酸性物质如何溶解碳酸盐。思考这对胃酸消化食物中钙质的意义。 --- 第二章:乳化与悬浮的艺术——食物的稳定结构 核心理念: 为什么油和水不能轻易混合?蛋黄和沙拉酱又是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的?本章探索了表面张力、胶体和乳化作用,这些是制作完美酱汁和烘焙食品的关键。 实验主题:自制稳定乳液与探究表面活性剂的力量 1. 制作永不分离的沙拉酱: 乳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均匀混合的胶体体系。 角色扮演: 在这个实验中,油是“油相”,醋或柠檬汁是“水相”,而蛋黄(含有卵磷脂)充当“乳化剂”。 操作步骤: 缓慢地将油滴入蛋黄和醋的混合液中,同时用打蛋器持续快速搅拌。重点在于“慢滴”和“快搅”。 对比观察: 制作一组不加蛋黄的油水混合物,观察其快速分层。对比加入乳化剂后的稳定性。 科学解析: 卵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端和亲油端,它像一座桥梁,将水分子和油分子包裹起来,形成稳定的微小液滴,阻止它们重新聚集成大液滴。 2. 肥皂泡的秘密与表面张力: 虽然肥皂不总是在厨房核心区域,但清洁剂是厨房科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操作步骤: 制作不同浓度的洗洁精溶液,尝试吹出最大的肥皂泡。 深入探究: 观察在水中滴入少量盐或糖后,肥皂泡的持久性有何变化。 科学原理: 表面活性剂(如洗洁精)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从而更容易形成薄膜。盐分会影响水分子的排列结构,进而影响薄膜的稳定性。 3. 淀粉凝胶与糊化现象: 操作步骤: 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玉米淀粉或面粉在水中逐渐变稠的过程。 对比分析: 制作一个冷水淀粉悬浮液(“非牛顿流体”,即欧不裂)和一个加热后的淀粉糊。用手指快速敲击两者,感受它们的反应差异。 科学解析: 淀粉颗粒在加热吸水后,内部结构膨胀、破裂,释放出长链分子,这些分子相互交织缠绕,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液体变成果冻状。 --- 第三章:热力学的传递与转变——从煮沸到冷却 核心理念: 热量如何在食物中传递?为什么有些食物需要长时间慢炖,而有些则需要快速加热?本章聚焦于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守恒。 实验主题:热传导效率的比较与蒸汽的力量 1. 锅具材料的导热竞赛: 不同的金属和材料导热性能差异巨大。 实验材料: 准备相同厚度的铝箔、不锈钢片和玻璃片(或陶瓷片)。 操作步骤: 在三块材料的中心点滴上等量的蜡,然后用同一热源(如吹风机的热风或蜡烛火焰的边缘)均匀加热。 观察与结论: 观察蜡先融化的材料,确定其导热性最佳。这解释了为什么炒锅通常由高导热性的金属制成。 2. 沸水的对流与热传导: 操作步骤: 在一个透明玻璃杯中装满冷水,小心地在杯底放入几粒食用色素(如蓝色)。将杯子放在热源上缓慢加热。 视觉追踪: 当底部开始受热时,观察色素的移动路径。你会看到热的水流上升,冷的水流下降。 科学原理: 热量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在液体中快速传递。温度较高的水密度降低而上升,温度较低的水密度增大而下沉,形成稳定的循环,直到整体温度均匀。 3. 结晶过程中的潜热释放: 操作步骤: 将纯净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小心地将其倒入一个干净、光滑的玻璃容器中,静置冷却。尝试“过冷水”现象。 诱导结晶: 在过冷水(温度低于0°C但仍是液体)中,轻轻投入一粒冰晶或晃动容器。观察水体瞬间结冰的过程。 科学解析: 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时,需要释放出“潜热”(凝固热)。如果散热过程缓慢,水可以保持在液体状态。一旦诱导点出现,分子快速排列成晶体结构,瞬间释放能量,周围温度会略微上升。 --- 第四章:气体的奥秘——膨胀、压力与发酵 核心理念: 烘焙中的蓬松来自于气体;开瓶汽水中的“嘶嘶”声是压力释放。本章探讨气体在厨房系统中的作用,包括理想气体定律的初步概念。 实验主题:利用酵母观察气体产生与压力变化 1. 酵母“呼吸”的力量: 酵母(活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是面包膨胀的根本动力。 操作步骤: 准备三组温暖的糖水溶液。A组加入干酵母;B组加入小苏打;C组只加糖水。静置观察体积变化。 定量观察: 将溶液分别倒入带气球的瓶口中。测量气球在不同时间段的膨胀程度。 科学探究: 比较不同温度下的酵母活性(例如,一组放在冰箱,一组放在温暖的窗台)。高温是否会“杀死”酵母? 科学原理: 酵母分解糖分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导致容器内气压增加,将气球吹起。 2. 压力锅的秘密与水的沸点: 思考实验: 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煮饭需要更长时间?(虽然本书不进行高压实验,但可通过讨论引出原理。) 概念阐述: 液体沸腾的本质是其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压力锅通过密封增加锅内压力,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使食物在更高的温度下被烹饪,缩短了烹饪时间。 --- 结语:厨房,最好的科学实验室 本书旨在证明,最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并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您的橱柜、冰箱和水槽就是最好的实验室。通过细致的观察、谨慎的记录和不断的提问,您不仅能掌握烹饪的艺术,更能深刻理解我们生活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拿起身边的工具,开始您的厨房科学探索之旅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盐的实验
1 将盐倒入蔬菜中,会有什么结果?……7
2 将蛋白倒入水中,再加入盐搅拌,会有什么结果?……9
3 将盐倒入果汁汽水中,会有什么结果?……11
4 将盐加入冰水中,冰水中的果汁会产生什么变化?……13

水果的浮沉实验
5 将各种水果放入水中,哪一种水果会沉下去?……15
6 将水果去皮再放入水中,哪一种水果会沉下去?……17
7 使水果结冰再放入水中,哪一种水果会沉下去?……19
8 将水果切成一半再放入水中,哪一种水果会沉下去?……21

水的实验
9透过水珠看草莓,会看见什么影像?……23
10 透过洞中的水膜看小蕃茄,会看见什么影像?……25
11 将原本贴在水杯后的叉子拿远,使叉子远离水杯,会看见什么?……27

紫色高丽菜的实验
12 用紫色高丽菜的汁液来煮蒟蒻丝,会有什么结果?……29
13 将醋淋在变蓝的蒟蒻丝上,会有什么结果?……31
14 用紫色高丽菜的汁液来煮白饭,会有什么结果?……33
15 将各种东西淋在紫色稀饭上,会有什么结果?……35
16 将各种东西加入紫色高丽菜的汁液中,会有什么结果?……35

洗碗精和肥皂的实验
17 将胡椒粉撒在水上,再滴入洗碗精,会有什么结果?……37
18 将洗碗精滴入水中,原本浮在水面上的钱币会产生什么变化?……39
19 用肥皂在色纸上画图,再将色纸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结果?……41
20 将肥皂浸入浮在水上的油,会有什么结果?……43

柠檬的实验
21 将柠檬汁抹在钱币上面,会有什么结果?……45
22 让柠檬皮的汁沾附在保丽龙上,会有什么结果?……47
23 将柠檬汁加入牛奶中,会有什么结果?……49
24 将醋加入牛奶中,会有什么结果?……51

蔬菜的浮沉实验
25 将茄子和红萝卜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结果?……53
26 使砂糖溶于水中,茄子和红萝卜会出现什么变化?……55
27 倒入沙拉油,茄子和红萝卜会产生什么变化?……57
28 将蔬菜放入浓糖水、水及沙拉油分层的液体中,会有什么结果?……59

鸡蛋的实验
29 将生鸡蛋放入热红茶中,会有什么结果?……61
30 将生鸡蛋放入水中,撒入盐并搅溶,会有什么结果?……63
31 将去除蛋黄与蛋白的蛋壳放入醋中,会有什么结果?……65
32 将生鸡蛋放入醋中,静置两天后,会有什么结果?……67

食用色素的实验
33 色水会产生什么变化?……69
34 将色水冷冻结冰,会有什么结果?……71
35 将花朵放入两种颜色的色水中,花朵的颜色会产生什么变化?……73
36 将满天星的茎部浸泡在红色的色水中,会有什么结果?……75

微波炉的实验
37 将起司片放入微波炉加热,会有什么结果?……77
38 将切成薄片的马铃薯放入微波炉加热,会有什么结果?……79
39 将牛奶糖放入微波炉加热,会有什么结果?……81
40 将软糖放入微波炉加热,会有什么结果?……83
41 将糖果放入微波炉加热,会有什么结果?……83

沙拉油的实验
42 将沙拉油倒入杯中,玻璃制的耐热搅拌棒会出现什么影像?……85
43 将水倒入杯中,玻璃制的耐热搅拌棒会出现什么影像?……87
44 将附有刻度的耐热玻璃杯放入沙拉油中,会看见什么影像?……89

吉利丁的点心实验
45 棉花糖放入哪一种饮料中会溶化?……91
46 哪一种点心放入微波炉加热后会溶化?……93
47 将哪一种水果放在果冻上,果冻就会溶化?……95
48 将各种水果放入果冻液中,制作果冻。结果会如何呢?……97

吐司的实验
49 将钖箔纸放在吐司上,再放入烤箱烘烤,会有什么结果?……99
50 将吐司按压出图形再放入烤箱烘烤,会有什么结果?……101
51 用水在吐司上写字再放入烤箱烘烤,会有什么结果?……103
52 用柠檬汁在吐司上画图再放入烤箱烘烤,会有什么结果?……105
53 用葡萄柚汁在吐司上画图再放入烤箱烘烤,会有什么结果?……107

蔬菜厨余的实验
54 将切下来的白萝卜头浸泡在水中,会有什么结果?……109
55 哪一块马铃薯会发芽?……111
56 洋?的哪一个部位会发芽?……113
57 将各种蔬菜的弃渣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结果?……115

花期的延长实验
58 将两朵花分别放入水及果汁汽水中,哪一朵花开得较久?……117
59 将两朵花分别放入醋及牛奶当中,哪一朵花开得较久?……119
60 将两朵花分别放入加洗碗精的水及柳橙汁中,哪朵花开得较久?……121

科学实验报告的汇整方法……12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以前帶孩子做實驗,總覺得好像要準備一堆有的沒的,還要擔心安全問題,有時候光是找材料就讓人頭痛。但這本《廚房裡的小科學家3:3分鐘完成的60道超簡單實驗》,光是「廚房裡」這幾個字就讓我眼睛一亮,整個降低了門檻。你知道的,現代小孩都很聰明,但也常常沉迷在3C產品裡,雖然偶爾也會玩玩具,但能讓他們親自動手、觀察、思考的活動真的很少。而這本書的「3分鐘完成」和「60道超簡單實驗」的組合,完全就是為忙碌的現代家庭量身打造的。想像一下,週末的早晨,不用趕著出門,就可以在家裡,利用洗碗精、醋、小蘇打這些平常就在廚房裡的「魔法道具」,跟孩子一起變出有趣又充滿科學原理的小驚喜。而且「超簡單」三個字,聽起來就是零失敗率,不用擔心搞砸,孩子也不會因為太難而喪失興趣。我最喜歡的就是那種能把抽象的科學概念,透過簡單的實作,變得具體而有趣的學習方式。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而且這扇門還開在最方便、最熟悉的地方——我家廚房!真的太讓人期待了,希望孩子們能在書裡的實驗中,找到學習的樂趣,也養成愛觀察、愛提問的好習慣。

评分

這本《廚房裡的小科學家3:3分鐘完成的60道超簡單實驗》,聽起來就是一本能夠解決家長痛點的「神書」!我家裡有個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注意力又不太持久的小朋友,每次想找些能讓他們感興趣的活動,都覺得花樣不多,或者太複雜。這本書的「3分鐘完成」這個概念,簡直是救世主!孩子們的專注力能夠維持多久?3分鐘,剛剛好!而且「60道超簡單實驗」,這意味著我們有足夠多的選擇,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當下的心情來挑選。最讓我感到興奮的是「廚房裡」這三個字,代表著我們不需要為了實驗而東奔西跑,也不用擔心弄得家裡一團糟,所有的材料都唾手可得,非常方便。而且「超簡單」這個詞,消除了我對實驗難度的顧慮,我相信大人小孩都能夠輕鬆上手,一起享受動手做的樂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的孩子,在玩樂中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學習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拉近我們親子之間的距離,在每一次的小實驗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评分

老實說,每次看到市面上有些兒童科學書籍,都覺得有點「距離感」,那些精美的插圖、看起來很專業的實驗器材,有時候反而讓家長覺得壓力很大,擔心自己做不好,或者怕花了大錢買了材料卻做不出效果。但《廚房裡的小科學家3:3分鐘完成的60道超簡單實驗》,完全顛覆了我對兒童科學書的印象!「廚房裡」這三個字,瞬間把我拉回現實,也讓我鬆了一口氣。畢竟,誰家的廚房沒有醋、小蘇打、麵粉、雞蛋這些東西呢?這些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用品,竟然能夠變身成有趣的科學實驗,這本身就充滿了魔力。而「3分鐘完成」和「60道超簡單實驗」更是讓人覺得「這根本就是為我設計的吧!」的感覺。不用長時間的準備,不用耗費大量的時間,就能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最重要的是「超簡單」,這讓我覺得即使我不是科學背景出身,也能自信地帶著孩子一起玩,一起探索。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複雜的理論,而在於它所激發出來的好奇心和動手做的樂趣,這才是培養孩子科學精神最好的開始。

评分

我必須說,《廚房裡的小科學家3:3分鐘完成的60道超簡單實驗》這個書名,真的是太太太貼心了!作為一個職業婦女,每天下班後要顧小孩、煮飯、做家事,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更別說要額外安排時間做什麼「特別」的活動。但這本書的概念,完全把我解放了!「廚房裡」就代表著隨手可得的材料,不用額外購買,也不用擔心清潔問題。「3分鐘完成」更是神隊友等級的描述,意味著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能體驗到科學的樂趣,甚至可能只是利用等電鍋煮飯的時間,或是晚餐後的一點空檔,就能跟孩子一起完成一個小實驗。60道實驗的數量也很豐富,足夠孩子們玩上好一陣子,每次都能有新鮮感。而且「超簡單」三個字,讓我很放心,我對科學的理解也是皮毛,但有了這本書,我就可以變成孩子的小小引導者,一起動手操作,一起觀察結果,一起討論為什麼會這樣。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也能增進親子互動,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寶貴時光。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把這本書帶回家,讓我的廚房變成孩子們的專屬科學實驗室了!

评分

哇!光看書名就覺得超吸引人耶,《廚房裡的小科學家3:3分鐘完成的60道超簡單實驗》!家裡有小孩的爸媽應該都知道,小孩最喜歡問「為什麼」了,而且一問起來就沒完沒了,有時候真的回答到有點詞窮,但又想啟發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解決了我的大問題!「廚房裡」這三個字太貼切了,感覺就是把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東西變成實驗素材,不用跑大老遠去買什麼奇怪的器材,也不怕弄得一團糟,畢竟廚房本來就是個充滿各種「魔法」的地方嘛!「3分鐘完成」更是救星,對於時間比較緊湊的家庭來說,真的是福音,不用花一整個下午,甚至不用犧牲午休時間,就能跟孩子一起動手做,而且還有60道實驗,這數量聽起來就夠玩一陣子了,每天一個,一個月都不會重複!「超簡單」這三個字則是讓我安心的關鍵,畢竟我對科學也不是什麼專家,但又想跟孩子一起探索,這樣簡單易懂的實驗,應該能讓大人小孩都輕鬆上手,最怕那種寫得落落長、看不懂的說明,或是做起來複雜到不行,最後搞得大人小孩都灰心喪志。總之,這本書的定位非常精準,完全打中我的需求,期待它能點燃孩子心中的科學火花,也讓我這個「科學小助教」更有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