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自1918 年创作散文诗《自言自语》至1936 年的弥留之作《死》和《女吊》,散文创作贯穿其战斗的一生。留下来的散文作品数量虽然并不多,却字字玑珠,篇篇绝妙,成为20 世纪中国文学的艺术珍品。散文诗《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先生亲自编就的两本散文集。此外,我们收集了散见于鲁迅其他着作中「偏于叙事与抒情」的散文佳作21 篇,构成了鲁迅散文创作的全貌。
鲁迅的散文博大精深,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更了解鲁迅的作品,我们从有关评论中,相对应地在每篇散文后附上了解读文字。这些解读一般不做全面的分析,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挖掘,限于篇幅,大多都是「点到为止」。每则解读均标有出处,读者如有兴趣,可找原文研读。
正文前,我们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诸多名家对鲁迅散文的总体评论,以其与各篇「发微」式的解读互相映照,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这些评论也只是截取了某一个片断。每则评论后大都标有写作时间,以使读者对鲁迅散文的学习理解有一个大概的历史感。
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赵延年先生为鲁迅先生的《野草》创作了精美的插图,征得赵延年先生的同意,兹收录。鲁迅先生一生钟爱美术,尤重木刻艺术,极力收藏、介绍和推广国外的优秀之作。对德国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艺术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自不必赘言。鲁迅先生对德国另一位「革命的画家」梅斐尔德也有相当高的评价,并将其为苏俄小说名作《士敏土》的木刻插图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本书选取了珂勒惠支和梅斐尔德的木刻作品,同时将鲁迅先生关于珂勒惠支及其作品的评价作为「辑外」的散文附于最后,在阅读和学习鲁迅散文作品的同时,欣赏这些版画艺术和鲁迅先生对其的认识,我们相信,读者一定会获得许多逆料不到的联想、感悟、启迪和艺术享受。
本书收录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以1938 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其他版本酌情参考之。
本书付梓面世时,我们谨向赵延年先生和鲁迅散文的解读名家和作者以及海外的木刻艺术家,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 ~ 1936.10.19)
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版画家简介
赵延年
浙江省湖州市人,1924年4月生于苏州。1938年进上海美专,1941年毕业于广东省立战时艺术馆美术系。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作品一千余幅为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三十六所美术馆、博物馆收藏。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2002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老文艺家金质奖章;2009年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的书,每次读都能有新的体会。这次的《鲁迅散文合集》,更是让我沉浸在先生那独特的思考方式中,久久不能自拔。先生的文章,总是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冷静,一种不加修饰的真实。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积极的革命者,还是沉沦的旧时代遗民,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最欣赏先生那种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那种对麻木与愚昧的痛心疾首。他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身上的弱点,也照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读他的文章,常常会有一种想要奋起反抗的冲动,一种对真理和正义的强烈追求。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先生的文字也从未放弃希望,而是用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这本合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先生的伟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评分每次拿起鲁迅先生的书,内心总会泛起一种复杂的波澜。这次的《鲁迅散文合集》,更是让我沉浸在先生那深邃的思想世界里,久久不能自拔。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仿佛能将读者带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亲身经历那些动荡不安的岁月。我最喜欢先生那些对社会现实的描摹,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却比任何呐喊都更加有力。他用冷静的笔触,剖析人性的弱点,揭露社会的弊病,字字句句都带着血泪。读他的文章,常常会让人感到一种沉重的压抑,但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振奋。因为先生的文字,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对光明的不懈追求。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这本合集,就像一位智者,在与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反思,让我成长。先生的文字,永远不会过时,它们依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拿到这本《鲁迅散文合集》,感觉就像是开启了一场与历史深处的对话。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中国味”,一种深深的民族忧患意识。我尤其喜欢先生对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场景,在他的笔下,却能折射出巨大的社会意义。比如,先生对“看客”的描写,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惊,仿佛能看到那些麻木的眼神,那些冷漠的面孔。他的文字,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地解剖着社会的病灶,也解剖着人性的阴暗。但是,先生的文字并非只有冷峻的批判,其中也蕴含着深沉的爱,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民族未来的关切。这种悲悯情怀,贯穿于先生的始终。每一次阅读,都仿佛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这个世界,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在迷茫中保持清醒,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评分拿到这本《鲁迅散文合集》,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尖锐的批判,又有深沉的关怀。我尤其欣赏先生对细节的描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场景,在他的笔下,却能折射出巨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他的文字,冷静而又深刻,仿佛一位智者,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读他的文章,常常会让人感到一种压抑,但同时,也会有一种被唤醒的冲动。先生的文字,并非止于批判,其中也蕴含着对民族未来的希望,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这本合集,让我更加理解了先生的思想,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评分读鲁迅先生的书,总会让人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这本《鲁迅散文合集》,更是将这种感受放大。先生的文章,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洞察,字字句句都仿佛带着时代的重量。我尤其喜欢先生那些描绘底层人民生活的篇章,那些看似朴实的叙述,却饱含着深沉的悲悯和无奈。他的文字,如同照妖镜一般,将社会的阴暗面暴露无遗,但同时,也展现了人民的坚韧和不屈。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它能直击人心,引发共鸣。即使是多年过去,我们依然能在他的文字中,找到与当下社会相呼应的影子。这本合集,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一份对未来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鲁迅散文合集》,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先生的文章,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忧郁气质,但这种忧郁,并非绝望,而是一种深刻的洞察,一种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共鸣,仿佛先生笔下的那些人物,那些场景,都与我自身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生对语言的运用,堪称炉火纯青。他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含义,用最朴实的叙述,展现最残酷的现实。每当读到那些犀利的讽刺,那些对国民性的鞭挞,我都会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既为先生的洞察力而惊叹,也为现实的某些片段而感到羞愧。但是,先生的文字并非只有批判,其中也饱含着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份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先生的文章,既有尖锐的批判,又有温暖的抚慰。这本合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先生的思想,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某些价值的追求。
评分鲁迅先生的书,读起来总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像是压在心头,挥之不去。这次拿到这本《鲁迅散文合集》,感觉像是与一位老友重逢,又像是走进了一个熟悉却又充满未知的老宅,每一篇都藏着一段尘封的往事,一段时代的缩影。我尤其喜欢先生那些对社会现象的犀利剖析,那种不动声色的嘲讽,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读着读着,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荒诞,也照出了人性的复杂。有时,会觉得先生的笔下,充满了悲凉;但细细品味,又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股不屈的力量,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一种对麻木国民的痛心疾首。这种力量,在当今社会,尤其显得弥足珍贵。这本合集,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一份对未来的警醒。它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的伤痛,永远不要停止对社会不公的质疑。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感悟,新的思考,这种体验,是任何快餐式的阅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坦白说,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觉得有些晦涩,文字的背后似乎藏着太多的潜台词,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窥见其深意。但正是这种“难懂”,才显得格外有魅力。在《鲁迅散文合集》中,我仿佛能听到先生在字里行间低语,讲述着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被淹没的声音,那些被遗忘的角落。他的笔触,细腻而又充满力量,能够将最平凡的生活场景,描绘得触目惊心,又饱含深情。我尤其欣赏先生对人物的刻画,无论是那个“阿Q”,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活灵活现,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挣扎与无奈,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读完之后,总会有一种想要去了解更多,去探究那个时代,去思考那些被先生提出的问题的冲动。这不仅仅是对文学的欣赏,更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对人性深处的探索。先生的文字,就像一盏盏昏黄的灯火,在漫漫长夜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提醒我们,勿忘来时路。
评分初读鲁迅先生的文字,总觉得有些沉重,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这本《鲁迅散文合集》,更让我体会到了先生文字的丰富层次。他笔下的世界,既有黑暗与绝望,也有微弱的光芒与希望。我尤其喜欢先生那些对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那种不动声色的嘲弄,却比任何直接的抨击都更有力量。他的文字,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地解剖着社会的病灶,也剖析着人性的复杂。但先生的文字并非只有冷峻,其中也饱含着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民族未来的期盼。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先生的文章,既有尖锐的批判,又有温暖的抚慰。这本合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先生的思想,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评分《鲁迅散文合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久违的,与大师的深度对话。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那么的“硬”,那么的“冷”,但正是这种“硬”和“冷”,才显得格外真实,格外有力量。我尤其喜欢先生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观察,他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出最深刻的社会问题。他的笔触,冷静而又尖锐,仿佛一把手术刀,直插病灶。读他的文章,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会感到一种压抑,但同时,也会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先生的文字,并非只是为了批判而批判,其中也饱含着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本合集,让我更加理解了先生的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