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常有人提起住在台南的荣耀感,我心里颇多感触也深受感动。我就任市长八年来,一心想追求的就是,让每位台南市民有做台南人的骄傲与光彩,所以举凡市容重整、古蹟维护、观光推动、环境治理、商业辅导,无不尽心尽力。而这些年来,市政团队的努力,以及市民的配合,让我内心充满感激。
府城是台湾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庙宇祠堂、官署城防、老街聚落、书院洋房等各类古蹟,砖瓦木石都弥漫历史的沉香,这具有文化纹理的历史古都,我心中一直认为要好好珍惜与维护。我过去常说,要把台南建设成台湾的京都,这必须是把文化都市的构图具体落实,使街道巷弄间浸润着人文的气息,所以文化季的活动、文化园区的规划、艺文团体的展演、园艺环境的整修、古蹟的赋活、寺庙社区的艺文耕耘……,都是落实我当初心里的目标,这些成果,应该是有目共睹。
但是文化都市的构图,并不是只有硬体建设与展演,内在文化肌理的酝涵实更为重要,文学创作与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八年来,府城文学奖与作家作品集的各项活动,我都亲自参与,正是为表达我对创作者的敬意与对此活动的重视,这十六年来,这些文学活动也卓然有成。
本年度府城文学奖特殊贡献奖是由白萩获得,白萩是台湾诗坛重要的作家,他的新诗〈雁〉可谓脍炙人口,许多文学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都深受其作品影响,此次获奖乃是实至名归。此外,今年各类参选稿件有现代诗、散文、短篇小说、台语儿童绘本、台语文学—散文,类型丰富,尤其对本土语言的推动,更有其独特性。
本届「府城文学奖」与「南台湾作家作品集」是台南县、市合併前的最后一届,回顾这十六年,感谢艺文界前辈鼎力相助,许多名作家与学者对府城文坛有很多贡献,如叶石涛、叶笛、赵云、林瑞明、吕兴昌、龚显宗、陈昌明、马森等前辈,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令人感激。另外,叶馆长与图书馆员工尽心推动,使这些文学盛事得以顺利进行,相当感谢。
台南独特的荣耀,是大家共同完成的,感谢与我一起努力过的朋友,辛苦留下的美好成果,是我心中感动的记忆。
市长序 台南市长◎许添财 4
处长序 台南市文化观光处处长◎刘怡苹 6
│文学特殊贡献奖
评审推荐文 米街的香颂──贺白萩◎林瑞明 10
得奖者简介 16
得奖感言◎白萩 17
│现代诗奖
现代诗组评审序 偷得诗意无限◎吴达芸 20
现代诗组正奖 算盘──记:在台南高商的珠算课震撼 ◎丁瑞愉 26
现代诗组贰奖 热兰遮情书◎陈榕笙 29
现代诗组佳作 站在岬角上的偷诗贼◎潘景新 32
现代诗组佳作 卫民街◎王正良 35
│散文奖
散文组评审序 府城特色的散文篇章◎陈万益 40
散文组正奖 典型在夙昔,墨香盈府城◎杨淑媛 44
散文组贰奖 琴灰漫舞◎胡鼎宗 54
散文组佳作 南方手记◎林佩苓 64
散文组佳作 跟您说话◎翁丽修 74
│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组评审序 暧昧或明晰◎舞鹤 88
短篇小说正奖 暑天里的搬家行动◎包垂萤 90
短篇小说贰奖 鸟儿子◎李锌铜 120
短篇小说佳作 老王◎柯勃臣 142
短篇小说佳作 虚构◎邱雅萍 172
│台语散文奖
台语散文组评审序 正港 e 母语文学首都◎吕兴昌 200
台语散文正奖 灶鸡 a◎陈正雄 204
台语散文贰奖 幸运草◎林美丽 216
台语散文佳作 雾影◎陈镇旭 224
台语散文佳作 欲去叨位走揣失落的情歌◎李秀 230
总评 永在起──跑途中◎龚显宗 240
我通常不太容易被批评性的文章打动,但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中的几篇评论文章,却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其中一篇,它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而且视角非常独特。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地说教,而是深入到文化的根源,去探讨那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和时代特征。他提出的观点往往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能够引发读者非常强烈的思考。读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作者的洞察力而感到惊讶,仿佛他看穿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象,直指事物的本质。这本书让我对很多曾经不以为然的现象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学会了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绝对是一本能够“启蒙”读者的好书。
评分我一直对府城文学奖的作品充满期待,而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里的几篇科幻小说,更是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以为科幻小说都是关于外星人、宇宙飞船之类的,但里面的这几篇,却更加关注科技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未来的社会形态。尤其是那篇关于“意识上传”的故事,它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当我们的意识可以脱离肉体存在,我们还是我们吗?人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他并没有沉迷于技术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情感的探讨上。读到故事结尾,主人公面临的抉择,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人”?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且引发深度思考的佳作。
评分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我真的从头到尾翻了好几遍,越看越觉得,哇,府城这片土地,真的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了。我尤其喜欢那篇描绘老街巷弄日常生活的短篇小说,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不得了,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旧时代气息,还有街边小吃摊传来的诱人香味。他不是直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通过那些细微的动作、微小的表情,还有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一点点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读的时候,我脑子里不自觉地就浮现出我小时候在台南巷子里穿梭的情景,那些斑驳的墙壁,老旧的招牌,还有偶尔从窗户里传来的阿嬤的叫卖声,一切都活了过来。更难得的是,故事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起伏,但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暖,却像潮水一样慢慢渗透过来,久久不能散去。让我反复思考,原来生活中的点滴,那些平凡的瞬间,才是最动人的。
评分我必须说,我对于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里的几篇叙事诗,真的感到非常震撼。尤其是那首以“日据时期台湾人身份认同”为主题的作品,作者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历史的重量,又饱含着一种深沉的诘问。他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选择了最朴实、最直接的语言,去触碰那些被压抑、被遗忘的集体记忆。读到那些描绘被强行改变名字、被禁止使用母语的段落时,我真的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痛楚,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被剥夺的岁月。但同时,诗中又充满了不屈的反抗精神,那种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依然顽强生长、寻找自身根源的生命力,让我觉得无比敬佩。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和作者一起穿越了时空,去感受那段历史的脉搏。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府城文学奖的作品,总是有种特别的味道,像是嘉南平原上吹来的风,带着稻谷的清香,又夹杂着海边的咸湿。这次的《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也没让我失望,其中有几篇关于社会议题的散文,写得真是入木三分。我特别欣赏其中一篇,它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日益疏离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异化。作者没有空泛地指责,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入手,比如手机屏幕上闪烁的光,社交媒体上虚假的繁荣,还有那些即使身处人群,内心却依旧孤单的时刻。他用一种近乎冷静的观察,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读完之后,我放下手机,望向窗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我们离彼此,可以这么近,又可以这么远。这本书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文学作品,能够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而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里的几篇成长小说,就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那篇关于青春期迷茫与探索的故事,作者的笔触细腻且真实,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他没有回避青春期的懵懂、冲动,以及那些不被理解的孤独。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试探,还有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那些关于友情、爱情的片段时,我能感受到那种纯粹而又青涩的情感,那种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能开心一整天,也因为一点点误会就能伤心欲绝的心情。这本书不仅是对青春的回忆,更是一种对成长的致敬。它告诉我,即使犯错,即使迷茫,只要勇敢向前,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评分这次读《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几篇关于历史记忆与地方叙事的作品。作者们像是考古学家一样,一点点地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关于府城过去的故事。有一篇关于老行业传承的短篇小说,写得真是感人至深。主人公是位老匠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打磨一种几乎要失传的手艺。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读到他看着自己的技艺在时代洪流中渐渐被边缘化,却依然坚持着,我真的为之动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印记,而这些印记,需要我们去珍视,去传承。它让我对台南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评分我一直对文学奖的作品抱持着一种探索的心态,而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里的几篇实验性作品,着实让我体验到了文学的无限可能。作者们大胆地尝试了不同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挑战着传统的文学边界。我尤其被其中一篇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所吸引,它的叙事线索并不清晰,更多的是通过片段式的意象和情感的堆叠,去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读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做一场梦,那些零碎的画面和思绪在脑海中跳跃、碰撞,最终形成一种模糊却又充满力量的感受。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奇妙,它不需要读者去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邀请读者去感受、去体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学创作的自由度和创造力,它拓展了我对“小说”的定义。
评分最近天气有点闷,翻了翻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感觉像是在炎热的午后,突然闯入了一个充满绿意的庭院。里面有几篇写自然风物的散文,真是让我心旷神怡。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把我从城市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带到田野、山林、海边。他描写的那些台南特有的植物,比如凤凰木、芒果树,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草野花,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在字里行间鲜活地绽放。我特别喜欢描写海边日落的那一篇,他不仅仅是描绘了色彩的变化,更是捕捉到了那种宁静、辽阔,以及一种淡淡的忧伤。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海边,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别忘了抬头看看星空,感受一下脚下的土地。
评分这本《16届府城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简直就是一本“小人物的史诗”。我被其中一篇写普通家庭生活变迁的小说深深吸引。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台南的老太太,她的一生,仿佛浓缩了台湾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变迁。从早期的物质匮乏,到后来的经济起飞,再到如今的消费主义泛滥,她用最朴素的视角,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巨大转变。作者的叙事非常扎实,没有刻意煽情,但那些关于亲情、关于乡愁、关于老一辈人勤劳朴实品德的描写,却一点一点地敲打着我的心。尤其是描写老太太在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守着老宅,看着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那种孤独和无奈,却又带着一种坚韧,让我鼻子都酸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故事,不一定需要英雄人物,那些在我们身边默默付出、默默承受的普通人,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值得歌颂的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