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我比任何时候都还爱妳--
见证爱情的乌托邦
文@钟文音(作家)
这本薄薄的情书,让我的心蒙上厚厚的爱意,让我的眼睛瞬间得了爱的沾黏症。
这样的情书能够让世人读懂吗?我其实带着怀疑。毕竟世人对生命的「终点」还很迷惘,而「爱情」这样的字眼,在普遍庸俗化的当代世界,它还能被秤出重量吗?
然高兹秤出了属于自己的爱情重量。
短暂的爱情近乎潜海的乙醚迷幻,而高兹的爱情不是这样,他认为「和妳在一起」是唯一的本质。对D.的爱是他存在的一切…
这年高兹八十四岁,太太八十三岁,两人在一起五十八年。
这些数字是有意义的,这数字标志的是「爱情漫漫长路下的超高难度」。五十八年的爱情,依然炽热,依然新鲜如昨,这是怎么样的爱情?于是我们得读读《最后一封情书》…
他们的爱,仍让我大吃一惊且继而怅然,情可生可死,爱可倾城倾国,世人都说爱,但爱的保鲜期太短。别说D.已是八十二岁了,且还是个生病的老婆婆,但在高兹的眼里仍是美丽动人,他的情书开头就抓住了我的眼光:「妳将要八十二岁了。身高缩了六公分,体重只剩下四十五公斤,但妳依旧美丽、幽雅、让人动心。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五十八年,我却比任何时候都还爱妳。」
这样饱满的恋人絮语,是否可以抚慰我们对爱的不信任与不安全感,是否可以解放我们对身体青春的眷恋?爱情能否终老原来无关身体衰老崩毁与否,高兹示现了爱的高度是「一切的本质」。
生生世世的爱情遭逢,也许要靠缘分或者神谕的钦点。然而这种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高兹这个铁汉哲学家则以生命做出了一个柔情的见证。一生都在为左派运动与为劳工无产阶级发声的高兹以为人的「自由时间」是必要的活动,临终他也以这样的决定来换取恋人自由的私密时光。无论舆论如何,高兹和D.作了自己生命的决定(应该说是爱情互属的决定),他们承担了自己爱情的苦与乐,旁人已无权置喙一语。
「生命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高兹早已明白这一点,所以六十岁就退休,他领悟到工作二十三年的报社场域没有人会不舍他的离去,连他自己都不会不舍。他决定和妻子共度余生,「和妳在一起。」是他活着的原因与本质,「我无法想像妳不在了,我还能继续写东西。」这句话很堪玩味,写作是高兹的生命,而唯一能剥夺高兹放弃生命的只有D.。
朋友依高兹遗言将这对恋人骨灰一起撒在他们家的花园里,我掩卷时想着:这座花园应该常有蝴蝶在其上飞翔吧。
恋人的专属之地,旁人的目光都是多余的。
高兹这位毕生都在寻找乌托邦的哲人,最后没有实现社会乌托邦,但却为世人见证了爱情的乌托邦。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台北的某个独立书店里发现《最后一封情书》的。当时被它那种朴实无华的封面所吸引,感觉这不像是一本流水线生产的书。拿到手里,翻开扉页,就有一种被文字所包裹住的感觉。这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制造的冲突,而是用一种非常平缓的叙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情感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另一种可能,不是那种轰轰烈烈,而是更像是一种细水长流,一种在时间考验下依然存在的羁绊。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的描绘非常到位,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那种隐藏在心底的思念,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不经意间的情感流露,那些曾经错过的机会,都随着书中的情节在我脑海中浮现。它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惊喜,但却是一种温润的触动,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安静地讲述一个与你息息相关的故事。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了《最后一封情书》。当时就被它简约又不失深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然后好奇地翻了几页。第一印象是,这不像是我平常会读的类型,但越看越觉得有味道。它没有那些过于狗血的桥段,也没有太多的浪漫幻想,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写照,一种在岁月沉淀后的淡淡忧伤,又带着一丝丝希望。作者的笔触很细腻,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绪变化,那种压抑的情感,那种不为人知的思念,都通过文字一点一点地渗透出来。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故事之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与主人公一起经历着那些心路历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醇厚和甘甜。而且,它也引发了我很多关于爱情、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决定和情感。这种能够引发读者内心共鸣的作品,绝对是值得推荐的。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是两个月前在诚品书店翻到的,当时就被书名吸引住了,《最后一封情书》,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我平时其实不太读爱情小说,总觉得有些情节太过于戏剧化,或者太过伤感,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拿到手里的时候,它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还有封面设计,都透着一股复古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藏着什么。拿到书的那个周末,我正好有个悠闲的下午,泡了杯花草茶,就窝在沙发里开始读。一开始,我以为会是那种很直白的爱情故事,但随着情节的展开,我发现它更像是在描绘一种情感的沉淀,一种在时间流逝中慢慢发酵的细腻情愫。作者的文字很有画面感,仿佛我能看到故事里的场景,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波动。很多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到位,不是那种刻意去渲染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有时候读到一些段落,会忍不住停下来,想象书里的人物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又会做些什么。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种对情感、对人生的思考。
评分老实说,我当初买《最后一封情书》的时候,没抱太大的期待,觉得书名有点俗套,怕内容也一样。没想到,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恋,也不是那种三角恋的狗血剧情,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内敛、深沉的情感叙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细腻的情感纠葛,那种欲说还休的暧昧,都写得特别到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情感,那些曾经的遗憾,仿佛都随着书中的文字被唤醒了。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让人觉得拖沓,也不会过于仓促,每个情节的推进都恰到好处。而且,书里的语言风格也很有味道,不是那种华丽丽的辞藻堆砌,而是朴实中带着力量,让人读来格外舒服。我觉得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一种很棒的阅读体验,能够触动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分我当时是在一个咖啡馆里,看到邻桌的客人正在看这本书,书名《最后一封情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就顺手借来翻了一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宁静,文字里没有过多的情绪波动,却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能够一点一点地触动人心。它描绘的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爱情,而是更贴近生活,更符合我们普通人情感轨迹的故事。有时候,我会觉得书里的主人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纠结与挣扎,都让我们感同身受。作者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场景的描绘,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仿佛带着某种寓意,让人在不经意间陷入沉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放慢速度,细细地品味每一个字句,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它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视觉冲击,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痕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能够让你在平静中找到共鸣,然后去思考更深刻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