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3
北京四中是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高干学校,亦是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地之一。《暴风雨的记忆 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所记录的,正是于1965-1970年期间发生于北京四中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书中的回忆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记述了这场暴风雨中的个人经历。
本书作者包括陈凯歌、秦晓、牟志京、北岛、刘辉宣等,他们都是文化大革命中熟悉的名字,也曾是北京四中的学生。他们描写了在这动盪年代中于北京四中不同角落所发生的人和事,有些叙述往往会溢出校园以外。书中并刊载了超过50张由作者提供的珍贵相片,让读者更真实地走进那些场景,更深地感受这一场暴风雨。
作者及编者北岛表示:「为了尽量容纳当年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我们特别选取了当年具有代表性或争议性的人物,同时也兼顾不同类型的角色,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未能尽如人意。但愿今后会有更多的当事人加入进来,完成对这场暴风雨的共同记忆。」
暴风雨过去了,如果连什么记忆都没留下,我们不仅愧对自己,也愧对我们的后代------所以有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北京四中的回忆文字的结集。十八位作者曾是北京四中的学生,均属所谓“老三届”,即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七年和一九六八年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六六年“文革”爆发时,“老三届”的年龄大约在十三岁到二十岁之间,正值青春年少。
北京四中是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曾处在暴风雨的中心,在这小小的舞台上,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这些回忆文字,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记述了这场暴风雨中的个人经历。有些叙述往往会溢出校园以外,因为暴风雨是没有边界的。记忆往往具有模煳性、选择性及排他性,在这个意义上,没有所谓“历史的真实”,或者说,“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不同的记忆的重合、错位与对立中。
“文革”时,四中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一向以教育的质量闻名。“文革”以前多年,四中的高考升学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考上四中,等于进入高校的胜券已经在握,因此,这座学校成了男生竞争的目标,就是很自然的事。同样自然的是,胜者之中相当一部分是党政军高级官员的子弟,更有一些是元勋之后。虽然四中不乏刻苦攻读的平民子弟,但干部子弟由于其数量和影响,不能不主导了当时的校风。
北京四中既是“贵族”学校,又是平民学校。这其间有一种内在的分裂,这分裂本来不怎么明显,或许被刻意掩盖了,而文革把它推向极端,变成鸿沟。
“造反”、“破四旧”、“抄家”和“打流氓”这四件大事,构成红卫兵运动的高潮,贯穿始终的是“鼓吹血统论”和“死保刘少奇”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红卫兵运动以“冲击公安部”事件告终,此后一直处在被历史清算的地位上。这构成了北京红卫兵历史的基本脉络。
本书特色
★ 作者包括陈凯歌、秦晓、牟志京、北岛、刘辉宣等知名人士,都曾经历文化大革命,也曾是北京四中学生。
★ 特别收录50张以上珍贵照片,让读者更能贴近历史。
作者简介
北岛
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于七八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一直担任主编至今。自八七年起,在欧美多所大学教书或任驻校作家,现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讲座教授。其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获得多种国际文学奖及荣誉。近年出版的中文书包括诗集《零度以上的风景》、《开锁》和散文随笔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和《青灯》等。
曹一凡
北京四中六八届高一 (五) 班学生。一九四九年生于四川成都,在北京长大。一九六五年考入四中。一九七一年八月分配工作,做烧火工,先后做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有专利成果若干。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工作与生活变动,此后在中关村经营电子科技公司。
维一
即黄其煦,北京四中六六届初三 (一) 班学生。一九六九年先赴内蒙古阿荣旗农村挑水种庄稼,后去云南西双版纳农场砍树栽橡胶。一九七二年回京闭门读书。一九七六年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看大门。文革结束后,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后到德国科隆大学继续研读。一九八九年后,至美国哈佛大学及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学。现任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