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尚文
一九三九年三月生,浙江遂昌人。一九五六年毕业于浙江衢州师范,一九六○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金华师范、金华一中任教语文二十八年。一九八八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语文教学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二○○八年。曾出版《语感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与人合着)、《语文教育学导论》、《人文.语感.对话——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等着作;参与主编《浙江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新语文读本》、《现代语文(初中读本)》《大学语文》等教材。
序:二十世纪旧体诗史的建构╱西渡
绪言
一、总说
(一)关于诗
(二)新诗与旧体诗
(三)「唐宋体」概说
(四)「后唐宋体」概说
二、「唐宋体」例谈
(一)柳亚子
(二)郭沫若
(三)郁达夫
(四)田汉
(五)苏渊雷及其诗友
(六)牟宜之
(七)钱钟书
(八)何其芳
(九)邓拓
(十)释敬安
三、「后唐宋体」源流
求变的尝试
(一)黄遵宪
(二)康有为、梁启超
(三)谭嗣同
前辈的探索
(一)胡适
(二)鲁迅
(三)周作人
(四)陈独秀
(五)陈寅恪
(六)老舍
(七)沈祖棻
四、「后唐宋体」举要
(一)聂绀弩
(二)胡风
(三)□功
(四)黄苗子
(五)杨宪益
(六)李锐
(七)何满子
(八)邵燕祥
(九)柏杨
后记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后唐宋体诗话》这本书,我是带着一种试探的心情去翻阅的。毕竟,“诗话”这个概念,常常让人联想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灵动,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漫步在后唐宋代的诗歌长廊里。他不仅仅是在讲解诗歌,更是在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讲述诗人的生活,讲述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细枝末节。我尤其欣赏他在阐释那些意象时所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比如,他能从“孤舟”联想到漂泊的游子,“残月”勾勒出寂寥的夜晚,这些解读都精准地触及了诗歌的核心。书中对于不同诗人之间风格差异的对比,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学流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样,一味地罗列事实,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仿佛那些古老的诗句,在那一刻重新焕发了生机。
评分我通常不太容易被“诗话”类的书籍吸引,总觉得会比较枯燥,但《后唐宋体诗话》却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死板”的学术框架,用一种非常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后唐和宋代的诗歌展现出来。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他能够将复杂的文学理论和历史知识,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一些“故事性”的解读,比如,当他讲述一首诗的创作背景时,仿佛是在讲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让我对诗歌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书中对于诗歌意境的描绘,也极具画面感,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模糊的山峦,听到那些悠扬的琴声,感受到诗人笔下的那份情怀。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诗歌可以如此鲜活,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文字,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评分对于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后唐宋体诗话》无疑是一场知识与情感的双重盛宴。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它没有采取传统的按时间顺序或作者顺序进行阐述,而是将那些看似零散的诗歌、故事、考证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精美的网。作者在解读一首诗时,往往会从一个生活细节入手,或者引用一个当时的名人事迹,然后循序渐进地引申到诗歌的内涵,这种方式非常吸引人,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他对于诗歌中某些典故的解释,也做得非常到位,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他对一些悲情诗篇的解读,他能够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文字传递出来,读到动情处,不禁让人为之动容。这本书让我对后唐宋体诗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深入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
评分我一直对宋代的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关于宋体诗的了解却相对有限,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后唐宋体诗话》这本书,便被它所吸引。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局限于对诗歌本身的赏析,更是将诗歌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解读。作者对后唐时期诗歌的梳理,为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被后世忽视的诗人及其作品的挖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学图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书中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虽然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但作者的处理方式却显得游刃有余,将复杂的历史与文学信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诗歌意境时所运用的手法,他能够将抽象的意象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感和氛围。这本书不仅为我增添了许多关于后唐宋体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个时期文学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朴典雅的韵味,淡淡的墨色晕染,搭配着书名“后唐宋体诗话”,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回了那个风雅的年代。我拿到书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它深邃的文字魅力所吸引。它并非那种一味堆砌史实或知识的学术著作,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温婉的笔触,深入探讨了后唐与宋朝时期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歌。作者在解读诗句时,旁征博引,不仅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人交游等方面进行梳理,更重要的是,他能捕捉到诗歌背后那份微妙的情感,将诗人孤寂的心绪、家国情怀,抑或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不觉枯燥,反而像是在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诗人的作品,在这本书里得到了精彩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对那个时代的文学版图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是一大亮点,不失学者的严谨,却又充满诗意,读起来行云流水,仿佛置身于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